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八十四章 救亡图存

水浒新秩序 第八十四章 救亡图存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国析津府,参知政事李处温府邸。

李参政刚进大门,就被儿子李奭迎了上来。

“父亲!事情办得怎样了?”

李处温并没有急于回答李奭的提问,一边大步走向大堂,一边反问自己弟弟李处能的消息。

“你叔父呢?”

“叔父已经回来了,正在大堂内侯着。”

“好!你就在外面等着,为父马上还要出去。”

李处能已经听到李处温的声音,面色凝重地迎了出来。

“兄长。”

兄弟的面部表情已经告诉李处温一切,其人脚步不停,进了大堂。

“发生了什么事?”

“涿州已经乱了套,到处都在传怨军失去控制抢劫百姓的消息,我怕这些匪兵进城会坏了大事,没敢去找他们。”

“贼性不改的贱骨头!算了,本来就没有指望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贱贼,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就不用管他们了。”

李处温抓起桌上的茶盏,仰脖一饮而尽,随即又给自己倒上一盏。

“但对外就说你已经联络上了怨军,他们的行动就是为了呼应我们在城中的谋划。”

李处能很快就想明清楚了兄长意思,立时来了精神。

“我明白了!”

二人在堂中商议了小半刻,李处温又与李奭交代一些事后,匆匆出了府邸。

李参政之所以这么匆忙,乃是因为其人正在做一桩掉脑袋的买卖——谋反!

辽帝耶律延禧仓惶逃跑前,曾诏令南府宰相张琳、参知政事李处温与皇叔耶律淳等人留守燕京。

这是一道地方临时行政机构人事任命,张琳、李处温和耶律淳等人地位虽高,却只能履行南京留守司的相关职责。

在皇帝能够正常发号施令的情况下,这道任命当然没什么问题。

但自耶律延禧杀死敖鲁斡致御帐亲军逃散后,就失去了踪迹。

逃回来的御帐亲军军士口径也不一样,有说皇帝去了夹山的,也有说去了云中,还有说是去了云内州。

无论哪种说法,结果都一样:皇帝逃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回来。

在金军已经攻下北安州即将南下,同舟社也屯兵边境磨刀霍霍的危急时刻,靠南京留守司一个地方行政机构如何应对得了当前危局?

辽国已经到了社稷危亡的危急时刻,只能强有力的中枢机构——朝廷,才能统合全国力量应对金国和同舟社的侵略。

留守南京的官员之中,宰相和将军都是现成的,就差一个皇帝。

正牌的皇帝联系不上,就算联系上了也没法指望。

不想做亡国奴,那就自己再选一个皇帝出来。

这不仅是李处温与李处能、李奭一家人的密谋,同平章事左企弓、翰林侍讲学士虞仲文、枢密院签书曹勇义、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官员也都支持李处温的想法。

李参政居中协调,清楚此谋的关键环节——军队。

只有掌握了军队,谋反才有成功的可能。

时间紧急,每多耽搁一刻,城中形势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容不得其人不匆忙。

南京道规模最大的建制军队是以汉人为主的各名号禁军,但这些军队已经在前几年的征战中消耗殆尽。

剩余的大部分,也留在了锦州、显州一线。

金军已经攻入中京的情况下,这部人马不能也来不及撤回。

南京道目前数量最多的军队是怨军,但皇帝和众臣对这支屡次叛乱的军队并不信任,将其安置在了对抗同舟社的一线涿州。

析津城中最多的兵马,实际是掌握在镇国将军萧干手中部族军。

萧干是奚人,又名回离保,颇为武勇,金军南下中京道之前,其人与奚王萧遐买等人都被皇帝部署于北安州。

随后二人还与金军副都统完颜宗望部大战过,尽皆战败被俘获投降。

不同的是,萧遐买是真心投降,降后即出面劝降了奚部西节度使讹里剌。

萧干则是假投降,其人在奚人中颇有威望,趁着金人兵马稀少疏于防范的时机,带着一些部族兵返回了燕京。

彼时,正好遇到耶律延禧仓惶出逃,御帐亲军逃散一空。

萧干又截获部分四散而逃的御帐亲军,回到燕京时,城中正人心惶惶。

李处温、张琳、耶律淳等人为燕京稳定计,引萧干入城,并将城中仅剩的部族军也交到了其人手中。

因此,得知怨军靠不住时,参知政事李处温便直接到了军营,寻镇国将军萧干谋划大事。

“参政快请入帐!”

萧干有兵败且投降金人的污点,还能进燕京并被授以统率部族兵之重任,李处温在其中出力不少。

由是,萧镇国对李参政颇有些感恩,得知参知政事来访,立即出营迎接。

李处温在路上有说有笑,没有露出半点异常,进帐后却突然收住笑,一脸诚挚地向萧干长揖一礼。

“萧镇国,处温今天来,是要把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托付给你。”

萧干大惊,赶紧上前拉住李处温。

“萧干如何受得起相公如此大礼,相公什么话尽管吩咐,我要是皱下眉头,就不配为人!”

镇国将军的表态并没有得到参知政事的呼应,李处温继续一本正经地问:

“皇帝跑了,南京无主,辽国很快就会被灭,处温一个文人,动乱中上保不了国家,下保不了家人,只能跟着镇国将军这样的豪杰方能苟活于世,但在这之前,我想问个明白,若辽国灭亡,镇国是想投金国,还是降南朝?”

皇帝跑路后,燕京城中人心惶惶,早有谋立燕国王耶律淳的呼声,萧干自然也听到过,他如何听不出李处温的言外之意,这是逼自己表态呢。

其人当即拔出匕首,在自己的额头上划出一道长长的血痕。

任凭额头上留下的血迹模糊自己的双眼,萧干双手举起匕首,躬身向李处温发誓道:

“相公尽管放心,萧干虽然是粗人,也有廉耻,绝不会做亡国奴!只要是为了辽国的存续,相公要我做啥,我就做啥!”

“好!”

从军营出来,李处温就带着萧干的儿子赶回自己的官衙。

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耶律大石等人已经焦急地候在官衙之中。

“李参政!”

“参政!”

“李公!”

迎着众人急切的目光,李处温干脆利落地回答了众人的期盼。

“诸位,镇国将军和怨军都同意我们之请,事情已经谈妥了!”

“好啊!”

“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留守府,请燕王登基,如何?”

“好!”

出了官衙,城中一些大寺的高僧大德已经候在门外,众人一起向留守司官衙走去。

未过多久,萧干也带着军队跟了上来,紧接着,一些大户家主族老们也纷纷汇入。

人群由最初的几十,到数百,再到数千,最后超过万人。

本书由看书领现金红包!

请立的人越聚越多,动静也越来越大,提前得到李奭消息,正在留守司官衙中安坐的耶律淳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

这位苟了半辈子的贤王此生中多次遇到同样的事情,经验极为丰富。

其人面对李奭的劝进,死活不肯表态,并命令护卫关闭大门,不准请立的众人进衙,似乎是铁了心要做自己侄子耶律延禧的忠臣。

留守司官衙大门外,所有人都齐聚后,南府宰相张琳才被人“请”来。

见着万人齐聚的震撼场面,张琳也不敢责骂李处温瞒着自己搞出的大动静了。

“李参政,请问需要老朽做什么?”

李处温很满意张琳的识时务,事已至此,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当即长揖一礼。

“国家危难,天子弃国,处温为大辽社稷计,恳请相公随我进衙劝燕王今日早登大位,号令军民救亡图存!”

这群人在做什么梦!

辽国如今的形势,真是换个皇帝就能挽救的么?

张琳不比还想更进一步的李处温,其人已经位极人臣,更担心随时能杀回来的皇帝耶律延禧,但又不敢拂逆众人的意思。

“琳以为,如果劝燕王为摄政,则可行。”

“摄政?”

李处温转身,看向身后的众人。

“诸位,我们今日聚于此处,究竟为了什么?”

人群中,耶律大石涨红了脸,大声高呼。

“救辽国,迎燕王!”

众人随即跟着附和,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救辽国,迎燕王!”

“救辽国,迎燕王!”

“救辽国,迎燕王!”

李处温再次转向张琳。

“天意人心不可违,张相公,清吧!”

张琳看着亢奋高呼的人群,知道自己要是再推脱,今日就是一家老小祭旗的后果。

其人暗叹一声,跟着李处温、左企弓、曹勇义等人进了官衙。

耶律淳自然也听到了衙外燕京军民救亡图存不屈呐喊,又见张琳以下所有留守的重量级官员尽皆到齐,其人才走了出来。

辽国乃继承大唐正朔立国两百余年的大国,诸礼齐全而繁复,尤其是天子践位之礼,更是复杂,奉礼、奉御、奉敕、奉乐等等,皆有定制,仓促之间根本办不齐。

但此时乃非常时期,容不得在这些细节上黏糊,李奭赶紧拿出早就备好赭色衮袍,披到耶律淳身上。

“天子即位,百官拜舞!”

李处温当即率众官跪迎。

“万岁万岁万万岁!”

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