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专班

万历新明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专班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待讲完办报的事情,朱翊钧又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奏章道:“这是山阴县徐贞明听闻朝廷要大修水利,主动跑去南京求见海瑞,通过他给朕上的一本奏章,老先生看看。”

这天下七品以上官员的姓名履历,都在张居正心中。他一边接过奏章一边道:“臣知道他,隆庆五年进士,是一个能办实务的,臣还听说其老想着在北方种稻子。臣今年本来也想举荐他,任工科给事中。”

朱翊钧听了,点头道:“他却等不得了,这北方种稻的事已成其心病。正好,因卖盐场事,朕还在京畿收了好些地,却不妨让他试试。”

张居正接过奏章,先不看,对皇帝奏道:“皇上立了银章直奏制度,天下巡抚以上重臣和钦差的一些政事不通过通政司而直奏,内阁不得预闻,给事中对此颇有烦言。臣以为,皇上批红时还是多嘱咐他们通过正式奏章上奏政务的为好——若有不便明发的细情,再用直奏。”

朱翊钧点头称是,笑道:“老先生说的是,这制度本就是要为人君收揽细情所用,朕已经训斥了几个拎不清的。不过徐贞明此前在隆庆六年有奏章,却未获朝廷批答——这次倒也怪不得他和海瑞。这个人能获海瑞青眼,倒是不容易。”说完,哈哈大笑。

张居听了皇帝的承诺,心里感到甚是舒服,连忙翻开徐贞明的奏章看了,见其写的主要内容先是力陈漕运靡费,而北方水利不修,导致粮食产量不足,诚为可惜。建议朝廷能在北方大修水利并开垦农田,解决北方粮食问题。

徐贞明还在奏章中说,隆庆五年他来京师参加春闱时,已经对京畿附近的河流水域进行了考察,认为完全可以开垦出数以万亩计的稻田,缓解京师的粮食需求。

张居正看过后大为惊喜,说道:“此干臣也。恭喜皇上得一能臣。”

朱翊钧听了点头道:“徐贞明确是个想事干事的人才,京师戾陵堰和卢沟那边,现在虽然有些稻田,但太少了。若徐贞明能成事,这漕运之费也能省下不少。”

张居正点头称是,两人由此发散开去,又讨论了些种植玉米、红薯、土豆之类新作物推广的事情。最后议定任命徐贞明为京畿屯田御史,专责开垦农田和新作物推广事务。

谈过了徐贞明,张居正合上海瑞替他转来的奏章,问朱翊钧道:“海瑞这专案钦差,等朝廷对江南各家的处置下去了,就要回来交旨,下一步皇上打算如何安排他?”

朱翊钧听了,有些头痛,不由得沉吟起来。他皱着眉头看向张居正,恰逢张居正此时也在偷看他的脸色,两人对上了眼,一愣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朱翊钧好久没有畅快的大笑,此时心情松快之下,竟然笑出了眼泪。等笑过了,对张居正道:“朕原本想着在全国设立巡回按察使,专司清理各地的积案和冤狱。——因和都察院外差的职责有些重复,故一直在犹豫,也没和老先生商量过。要不加海瑞左都御史衔,把这一块事情弄起来?”

张居正听了,心神摇动。问道:“这......这就和大理寺卿平级了,皇上是想?”

朱翊钧点头道:“朕是想建立流动终审制度,这民间诉讼,有钱的能打到本府,特别冤或者特别有钱的,方能进京来打官司告状,却苦了好些没钱没势力的。不如让海瑞带着都察院外差,做起来一个流动的大理寺。让那些孤苦无依的,也能有个说理的地方,也破一破地方官官相护的顽疾。嗯,不知道他的身体能不能撑得住?”

张居正思考一番,哈哈笑道:“此老廉颇也,尚能食斗米,皇上放心!”

......

张四维终于在四月份修完了《世宗实录》,朝廷按例封赏,加其礼部尚书衔。张居正随后上奏,建议皇帝增加阁员。

后经廷推,张四维终于圆了入阁梦。还未等其把板凳坐热,就接手王国维手中分管的户部和工部事务,忙的飞起。

因张四维把王国光视为竞争对手,这办差比王国光这个色胚要严谨、努力好几倍,把户部和工部折腾的欲仙欲死——此正为朱翊钧所乐见。

此次内阁重新排名,张居正以修《世宗实录》之功,晋中级殿大学士,爬到了阁臣顶端;吕调阳晋建极殿大学士;王国光晋文渊阁大学士,都升了一级。张四维这个新嫩,为东阁大学士。

随着春耕的全面结束,万历三年的首要工程“全流域治河疏浚”工程也正式开工。

张居正被皇帝任命为“治河总理大臣”,负责全国治水的统筹工作;王国光、潘季驯任“治河协理大臣”,负责给张居正打下手。

自去年盐政改革开始,朝廷首次出现了“总理大臣”的名号,首任“盐政总理大臣”为王国光。王国光当时臭美了好久,但随着盐政改革的完成,这总理大臣名号随即取消。

今年开始全国治水,朱翊钧又设立了“治河总理大臣”,张居正担任此职。朝廷上下全体都被蒙在鼓里,没一点反对声出来。

张居正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见皇帝做事敞亮,加班时间再度延长,累的腰都有些弯了。

潘季驯被参倒前为工部侍郎衔,此次被起复为工部左侍郎,并任治河协理大臣,负责治水的具体任务。

王国光负责协调朝廷各部和跨区域各省分工协调工作,张居正对治水工作负总责。

为了确保落实,朱翊钧又下旨,抽调各部精英,组建了治水专班。专班将张居正的考成法进一步深化,列出了要完成的各项治水指标,倒排工期,先分解任务到部、到省,随后层层分解,最终落到官员个人。

都察院、大理寺也抽调专干,加入治水专班,成立了十个督考小组,拿着工期表、任务表、责任表,层层考核。

自太祖以来,朝廷文武官员没见过这般阵势,这次算是开了眼。就算开基二祖东征西讨那般军国重事,当时朝廷就某转运事项也都是设立专责大臣而已。专责大臣怎么管手下,皇帝并不干涉,只要完成任务,到时候该叙功的叙功。

如今见皇帝和张居正把考成法给玩出了这般花样,文武百官一个个都暗思自己以前太天真了——余懋学这个傻缺,这时候再谏言不迟啊?

可惜随着张四维的入阁,余懋学已经在狱中生病死了,再也没有办法发声了。其余给事中看见了这个现成例子,且皇帝早就有言在先,谁还敢就考成法出声?——又考不到他们头上。

朱翊钧主导专班的成立,给张居正也上了一课。他原以为自己设计的考成法已经很牛掰了,对官员也算的上苛刻。

没想到皇帝居然推陈出新,把考成法的潜力挖掘到这种程度,与皇帝相比,自己推出的考成法有点松,对官员简直很好了。这样一寻思,张居正差点被自己感动了。

这种治政思路,非浸淫官场多年的老吏绝对想不出来。这皇帝到底是圣聪天纵还是身边有能人?张居正观察不出来,也懒得猜,反正这法子好用就行。

这加强版考成法出台后,背上了任务的各级官员也都醍醐灌顶了。除了让自家夫人用布做个小人,写上张居正大名每天用针扎以外,全体有样学样,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自家先自查考核起来。

为了激励各级官员勤勉办差,朝廷并不是一味苛刻。专班成立之后,又设立了奖惩制度。罚则和朝廷以前考核所定罚则并无不同,这奖励制度很人性化:

凡在治水工程中表现优异的,立即提拔一级以上使用,若为整个工程做出重大贡献的,除了升级、赐服等常规荣誉外,现金奖励一律加十倍,上限一万两;

因治水过程中,多数官员身兼两职,因此工作量几乎加倍。朝廷由此出台规定,工程实施期间,治水官员本职工作考绩仍为优异的,称“双优异”。朝廷荫其后代一名,名字随便报。就算你子孙旁支全是女儿,也没问题,娘家那边亲戚朝廷也认账。

这奖惩制度的出台,让天下官员都轰动了。再没有责任心的官员,也都没了懈怠之心,眼珠子通红,都要干出点名堂。

整个帝国,因为治水专班的成立,加强版考成法的落实,终于如同一架生锈已久的机器,在注入了真金白银化成的润滑油后,于嘎嘎作响中磨去了惰性的铁锈,吭哧吭哧的加速运转起来。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