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王者所为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八十六章 王者所为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确定河东路攻略急不得后,李逵立即调整了兵力部署。

命木麻师加强三个营驻守宪州和宁化军,攻略岚州,阻截以府州折氏为首的河东路西北各州宋军南下增援太原府。

命孙立驻守代州和忻州,继续整编投降的宋军。

李逵自将主力,扫荡孟、祁、清源、太谷、交城、文水等县,并反击敢于增援太原府的宋军。

待占领区基本稳定后,河东方面军再分兵全取河东路。

大的战略调整,李逵不敢擅专,立即写了一道奏章,派快马送往京东路。

青州,益都县范各庄小学的下舍教室中,一个少年清脆的诵读声传到窗外。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原来,竟是正乾皇帝轻车简从深入学校,考察师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听完小少年的背诵,徐泽点头询问:

“不错!你可知天下大同的‘大同’和我们的国号‘大同’有什么区别?”

这位名叫王沆的小少年显然受过良好的家教,即便面对天子也毫不怯场,回答问题落落大方。

“先生说天下大同是目标,国号大同则是鞭策。天下大同并不是不可触摸的幻梦,只要一代接一代的大同子民用汗水浇灌,就能一步步地实现。”

“好!”

徐泽巡察重点其实不是吏治,此事自有监、法、吏等部门专司专管,用不着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

皇帝微服私访抓贪官,还搞得一波三折险象环生,虽然颇具戏剧性,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但能发生这样事情的王朝,只能说明从制度设计到统治者本身就是个笑话,沉迷于猫抓耗子游戏的皇帝,绝非真正的王者。

王者当心怀天下,着眼大局,而徐泽的注意力则始终放在民生和教育上。

刚入学的小少年正是思想灌输的黄金年龄,不求他们能真懂“大同”一词的深刻内涵,先灌输了再说。

哪怕只有一成甚至更少的人长大后坚信这些灌输的理论,他们也是日后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只要大部分学校能将“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就不愁大同的事业后继无人。

看了看小少年衣服上的少社队袖标,徐泽欣慰地问道:

“王沆啊,等你长大了,有什么理想?”

“我想学祖父和父亲,为国征战沙场,保卫大同。”

一直堆着笑陪同皇帝检查的学校山长和下舍先生顿时变了脸色,神情极为惶恐。

徐泽看在眼里,不露声色地表扬了小少年的勤奋好学和大志向,并勉励其他学生向王沆学习,长大后争做大同事业的建设者后,才高兴地离开教室。

皇帝不喜臣子公开场合卑躬屈膝,学校山长惶恐地跟出教室,才向徐泽请罪。

“臣有过,请陛下责罚!”

徐泽的情绪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笑问:

“卿有何过?”

“回陛下,王沆并不是孤儿,其人的父、祖听说都还在世,只是在赵宋任官,两国隔绝数年,才失去了联系。”

徐泽摆了摆手,对其人及随行的青州文武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同早晚要吞并赵宋,天下终归一统,朕负责开疆拓土,卿等则负责教化百姓,万不能有门户之见。”

“臣等谨遵圣意!”

皇帝巡察各地,虽是“不打招呼突然袭击”,但哪些人能让皇帝见,哪些人千万不能让皇帝见,下面的人心里都有一本帐。

只要时间来得及,这些人便会尽量提前“做好工作”,以将更好的一面展示给皇帝看。

高处不胜寒,是因为处的位置越高,下面的人越会把你供起来,就连身边人,也会因为种种顾虑,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抱怨是没用的,这不仅是官僚秉性,也是人之本性。

就算普通人面见大人物尚且知道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徐泽也没有幻想自己便能够纠正这种风气。

想治理好偌大的国家,完备且运行良好的制度和称职且尽心的行政队伍都很重要。

但上位者窥破层层无形阻碍,掌握社会真实,并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下级执行力的能力更重要。

实际上,徐泽早就知道王沆的身世,这个小少年正是祖籍青州的赵宋河东路兵马副都总管王禀的嫡孙。

早在两年前的大名府之战中,其人操纵王禀作戏“和平”解决开封府危机时,外曹曹首王四就打探到彼时的王统制在青州还有亲人。

王四还曾提议向王禀“提醒”此事,被徐泽否定了。

其实,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王禀身上,大同脱胎于赵宋,又割据京东、河北等地,造成了不少人与亲属分属两国。

而在这个时代,能放下家小长期远离家乡者,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社会活动能量的“宦游人”。

对这些人建立档案,严密监控是必须的。

但决定天下归属的,始终是人心向背和大势所趋。

以官员亲属的人身安全相要挟,就落于下乘了,非王者所为。

出了范各庄小学,正乾皇帝的车驾继续东行。

徐泽在马车上打开了第一军军正李逵刚刚派人送来的急奏。

李逵并没有找人代笔,其人受皇帝的教育,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读书练字不辍,一手行书如飞龙游蛇,颇具美感,奏章措辞也简洁明了,几句话便能讲清一个问题。

奏章主要分为三部分。

其一,河东路同宋两军攻守态势。

其二,战争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其三,新的战术构想。

末尾,还附上了燕青拟写的宋军防炮击城防工事报告。

李逵在奏章中坦率承认自己之前的战争准备中,重点考虑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而对河东特殊的人文环境考虑不够,导致战术计划与实际情况脱节。

其人认为,以如今的局势,急于快速拿下河东路只会为日后的行政治理埋下隐患,建议分三步走……

金国暂时无力南下的情况下,徐泽其实对全取河东路并不是太急,他更在意打下的江山是否稳固,以及手下将帅的成长。

将奏章转交战部研究后,徐泽亲笔回复李逵——“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