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贼性不改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五十四章 贼性不改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同使团还在临潢府与完颜阿骨打谈判时,武松便送回了锦州已下的消息。

其人并没有率军直接赶到锦州治所永乐县接管城池,第二军抵达锦州南的胡僧山后就停了下来。

武松派出使者前往永乐县,要求临海军节度使张成都立即带城中文武到军前听用。

三个月前,张成都就已经向徐泽献表纳土。

但其人并不是诚心归附,而是想趁着中京道混乱,且同军鞭长莫及的形势,以纳土的名义向大同要钱粮甲械,然后扩充军队,以增加自己在乱世立足的资本。

徐泽自然不可能让张成都的如意算盘得逞,除了给出一些空口承诺外,什么实际好处都没有送出。

张成都从自知惹恼了强势的徐泽,此时见武松率大军前来,哪里还敢出城迎接武松?

自金、同两军入侵,联手吃下中京道和南京道大部分地盘后,锦州早就断了补给支持,没有对抗同军的资本。

张成都没奢望真能打赢同军,只希望靠着能“防住金人西进”的锦州防御体系,让同军知难而退。

然后,其人再出城投降,换个体面的收场。

殊不知,辽阳府金军之所以止步锦州数年,并不是因为他们打不下来。

而是因为辽阳府的后背有辽东同军掣肘,且金军战力强兵马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采取步步推进的战术。

绕过锦州防线,直接拿下临潢府和大定府,远比死磕坚城要实惠。

要是金军不计损失强行进攻,锦州根本挡不住其西进的步伐。

而对攻坚能力更甚金军的同军来说,所谓的锦州防御体系,根本不值一提。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第二军就推进到了永和城下。

到了此时,张成都是真的慌了,匆忙请降,权位也不要了,只求能保住部分财产。

武松愿意接受守军的投降,却明确指出临海军节度使张成都献土在先,对抗王师在后,没资格和同军谈任何条件。

要么立即开城投降,并接受之后的惩罚。

要么顽抗到底,等待大军破城。

武松态度强硬,张成都不敢把自己的小命交到其人手中,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对抗。

可是,金辽长期对抗,处于一线的锦州早就透支了战争潜力。

节度使想顽抗,其麾下将校却不想奉陪。

见识了同军的犀利攻势后,守城官兵当场哗变,杀了张成都请降。

其实,出战前,徐泽就对武松有交代:

锦州可以投降,幻想跟大同谈条件的张成都必须严惩!

张节度使是否主动投降,只决定其人战后该承受“活罪”,还是“死罪”。

徐泽之所以如此狠辣,自有原因。

大同政权作为侵略者,不仅灭掉了北辽,还要横扫境内陈腐势力,强行推进严重损害利益既得者的社会改革。

如此逆“倒行逆施”,绝不可能得到被征服土地军民的主动投诚,这中间必然伴随血和泪。

仅在燕京府一地,大同政权就通过灭国战争和之后的镇压谋反等手段,杀了近两万人。

而辽西走廊一线沿海诸州,仅仅靠着海军的持续骚扰,就成功招安各地,太顺利了。

赢得太简单,必然会埋下重大隐患。

待社会改革政策全面展开,这些实际上真正纳入治下不久的州县肯定会有反复,少不了不满新政者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铤而走险。

辽西走廊位置敏感,地形上又是一条长线,如果有人叛乱又引诱金军来袭,将是个麻烦。

徐泽其实并不惧怕金国看不清形势,胆敢违约攻击本方。

但辽地地广人稀,大乱之后即将引来大治之时,能少折腾就尽量少折腾。

所以,拿下辽西走廊的过程中,必须用看得见的行动,让所有人见识大同政权的强硬——要么老实接受改造,要么死!

先送回战报后,武松又派人经隰、来、迁、润、平等州一路展示,并最终将张成都的首级送达燕京。

彼时,王四已经结束临潢府之行,传回了同金两国完成续约的消息。

徐泽对死人头没有什么兴趣,当即派人将其送往应州金城县。

正乾皇帝并没有命人传旨,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应州彰**节度使苏京看到张成都被石灰腌渍已经发黑变形的首级,当即就明白了一切。

其人当日就修书一封,派人送至白州治所怀来县,请求同军第一军军正牛皋派军接管应州。

待孙立奉命率军进入金城,苏节度使协助同军接管应州文武之事后,就立即启程赶往燕京赴阙请罪。

苏京的态度很端正,不仅详细回答了皇帝的提问,还主动交代了这段时日赵宋在应州的小动作。

结合外部掌握的情报,事情大略如下:

四个多月前,徐泽报捷东京——同舟社北伐成功,辽国小朝廷已灭。

教主道君皇帝赵佶立即委任谭稹为河东宣抚使,寄希望其人趁着辽国灭国之际的混乱,带兵夺取几座城池,以稀释徐泽开疆拓土的巨大威望。

谭稹威望不足,根本没办法这么快就整顿河东兵马并誓师北伐,皇帝又催得非常紧,只能挪用钱粮,招诱朔州守军易帜。

但之前因为徐泽的捣乱,赵宋一直没有和金国订立盟约,贸然虎口夺城,极易招来天大的祸患。

所以,谭稹等人的行动并不敢公开,全在暗地里进行。

辽国朔州顺义军节度使司只需向赵宋朝廷递交纳土状,名义上承认赵宋的统治,就能获得河东方面的军粮甲械援助。

彼时金军攻势如虹,天祚皇帝又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朔州危在旦夕,自然不会拒绝这一份援助。

但朔州辽人要先看到钱粮再纳土,赵宋君臣也计划一边跟朔州谈判一边派使联络金人,用钱粮“慰问”金军,以换取金国对朔州、应州等地的转让权。

双方各取所需,立即展开谈判。

可惜,此事又被徐泽破坏。

大同联合金国向赵宋施压:不得窃取辽国灭亡之后的任何政治遗产。

得此警告,赵佶再不敢谋夺朔州,却接受了谭稹的建议:以钱粮招诱勇悍可用的山后汉儿为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