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二百零八章 将门路在何方

水浒新秩序 第二百零八章 将门路在何方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了徐泽的授权,大同外部尚书王四与大宋太宰中书侍郎王黼的谈判进展极快,数日时间就敲定了双方关注的细节问题。

待拜见了正乾皇帝,正式签署相关条约后,王黼这次出使的任务便圆满结束。

其人顾不得连日劳累,当即便向徐泽辞行,急忙赶回开封府,告知赵佶两国顺利缔约的好消息。

同宋两国河东路有关问题协议大致如下:

其一,大宋割让太原府、石州、汾州、岚州、代州、忻州、宪州、火山军、保德军、宁化军、平定军等地给大同,以作为对本国背信弃义的惩戒。

其二,大宋付给大同金十五万两、银三百万两,用以赎回此战中被俘且不愿投降的非河东籍官员和军士,被俘人员滞留期间的伙食开支另算。

其三,大宋朝廷公开惩治擅自招诱、残害大同百姓的官员,相关结果须以国书形式报给大同,并负责找回仍然流落河东路南部各府州的大同百姓。

其四,继续深化两国经济交流,加大同宋之间以铁换铜锭、以盐换粮食、以糖换布帛等大宗交易的成交量。

王黼虽然没能与大同朝廷达成两国真正意义上的和议,但终究是说服了大同皇帝暂时息兵,挽救了大宋王朝即将崩溃的危急形势。

其人还将大宋君臣原本预料必然要付出的岁币免去,并将战争赔款改为赎回被俘的官员和军士。

此举不仅为大宋留足了体面,还将换回朝廷最是稀缺的精锐兵马。

八十年前,富弼奉命出使辽国时,以增加岁币为条件劝辽国息兵便名传天下。

王黼此番临危受命,形势危急更甚当年,而议和成果又远胜富弼,可谓大宋功臣。

天子大喜过望,乃拜王黼为太傅,封楚国公,并赐玉带,极尽恩宠。

北疆终于能够安定片刻,教主道君皇帝放下了心中块垒,总算能集中精力筹备上元金箓斋普天大醮仪式,以请普天神灵护佑大宋。

至于割让河东路一府六州四军给大同的屈辱,则被大宋君臣选择性地遗忘了。

莫说这些州府绝大部分都是同军已经打下的,大宋又做错在先授人以柄,更重要的是打又打不过,除了捏着鼻子认了,还能怎样?

不过,两国在和谈中都没有提及位于黄河西岸的府、麟、丰三州和晋宁军。

对大宋来说,这几地,尤其是府、麟两州高度自治,就没有真正属于朝廷过,自也不能轻易将其卖掉。

而对大同来说,也不需要这些土地上的将门任何形式的加盟或者投靠。

大同王朝包容天下,政策向来公开透明,对所有势力都一视同仁。

和辽地平州曾经的割据势力张觉一样,徐泽依然愿意给大宋将门以宽容,但前提是他们自觉接受大同朝廷的政策。

正乾皇帝将选择权交到将门手中,如何选,全看他们自己。

宣和五年的春节,本该是万家团聚的喜庆日子,府、麟、丰三州百姓却是家家戴孝,户户哭泣,在愁云惨淡中度过。

河东路一战,同军完胜,宋军惨败。

而伤亡最重的,莫过于作战意志最为坚定的折可求部兵马。

对人口近亿的大宋来说,十余万大军的溃败确实是大败,却不足以伤筋动骨。

如果不讲战斗力的话,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大宋随时都能再拉起数十万大军。

但对人口稀少的府、麟、丰三州来说,这种打击则是毁灭性的。

交城一败,折可求麾下兵马损失一半,其后经过休整,陆续归队四千余,还算是能够接受的伤亡率。

可清源县再败之后,却是接二连三的噩梦。

从前线传回后方的消息,已经不是谁的父兄不幸阵亡,哪家的孩儿又被俘。

而是谁谁谁的命大,历经大战后还能活着。

面对这种毁灭性的打击,三地人心大散。

控诉同军残忍叫嚣复仇的有,劝说亲友放弃幻想正视现实的也有,咒骂折氏心狠如狼只顾自家富贵的同样有。

已经退回府州休整的折可求当然知道治下的情况,也迅速深入各户慰问孤寡,做足了姿态以稳定人心。

但其人只走访了数十家,就走不下去了。

面对众人极度复杂的眼神,折可求自知理亏,实在无颜以对,只能仓惶逃回府谷。

接连遭遇惨败,折氏威信大衰,已经压制不住各方面的矛盾了。

莫说稳定百姓之心,就连折氏本宗的核心子弟也因为利益和路线之争,有了分裂的迹象,折可求不得不想办法去弥合。

所谓否极泰来,就在折知府忙得焦头烂额时,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上元节前,同军拿下岚州,并经合河津释放了两百多被俘的府、麟子弟。

这些人一部分直接回到了自己家中,安慰提心吊胆的妻儿老小。

还有一部分前往府谷县,向知府州事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检使兼河东第十二将、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折可求告知同军要求他们带到的话。

两个消息,有好有坏。

好消息是同军之后将陆续释放被俘的数千府、麟、丰三州子弟,并愿意跟折可求就府州折氏的出路问题进行交流。

坏消息则是同军不接受任何条件,府州折氏若想求存,就只能接受同军的条件。

总之,还是那句话:臣服,或者死!

至于同军的条件,不用问也知道:府州折氏作为将门将不复存在。

甚至,也不会再有“府州折氏”这个概念。

按照大同的政策,折氏必然要分宗、迁徙、打散、转型。

也许部分人还能搏杀战阵,靠祖传的杀人技能吃刀口舔血的饭,但家族肯定不可能再保留私军和“封地”了。

……

ps:据《宋史》记载,府州崇宁户仅一千二百四十二,口三千一百八十五;麟州崇宁户三千四百八十二,口八千六百八十四;丰州的数据更夸张,崇宁户只有一百五十三,口仅四百一十一。

当然,这只是列入官府簿籍的税基人口,实际不向朝廷纳税的人口要多得多。

不然的话,如何解释府州折氏动辄拉出一两万大军,这一点也从侧面反应了府、麟、丰等州与朝廷的真实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