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二章 泥马渡江江江江江

水浒新秩序 第九十二章 泥马渡江江江江江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州治所汝阳县。

年逾七旬的门下侍郎耿南仲到底年迈了,接连劳累和精神上的多重打击之下,其人已经病倒,不能视事。

起兵勤王的重任全压在了年轻的康王身上,赵构除了每日不时探望老相公外,便将大半精力放在催逼知蔡州事汪伯彦上。

后者为康王的忠心所感,日夜不休亲自督办。

结果,至少提前三天时间招募到了四千健儿。

这几天,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

赵构心忧王事,不仅全程催促勤王准备之事,还以亲王之尊深入校场,与低贱的士卒同吃同训,极大地激发了蔡州兵马的勤王决心。

康王殿下还非常关注临安的军情,勤王之情迫不及待。

昨日射术训练时,赵构便持弓矢对天神叨叨地讲:

“若能射中此牌字,则必闻京师消息。”

其人连续三箭,全中靶子中心红字。

围观的士兵为其神射和忠心所感染,高呼“康王神技”不止。

今日一大早,赵构起床后就寻汪伯彦、高世则等心腹为自己解梦。

“孤昨晚梦见皇帝脱所御之袍赐吾,吾解旧衣而服所赐,此梦做何解?”

解梦,解什么梦?

这个时候,谁真的为康王解梦谁,就是真在做梦。

皇帝所御之袍别管什么样式和颜色,都是通常所说的“黄袍”。

官家赐臣下以腰带,受赐者都要再三辞受,不敢服之,更何况皇帝的袍子?

任何人都不能穿皇帝的任何衣袍,哪怕是皇帝亲自脱下披上来到也不成。

当年赵匡胤就是被人披上了黄袍,才“不得不”取代郭氏当皇帝。

康王做什么梦没人管得了,但其人将这个身披黄袍的梦说出来,就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裸地宣示自己的野心。

但大宋毕竟还没有亡,赵构都要托梦言志,汪、高等人心里清楚就行,有些话就不能公开说出来了。

众人当即附和康王与官家兄弟同心,大宋必能江山永固,社稷顺利传承。

兵马齐聚,文武效力,万事俱备的赵构唯一要等的就是朝廷最新的消息。

天遂人愿,当日午时前,朝廷使者便赶到了汝阳,带来了最需要的“大义”。

当日,穰东镇守军误报同军过境,惊慌失措的大宋皇帝赵桓接受了臣子们的建议,尽付康王统揽勤王兵马的元帅之权。

为保证诏书顺利送达,赵桓又将诏书复制数份,全部以蜡丸封好。

其人又派出了大臣十余人,分成五组出城传旨,还在太学招募了秦仔、张九成、冯朝英、甄邦杰等数名武学生,皆假邠门祗候之职,以充当斋诏护卫。

结果,这些传旨使者要么途中走失,要么亡于盗匪之手,要么被同军抓获,仅有秦仔一人历经艰险赶到临安。

待表明身份,找到康王殿下后,秦仔也顾不得休整,立即从发髻中取出蜡丸,当着众人的面捏碎,展开其中对宸翰黄绢三寸,宣旨道:

“……檄书到日,康王构充兵马大元帅,王襄充兵马元帅,速领兵入卫王室,应辟官行事,并从便宜。”

赵构跪拜接旨,起身后,不问理论上归于自己麾下的元帅王襄近况如何,也没打听使者沿途之凶险,张口便问临安是何等情况,陛下可安好?

其人勤王之急切,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赵构等人出使后,便因同军封锁战场导致前后消息断绝,众人不知其踪,为了尽快将圣旨送达,只能选择了康王原本出使的路线一路走一路打听。

秦仔这一组刚走到周土县,就发现了同军的斥候,幸好人少目标小及时避开了。

但他们在随后寻百姓获取补给并打探康王、耿相公等人行踪时,却遭到了这些没有忠义之心的无耻小人出卖。

同行的两名朝官被随后赶来的同军骑兵所获,秦仔年轻力壮反应快,及时拿了蜡丸逃跑,并最终靠躲进一个粪堆之中方才逃过一劫。

同军的封锁太严密,百姓们也大半背叛朝廷,方城山要塞过不去,其人只能循着当初耿南仲所走道路进入蔡州,却阴差阳错找到了康王。

秦仔着一路耽误了不少时间,到现在当然不清楚临安已经陷落的事实。

但以同军的进军神速,再加上南阳百姓背弃朝廷的现实,却很容易推断出朝廷的情况肯定极度不妙。

为了促使康王尽快出兵,其人只能添油加醋描述同军动作之迅猛,临安面临的形势之危急,天子苦盼勤王大军之急切。

赵构闻言,捧诏呜咽不止,身边军民无不感动落泪。

当日,大宋康王起兵于汝阳。

南阳府在蔡州的西面,但因大胡山阻隔,大军基本不可通行。

为安全起见,赵构选择先经颍昌府北上。

其人的计划是做出攻击开封抄敌后路之态,引同军回师,以此分担南阳府的压力。

如此,还能沿途吸纳愿意保驾勤王的忠臣义士,以不断壮大勤王队伍。

待其部军队数量达到两万左右的规模以后,再联合河南府、京兆府等地兵马,一同反攻进入南阳的同军。

两日后,赵构率中军抵达蔡州最北面的西平县境内,忽闻前锋遭遇同军数百人且双方已经接战的紧急军情。

众人惊恐不已,皆提议立即回师上蔡县固守。

赵构闻言大怒,拔剑斩马,厉声疾呼: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等若无敢战之决心,如何能驱逐同寇,恢复故土?

此战,是我等勤王第一战,必须打出威风,打出不灭同军不还师的决心!

诸君,谁敢随孤杀敌?”

众军士为康王胆气所激,尽皆奋勇向前。

可是,指挥作战是件非常专业的事,并不是会鼓舞士气就行。

大军行不到五里,便远远看见前锋溃兵仓惶逃命。

还没等赵构鼓舞将士们继续向前迎击追杀溃兵的同军,便听到了敌人的喊话:

“临安已破,宋主就擒,赵宋灭亡,所有人等立即投降!”

这是赵构一直隐隐期盼的消息,可在生死一瞬的战场上听到这些,却是个灾难。

靠康王打鸡血凝聚起来的宋军士气在同军的喊话下,瞬间消散无踪。

皇帝被擒,朝廷都已经灭了,自己这些小喽啰还有什么好挣扎的?

赵构非常清楚这个时候若是退了,这支军队就废了,以后便再难鼓起对敌的勇气。

只有趁着己方有兵力多的优势,击败了眼前这支仅有数百人的同军,麾下这支人马才能成为真正的敢战之师。

有了既忠诚于自己,又敢战能战的队伍,争夺天下的大业才有可能成功。

可惜,对同百战从无一胜的现实太残酷累,早就击垮了宋军将士的对敌信心。

赵构欲要向前,将士们的双腿却不听使唤地向后。

康王亲兵眼见形势不对,当即护卫着其人后退。

而紧随其后的同军则趁势发起攻击……

一日后,惊魂未定的赵构回到了汝阳县,再次证明了宋军的行军规律——正常行军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溃败的速度

三日前,五千人由此地誓师出征。

三日后,再随康王回到城中的,仅有千余人。

昨日的战斗,因高世则及时率领殿后兵马赶到,又有汝水和涤水阻隔,同军追了一阵就放弃了,蔡州兵马的损失其实并不大。

只要等上几天,肯定能收拢更多的人马。

但经此一战后,赵构深感统兵打仗的无力,已经没有继续守下去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大宋灭亡的消息已经传开,城中人心惶惶,根本没法再守。

而且,其行踪已经暴露,只待同军一旦腾出手来,蔡州必失。

此地不宜久留,必须马上转移。

蔡州西、北、东三面皆不能走,唯有向南撤退了。

但在撤退之前,赵构手下的文武官员却有了意见分歧。

汪伯彦是蔡州知州,只要老实向大同交出治下土地,怎么都能换得半世富贵。

可若是就这样随赵构跑了,很可能到头来什么都捞不到。

其人乃以“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康王殿下顾全大局,立即祭拜天地继承大统,以正天地人心,统率天下臣民继续对抗大同。

高世则却认为临安形势未明,仅凭敌人一面之词就仓促行事,恐会损害康王一世英名,且登基大事,不可没有朝中文武重臣主持。

赵构也知道这个时候犹豫不得,必须早下决断。

大宋灭亡的消息若是假的,自然还需忍耐。

可大宋真要是灭了,同军的下一个目标绝对是自己。

其人逃无可逃,若不想做亡国奴被圈禁一生,就必须奋起反抗。

天下板荡,人心险恶,自己要是没有勇挑天下重担的坚定决心稳住属下文武,恐怕连汝阳城中这千余兵马都带不走。

甚至,还有可能会被人出卖,直接绑了交给同军。

赵构的行动力极强,一旦下定决心,便立即前去探望病中的门下侍郎耿南仲,并以西平之战以及同军散布的“大宋灭亡谣言”如实相告。

耿相公人老成精,自然清楚赵老九为什么要找自己说这些事。

他都没有几天好活了,怎会为了这个赵氏反骨仔毁掉自己的身后名?

其人乃以“康王不可中敌人奸计自乱军心,且就算临安已破,殿下更该尽起哀兵,立即北上夺回二圣,重塑大宋社稷”回复赵构。

赵构心知自己的威望还是不够,时机也不成熟,绝不可能得到这些死犟的老臣投效,也就彻底死了这条心。

无论大同灭宋的消息是否属实,蔡州都不可久留,登基之事暂时也不可再提,形势危急,当断则断。

赵构退出病房后,直接将耿南仲的话告知汪伯彦、高世则等人,随即对天发誓:

“宋同不两立,孤乃天水赵氏子孙,誓死不降大同!

但蔡州残破,北上之路又被阻断,孤欲南下再募大军救援朝廷。

愿从者,请随孤立即南下,不愿从者,天南地北,两不相扰!”

谋定而后动固然能减少一些失败的风险,但很多事左右为难,不一定就有最优解,或者先谋定再后动的时间。

常人遭遇这种左右为难之局时通常会手足失措,而少数能够成大事者却能在这等危局之下破釜沉舟,以自己的果敢生生劈开一条道路来。

就如现在,面对极度不利的形势,赵构不退反进,直接摆明立场,逼迫各怀鬼胎的手下文武选边,反而能收获奇效。

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的是汪伯彦,其人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表现远远超越了自己的预期,值得继续投资。

心思最复杂的汪知州都公开支持赵构了,其余文武自然一致拥护康王的英明决定。

再次凝聚了队伍并确定行动路线后,赵构便不再耽搁。

其人一面命高世则率兵出城,继续收拢溃兵,一面又要求汪伯彦继拿出钱粮酒肉,犒赏城中官兵,并通知他们明日继续开拔的消息。

随即,其人又以大元帅府的名义征召汝阳以南的确山、真阳、平舆、新蔡、褒信、新息六县官员,命他们放弃城池,随自己的大军南下勤王。

事实证明,赵构的果断行动确有先见之明。

当其人赶到确山县并再次收拢了三千兵马时,同军也由东面的淮宁府和颖州两地同时对蔡州展开了全线进攻。

战斗——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

蔡州宋军兵力本就处于弱势,士气更是低得可怕,当十余名同军斥候出现在视线尽头后,就立即乱了阵脚。

半个时辰不到,宋军便由转进变成撤退,再由撤退变成溃退,迅速失去控制。

慌乱中,赵构与自己的亲兵走散,不得不数次引弓射杀欲要抢夺自己战马的溃兵。

这一逃便是数百里,从蔡州逃到信阳军,又从信阳军逃到了安陆州。

哪怕途中有溱水、淮水、浉水、环水、汉水相隔,又有鸡公山和武胜关此等大山险关扼守要道,却都不能迟滞同军追击的脚步。

蔡州兵溃了,信阳兵溃,安陆兵再接着溃,兵败如山倒莫过如此。

仓皇逃命的康王殿下多次上演“泥马渡江”,险之又险,好不容易逃到安陆州孝感县,又收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

同军西路人马已由随州南下,攻入郢州,下步目标显然是要继续攻下复州,阻截大宋康王的去路!

阅读网址: ,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