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一章 有无天命朕说了算

水浒新秩序 第九十一章 有无天命朕说了算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岳飞攻破临安城覆灭赵宋王朝时,正乾皇帝的车驾已经到达河南府治所洛阳县。

洛阳不仅是大宋西京,还是华夏文明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前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年。

其地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且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可以说,谁掌控了如此形胜之地,谁就拥有进一步掌控天下的资格。

所以,凡天下大乱,兵家必争此地。

后晋石敬瑭向辽国献出燕云十六州后,一马平川的河北就成了契丹铁骑肆意驰骋的跑马场,仅靠黄河阻隔的开封府汴梁城也极其不安全。

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立国时,沿袭五代旧制,以开封府汴梁为“东”京,本就有以地形险要的河南府洛阳为“西”京之意,其后因种种原因未果。

但终宋一代,都是把洛阳作为王朝的退路来建。

不仅赵氏历代皇帝驾崩之后皆葬在河南府巩县,洛阳城中的前朝宫室也一直有专门的机构在维护,至今保存完好。

就连河南府下辖的三“赤”十三“畿”县级行政机构配置,也要比同样辖十六县的东京开封府多一个“赤”级,居天下之最。

同宋停战之后,宋廷曾从河南府抽调了部分兵马以补充南阳府防御体系。

大同再次讨宋后,为了加强西京的防御力量,赵桓下诏组建四道都总管府,就以知河南府事王襄为北道都总管。

命其统揽京西北路和军政事务,抵挡河北、河东同军南下,并从北面护卫南阳府。

因而,秦明由怀州南下攻破孟州后,考虑到本部只有一个师,便放弃了守军众多难以消化的河南府,转而攻取防守相对薄弱的郑州。

结果,大宋知郑州事朱伯友畏惧同军兵锋,收到荥阳县陷落的急报就立即弃城而走,郑州被同军轻易拿下。

待秦明稳住了郑州,岳飞已经由开封府出兵,并击穿了颍昌府和汝州两地。

南下的颍昌府被友军拿下,秦明部几千人由此闲了下来。

其人转而回师向西,再渡汜水,攻入河南府。

秦明最初的想法是先攻打大宋皇陵所在地的巩县,逼迫河南府宋军来援,待野战中解决了宋军主力后,再图谋河南府。

不曾想大宋北路都总管知河南府事王襄胆小至极,辜负了皇帝对他的厚望。

其人得知同军击破孟州南下后,就慌忙收缩兵力于治所洛阳附近,基本放弃了外围城池和关卡。

导致秦明只是一次佯攻,便攻下了预料中需要苦战的巩县。

待其部继续西进抵达偃师城下后,又是同样的情况。

而不到百里外洛阳,得到前方急报的王知府直接收拾金银细软——跑路了。

“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大宋西京河南府就这样被同军拿下,其易手的时间,还要比岳飞攻下临安要早八天。

彼时,正乾皇帝的车驾刚刚离开开封,正准备南下南阳。

收到秦明的捷报,徐泽当即转向,带着御营大军前往洛阳。

其人之所以在大宋王朝即将的最后关头改变行军计划,

除了南阳府的防御体系在上次讨宋战争中已经被毁坏殆尽,有岳飞坐镇,临安之战基本没有悬念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河南府的情况远比南阳府更加复杂。

秦明虽然没有费什么劲就拿下了河南府,但仅靠其部几千人,却没法有效掌控整个河南府十六县。

要想快速稳定其地,必然要大量任用赵宋旧官吏。

天道酬勤,打天下和治天下都没有捷径可走,得到的越容易,后面要付出的隐性治理成本就越高。

河南府的历史问题若是不能及时处理好,会为后面的治理埋下很大的隐患。

在有些情况下,历史即包袱。

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过去,既给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使得其地相比才建都几年的临安更加难以在大同新政权下转型。

当初,一世豪杰赵匡胤最终放弃了都城洛阳的计划,自是有多方面原因,仓促间难以搞定汴梁和洛阳各自的守旧势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而从宋神宗开始变法开始,文彦博、司马光等旧党“赤旗”和理学的重要奠基人程颐等人政治斗争失败后,皆被发配到了西京洛阳任职。

这些人在洛阳长期著书立说,并相互勾连,势力盘根错节,影响力极大。

如:二程理学最先便是以“洛学”之名传于天下。

由此,洛阳就逐步形成了大宋顽固势力的大本营,这一事实几十年来都未曾改变。

徐泽在战前特意安排秦明一个师渡河南下,攻取孟、郑等地,就是怕兵多了吓坏了这帮宋臣使河南府“和平解放”。

没想到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这个结果。

大宋王朝即将灭亡,可大同帝国一统天下并建立新秩序的路还有很长。

正乾皇帝意志坚定,当然不会为了所谓的“天下人心”而放弃大同的立国根本。

御驾赶往洛阳,既是安抚底层百姓尽快稳定河南府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为了加强行政力量推行社会改革的需要。

必须趁着改朝换代的良机,尽可能捣毁这个顽固势力的大本营,少留尾巴给后世。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人才积累,大同朝廷对于摧毁和改造旧势力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

只要军政力量配置到位,该分化的分化,该改造的改造,该打击的打击,该镇压的镇压,大部分的事都有前例可以借鉴,也有人才具体落实。

如同处置两个月才发生的鲁县(全取京东两路后,徐泽合并调整了部分州县,更仙缘县为鲁县)孔氏勾结宋廷一案,就由法部和监部督办。

徐泽做作为日理万机的一国皇帝,自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犯不着为洛阳的社会改革浪费太多精力脏自己的手。

其人坐镇洛阳,只是配置行营力量督办,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统筹灭宋之战上。

洛阳行宫,讲武殿。

正乾皇帝批阅完各类奏章之后,难得有闲,便在行宫中四处走走。

洛阳行宫城共有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周回九里三百步,比周回五里的汴梁宫城大了近一倍,气势极为恢宏。

如此雄伟的宫殿群作为皇宫,自然能够彰显大国气度。

但作为前朝的遗留古迹,每年都要花费极多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维护,则有些浪费。

徐泽边活动身体,就边在思考如此庞大的宫殿群如何处置问题。

恰逢临安捷报入洛,随驾参军马扩立即赶到讲武殿,向皇帝汇报。

“陛下,岳飞已经攻陷临安,宋主就擒,赵宋朝廷灭亡了。”

赵宋灭亡这件事在史书上绝对值得大书一笔,但对大同帝国的经历者来说,却不值得为早在决定出兵灭宋时就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而格外兴奋。

正乾皇帝在灭宋的最后关头转道赶来洛阳,就可以看出大同君臣对此事的反应,马扩汇报的声音便很平淡。

“哦?就擒,赵桓有胆子抵抗王师?”

徐泽倒是有些纳闷,以赵桓胆小如鼠的性格,不应该是请降么,怎么变成了就擒?

这家伙要是有这胆量,反倒是能让徐泽正眼相看。

马扩赶紧献上露布捷报,并解释道:

“宋主本欲请降,遭臣子劝阻未行。岳师正率军入城时,其人已经被臣子裹挟逃出了宫,因而是就擒,而非请降。”

露布原本是一种写有文字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以彰显本**威,稳定治下人心。

北魏之后,军情机密未得朝廷确认之前很少公诸于众,臣子用兵获胜向朝廷奏捷的正式文书便被称为露布。

岳飞在露布中详细汇报了临安之战的经过和俘获,并强调因自己准备不周导致部分宋臣出逃一事,请求皇帝治罪。

至于如何被俘的赵桓、赵佶及其妃嫔和宗室、百官等人,以及图书典籍等资料,战前皇帝就已经有了交代,用不着再专门请示。

放下露布,徐泽心中暗道“岳飞这小子学油滑了啊”。

其人自然不可能强调要放走不愿投降的宋臣,但覆灭赵宋朝廷只是灭宋第一步的观念已经为大同文武重臣所接受。

这些人跑了就跑了,越反动越好收拾。

“赵构有没有离开蔡州?”

马扩一直在密切关注蔡州周边的消息,能够确认赵构还没有走。

“没有!”

赵桓登基后,为了稳住自己的皇位,在安排李纲带回自家老爹赵佶关进龙德宫之前,就召回了流落各地的亲王和帝姬,并全部圈养在临安。

待赵宋灭亡,皇室成员均被岳飞一网打尽。

仅有受命北上乞和的康王赵构一人躲过一劫。

其实,赵构的行踪也早在徐泽掌控之中。

郾城流民逃入淮宁府后,带去了赵构等人在苽陂镇的消息,驻守淮宁府的马麟便派兵前往苽陂镇打探过,未得其行踪。

但综合各地上报的信息,徐泽还是能够确认赵构就在蔡州。

为此,其人特意命牛皋、王进暂缓攻击蔡州和信阳军。

赵宋王朝虽然已经灭亡,但陕西、蜀地、荆湖、江南、福建、广南等地还有大片的国土暂时控制在残宋势力手中。

得益于社会改革成功后百姓释放的耕种热情,大同粮食产量连年上新台阶,且分配更加合理,已经能够自足了。

之所以坚持从赵宋购粮,只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和战争持续消耗。

以大同的存粮,即便拿出部分赈济遭受战乱的新占领区百姓,依然有剩余。

而且后备兵员充足,战争潜力巨大,军事上继续扩张没有半点问题。

但民政上的压力却非常大。

京西、两淮和两浙加起来,基本大同治下原本宋地的一倍,人口还要更多,治理好如此大面积的新拓之土绝非易事。

灭宋战争应该继续,但节奏必须适当控制。

这种形势下,需要有人能够继承已经灭亡了的大宋社稷,再建一个能够凝聚顽固势力人心的“小宋”以供大同慢慢蚕食。

赵构能够进入徐泽的视野,其实与后者记忆中的“宋高宗”没有半点关系。

赵佶轻佻荒唐,赵桓暗弱无能,二人连最简单的看家护院任务都做不好,腐朽的大宋王朝就必须被灭。

唯有个性坚毅,勇于担责的赵构才能完成好正乾皇帝赋予的“历史使命”,带领顽固势力重建一个“小宋”继续为大同看家护院。

所以,赵构由郑州退回到颍昌府后,能够穿过敌占区一路逃到郾城,其实真有“天命”——大同天子的命令,尽管后者并不知道自己“天命在身”。

确认了赵构的位置,徐泽已经走出来讲武殿,来到内园长春殿,并对马扩道:

“赵宋已灭,赵构就不要继续赖在蔡州了。

你拟一个作战计划:第四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淮宁府攻入蔡州,直下信阳军,顺势拿下荆湖北路安陆州;

一路由汝州南下,快速击穿唐、随、郢三州,直入复州(隶属荆湖北路)。

第四军也由黄州渡江,拿下汉阳军(隶属荆湖北路),阻断赵构南下之通道。

三路合围,务必要留下蔡州兵马。

待赵构有命逃过了这一劫,再谈朕交给他的历史使命吧!”

马扩跟了徐泽多年,非常清楚皇帝分步取天下的大战略,

早在皇帝发布第二道《讨宋檄文》时,其人就隐隐猜到了有个赵氏子孙来“帮助”大同解开既要灭宋又要稳步扩张的矛盾。

皇帝的意思显然是要三路军队都真打,但最好不要真打死或者抓住了赵构。

以同军的实力,任何一路打败宋军都毫无悬念。

但要在真打的同时还能放过赵构一马,就太考验制定作战计划的参军水平了。

而年轻的马扩最不怕挑战。

“臣领旨!”

马扩退下后,徐泽又命内侍召来随驾内阁学士林完拟写诏令,以宣布灭宋奖赏,并确定大同下一步战略目标。

阅读网址: ,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