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平三藩,尴尬的郑经

国战战场,即前康熙朝,又名嘉靖二朝的战场上,一切事件都井井有条的处理着。

占据了整个西安的赵良栋有些尴尬。

他没想到,岳乐竟然这么好打。

不是说,岳乐是大清宿将,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吗?

怎么一碰就碎啊?

他的想法是假意放走岳乐,然后一直让岳乐在青海一带,而明军忙着统一全国,应该没时间管太多,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养寇自重,镇守在西安!

他赵良栋,也是有野心的!

但赵良栋是万万没想到啊,自己一波冲锋,岳乐和贾汉复直接就跪了,什么情况啊?

赵良栋不知道的是,岳乐的名将,是靠着八旗的精锐以及明军没饷的怯战堆起来的,他的名将头衔有很大水分。

而赵良栋不一样了。

他在历史上,是正儿八经的河西四将之一,在抗击吴三桂时,走在最前线。

在历史上平定三藩的时候,岳乐也出战了,但他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只能说没有丢人,战果方面远远逊色于其他年轻将领。

再加上赵良栋方有士气加成,忠诚于清朝的将领以为贾汉复密谋造反,而知道实情的亲信以为自家赵将军已经投降了大明,自己有大明军士气加持,军心大振。

因此,岳乐被赵良栋平推,是很正常的。

不过现在,费扬古就好像是疯了一般,拼命攻打西安城,连弃潼关、函谷关两座名关,直接把陕甘的门户给让出去,使得明军得以入境。

这种情况,赵良栋很是不解,完全不知道费扬古在干什么。

他难道不知道,我赵良栋是大明的小弟吗?

你把明军放进来,是想让我们前后夹击你吗?

赵良栋很是不懂,因此在西安固守待援,准备和明军里应外合,夹击费扬古,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满洲小孩一点颜色看看。

不过让赵良栋怎么算都没算到的是,明军采取的是汉代七国之乱的政策,自己成了梁王,而明军则是周亚夫……

事到如今,也就只能顶住了。

毕竟,他抓了岳乐和贾汉复,而且岳乐好像惊吓过度,下体彻底不能用了……这等深仇大恨,自然不是投降能够说清楚的。

“轰隆!”

红衣大炮正在发怒,而赵良栋躲在城墙上,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亲临一线指挥,但很可惜,费扬古的攻势很强,西安城上的守军,显然是有些坚守不住。

而城下,费扬古已经杀红了眼,双眸之中充满了浓郁的憎恨之意!

“赵良栋!你这奸贼、恶贼、蠢贼、逆贼!我恨不得食汝肉、寝汝皮,以报答皇上的恩惠,伱可敢与我决战!”

密密麻麻的士兵正在不断的攻城,而费扬古更是策马扬鞭,指着城墙大喊,虽然赵良栋大概率是听不到的,但这样做也能发泄费扬古心中的愤恨。

汉人果然都靠不住啊!

他们只会一次一次的耽误我们大清帝国的计划,耽误我们伟大的行动!

费扬古攥紧了拳头,望着士兵们不断冲锋在前,朝着西安城进行炮击,更是让他心在滴血。

为了应对明军的袭击,岳乐当初不仅仅派重兵扼守各个险要关口,还大量征召民夫,将西安城重新修建。

而为了防止被攻破,因此费扬古亲自指挥修建西安城墙,他可是一点都没有贪赃枉法,西安城墙修得那叫一个固若金汤。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样固若金汤的城墙,第一个享受的竟然是他自己……

费扬古更生气了。

“将军,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而此时,哨骑慌乱来报。

见此情况,费扬古毫不犹豫,直接问道:“怎么了,何事如此慌张?”

那哨骑喘了口粗气,当即对着费扬古拱手道:“将军明军已经倾巢而出,战线连绵,人数数都数不清,正大举向西而来!”

听到这般消息,清军上下,登时惊慌失措!

而就在此时,费扬古也感觉到周围的大地,发生了剧烈的颤抖声。

而在远处,卷起了滚滚烟尘。

费扬古见此情况,面有不甘之色,心中却如同明镜一般。

他自然知道,自己弃守潼关、函谷关之后的下场是什么。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带走岳乐,重振大清。

至于城池什么的,都无所谓了。

而现在,看来是没有什么机会了。

一念至此,费扬古将一把长戟提起,望着滚滚灰尘烽烟而来的明军,深吸一口气,目光越来越坚定。

紧接着,他长戟一挥,指向了西安城墙:“今日就算是死,我也要冲杀进城,救出皇上!”

“随我杀!”

……

费扬古冲锋陷阵之时,被流矢射中,当场身亡。

赵良栋也被费扬古亲信砍杀,重伤不治。

明军顺利进入西安城,接管了整座西安城,俘获岳乐、贾汉复,将其二人押解至京师,同小全子、小玄子关在一起,准备押往京师,当众处死!

处死,必须处死!

不处死旧日的酋长,如何宣告大明彻底灭亡满清?

而在西安之战落下帷幕,大明骑兵千里追杀张勇等部时,福建战场上,明军也是势如破竹。

福建战场,海陆两进,手段极其残忍。

尤其是台湾的郑经部,上岸之后,更是对清兵采取了毒辣手段。

不过台湾的郑经本人,倒是蛮尴尬的。

“父亲。”

郑经尴尬地站在了郑成功面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对于郑经来说,现在的情况十分尴尬。

现在的郑经,二十七岁。

现在的郑成功,二十一岁。

儿子比父亲大了六岁,确实够尴尬的。

就好像是大明皇帝聊天群里的朱允炆和朱标一样尴尬,以及朱由检的皇爷爷是个小孩一样尴尬。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

因为最尴尬的,还是另一个原因。

关于郑成功的死。

八年前,郑成功突然暴毙而亡,年仅三十九岁。

而且在郑成功去世之前,还下令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和孙子。

这是为什么呢?

自然是因为有一桩家族丑闻了。

彼时的郑成功常年与清军交战,因为夙夜兴叹、劳碌过重,他的身体可谓是每况愈下,尚且在壮年之时,便已经病入膏肓。

而就在郑成功在前线征战之时,他的后院起火了。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喜欢上了一个乳娘,还是郑成功的四儿子的乳娘陈氏。

当时陈氏怀孕,郑经就想纳陈氏为妾,这件事情被郑经的岳父知道了,于是就向郑成功告发,当时的郑成功在台湾,而郑经在厦门,郑经不顾父亲的命令,坚决的纳了陈氏,郑成功知道后非常生气。

他本来就因为郑芝龙被杀、郑氏全族近乎被灭的事情悲痛,结果儿子又公然违抗自己,结果染上了风寒,一病不起,在临死之前,他还留下命令,派人处死儿子。

而命令尚未传过去,郑经便发动了政变,彻底拿下了台湾的控制权,从此继承了郑成功的遗愿,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王爵,继续在台湾抗击清廷。

因此,再度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之后,郑经显然是有点尴尬的。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八年前,他是亲自为父亲下葬的,因此他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已经死了。

但现在,又出现在这里,而台湾的郑家军们也觉得自己花了眼,老王爷竟然活了过来。

不过就算是老王爷死而复生,台湾的军政大权依旧掌握在王爷手里,无论老王爷怎么说,现在台湾的郑家军们都觉得要让老王爷郑成功知道,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台湾的话事人是王爷郑经,老王爷你就去乡下养老算了。

不过很快,看到老王爷的舰队,看到了福建的福建水师,又看到了大明的大明王师之后,郑家军们悟了。

他们觉得时代还没有变,现在应该还是老王爷的时代,虽然老王爷年纪比王爷小,但王爷毕竟还是个儿子,还是要遵守孝道的,因此台湾的军政大权,还是要由老王爷来吩咐。

因此,在郑成功的带领下,明军找准时机,当机立断,果断出手,大破耿军,凿穿了整个福建!

福建现在已经被光复的差不多了,郑家军北上与明军夹击浙江,耿精忠已经有些受不了。

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与耿精忠兵合一处,正在尽心尽力的抵挡,此时,两人相聚于福州新建的靖南王府,彼此之间商议退敌之策。

“靖南王,这该如何是好啊?”

范承谟来回踱步,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明军的攻势凶猛,台湾的郑经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洲诸府都被郑家军打的丢盔卸甲,不少城池都已经沦陷。

而福建之地,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成员正在迅速活动,更是给福建总督范承谟、靖南王耿精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每次出兵,都会有所延误和磨蹭,大概率是因为他们的军队之中,潜藏着天地会的卧底,因此台湾的‘郑经’才会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

“广东的潮州、惠州皆有郑经的舰队骚扰,浙江方面,明军气势汹汹,那麻勒吉明明是我大清的两江总督,如今却率十万明军南下,同那可恶的屠莫、并毕合兵,意在破我大清疆域,实在是可耻、可恨啊!”

范承谟义愤填膺地说着,他实在是不清楚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军现在龟缩在福州城中,也全然无用啊!”

而听到范承谟的话语,耿精忠不由得一阵精神恍惚。

他感觉这一幕,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经历过。

满洲人气势汹汹的南下,率领数十万大军,平两江、入浙江、战福建。

而汉人则是在福州城中,艰难地抵抗进攻,只想要偏安一隅。

这剧情,很熟悉。

只不过区别在于,双方的旗帜互换了。

带着大明旗帜的割辫军气势汹汹,如狼似虎,在满洲人屠莫、并毕、麻勒吉的带领下,南下搞‘反清复明’。

而带着大清旗帜,对大清江山忧心忡忡的,却是汉人范承谟,他义愤填膺,为大清的将来而感到忧虑。

这波啊,这波是立场逆转啦!

耿精忠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便道:“我福建水师也被明廷所剿灭,如今若是想走,唯一出路就是走江西,入广信、建昌!”

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已经被堵住了,如今唯一的活路,就是西方,入江西。

耿精忠也很想不明白,广东那边是什么情况,尚之信为什么任由郑经攻打潮州、惠州。

毕竟广东那边地方,可是平南王的地盘,虽然也有一部分属于耿精忠,但耿精忠现在的重心全都放在福建上,顾不得广东了。

而听到了耿精忠的话语之后,范承谟不由来了精神,接着便只能点了点头,开口道:“王爷说的没错,如今之计,我们只能进入江西,继续坚守,等待我大清王师的降临……”

范承谟的话还没说完,忽然感觉到胸口一阵剧痛。

他低头一看,却发现一把尖刀已经刺穿了他的心脏,持刀者正是大清靖南王耿精忠!

“你!”

范承谟错愕万分,他并不知道耿精忠为什么忽然捅了他一刀。

他想要挣扎着,但耿精忠这一刀捅的很准,只是一刀下去,便刺中了范承谟的心脏,挣扎了没几秒,范承谟便心脏停止跳动,瘫倒在了地上。

“去江西,也只不过是个死,无非是拖延了两天罢了。”

耿精忠摇了摇头,接着竟然亲自动手,将范承谟的头割了下来,立马传令手下:“范承谟大逆不道,身为汉人,不想着兴复汉家衣冠,反而甘为走狗!立马将其首级放于盐中,呈给大明延平郡王,希望延平郡王能够转交给大明大皇帝。”

“我耿精忠,乃是大明忠臣啊!”

耿精忠做出了和历史上一模一样的决定。

打不过,点投降。

历史上的耿精忠,便是杀了范承谟以灭口后,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并请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

后来,在平定三藩之后,清廷依旧以‘负恩谋反罪’的罪名革去王爵,交司法审理,最后凌迟处死。

而现在,他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牢不可破的三藩联盟?

谁跟你吴三桂、尚之信哥俩好,我始终是大明忠臣啊!

加快点节奏,尽快平三藩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