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宋腰杆硬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宋腰杆硬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讲原则——哪怕是虚假的原则。

弱势的一方更要遵守原则,因为只有原则才能让其在国际争端中与强势方进行周旋。

赵宋既然认清了大同不可招惹的事实,并与之签订盟约,公开承认大同的合法地位和两国的法定疆界,就应该严守盟约,尽量不给对方可趁之机。

同宋签订盟约时,同军尚未入驻金城正式接管应州,可苏京献土在先,且同宋盟约上写明了应州、蔚州等与赵宋接壤的原辽国边州是大同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但两国定盟前,赵宋使者不老实交代本国偷偷招诱应州百姓的事实,定盟后,河东路宣抚还继续鬼鬼祟祟浑水摸鱼,那就别怪别人找上门来打脸。

出人意料的是,以往遇到外敌威胁就慌神的赵宋君臣这次却转了性,表现相当稳。

限定答复的时间将至,枢密使蔡攸才以“未闻边地上奏,需核查后答复”搪塞了大同使者。

赵佶能如此稳得住,乃是因为时过境迁,手中有了底牌,腰杆硬了!

逆贼徐泽虽在离赵宋甚远的燕京城建国,但这贼子欲壑难填,只要理顺了北疆,必然要南下中原覆灭赵宋。

教主道君皇帝自不能坐以待毙,其人这段时日奋发图强,做了不少备战工作。

其一,再提迁都之事,以避贼军锋芒。

尚未开战就想着逃跑,辽国的前车之辙可还没有淡去,此议毫无疑问遭到了众臣的激烈反对。

但教主道君皇帝聪慧过人且手腕高超,对朝堂的掌控能力远非天祚帝可比。

赵佶一再坚持,臣子们也只能做出让步。

赵宋原有东、西、南、北四京,乃是一京三陪都的设置。

但北京大名府已经被伪同割占,南京应天府和东京开封府也尽在贼军威胁之下,唯有西京河南府暂时还算安全。

只是伪同并非辽国,不仅割占河北,还据有京东,在江南也有据点,又有强大的水军,朝廷如果迁往西京,将有极大可能会被贼军东、北夹攻,直接堵在河南府。

所以,赵宋当前实际是四京皆废,唯有再择陪都,方能应付危局。

赵佶原本属意杭州,只是经过大同海军封锁静海长江口之事后,其人也意识到沿海诸地皆不可守。

其人又想着直接去蜀地,此议自然也被臣子们反对。

一旦迁都蜀地,朝廷将失去号令天下的资格,等于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伪同。

再退一步,就只有京西南路的襄阳府了。

襄阳府倒是有钱有粮也有险,但其地位置过于靠南,朝廷只要确定襄阳府为陪都,基本意味着放弃了东京,众臣在开封府的产业将大幅缩水。

何况,伪同尚在燕京与金国争夺辽国遗产,短期内根本没精力南下,怎么可以就这样轻言放弃?

君臣反复讨论了很久,最终拿出了折中方案。

天子下诏,升京西南路邓州为南阳府,拟作为紧急状态下的赵宋陪都。

由工部侍郎孟揆主持南阳防御体系建设,皇三子郓王赵楷为监工。

其二,调整开封府兵力布防,增强侍卫亲军战力。

既然确定暂时只建陪都并不迁都,那就必须加强东京的防御能力。

毕竟,伪同的边境紧贴赵宋开封府,京城不管如何加强防务都不为过。

此议几乎没有遭到臣子们的反对,除了老生常谈的国库没钱外,其他的都好说。

不过,这一点难不倒教主道君皇帝,首相鲁国公蔡京虽老,理政手段却越发老辣,无非就是一个加税而已。

至于再次加税会不会引起民间动乱?

以赵宋当前的形势,不加税就能避免动乱么?

对朝廷来说,有动乱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能及时控制动乱。

赵宋这几年连续平定内乱还是有一定成果的。

不仅地方官吏应对动乱的反应速度快了不少,禁军经过多次平乱,战斗力也隐隐有较大幅度提升。

只要钱粮到位,万事好说。

三个月内,朝廷接连在京城周边抢筑城寨一十八座,并增编六十个京营指挥。

天子还下诏拜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种师道为保静军节度使,带五十个西军指挥入卫开封府长垣县。

如此以来,开封府的防卫能力大大加强。

其三,联络金辽两国,以求牵制伪同。

早在上次同宋“勘界危机”时,赵宋朝廷就派出了两批使者由河东路进入辽国朔州北上,尝试联络金辽两国。

这期间的艰难险阻自不必说,尽管废了不少周折,但“天命”显然在赵宋一边,竟然真让使者见到了想见的人。

辽帝耶律延禧对赵宋关键时刻予以援手深表感谢,但他现在还不愿意退入河东兵与大同为敌,只表示待时机合适,会考虑退入河东。

其人倒是邀请赵宋出兵朔州,帮自己赶走西南招讨司的金军。

金国方面,使者见到了金军都统完颜斜也。

这个女直蛮子对朝廷的钱粮援助计划兴趣非常大,却没有明确表态愿意出兵,只是一再打听赵宋的虚实。

诸如赵宋有多少兵马,战力比之同军如何,可否列举战例等等,问得使者极为尴尬,只能一再强调本国生过亿、雄兵百万、钱粮如山之类。

另外,完颜斜也还提到了一项关键技术——火炮铸造。

赵宋若想金国出兵,必须先输送五百名工匠,并转让全套火炮铸造技术。

这次外交行动并没有实现朝廷最初的计划,与金辽两国都没达成同盟协议。

但成功联系上了两方就是开了一个好头,还没有达成协议,只是朝廷开出的价钱不够而已。

蛮夷嘛,只要拿钱粮砸,总能砸得他们动心。

其四,主动出击,编练强军。

与伪同多年的交锋中,朝廷吃亏最大的地方就是手中没有强军,且始终被贼子牵着鼻子走。

痛定思痛,赵佶接受了谭稹的建议,招诱勇悍敢战的辽地汉儿为军,据河东各司传回的消息,已得雄兵数万。

赵佶清楚汉儿军未必能与同军正面对抗胜,但用来守备河东,牵制伪同军队却是足够。

有如此多的手段傍身,堂堂大宋岂会再受跳梁小丑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