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们打仗我种田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们打仗我种田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耶律棠古平定敌烈部叛乱的同一天,完颜阿骨打就已经在带兵离开了临潢府。

数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多耽误一天,临潢府本就不足的军储就要减少几分。

金国的家底太薄了,经不起这样空耗。

连年战乱对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大军还未聚齐就仓促出动,就连行军路线都不能和完颜斜也的远征军一样。

中京道在金军南下之前曾有多次内乱,几个月前又遭金军搜刮一编,州县残破不堪,民生凋敝至极,实在无力承担大军行动需要的补给。

完颜阿骨打选择的出兵路线,是从临潢府直接往西,经饶州、仪坤州、大水泊进入西京道。

如此正好可以一路慑服还未归附的部族,并让大军吃掉他们的战争潜力。

金辽两国大军云集,大战即将再起,新兴的大同朝廷也开启了另一场大战。

同舟社建国小半月,大部分行政机构运转开始有序运转后,徐泽接连签署诏令,开启了大同王朝的政治改革。

这次改革主要围绕四大政令展开。

第一条政令是“废奴令”。

因为各种原因,辽国故地至今还存有大量的宫户、奴户、驱口等奴籍人口。

这些奴籍人口的人身自由和劳动所得全归奴隶主支配,对国家来说,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明显的社会治安死角。

大同政权之所以要废奴,并不是为了什么“人权”“文明”之类高尚的口号。

坦白地讲,废奴就是为了废除落后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增加税基人口,增强大同王朝对社会的掌控度。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统合全国力量,以用于扩张国土、抵抗侵略、改造自然、对抗天灾等需要全民参与的国家大事。

但废奴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并不是下一道诏令就完事了。

辽国统治者也不傻,既然废奴有这么多的好处,辽国历代精英就不知道废奴?

实际上,辽国历史上还真就多次废过奴。

辽圣宗曾数次解放大批奴隶,将他们变为部民和独立的部族。

即便到了王朝末年,天祚帝也释放过一些奴籍人口,以增加兵源。

只是,辽国的这些政策面都很小,此起彼伏的部族叛乱又不断提供战俘奴隶,天灾**之下,越来越多的破产百姓也有很多卖身为奴。

总体上讲,无论皇帝圣明或是昏庸,辽国的奴籍人口总量始终很大。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乃是辽国最大的奴隶主就是皇族和后族。

历代皇帝各有自己的宫帐斡鲁朵,斡鲁朵领有的奴隶和财产为皇帝个人私有,死后由家族后代继承。

皇族本身就是利益既得者,全国上下的阻力极大,要想彻底改革,何其难!

更关键的问题是生产力的落后,限制了废奴的力度。

同时解放全国各地的奴隶,特别是蛮荒之地的部族,谁来提供足够的生产资料让这些人生存下去,还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显然,以辽国薄弱的家底、简单的治理体系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任何人都做不成这件事。

但是,所有的问题,在徐泽入主辽地之后,都不再是问题。

同军已经打败了大辽的军队,覆灭了北辽,并将一批高高在上的大奴隶主贵族投入到劳改营中,先镇压了改革的最大反对派。

而且,大同只接收了辽国的精华之地,实际将包袱暂时甩给了残辽和金国。

如此一来,改革的困难又少了几分。

唯一限制废奴之事的,只是重新建立一套高效的行政机构来保障政策落实,并提前摸清治下的户籍情况,为解放的奴籍人口准备足够的生存机会。

拿下燕京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同舟社一直在做改革的准备工作。

很多奴籍人实际上早就通过全面铺开的基础建设获得了工作,并凭借劳动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钱粮。

因此,对大同朝廷来说,废奴并不复杂,按照节奏逐步推进就行。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

辽国奴籍制存在多年,必然会有很多贵族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而软磨硬抗。

等待他们的,自有大同法部的严刑峻法。

奔向大同社会的道路上,绝不是鲜花和掌声。

除了劳动者辛勤的汗水外,还有无数逆历史潮流者的血和泪。

这一次,徐泽没有再闷声做事不图虚名,而是让宣部全力开动宣传机器。

通过演出新戏、组织诉苦、教唱小曲等手段,大肆宣扬废奴的正义性和伟大成就。

乐和还将一些残害奴隶的典型案例编印成故事,安排金大坚将之刻版,再印成小人书,广发各地共建会宣传,务必要做到人尽皆知。

其实,辽国的奴籍人口生存状态并不算太差。

相对于金国的生口,甚至华夏文明早期的奴隶,辽国的大部分奴籍人反而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就是对比辽国的很多自由民来说,也未必更差。

不然的话,辽东陷落后,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辽民“自愿”卖身为奴了。

特别是宫户,虽是皇帝私奴,却比大多数正户更有生存保障,让他们转做拥有自由身份的投下户,很多人还不乐意呢。

毕竟,皇帝私奴的身份,在很多政权下,也是要挤破脑袋争取的,更别提大辽还有韩德让这样逆袭成功的典型案列。

乐和充分领会了皇帝的旨意,编印的小人书中,最多的便是宫户和寺院管辖奴户的悲惨生活,挖掘了不少典型案例。

徐泽之所以要做这些,当然有深意。

新旧王朝交替,尤其是侵略者建立的新王朝,必须形成今日幸福昔日凄惨的鲜明对比,才能建立稳固的法统。

而革旧鼎新,不仅要在**和经济上摧毁腐朽的旧势力,还必须将其彻底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不给他们任何翻案的机会。

不然的话,等到王朝进入稳定期,旧的利益集团开始反扑,就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事。

而且,此举不仅可以对内,也能对外。

等解决好了自己国内的问题,再将这些册子稍微改编翻印,当作大棒,时不时敲打一顿比辽国更加落后的金国和夏国,岂不快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