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稳定的根本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五十五章 稳定的根本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燕云十六州又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基本对应辽国的南京道和西京道。

赵宋既缺强兵,又对燕云之地念念不忘,趁着西京道乱成一锅粥的时机,大肆招诱只要吃饱饭就能卖命的辽地汉人为军,确实符合他们对强军的定位。

其实,战乱通常伴随着逃荒,就算没有赵宋的徕民政策,处于战区之中的山后百姓也会携老扶幼翻山越岭向南迁徙,以逃避战乱。

大同控制下的蔚、白、奉圣等州,已经恢复稳定,百姓看到了活下去且能活得更好的希望,不会为了一点粮食就背井离乡去给赵宋卖命。

但还处在动荡中的应州、朔州、宁边州等地,百姓朝不保夕,却很容易被招诱。

并且,这几地的基层官员多半会因为“留条后路”而放任河东方面的小动作。

实际上,徐泽早就掌握了河东路官府在西京道的鬼祟行为。

甚至,完颜阿骨打可能也知道。

二人只是为了给本国下阶段的战略留下“活扣”,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苏卿估计赵宋这段时间大概招诱了多少人南下?”

徐泽的问话语气平缓,不带任何感**彩。

苏京一直跪伏在地,不敢偷瞄皇帝的脸色,更不敢妄猜天子之心,只能老实作答。

“臣不甚了解,只能依据以应州流失的人口比率,大略推算南下的汉儿应该有五万人以上,最多应该还没到十万人。”

战乱中流民四起,不仅应州的百姓向南逃亡,北面云中府、德州、丰州等地的百姓也有经应州逃亡。

以辽地官府的行政效率,这种情况下,掌握不了具体数据很正常。

应州靠近已经安定下来的蔚州,且之前又向大同朝廷献土,金军不敢南下搞事,情况还好一点。

西面的朔州、宁边州、金肃军等地,辽、金、宋、夏等势力角力,更加混乱。

苏京不知道这个数据也很正常,徐泽也就不再为难其人了。

“苏卿平身。”

苏京知道自己的脑袋应该不用被石灰腌渍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再拜。

“谢陛下!”

待苏京起身,徐泽提出了自己的考题。

“苏卿对稳定应州可有计较?”

天子考校才干,说明自己还有用处,苏京精神一振,脑子转得飞快!

应州夹在蔚、代、朔三州和云州府之间,面对宋、金以及还没有死透的辽国,四国角力,形势非常复杂。

想要境内稳定,仅靠东面的蔚州为支撑是不够的。

这一点,就好比牛皋当初带兵拿下了白州,一方面巩固白州防务,一面建议修建白州至中山府的道路,将白州彻底纳入大同治理体系内,方能保持其稳定一样。

应州再往西是朔州,拿下了,提供不了战略支撑,还会增加转运困难。

能做文章的,无非就是北面掌握在金人手中的云中府,以及南面掌握在宋人手中的代州。

同金两国早就结成了同盟,并且共同出兵灭辽,辽国还没有彻底灭亡之前,内讧的可能性不大,当前能做文章的,只有南面的代州。

皇帝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要取代州,问题只是师出何名,以及如何突破代州境内险关坚寨。

苏京很快就理顺了思路,说出自己的答案。

“臣以为,应州面对辽、宋、金三国势力,若想稳定,必得再取一面为屏障。同金有盟约在先,辽国尚未平灭,不宜擅起冲突。最好突破的方向,应是代州。”

“嗯。”

徐泽点点头,示意苏京继续。

“南朝趁着我大同和金国灭辽之际,偷偷招诱应州百姓,正所谓不问自取是为贼,我朝讨之,天经地义。”

这个答案也隐含在君臣二人之前的对话中,苏京能答出来不足为奇。

“苏卿可知代州的具体情形?”

“西京道乱了之后,南——赵宋曾向边境增过兵,具体兵力臣属实不知,只知道一些其他事。”

苏京好不容易在徐泽面前挽回了一点形象,不敢乱说话。

“听跑回来的人讲,南下的汉儿太多,河东准备的粮食严重不足,官府只收青壮不管老弱,就算招到军中,官军也动辄辱骂,全没把汉儿当人看。汉儿们受了赵宋官府的愚弄和欺骗,怨气很重,皆怀二心,陛下若兴兵问罪,代州唾手可得。”

苏京嘴中的“汉儿”就是汉人,却不是指所有的汉人,而是特指辽、金、夏等国境内的汉人。

至于赵宋的境内的汉人,那叫宋人。

不仅辽、金、夏等国百姓称呼汉人为汉儿,宋人也这样称呼。

由这一称呼就能看出,分属南北东西各国的汉人虽然同族,但所有人心里其实很清楚,彼此实际上并不是一路人。

不过,辽地南下汉人应该是对赵宋禁军有误解。

区别对待,甚至歧视低看是肯定有的。

但动辄辱骂乃是宋军传统,莫说没把最底层的兵卒“当人”,就是军官,大多数也没把自己“当人”。

徐泽估计问题的关键,还是官府没有筹备足够的粮食就盲目招诱辽地汉人南下。

毕竟,河东的地形摆在那里,急切间转运大批粮草至河东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徐泽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赵宋君臣做事向来就是这样没头没脑。

当初,赵佶、童贯为了联金抗辽的国家大事,前后筹备了好几年。

最后,却让马政一个中低阶军官独自出使。

并且,还是临到要启行了,才在登州军营中随便薅几个大头兵,一番封官许愿后就出发。

而出使最重要的国书、通译、海图,甚至具体任务等等,全没有!

徐泽毫不怀疑,谭稹在河东做的所有事,都与马政当初出使辽东一样,肯定没有得到赵佶的圣旨授权。

原因也很简单——万一事有不谐,方便教主道君皇帝推卸责任。

“辽国若不是先自乱,女直人再强,也不可能灭辽。百姓才是社稷稳固之本,应州既已纳入大同治下,苏卿为官一方,当以民生为重,其他的事不要多想。”

说了半天,皇帝却突然提到了民生,苏京额头顿时渗出了汗,赶紧下拜。

“臣谨记!”

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