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八十五章 恶魔徐泽

水浒新秩序 第八十五章 恶魔徐泽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耶律淳的惊骇尖叫再三推辞和百官一再苦劝中,辽国新皇帝登基仪式总算顺利完成。

耶律淳登基后,第一道诏令自然是帝国人事调整,迎立有功的众官员尽皆有赏,个个升官进爵。

以李处温为守太尉,以左企弓为守司徒,以虞仲文为参知政事,以张琳为守太师,以李处能为北枢密院签书,以李奭为少府少监,以提举翰林医官。

以萧干为北枢密使,以曹勇义为知枢密院事,以驸马都尉萧旦为同知枢密院事,以耶律大石为镇国将军。

就连这次迎立没赶上,但之前曾参与废立大计的李爽、陈秘等十余人,也一并赐予进士及第,授给官职各有等差。

这个后世史称“北辽”的政权虽是篡立,却为了救亡图存,从一开始,北辽就展现了其不同于耶律延禧之大辽的一面。

耶律淳登基并给百官进爵后,立即下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建福,自称天锡皇帝。

天锡皇帝为燕、云、平以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等尚未被金国征服土地之子民的共主,号令各地不愿屈服的辽人拿起武器,奋起反抗一切侵略者。

原大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昏庸无道,弃国失民,降封为湘阴王。

湘阴王之领地只在大辽极西之地的沙漠以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领所辖诸蕃部族,未得圣旨,不得越过自己的封地。

稳定都城燕京秩序后,天锡帝又调平川、渔阳、玉田等地兵马入城,归耶律大石统辖,以制衡萧干,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

随后,下旨改怨军为常胜军,将其纳入正规名号编制禁军序列,以从外部制衡萧干和耶律大石。

北辽建立过程中,内部并没有发生流血冲突,但外部环境极其恶劣,政权建立伊始,就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

东、北两面,金国已经拿下东京、上京和中京,正在不断侵逼。

南面,同舟社大军云集,真定府、雄州之同军斥候频繁越过国界追杀辽军探马,北侵之意已经显露无疑。

西面,控制着西南、西北两路都招讨司的湘阴王也在积极备战。

但其人的目标,肯定不是金国,至少,他不会主动进攻金军。

以耶律延禧绝不容忍背叛者的极端性子,即使大敌当前,其人也绝不会感激自己的皇叔为大辽抗住了外敌侵略。

只要时机得当,耶律延禧肯定要兵伐南京,消灭建福伪政权,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

于悲壮中诞生的北辽政权,从一开始就面临四面皆敌的危急局面。

一味硬着头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肯定不行的,莫说大辽已经油尽灯枯,就算最鼎盛时,也极难打赢这一场国灭之战。

必须有所取舍,耶律淳一面紧急动员全民备战,一面派出使者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当前危机,就成了必然选项。

西边的湘阴王耶律延禧暂时不用管,一时半会还打不回来,就算他能打回来,北辽政权也只能硬着头皮抵抗,求饶是没用的。

耶律延禧绝不会跟叛逆妥协,亲手将耶律淳推上帝位的南京众官也没人敢去西边,面对大辽上一任皇帝的雷霆之怒。

可以做文章的,就只剩下南面的同舟社和东北面的金国,分歧便出在了这里。

李处温、左企弓等文官主张投降南面的同舟社,原因是同舟社有实力对抗金军,年前的冲突中,其使者也说过愿意派兵为大辽平乱。

并且,从上一次冲突的结果来看,同舟社比起贪得无厌的金人“仁义”太多,是文明守序的政权,不会趁人之危,像金人这样吃干抹净。

投靠同舟社,至少还能维持双方形式上的平等,甚至可以引同军与金军两虎相斗,让大辽获得喘息之机。

天锡帝耶律淳其实也倾向于向同舟社低头的,大辽这些年与金人的战争被打得太惨了,有了心理阴影。

其人也曾经亲自统兵与金军作战过,太清楚金人的恐怖和贪婪了。

投降金国,殿中的臣子们可能还会被金人委以重任,但他这个皇帝一旦被利用完,能有什么好结果?

只是,未等天锡帝做出派遣使者联络同舟社的决定,手握重兵的实力派耶律大石和萧干就站了出来,坚决反对向同舟社求和。

萧干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是真心不想投降任何一方,尤其是孱弱的宋人。

其人认为北辽政权初立,外有强敌,内有叛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打赢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凝聚人心。

指望引同舟社打金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大辽都会失去人心,彻底沦为附庸,以后再不可能有翻身站起来的机会。

另一方面,大辽跟金人打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赢过,南京仓促之间编练的兵马也肯定打不赢,金人不能打。

萧干并没有表达投降哪一方的态度,但其意已经很明显——反正不能向同舟社投降,还要打他们。

耶律大石比萧干更激进。

其人立于殿上,瞪大着满是血丝的双眼,声嘶力竭地直斥若论阴险狡诈,当世之中无人能及徐泽。

徐泽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善惑人心的鬼魅!

辽国若向金国投降,就算没有翻身的可能,诸位还能享受几年的富贵。

但若是向同舟社低头,不仅会被灭亡社稷,在列的诸位也都会身死族灭,没有任何人能有好结果。

一向温文尔雅的耶律大石自去年底同舟社增兵边境后,就有些不太正常,经常口出激进之语,但像今日这样癫若疯狂,却是第一次。

包括坚决不愿意向同舟社投降的萧干在内,殿中众人没有一人能理解耶律大石的激动,只因其人心中有太多不能说于他人的秘密。

九年前,徐泽带着商队,以游历北疆为名,进入女直人控制区。

没人知道徐泽在按出虎水究竟做了什么,又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离开的。

但徐泽离开之后没多久,女直人就发起叛乱却是可以确定的事实。

在这期间,大辽本来有无数次的可能击杀居心叵测的徐泽。

却因为自己先引狼入室,随后又通风报信,才让徐泽逃出生天顺利联络上女直人。

七年前,又是徐泽,趁着大辽混乱,出兵占领了孤立无援的东南路。

也是自己,一力主张皇帝招安其人,授予徐泽权力,以名正言顺地管辖东南路,好让他牵制急速扩张的金国大军。

没人知道受封镇**节度使、东南路统军使的徐泽有没有如耶律大石希望的那样牵制金军。

但金国之后的几年一直有余力进攻大辽,却是可以确定的事实。

四年前,前线传回情报,穷得叮当响的金军,居然开始列装少量辽人都极少装备的精良铁甲,样式极像南朝军队的制式铁甲。

去年,金军出兵之前不足一个月,同舟社水军肆掠大辽沿海,逼得皇帝匆忙下达调令,使得中京道和南京道的大量军队疲于奔命。

正是同舟社这次行动引起的混乱,才导致金人进入中京道后如入无人之境。

而现在,金军在北荼毒中京道,同舟社又马上撕破刚刚签订的盟约,大举增兵两国边境。

以上种种,谁敢说阴险小人徐泽在九年前就没有祸乱大辽的狼子野心?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辽快要亡了。

世人都说萧奉先是大辽的罪人,其实,耶律大石也是!

是自己!

是大辽的罪人耶律大石!

是耶律阿保机的子孙耶律大石!

是轻信敌人幼稚无知的耶律大石!

才让这一切本可以避免的祸乱一件件地发生,才让大辽逐步滑入社稷覆灭的境地。

得知同舟社再次增兵边界,北侵之意昭昭之后,耶律大石就处于极度自责之中,这种百虫噬心的感觉让他几欲疯狂。

正是这种极度的自责,才让他背弃了自己的皇帝,甘心为李处温所驱使。

因为,唯有如此,大辽的罪人耶律大石才有机会站在徐泽的对立面,用行动洗刷自己的耻辱和罪孽。

耶律淳虽是众人拥立的皇帝,但众人把他扶上这个位置,却只是为了报团应对当前危局。

其人并没有自己的核心班底和可供绝对支配的力量,此刻面对互相对立的两派,实在无力协调二者的关系。

好在耶律大石的歇斯底里镇住了李处温、左企弓等人。

李处温愿意退一步,建议皇帝暂时不要做决断,而是先派使者与金国和同舟社接触,了解双方的立场再说。

北辽使者知枢密院事曹勇义赶到北安州,请求面见金国都统完颜斜也之前,金国皇帝的诏书刚送到了完颜斜也和完颜宗翰手中。

完颜阿骨打在诏书中支持副都统完颜宗翰的建议,也肯定了完颜斜也的稳重,同意立即出兵西京道擒获辽帝耶律延禧。

其人强调在与辽国大战的关键时刻,金国绝不能再树立一个劲敌。

金国以信义立国,既然当年与同舟社签订的盟约还没有过期,同舟社在此期间一直遵守盟约,金国更不能违约,一定要与盟友和谐相处。

在诏书的最后部分,完颜阿骨打话锋一转,强调女直人当初起兵是为了讨伐昏庸无道的辽帝耶律延禧,而不是无辜的辽国百姓。

若是南京道的辽民愿意跟昏君耶律延禧划清界限,并尊奉金国的统治,与金军亲善,暂时就不要打扰他们。

甚至,爱好和平的金军还可以支持他们保卫家园,抵抗侵略的正义行动。

北辽使者向完颜斜也讲明了本国政权更替,请求与强大的金国建立全新的关系。

完颜斜也瞌睡遇到枕头,当即接见了北辽求和使者曹勇义。

但其人深知不能对辽人太客气,乃责备耶律淳不先向金国禀命就擅称大号,若是能去尊号守臣礼,金国可以任其为燕京留守。

这事曹勇义自不敢作主,回到燕京秉明天锡帝,耶律淳再派其人向大金国完颜都统乞求让自己存续辽国宗祀。

完颜斜也懒得再答话,只是让随军书办回书一封。

“阁下向为元帅,总统诸军,任非不重,曾无尺寸之功,欲据一城以抗我国之兵,不亦难乎?所任用者既不能死国,今谁肯为阁下用者?恃此以成功,计亦疏矣。幕府奉诏,归者官之,逆者讨之,若执迷不送,期于殄灭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