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零四章 春闱

万历新明 第一百零四章 春闱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二年的十月二十,在养心殿西厢房中。几个今年春闱得中,入职翰林院,后来以朝廷新设“秘书郎”官职授官的几个新客进士,正围坐在一起聊天。

小小厢房之内,面对着门摆了四套桌椅。坐在里面的是今年春闱的探花郎余孟麟和雷应志,前面两个是余孟麟和吴中谦,都为二甲进士。至于与他们同科的状元尹应元,因得授翰林修撰,被张居正选中,去编《世宗实录》去了。

万历二年二月十九日开始的甲戌科春闱,大题三道,都是朱翊钧所出。三道题分别是:“色难,有事”、“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天下数千举人,百分之九十的考完试都说,这题太没难度。而且第一题、第二题讲的都是孝道,这类的题若不练上一百篇,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看来这届考官不行。

未等发榜,坊间都传出来,三道题都是朱翊钧所出。这下子士林不再说题出的不好,反而都说当今天子“依仁孝而治天下,文景之治可期焉”。

今天在养心殿的六位读书人,两个探花,四个二甲,却都是聪明人。他们在考场中审题时,都看出来这简单的题中隐藏着出题者的心思——让考生联系起来答,三篇文章之间要有有机联系。

这般出题方法,有了科举八股以来,属于天下头一遭。看上去简单,但若按照以前的答题方法,写了三篇互相没有联系的论文,那基本上不了榜。实在是文笔好的,例如原时空的状元孙继皋,就位列三甲末尾,让了解他文名的同年大跌眼镜。

朱翊钧出的前两道题翻译过来,就是“侍奉父母,应该发自内心的喜颜悦色”;“孝顺父母,最好的做到了尊敬、顺从,其次做到了不辱骂父母;再次做到了衣食奉养”。

若考生能深思一层,引申开去,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即能发现最后一题的内核是“孝顺父母以及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做表面文章”。

可惜的是,真正把题审明白的,十个里面没有一个。这屋子里面的六个,探花余孟麟发挥的最好,直接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写了三篇好文章。

状元尹应元更厉害,直接在第三篇文章中点出奉养双亲应厚养薄葬,而不应胶柱鼓瑟,搞形式主义。

朱翊钧点状元的时候,见其第三份卷中有一句“晓苫枕砖者固为孝行,然不及事亲之时尽于吾心”时,直接将其点为状元。

按例,等金榜贴出,这进士卷子也同时印刷出来,流传天下。尤其是状元卷,要贴在皇榜边上,以示朝廷取士至公之意。

状元的文笔当然是极好的,落榜的举人先是奇怪,纷纷问怎么把本次考试的三道大题都贴了出来?以前录取是只重首卷的。

等细看内容,发现状元的三篇文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论孝道时,个个懊恼的直拍大腿。有那脾气火爆的,到处找此前宣扬考题简单的,恨不能揍他一顿。

且不论没中的举人心里暗骂皇帝出题鸡贼,天下学官主考也被皇帝这一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哦,题还能这样出啊?!快把把四书五经翻烂的考官们热泪盈眶——终于,可以出正题了!

在天下第一考试大国做主考官,且考试范围很窄的情况下,出题人根本干不过精研八股“制艺”的考试达人。

八股格式在成化时期发展成熟,而到了嘉靖初期时,这天下能出的题每题都有范文数十篇,辅导资料成千上万——考官一一看过绝不可能,几乎每次考试都能被某个押中题的考生用范文偷鸡成功。

后来考官们被逼无奈,发明了截搭题,即先在四书五经中某一段选一句,在其他与这一句完全无关的地方再选一句,两句连起来组成一道题,称截搭题,也称小题。

虽然这两句话意思牛头不对马嘴,但可以考出来这考生的应变能力或称瞎联系的能力——这排列组合无穷无尽,立即风靡天下。

然而,这种方式小考可以,春闱、秋闱朝廷是不准考官出这种“割裂经义”的小题的。所以在大明当座师也不容易,至少在出题阶段,要大把的掉头发。

现在这些考官发现,若用皇帝的办法出题,这排列组合虽不能到无穷无尽,但也不少啊!虽然增加了阅卷的负担,但是前三道大题原先也要仔细看过,不过没有看首卷那般费事罢了。

若按这法子,考题难度直线上升。三道题论政一个主题,能在第二张卷子才把论证角度用光的考生基本上算是小学霸,若第三道题上还能写出花来,上榜没问题——这阅卷工作量其实没增加多少。

......

纷纷扰扰的议论,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甲戌春闱的试题变化,不光是读书人受影响,各大书坊早已聘请名师,就朝廷下一步的出题思路进行研究,并开始撰写范文——估计他们又能大赚一波。

这天下只有极少数的绝顶聪明人,才能从中看出皇帝两年来,先出乡试题,再出会试题的用意。而皇帝在出题时,要向士林表达出来对某些大政的倾向意图,此时已经初见端倪。

......

养心殿这几个翰林新嫩尽管入职了大半年,却一直没什么鸟事。在翰林院时,一天工夫能有小半天闲着读书。

本月虽然入了侍从室,但此时侍从室的架子还没搭完,事情比翰林院的时候还少。如此一来,这六个人在工作之余,不免坐在一起,如同读书时文会一般,做些诗词或议论时政。

二甲进士张国辅乃是南宋时期“石鼓七贤”张栻张钦夫的后人,四川绵竹人。此际已经四十五岁,但仍要尊称余孟麟这比他小八岁的为兄。

他问余孟麟道:“伯祥兄,本科中,听说徐华亭的孙子徐元春位列三甲,却被皇上从名单中划去,可真?”

余孟麟摇头表示不知。身边的雷应志听了道:“这是真事。我听说的是王子中侍郎不取,老师豫所公搜落卷时取中。”

另一位秘书郎叫吴中谦的道:“殿试之前,皇上一般不看卷子的,如何会划去?谣言吧。”

雷应志听了,笑道:“听说是老师呈奏会试取中名单时,皇上看到了徐元春的名字,竟没要卷子看,直接将之黜落。如此看来——”说完这句,露出玩味得表情,似笑非笑的看着其他三人。

吴中谦倒吸一口凉气,道:“皇上如此做,让元辅情何以堪?这......这.......莫非要起朝争吗?”

余孟麟听了,哂笑道:“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说起什么朝争?徐阶虽为元辅座师,但其家横行乡里,非止一日,元辅能保他家一辈子?”

雷应志听了,露出好奇之色。问道:“听伯祥兄这般说,徐华亭家要糟糕?”

余梦麟冷笑道:“具体如何我不知,但昨天听说,蔡国玺已被皇上起复,任松江兵备道!”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