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零二章 钟相洞庭擒赵构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零二章 钟相洞庭擒赵构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军陆海并进大举进攻福建的紧急军情送至江陵时,新宋朝廷正在为如何应对即将开始的大战而争吵不休。

进入十月份之后,京西南路襄州、郢州两地的同军斥候就频繁越过边境,加大了对荆湖路宋军的侦查和袭扰力度。

而宋军探马冒险出境侦查,也发现了同军正在向南面大规模集结的种种迹象。

很明显,经过大半年时间的休整,大同帝国已经初步消化了京西、淮南四路,即将掀起第二次灭宋之战。

敌人的用兵战略,也没有出乎新宋君臣之前的预料。

应该还是先利用热点问题开战,以在战争中调动宋军的兵力部署,再集中精锐兵马直捣新宋中枢的老套路。

现在的问题是大战将起,新宋政权的备战工作却严重不足。

两个月前,枢密院综合各地上报的数据,得出全国现有兵马计二百二十六将,总兵力六十三万七千五百人的结论。

这个数据明显注水严重,绝对不能当真。

就算是真的,也不能指望拿他们与兵马总数更少的同军对抗。

新宋军队的主体是被收编的溃兵、义军和盗匪,兵源杂乱、整训不足、甲械不全号令不熟,战斗力成疑,只比乌合之众稍微好一点点。

这样的军队,也就勉强打一打小规模的袭扰战。

要想组织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会战,莫说打不打得赢,仅仅是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能难到一众将帅。

新宋、旧宋虽然都是宋,但已经灭亡的王朝重新建立哪有那么容易?

即便有大同正乾皇帝故意放水,重建了大半年的新宋朝廷也才勉强压制住内部的混乱,现在的家底太薄,实在承受不起再次大战的失败。

尤其是刚刚有点规模的御营兵马,更是新宋朝廷稳定统治的关键。

若是轻易消耗在战争中,朝廷将再次失去对地方的掌控,甚至彻底沦为摆设。

考虑到这些现实困难,黄潜善等大臣建议赵构主动放弃江陵,将行在转移至长江以南,尽力避免与同军拼消耗。

而后,利用长江以南水网纵横,很多地区不利于同军骑兵和炮兵大规模展开的地形特点,与其慢慢周旋。

待熬过了大同的这一波攻击,朝廷再聚集力量反攻江北。

客观上讲,黄潜善等人的建议比较符合新宋政权的现实,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放弃江北的主张却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对。

上个月,宰相汪伯彦护送宣和太后前往潭州,就有不少大臣弹劾汪伯彦、黄潜善等奸臣贪生怕死,蒙蔽圣听,枉为宰执。

好在赵构驱逐李纲、斩首陈东等人的威慑力还在,倒是没人张口就喊打喊杀。

但反对南渡,要求皇帝坚守江北与大同拼正面的态度却是极为坚决。

聪明人一切违背常理的言行背后,肯定有利益关联。

这些大臣之所以知道江陵很难守住,仍要坚决反对朝廷南渡,乃是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就是江北之人,或者在江北有自己的利益。

朝廷只要还守着江陵,就有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希望。

可一旦南渡,新宋将彻底沦为割据政权,再难恢复雄心。

赵构能当上皇帝重建大宋,只是因为其人能勉强凝聚所有既得利益者的人心。

但你一面高喊“迎二圣,复故土”的政治口号欺骗不忘故土的忠臣义士,一面还没有开战就想着逃跑,算怎么回事?

小赵官家通过对同外交才站稳脚跟,自然不能支持放弃江陵。

甚至,为了表达“迎二圣,复故土”的决心,证明自己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其人还得有意打压“逃跑派”。

皇帝拉偏架的结果,便是以黄潜善为首的“逃跑派”虽然更加有理有据,却被占据大义的“主战派”骂得狗血喷头。

不过,赵构到底不是没有主见和决断力的赵桓。

明修栈道不成,那就暗渡陈仓。

如:以龙图阁直学士钱伯言知潭州、以直秘阁王圭为江南西路招抚判官,遣兵部员外郎江端友等抚谕湖、广、江、陕诸路,及体访官吏贪廉、军民利病。

表面看是“打压”这些建议南渡的大臣,却是将他们发配到长江以南筹备钱粮、招募军队、安抚百姓,其实就是为南渡做退路。

而对“信用”的主战派,则委以前线督战的重任。

如:以起居舍人唐重督荆门军,以监察御史张所督潜江,以荆湖北路经制副使傅亮督复州,等等。

求战者得战,全部顶到前线去。

如此,不到半月时间,本就没有编满的新宋朝堂竟然去了小半大臣,小赵官家的耳根顿时清净了不少。

其人又命枢密使黄潜善亲自督办,命御营官兵搜集沿江所有船只,尽皆集中到宜都、松滋、江陵、公安等地严加看管,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在新宋君臣紧张备战中,时间匆匆来到十月下旬,同军第七军由襄州、郢州两地同时攻入荆湖北路,宣告新一轮的同宋大战正式开始。

荆(江陵)襄(襄州)一体,襄州、郢州居高临下,处于沮水、漳水、汉水上游,同军顺水直下攻打江陵,兵力和物资投送都非常容易。

尽管有主战的大臣亲临一线督战,新宋军队的作战意志明显要强于旧宋禁军,但在同军的猛烈进攻下,前线各寨堡仍是在短时间内相继告破。

开战仅两天,岳飞便将战线推进到了长林和潜江两县的防御外围。

无论是长林还是潜江,距离江陵皆只有两百余里,这两地一旦被攻破,同军的骑兵都能在一日内推进到江陵城下。

江陵过于靠近大同边境,缺乏防御纵深的弊端在此战中尽显无疑。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该考虑如何增援前线以扛住同军的攻击了,而是赶紧将忠于朝廷但的军民撤到长江以南。

要知道,江陵城内外不仅有行在数量庞大的朝廷官员和御营大军,还有包含他们亲属在内的南逃百姓数万人。

即便朝廷提前搜集了大批江船在江陵和公安等地,可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员全部运过长江,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实际上,早在同军突破荆门乐乡镇防线时,之前还在叫嚣“绝不后退”的朝臣们就已经慌了神,转而劝说官家以江山社稷为重,赶紧渡江。

反倒是赵构以“不负前线将士”为名,一再强调自己要坚守江陵,死活不肯撤退。

当然,小赵官家虽然年轻气盛,不愿丢下忠勇的将士们私自跑路,却也知道百姓乃是国之根本,其人当天就下令黄潜善组织船队运送惊恐万状的百姓渡江。

一时间,江陵附近的长江水面千帆尽展,众多由京西两路逃至此处的百姓挥泪登船,前往此生都有可能再不会回来的江南诸地重置家业。

众多的渡船之中,有一艘护卫众多的四车战船格外引人注目,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船上护送的正是潘贤妃和皇子赵旉等贵人。

不过,小赵官家的“仁义秀”仅仅持续了一天时间,便因为同军狂飙猛进,前线不断告急而被其人丢到了一边。

赵构起初还能勉强镇定,命黄潜善腾出所有大船运送前营将士和部分官员渡江,其人留下来为众人殿后。

可是,只过了半天时间,同军攻上长林县北城墙的紧急军情送来,其人就再也装不下去了,当即登上快船跑路。

为防止同军利用俘获江船后渡江追击自己,赵构临行前下令焚毁所有小船。

黄昏时分,无数百姓携老扶幼赶至江边,却见官兵将小船集中起来一把火烧掉,随即又登上大船杨帆而去。

百姓绝望的哭声随着北风传到数里之外的长江南岸,闻者无不落泪。

而远在两百里之外的长林和潜江,深入前线督战的张所、唐重等大臣却在践行自己绝不退缩的承诺。

同军攻上长林北城墙后,唐重亲自率预备队上城支援,死在乱战之中。

随后,长林告破。

督战潜江的张所比较知兵,防御做得更好,城池被攻破的时间要比长林晚一天。

城破之后,张所还率部分将士退入城中与同军展开巷战,最终力竭被俘。

大国之间的战争胜负,首重国力和动员能力,再比战略规划和战争准备,最后才是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

不幸的是,无论哪方面,新宋政权都落于下风。

所以,这次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绝不会因为极少数人的忠义和热血就能够改变其方向。

而当信誓旦旦承诺“不负前线将士”的赵构仓惶跑路的消息传开后,各地宋军的抵抗意志更是迅速瓦解。

江陵之战从发起到结束,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岳飞便拿下了长江以北的荆门军和归、峡、复和江陵府等地。

此时,新宋皇帝赵构已经一路逃到了荆湖南路治所潭州。

这中间还有不少曲折之事。

小赵官家原本的计划是乘坐战船沿长江进入洞庭湖,再转湘江直入荆湖南路治所潭州,等待形势变化再做决断。

结果,因为其人的乘坐的战船逃跑速度实在太快,导致龙舟快要进入洞庭湖时,跟上的护卫战船仅剩下了十三艘,总兵力还不到三千人。

到这个时候,护驾的杨沂中才想起洞庭湖中有正在被韩世忠、李成等人合力剿而未除的水贼钟相,匆忙劝皇帝在此停留一晚,等待后面的大队战船跟上再走。

赵构却担心同军行进如飞,随时都会追上来,哪里敢停留片刻?

其人不顾杨沂中劝阻,执意要冒险穿过洞庭湖。

小赵官家的想法很简单:洞庭湖水面宽阔,龙舟高大,视线良好,航速又快,一旦发现了贼人,不与其纠缠,直接跑路就是。

可等进了洞庭湖,其人才绝望地发现,这个大湖宽阔是宽阔,却不够深,能行大船的水道经常曲折转向,根本不是笔直向南的。

湖中浅滩密布,有不少露出湖面的长满了芦苇等物的沙洲。

甚至,还有一些大的沙洲被百姓开辟出了农田和菜地。

这种复杂的地形简直就是为水贼量身定做的藏身之所,难怪骁勇难当的韩世忠、李成二人合力,半年了都没能剿灭钟相。

洞庭湖内既然有百姓种的庄稼,自然也会有驾船打渔的渔户。

一般渔户见着官船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但也有胆大的家伙,远远的打量。

赵构此时只顾跑路,哪有心思管这些实际就是水贼的家伙要做什么。

敢靠近战船就命弓弩手攒射,若是有形迹可疑的小船躲在芦苇后面的水道,就马上改换水道。

如此,七拐八拐,众战船进入了一个圆筒形的水道,即将驶出时,眺望手突然发出预警信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圆筒口”湖面芦苇遮掩的水道内,不断有小船驶出。

而在船队后面的“圆筒底”,更多的小船也钻出了芦苇水道。

原来,“官军战船”才进入洞庭湖,就被水贼的探子发现,并以特殊的联系方式告知了“楚王”钟相。

赵构担心同军追上自己,逃跑过程中并没有立旗,导致钟相也不知道贸然进入自己地盘的官军统领是谁。

但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不管是哪里来的官军,想进洞庭湖剿灭自己,先看看他的命够不够硬!

蚁多咬死象,水道复杂的湖面上,数量众多行动便利的小船就是大船的噩梦。

赵构不懂水战,却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有任何犹豫,当即命所有战船开足马力,笔直朝前冲过去。

幸好其人够果断,水贼虽然借着熟悉地形,赶到官船之前封锁了湖面,却因为准备的时间太短,缺乏留住大船的有效手段。

一场混战之后,水贼成功截下了四艘大船。

赵构再次险之又险地捡了一条性命,等其人狼狈逃出洞庭湖时,身边护卫的战船仅剩下了五艘。

又一次经历生死大劫后,小赵官家对麾下战将的能力和忠心都有了疑心,再不敢盲目相信各地上报的军情。

阅读网址: ,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