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八十五章 会师太原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八十五章 会师太原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拿下代州和忻州后,牛皋原计划保持对赤塘关的压力,以掩护李逵攻取太原府。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其人很快就再度出手,拿下了宁化军和宪州。

此举并不是接收赵宋承诺割让的土地,徐泽就没有与赵佶谈判的想法,自然不会承认赵宋所割之地。

大同惩罚擅自挑衅本国的赵宋,河东之地自取即可,何须割让?

牛皋之所以刚刚拿下代、忻两州,又攻宁化军和宪州,乃是因为形势再次变化。

之前,同军孙立部攻陷繁峙县大石寨,赵宋知代州事郭仲恂向河东路宣抚使司报急的同时,也向临近诸军州通报了代州的紧急军情。

代州的东、北两是控制在敌人手中的蔚、应、朔、武等州和真定府,南面忻州,西面则是宁化军。

结果,知忻州事贺权是个识时务的,收到消息后,就秘密筹备“开城门迎王师”,只等同军攻下崞县,就立即杀将投降。

而河东路第二将正将兼知宁化军事折可存收到郭仲恂的军情报急后,就立即动员本部兵马驰援代州,欲要迎面痛击立足未稳的同军。

折可存之所以会“不自量力”逆势而为,乃是因为其人出身府州折氏,是河东路最大的地头蛇,与侵略者同军有天然的矛盾,且代州还有不少折氏子弟,不得不救。

代州因为地处对辽、同战争的最前沿,有军寨十五座,诸县守城的宋军实际并不多,其中又有大半被知州郭仲恂带到了繁峙县准备作为预备队。

结果,义胜军临阵叛变,献繁峙县投降,一下全送个干净。

审问战俘得知代州虚实后,牛皋决定继续进军。

其人命孙立连夜向西进攻雁门县,又命刚刚突破瓶形关进入繁峙县的木麻紧随其后,招降各寨守军。

有义胜军带路,孙立的动作极快,天亮前赶到雁门,基本没费力就拿下了城池。

其人乃一面牛皋汇报,一面又继续进军攻打崞县,却在这里遭遇了守军的顽抗。

只是,双方的兵力和士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战斗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还没坚持到半个时辰,崞县便被攻破。

但此战中也出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因昼夜进军,连下两寨两县后,孙立部已经相当疲乏。

其人乃将千余名义胜军放在了前锋位置,本意是通过战斗整编其部。

但攻入崞县后,义胜军杀红了眼,形势失去控制。

待孙立率军进城时,赵宋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将吏折可与、知县李耸、县丞王唐臣、县尉刘子英、监酒闫等人尽皆死在了混乱中。

这件事成为了孙立终身难以抹去的污点,为其将星蒙上了阴影。

随后,知忻州事贺权派使约定投降,孙立又受命南下忻州。

牛皋亲自赶往淳县坐镇,以安抚百姓,整编义胜军。

折可存率两千宋军进入代州境内时,同军还没有完成对代州的清剿。

其人接管楼板寨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情报,只能凭着经验,急忙往崞县赶。

结果,折可存部与木麻率领的两个营在阳武寨以西的山中不期而遇。

宋军还没来得及列阵,木麻就直接发起了冲锋。

猝不及防的宋军当即大溃,迅速缩回宁化军境内。

其实,此战中河东第二将的战损仅有百来人,但心急代州战事正将折可存走在最前面,被木麻打落马下,导致宋军士气大跌。

木麻当机立断,尾随溃军杀入宁化军,宁化军陷。

宁化军是西面为河东路岢岚军,两军中间有岢岚山阻挡,宋军大军难以翻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让牛皋不得不调集蔚州兵马补充代州,并就势拿下与宁化军同处汾水源头的宪州。

宪州相对处于内陆,仅有一县一千六百兵马,同军一鼓而下。

同军攻下宪州后,既可扩大战略纵深,把有限的兵力用在正面,也能顺汾水南下,扼守府州折氏南下太原府的通道——岚州。

但在河东路投入过多兵力后,也影响到第一军战区的安全。

牛皋正待理顺宪州之事后就回师忻州拿下赤塘关,以威胁太原府,减轻宪州的防御压力,李逵就完成了这项任务。

两军顺利会师,相互交换战场情报,牛皋和李逵两个军正也通过讨论,修改了攻略河东路的计划。

其一,河东各州军的独立性远超河北路,消化治理更难,若是进军太快会得不偿失,最好待各地共建会初步建立,并完成了投降兵马的初步整编,才能继续扩大战果。

其二,太原府守军负隅顽抗不算是坏事,留着阳曲城以吸引宋军不断来援,要远比攻下其地更好。

其三,河东路攻略围绕太原、隆德、平阳三府为重点进行,主要是控制交通要道。

战略应上先北后南,但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逼得一部分宋军转而投靠夏国。

至于下步将要进入朔州的金军,有第一军牵制,不用过于担心。

交接完防务后,牛皋顾不得李逵“喝一顿”的提议,急着回到燕西路,以继续坐镇白州,监视金辽两国的形势变化。

其人仅带走了军直机关,而将孙立、木麻两个师“还给”第三军,还留下了刚刚进入代州的刘舜仁师和参军马扩协助李逵攻略河东。

牛皋痛快地移交自己的防区和兵马,让李逵手握六个师的重兵,但其人的压力一点也不小。

河东路的地形环境太复杂了,说军州各自为政夸张了一些,但整路分成几片却是客观存在的,每打下一地,就必须花精力整顿。

当然,若是放弃大同特有的地方治理体系和军队组织结构,直接给予投降的宋军相应地位,并保留地方官员“该有”的职权,那就简单很多了。

将两万多同军分成两部同时进攻,最多月余时间,就能全取河东路。

但这一做法显然不符合大同的传统,更不会被皇帝接受。

再增兵也不合适,道路条件如此,转运过于困难,每多增加一个师,对后方来说都是沉重的后勤负担。

攻略河东路,绝非一朝一夕可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