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第一百四十五章 群星璀璨的讲武堂

初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北京城中。

薄雾弥漫在整个城区之中,而在太学内,一位位学子正迎着早上的寒霜,前来上课。

自年前,太学改革之后,在太学之中新增的讲武堂,收拢了大批军队之中的功勋子弟。

退伍的军官将在这里,为他们讲述兵法的妙用,毕业之后,便可火速入伍,加入大明军队,成为光荣的一员。

“我大明军队如今连连取胜,噫吁嚱!恨不得同此身从征建奴,立下滔天殊荣!”

一名衣衫单薄的年轻士子蹲在地上,一边指着自己所画的地图,一边意犹未尽地对着周围同窗们说着,看起来似乎对未能参加康熙朝之战而感到颇为遗憾。

而另一个士子看起来目光坚毅,当即对着左右道:“余私以为,征战天下,当随融国公一般,解决周边之事为重!对于征战,当以仆从军为主,我大明王师为辅,仆从军冲锋陷阵,既能减少我大明王师的伤亡,又能增进仆从军与大明王师之间的感情……”

听到了这个士子的声音之后,身边不由有人哈哈大笑道:“噫!李贞,你一个朝鲜人,说的难不成是让朝鲜军在前冲锋?”

听到了这般嘲笑的声音,名为‘李贞’的朝鲜人不由有些恼怒,当即张口道:

“什么朝鲜人?!我李家只是祖上去朝鲜避祸的,如今当然是要回归我大明的怀抱!我父在南征之中立下大功,陛下亲封我父为一等忠烈将军,准我家重回大明籍呢!我家原是天水的!”

“大明皇帝的恩情,我们李家一生一世都还不完啊思密……咳咳!”

差点就下意识的说出了朝鲜那等鄙劣之语,李贞显得有些尴尬。

听到这般回应之后,众人正准备哄笑一团时,却听到有一道刚毅的声音响起:“说的没错。朝鲜、安南之中,我华夏遗民颇多,当年战乱纷争不断,避祸于朝鲜情有可原,如今回归大明,自当是勠力同心,这也是陛下特批安南、朝鲜的部分同僚入学的原因。”

循声而望去,众人立马拱手,竟是一名穿着盔甲的大将抵达,正是讲武堂的讲师之一,京营防备游击将马恩博。

“老师。”

众人齐声开口说着,而马恩博点了点头,接着便道:“本月轮到丙营行执勤任务,尔等收拾行囊,穿戴甲胄,每人携火器一把、刀枪备齐,随本将出发,往天津而去。”

“天津?!”

众人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其中有一人壮着胆子,兴奋地问道:“老师,可是为征伐建奴而去?!”

所有人皆知,陛下施展神术,在天津开辟了一条通往百年后世界的通道,彼时中原沦丧于建奴之手,大明王师正在征伐,已有半年之久,时而有经典战例出现,供他们参考。

如今听到‘天津’,这些个壮小伙就止不住的兴奋。

其中最为兴奋的,当属前朝鲜人,现大明人的李贞了!

他攥紧拳头,不由得有些激动了起来。

他的父亲正在安南担任朝鲜营的三营主将之一,他的父亲用朝鲜人的血肉送了他来这里读书,他当然要在大明闯下赫赫名声,让他们家真的成为辽东地区的名门望族,从而摆脱出身朝鲜的影响。

有的时候,李贞还在心里痛恨朝鲜的国王。

为什么不内附!若是早日内附,哪儿还有今天这种琐事!

李贞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大明成为大将,争取到前去朝鲜驻军的机会,他要狠狠地当面羞辱、敲打朝鲜王,让朝鲜王室识相点,早点上书请求内附!

马恩博听到众人如此言语,倒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淡然道:“现在是在军中而非学堂,在军中,尔等要称呼我为将军!”

“是,将军!”

众将齐声高喝。

马恩博见此,当即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便道:“我大明西洋、南洋通商大臣、威尼斯提督上供了一批三千人的黑奴!此等黑奴,懒惰且狡诈、贪婪且鄙劣!陛下要将其押往唐山挖矿,为防止中途出现黑奴暴动,特调我部随天津卫所兵一同行动,押送黑奴往唐山而去!”

“中途若是发现黑奴中有意图煽动谋反者,立斩之!黑奴中若是有蓄意逃跑者,立斩之!黑奴中若是有偷奸耍滑者,鞭数十!”

马恩博深吸一口气,接着便道:“若是未曾有谋反、逃跑等不赦行径,不可斩之!此皆为皇家财产,要为天津的江南制造总局挖铁矿来用,为水师的同僚造铁甲舰的,若是误杀……可是要罚款五钱银子的。”

听到这里,瞬间便是一通哄笑。

五钱银子对于寻常百姓,可能是大半个月的收成。

但对于太学学生而言,他们可是有补贴的。

就算是没有补贴,他们的家境都很殷实,就算是原来是朝鲜人的李贞,都出身自朝鲜的德水李氏,是朝鲜当地的名门望族。

不过虽然赔得起,但大家也要留点神。

毕竟那可是皇家的财产,若是动了皇家的财产,那就是对陛下大不敬,对陛下大不敬,哪儿还能有脸留在这里?!

“都去准备一番,收拾收拾,出发!”

马恩博严厉的声音再度出现在这些讲武堂学生的耳畔,这些学生们如梦初醒,立马前去穿戴战甲。

速度很快,不消半个时辰,校场之上便将丙营的所有学子尽数集结。

大明鸳鸯袍穿戴在身,背有嘉靖一号燧发枪,手持百炼钢刀,当真是威风凛凛,乃是一支精锐之师!

学子们的数量并不多,一营唯有一千五百人,但这一千五百人的气势,却犹如万军当面,尤是凶猛。

一千五百人的军队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便出发,这次只不过是护卫任务,沿途府县皆有补给,不必辎重同路。

方一出城,很快便在城外看到了一些零散的明军正护卫着工匠,在城外铺路。

有人不解,但又立刻有人出言解释道:“此乃铁路,陛下下诏,令天津往京师之间铺此路,供火车运输。”

又有人问‘火车乃是何物’,这次倒是没人能够解答出来了,只能说‘还在造、还在造’,如同那铁甲舰一般。

毕竟在此之前,谁都不敢相信,铁皮船还能在海面上行驶,而且还跑得那么快。

望着正在辛勤劳作的工匠们,讲武堂的学子们不由感到这个世界真是每天都不一样,过去数位先皇产生的变化,都未曾有当今天子继位后,产生的变化大。

大明,当真是天佑啊!

一时之间,诸将的信念更加坚定,踏着矫健的步伐,朝着天津而去。

……

城墙之上,望着离开的丙营,朱厚熜的心情倒是没有那么美好。

他摇了摇头,淡然道:“虽然授予了兵法,但未曾经历过战场的厮杀,也太过于稚嫩了些。”

这些讲武堂的学子们看起来倒是威风凛凛,颇为像是精锐,但如果真用起来,那么是完全无法和十二团营相提并论的,甚至比起某些卫所的卫所兵都有所不如。

而就在朱厚熜说话之间,身旁的一名将领便铿锵有力道:“陛下若是担忧,臣愿率讲武堂中学子,入阵作战,磨炼其血勇!”

朱厚熜转过头来,看向了这名将领,不由笑了笑,张口道:“朱卿有心了。”

在朱厚熜身旁的,便是朱纨。

这个名字相较于大多数人,应该是陌生的,但在历史书上,朱纨却是大名鼎鼎,乃嘉靖朝的抗倭名将。

当然,距离他成为抗倭名将,还是有些时间。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如今出现在这里。

“不过朱卿所言并不无道理,如今讲武堂有三营,甲乙丙三班的学生,甲营之中,有不少天资聪颖之辈,譬如每次考校都在前三甲的马芳,假以时日,定为我大明将帅之才,若是埋没于兵法之中,着实可惜。”朱厚熜摇头说道。

听到朱厚熜这般说来,朱纨的目光不由一动,接着便道:“陛下说的可是那被鞑靼掳走的孩子?”

“正是。”

朱厚熜毫不犹豫的说道:“四个月前,朕下令扫荡关外,鞑靼均有所异动,欲助女真,而八岁时便被掳走的马芳竟逃出鞑靼阵中,告知我军鞑靼动向,使得我军大破鞑靼。”

“此等忠勇之士,自然值得我大明好生培养。”

当然,立功是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在历史上,马芳战功卓著,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相比于其他未曾在历史上有过名堂的讲武堂学子,朱厚熜更加信任这些在历史上已经有过赫赫威名的将领,他们同样出身于讲武堂,因此更加值得朱厚熜相信。

而甲营的讲武堂祭酒,乃是周尚文。

正好也是马芳的老上司,如今更是有了师生的情谊。

至于如此这般让武将们接触,会不会结党营私,有意图谋反者?

朱厚熜毫不在意,自己的天威在军中、在民中已经无比强悍,朱厚熜并不相信有人还敢在自己的治下谋反,尤其是武将。

就算是有所谋反,大不了自己传送到另一边去,然后集结部队,平定叛乱便可。

在自己的身上,绝对不可能出现被叛军骤然挟持的景象。

朱厚熜下令道:“责令讲武堂丙营出镇安南,待个半载,平日里剿灭安南叛军便可,不必正面出战;责令讲武堂乙营出镇关外,在关外督促女真各部;责令讲武堂甲营入次朝,于后方巡视,若有山贼、叛军者,伐之。”

“陛下,丙营方才接了任务,要押送黑奴……”

“那便等他们回来便可。”

朱厚熜打了个哈欠,没什么兴致的摆了摆手,接着便道:“朱卿,皇明舰队出征在外,朕以‘常遇春舰’为主,组建的七艘蒸汽风帆舰已经完毕,你可愿为朕分忧,担任此舰队主将,震慑日本?!”

听到朱厚熜的话语,朱纨大喜过望,当即对着朱厚熜行礼道:“臣愿往,必不负陛下期望,定叫日本那蕞尔小国不战而降!”

“善。”

朱厚熜点了点头,接着便拍了拍朱纨的肩膀:“朕便在这里,恭候将军佳音了。”

历任景州知州、开州知州、南京刑部员外郎的朱纨,终于得到了领兵的机会,得封皇明第二舰队总督,一步登天,可谓是兴高采烈。

虽然他没打过水战,但对水战的战术也是背的滚瓜烂熟。

背靠铁甲舰,除非是朱纨主动投降,不然在这个时代,大明水师没有对手。

朱厚熜相信朱纨。

而在朱纨离开之后,朱厚熜的目光便再度思索了起来。

这次的讲武堂行军,朱厚熜便觉得当前没什么可讲的了,已经操练了一年,只要经过最后这半年的熔炼,便可将这批讲武堂的学员放在军营的各级基层中任中下层军官,试试水。

对于这批学员,不乏日后的名将,可谓是群星璀璨。

而朱厚熜也很关注一个叫李贞的朝鲜人。

并不是因为他未来有多么璀璨,相反,这个人在历史上寂寂无名,甚至在朝鲜的历史上,也没什么名气。

但朱厚熜还是非常恶趣味的给他提拔了。

原因也很简单,李贞有一个儿子,名叫李舜臣。

虽然距离李舜臣出生,还有十多年的时间,而朱厚熜也将李贞的父亲一路从大头兵提拔到朝鲜三营的主将之一,但朱厚熜就是想通过这等方式,看看这个被棒子誉为‘世界三大名将’和‘亚洲第一名将’的李舜臣有几斤几两。

别说在亚洲历史上,就说在嘉靖朝,李舜臣能排前十五吗?

不是很懂。

不过朱厚熜很期待外来能够出现,李舜臣作为大明朝鲜驻军总督,狠狠地从朝鲜挑选仆从军,随大明王师出征。

对于朝鲜的同化,朱厚熜会选择用仁慈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同化。

毕竟在历史上,朝鲜是最忠诚的狗,对待忠诚的狗,自然要温水煮青蛙,而非如同对待安南那样,快刀斩乱麻了。

“嘉靖朝的政务处理结束,是时候结束在康熙朝的征伐了……也应该给康熙朝定个名字,康熙都已经成朕的公公,马上要处斩了,再叫康熙朝,有些不合适。”

推本朋友的书,《我于岁月长河之上,俯瞰万古!》

我好兄弟江河载月的书,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傍晚回家之后眯了一会儿,睁眼之后就已经晚了,还有一章,今晚会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