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七章 忠勇无双李孝忠

水浒新秩序 第五十七章 忠勇无双李孝忠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早在岳飞进抵临安之前,紧挨南阳府的永兴军路商州勤王兵马就赶到了内乡县。

该部统兵官说来还与徐泽有过交集,乃是曾参与过平灭方腊之乱和大名府之战的忠州防御使辛兴宗。

其人在朝廷大军兵败南乐镇之后,错误得出徐泽将会挥军南下灭掉大宋的结论,乃与怀德军都总管杨炯(字惟忠)等人联手,准备挟持童贯逃往河东路割据地方,以应对群雄并起的局面。

没想到徐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东京城,还顺手拉了童贯一把,让频临灭亡的大宋王朝得以延续。

而大宋朝廷第一名帅童贯经历这次大败后,也声望大损,收拾不了杨炯这等大军头,便把气撒在了小军头辛兴宗的身上。

其人隐忍了小半年,终于逮到机会寻了辛兴宗一个不是,蛊惑教主道君皇帝将其调到偏远的广南东路任职。

辛兴宗也是命大,在满是瘴痢的广南待了近五年,居然还能活下来。

去年,同宋两**事危机爆发,种种迹象表明大同帝国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大战。

军力不济的大宋朝廷被迫迁都南阳府避敌锋芒,并再度竭尽民力扩军备战,以应对大同帝国可能南下的压力。

病笃思良医,国难思良将。

大宋虽大,敢战又能战的中高阶武将却很少。

而之前的几年里,同宋数次交锋都以宋军大败为结局。

此时正是名将凋零,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

有过多次大战经历的辛兴宗这才被教主道君皇帝想起,并调回永兴军路出任商州防御使一职。

此番同军入寇南阳,王朝倾覆在即,既是大宋王朝之危,也是武人军头之机。

差点死在广南东路的辛兴宗迫切期望能借勤王之机在新君心中留下良好印象,因而行动非常积极。

其人借着紧挨国都的有利条件,率先完成动员,赶在了所有人前面成为第一个带兵进入南阳府的勤王军将。

但富贵再好,也要有命来享受。

其部除了必要的留守兵力外,进入南阳府的商州人马只有四个半指挥,兵制员额两千余人,实际兵力仅一千余。

靠这点兵力加强内乡县防御,牵制同军在南阳府的行动都很勉强,深入临安城下就只能是送人头了。

由是,辛兴宗第一时间向朝廷汇报了自己的忠心后,便老实留在了内乡县,准备等待更多勤王兵马赶来再行动。

永兴军路毕竟紧挨南阳府,各地只要动员起来,行动也慢不了多少。

继商州兵马进入南阳府后,虢州、华州等地的勤王兵马也陆续赶到内乡县,加上城中原本的驻军,总机动兵力接近五千人。

但拖到这个时候,同军前锋岳飞部也已经进抵临安城下。

南阳府防御体系的重点在其周边险要的地形,而不是临安单薄的城墙,现在同军却轻易突破周边防线直接攻到了临安城下,大宋王朝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天子连夜下诏,催促各地兵马速速进京勤王。

形势异常危急,聚集到内乡县的勤王兵马不敢再等,只能立即进军。

内乡县城中的兵马虽多,却各有分属,互不统辖,要在同军骑兵的威胁下赶往临安,肯定不能冒着被同骑逐个击破的风险分开行动。

城中军阶最高作战经验也最丰富的辛兴宗当仁不让地负起了统兵之责,其人将各部兵马略加整顿后,便急速赶往临安。

但同军的动作更快,岳飞大早便率军强行拔除了何灌部小营,随即又转进数十里,果断拿下张村镇军寨。

得知前往临安的重要节点张村镇被同军攻陷,辛兴宗自知麾下兵马虽多,战力却参差不齐,指挥协调非常不便,在野地里绝非同骑的对手。

由是,其人已经走到了半路上,又果断缩回内乡县固守。

敌后作战之所以危险万分,粮路断绝补给不稳定的危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危险来自军情不明,战场态势混沌,战场单向不透明。

侵略军天然就会受到战场周边的百姓强烈抵制,军情获取的难度直线上升,无法有效及时掌握敌情动态,就容易打糊涂仗。

不过,以大宋官府对民间的薄弱掌控力和军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宋军即便在主场作战,对战场态势的掌控也不会比同军更强。

因而,在南阳府战场掌握彼此的动态上,同、宋两军实际是半斤八两。

但在战争中,战力更强的一方通常也会更加主动,军情获取的密度要高于对方,更容易完成战场遮蔽。

占领张村镇后,岳飞便将斥候洒到了内乡县境内。

这才打探到了内乡方向勤王宋军赶了几十里路又仓惶逃回的消息,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扩大战果的绝佳机会。

其人之后假意答应郑望之的劳军建议,便有将计就计,稳住临安朝廷,而后寻机打掉内乡县勤王宋军的想法。

临安危急,永兴军路数千西军到了近在咫尺的内乡县却按兵不动,各统兵官战后绝对逃不多大宋朝廷的清算。

内乡宋军迟早要冒险出城,一举击溃其部的计划是可行的。

但岳飞看到了军事上的可行性,却忽略了自己在政治上的风险,幸好有士师康达及时提醒其人不要犯政治性的错误。

岳师正当时确实没有反应过来,但事后还是琢磨出了不对劲,意识到自己在接连的胜利之后的确有些飘了。

因而,挫败了宋廷“借劳军之机劫营”的阴谋之后,岳飞便果断放弃了继续留在张村镇击败内乡方向勤王兵马的想法。

其人随即率部攻下菊湍岗马场,然后直接押着战利品往回赶,以等待主力接应。

岳飞不知道的是,自己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恰好又错过了一次战机(危机)。

其部撤出张村镇之前,又有一部勤王兵马经商州赶到了内乡县。

这部勤王兵马明显不同于其他宋军,乃是私募之军。

其主将姓李名孝忠,本是永兴军路宁州豪族子弟,幼年时随父徙居秦凤路巩州。

李孝忠不仅有庞大的家世,也有很强的能力。

其人富韬略,善应变,重气节,在巩州颇有人望。

早在仙源县发生动乱,大宋丢失了袭庆府时,李孝忠就意识到同宋两国格局将会因为此事而深刻改变,压抑了许久的两国大战就要爆发。

其人当即找到知巩州事董有邻汇报自己的想法,并请后者上书朝廷务必要放弃幻想,赶紧准备迎击同军的大战。

董知州被李孝忠的缜密推理说服,立即上书,但朝廷却没有任何回音。

不久后,大同正乾皇帝发布《讨宋檄文》,两国大战即将爆发之际,京城却传来了教主道君皇帝欲要禅位于皇太子的荒唐消息。

李孝忠认为同宋两军战力相差巨大,大战一起,同军必狂飙猛进,大宋有京师被围甚至城破之危,劝董有邻事急从权,不要等天子诏令,赶紧准备勤王之事。

可是国难当头,临安城里却要换皇帝,朝中政局必然因此而剧烈动荡。

各地掌兵的文武官员在这个时候如何敢轻举妄动,就不怕被人弹劾图谋不轨么?

董有邻虽有勤王之意,却不想拿自己的官帽和项上人头冒险,不敢动员巩州兵马。

李忠孝眼见说不动“胆小如鼠”的董知州,当即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尽散家财,准备招募壮士,自己率军进京勤王。

好在其人的判断是正确的,避免了董有邻出兵剿灭境内叛贼的政治风险。

教主道君皇帝虽然打算趁同军还没有攻入临安就抽身跑路,却没有忘记禅让皇位前下达罪己诏和勤王诏,以号召天下兵马和各地豪杰进京勤王。

勤王诏送至巩州时,李孝忠已经筹集到不少钱财,加之李氏在当地的威望,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招募到了三千壮士。

董有邻清楚李孝忠确有统军之才,便按照朝廷的旨意授予其人承节郎,让其部私军代表巩州兵马入京勤王。

这期间,大同帝国多路并进攻入大宋的消息也传了到了巩州。

其中,河东同军经吴堡寨西进,攻入永兴军路绥德军。

西军老巢遭到严重威胁,不少地方都在观望,以待形势更加明朗再决定出多少兵。

但大敌当前,也没人敢承担有闲置兵马却放任京都被围而不救的政治风险。

因而,李孝忠赶往南阳府的途中,不少军州皆派出少量兵马作为代表,随其人先期入京,以表自己的忠心。

由是,待承节郎李孝忠赶到内乡县时,兵力竟然膨胀到了五千人。

巩州在秦凤路,要来到南阳府,一路需要要经过秦州和陇州两州,以及凤翔府和京兆府两个大府,行程千余里。

李孝忠以私募之军走这么远来勤王,其中艰难险阻自不必细表。

但令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离得这么远都赶到南阳府了,向有善战之名的辛兴宗等人居然还缩在内乡县等增援。

这叫重气节富韬略的李承节郎如何能忍?

其人指着辛兴宗等人的鼻子就是一顿羞辱。

什么巩州骡子都能日出小骡子来,长安驴子却因为没卵子配不了种(辛兴宗是京兆府长安县人);

什么同军兵卒定是身高九丈嘴大如盆,不然辛防御为何不敢进军……

辛兴宗年近五旬,且成名多年,也是有脾气的,如何受得了李孝忠这等无品小官的羞辱(承节郎为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五十一阶,未入流)。

其人当即拔出刀来就要砍死不知天高的小崽子,李承节郎年轻气盛,更是不惧,也拔出刀来与其针锋相对。

乱世有刀就是草头王,官职再高也没有手中的兵马好使。

李孝忠虽然是未入流小官,但其人麾下五千兵马,尤其是三千私军却是实打实的。

实际上两部人马基本相当,但辛兴宗麾下兵员分布更杂,嫡系人马更少。

而李孝忠部经过千余里行军的不断磨合,向心力和战斗精神更是远远超过只敢窝在内乡县等支援的辛兴宗部人马。

辛、李二人的火并自然不可能真发生,很快就被众袍泽扯开了。

但经此一闹,气势上更盛的客军秦凤路兵马反而成了主力,而被李孝忠压制得死死的辛兴宗则实际上让出了勤王大军主导权。

其实,这本就是满腹韬略的李孝忠想要的结果。

其人一介布衣,散尽家财募得数千兵马,又千里挺进南阳府,为的是忠君报国谋富贵,哪能交给不会打仗不敢打仗的军头做炮灰给消耗掉?

因而,发现辛兴宗名不符实,担不起勤王重任时,李孝忠便果断出言相激,以夺取勤王兵马的主导权。

此事之后,内乡县上万勤王兵马虽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但指挥关系却是勉强理顺了——未入流小官李承节为主,从五品的辛防御则为辅。

辛兴宗极度惧怕同军骑兵,空握数千兵马,却一直缩在城中固守,仅派出少量斥候在城池周边活动,对岳飞部的行踪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李孝忠远道而来,更不清楚同军的最新动向。

但其人一到内乡县就敢于就向辛兴宗发难,自不是后者这等庸人。

掌握大军指挥权和话语权后,李孝忠便召集众军官,详细询问同军近期斥候的活动密度和到达区域,并以此画出了一张草图。

众军官看着这张满是线条和交叉点的草图一头雾水,李孝忠却能从中看出玄机,并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同军的目标就是内乡县勤王兵马;

其二,以派出斥候的密度推测,同军兵马不足两千,算上防守据点,看押俘虏必须留守的人员,能用于作战的兵马最多千余。

其人主张将计就计,趁敌军不知道内乡县已经获得增援的时机,立即出兵诱敌,歼灭这股不知天高地厚的同军。

此计能不能成暂且不论,临安城却是必须要救的,永兴军路数千兵马猬集内乡县这么久,再不开拔就等着朝廷责罚事后责罚吧。

所以,众将并不排斥立即进军,问题出在谁为诱饵上。

两部勤王大军互不信任,当诱饵的一方很有可能会被友军抛弃,而直接被同军吃掉,辛兴宗当然不愿冒这个风险。

李孝忠既然制定了进攻策略,自然不会想到了这一点。

辛防御没胆不敢当诱饵,李承节自己当。

其人也不需要没卵的永兴军兵马真冲锋打同军,只要他们跟在后面摇旗呐喊,看我秦凤男汉子杀贼就行!

再度被羞辱,辛兴宗也只能再忍,就等着看着小儿的笑话。

没想到,李孝忠这会又赌对了。

待勤王兵马提心吊胆地赶到张村镇,才发现同军早撤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