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授田与均税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七章 授田与均税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订阅说明:政权建设确实比打仗枯燥,不喜勿订。

实话说,写这些东西远比打打杀杀的情节要费神得多,同样的时间至少可以码三倍的打仗章节,而且很多书友还不买账,纯粹是吃力不讨好。

但不这样写,反而显得前后风格不一,我会尽量压缩章节,请大家多包含。

……

第二条政令为“授田令”。

辽国故地人口稀少,土地并不算稀缺资源,但适于耕作的良田依然是紧俏货。

特别是从河北、京东迁移过来的大族,对土地的渴求更加执着。

这些大族有钱又有人,肥田要,薄地也要,甚至种不了庄稼的荒滩还想要。

徐泽当然不能任由这些人随便圈地,放任不管的话,要不了几十年,燕云地区就会变成第二个江南——土地高度集中,百姓生计困难。

原则上,大同王朝治下,所有成批迁出的大族,其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到迁入地后,再由官府根据其上交的土地数质量,按照一定比率统一分配田面。

原本拥有田底和田面的土地换成了只有田面的土地,这些人会不会不乐意?

当然有人不乐意。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可能讨好所有人,这是必然的。

但更多的人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对眼光长远的大族来说,土地不仅是财富,更是能衍生其他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

洪涝频发的河北和天子脚下的燕京相比,哪里的土地附带价值更大,还用问么?

不过,徐泽并不怎么关心这些人究竟乐不乐意。

本次授田的主体本来就不是这些外地迁徙过来的大族,而是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刚刚被解放的奴籍人和失地少地的自由民。

通过灭国战争的暴力手段,大同王朝接手了辽国巨量的皇产、寺产、罚没产和无主之地,徐泽将之全部转为官田,为授田创造了必要条件。

户部、农部之前就已经清查了现有人口和田地保有量,测算授田标准,制定相应计划,为授田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

而各地共建会铺开并有序运转,才为田地真正分配到户提供了可能

大同政权一脉相承,授田同样是只授田面,田底是不可能分配的。

所以,徐泽并没有欺负这些迁徙的大族,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朝廷掌握在手中的官田数量巨大,徐泽却只放出了一部分。

人力有穷尽,农夫就算再勤劳,但能够耕种的田亩数终究有极限。

授给百姓的田地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了百姓能力所及,亩产就会急剧下降。

所以,即使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官田,徐泽也没没有全部放出。

随着大同王朝不断扩张,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并吞天下之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燕京地区和其他新收复之地。

朝廷的政策必须要考虑长远,提前为这部分人留足置产的田地。

实际上,即使不考虑开疆拓土,朝廷每年通过垦荒、绝户田和罚没田等手段,也能获得大量的官田。

总体上,授田和增加的官田是可以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的。

但随着王朝统治持续,各种行政问题会逐渐积累。

若是没有大魄力硬手腕的统治者推行改革,王朝的行政运转效率会逐渐下降。

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的官田也会随之逐渐减少,授田令绝不可能一直维持数百年。

这是必然的规律,徐泽也没报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只要尽量延长授田令的时间,保持一定时间段的动态平衡,直到大同王朝的技术革新迎来突破,并开启大航海就行。

暂时没有授出的官田,也不会白白抛荒。

零散各地的,委托基层共建会经营;

整片集中的,则转为皇庄,由皇家事务司管理。

辽地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甚至还有不少百姓不懂耕作技巧,刚刚解放的奴籍人也缺乏牛、犁等生产资料,诸如这些问题,都使得授田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当然,以大同如今的体量和行政管理经验,这些事徐泽这个皇帝需要关注,却也仅仅是关注而已。

户部、农部、州县官员和基层共建会组织自会努力做好分内事,皇帝的任务则是制定和狠抓相应的政策落实,让自己的帝国逐渐走上正轨,使官民各安其职。

第三条政令为“均税令”。

大同王朝控制区地跨辽、宋,不仅百姓生活习俗不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较大差别,就连税率也有很大的差异。

总体来说,原属辽地的百姓税负远比宋地百姓要轻得多。

当然,税轻并不是意味着前者就比后者要生活更幸福。

整体社会效率低下、经济持续不景气、分配和再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辽地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要远低于宋地同阶水平。

这就好比后世北上广的内卷者和内陆十八线城市上班族相提并论一样,好坏自知。

大同王朝的建立,让原本割裂的群体走到一起,就不得不考虑“均税”的问题了。

“均税”并不是简单地强行扯平两地的税赋标准,这样做显然不行。

南北两地全部执行辽地的税收标准,国家税收会急剧减少;

全部执行宋地标准,也会把刚刚稳定下来辽地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即使不考虑国家税收,折衷收取一样的农税,南北气候差异和生产基础上的差距等因素影响,也会进一步扩大本就很大的南北贫富差距。

“均税令”就是通过差异化的税收和基础建设倾斜等政策手段,逐步拉近南北两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绝大部分百姓都能在新政权中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

这也是一个阶段性政策,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政策调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表述清楚,但大同朝廷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早在六年前,同舟社取得辽东后,就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摸索,并推出京东—辽东一体化战略。

通过几年的运行,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并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为“均税令”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