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四章 残酷无情菩萨兵

水浒新秩序 第七十四章 残酷无情菩萨兵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国中京道岩州,隶属于中京道锦州,是仅辖一县的下州。

也是辽国独此一份的“岛州”,其治所兴城县设于觉华岛上。

岩州本属于汉代辽西郡海阳县地,辽初此处仅有若干部杂胡,人口极少。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平灭渤海国后,迁部分渤海汉户于觉华岛上,以稳定此地统治。

经多年繁衍,岛上人口渐多,乃于圣宗年间在此建城,并设刺史级保肃军。

岩州的人口虽以汉人居多,却是隶属于辽国十三宫的太祖弘义宫,为大辽的开疆拓土作出过应有贡献。

辽制: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

宫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为帝后的私人“财产”,帝后死后,宫卫骑军的编制并不撤销。

辽太祖弘义宫的斡鲁朵在临潢府,陵寝在祖州。

下辖锦、祖、严、祺、银五州,富义县及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四提辖司。

弘义宫斡鲁朵鼎盛时,领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七千,出骑军六千。

不过,现在的大辽行将就木,连当今皇帝耶律延禧的御帐亲军都在多年的征战和反复叛乱中损失殆尽而换了好几茬,编制也从鼎盛时五万人一再缩小到五千。

包含弘义宫在内的各宫卫军也在不断征调中严重萎缩,如今编制虽在,实际已经无法成军了,而地处觉华岛之上的岩州更是差不多被大辽朝廷遗忘了。

之所以是差不多被遗忘,而不是彻底被遗忘。

乃是因为每次帝国遭遇危机,征调粮饷兵马时,锦州的临海军节度使司还是不会忘记此处有人有粮的。

锦州至显州一线是中京道与东京道的陆上分界线,也是辽金两国现在的边境线。

早在三年前,锦州就因为持续的战乱发生过匪盗掳掠平民作为“军粮”的惨剧。

这几年,随着大辽帝国底层民力逐渐被耗尽,支援前线的物资越来越少,锦州前线已经摇摇欲坠。

隶属于锦州的下州岩州,也不断杀鸡取卵般的支援锦州,民生凋敝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秋收之后,金国大举增兵边境,摆出要灭亡辽国的架势,锦州战线再次告急。

岩州兴城县最后一批半大孩子便告别了家人,穿着破烂的衣衫,押着刚刚收获的“军粮”去了锦州。

分别的场面很是凄凉,却没有人哭泣。

多年的苦难,不断的死人,已经流干了兴城县百姓的眼泪。

而且,去了前线也未必是坏事。

等金人打下了锦州,押运粮草的孩子们侥幸不死的话,还可以做金人的生口。

女直人早年起事时,出于复仇和震慑辽人的需要,曾有多次屠城的记录。

这几年,随着金国取代辽国坐稳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人已经很少再做这等恶事了,反而会尽力确保投降者的性命。

毕竟,无论契丹人还是女直人谁主宰北地,面对广大的疆域,都需要宝贵的人口。

他们需要强壮的生口为他们耕种提供粮食,也需要年幼的孩子做奴仆服侍贵人们的起居,更需要适龄的妇人快速增加女直人稀少的人口。

孩子们去了前线,比留在岛上垂死挣扎要好得多。

岛上仅剩的几百老弱病残也没有太多时间胡思乱想,他们还要趁着寒潮未至,赶紧捞一些海货,以储备过冬的食物。

海中有鱼虾,但凭借老弱病残和有限的捕捞手段,收获必然很有限。

这个冬天肯定又要饿死人,死了也好,死了就不用遭罪了。

岛上还剩几艘小船,但剩余的岛民身体都不大好,拖不动大网,也就没人驾船下海。

众人正趁着退朝散在海岸边,勾头弯腰忙碌挖捡海货时,一个眼尖的小娃突然抬起手,指着远方的海面。

“船——好多船——”

百姓们抬起头,就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场面——

远方洋面上快速驶来好多战船,好多好多的战船!

早在同舟社外曹行人司司首高药师从大名府出发前,徐泽便签署了军令,命靖海、黄海、渤海三大舰队主力于海连州镇东关集结,统一编队后,前往辽国沿海耀武。

海军的第一站,便是觉华岛。

被长期战乱摧残到麻木的觉华岛百姓并没有四散而逃,也没有拿起武器抵挡明显是入侵的敌军,所有人只是退出海滩,呆愣愣地看着陌生的军队登陆觉华岛。

这是一支他们从没有见过的奇怪军队。

庞大的联合舰队自然不可能停靠没有大型专用码头的觉华岛。

海军司司首阮小七都没有下船,只是命两个陆营和一个工程营登岛,并留下一些船只和补给品后,其人就带着舰队再次消失在海面。

王进曾经的狗头师爷梁不平是徐泽任命的知兴城县事,其人能力有限,做不了中原的真知县,但接管仅剩几百老弱的兴城县却是没什么难度。

岛上百姓初时还对这支只限制自己行动,不打杀抢烧的奇怪军队有些警惕,不敢跟同军官兵讲真话,只是麻木地观察着这些不知哪里来的侵略者。

觉华岛有兴城县却没有城池,连续的战乱和青壮消耗,也使得百姓没精力休整破旧的房屋。

岛上最大的建筑群,是被辽圣宗耶律隆绪尊为老师的圆融僧主持修建的大龙宫寺。

据说大龙宫寺香火鼎盛时有上千僧侣,但如今,这座庞大的寺院也随着辽国的衰败一起没落了。

没有信众香火,再多的特权也无法维持寺院的光鲜,寺中只剩下十几个营养不良地老僧。

一般的寺院多建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的好地方。

换句话说,就是地势险要,可俯瞰周边的位置。

大龙宫寺更是如此,理所当然地被驻军征用了。

有大龙宫寺营寨暂时可以不修,码头、防御工事和移民居住的房屋却不能不建。

为了加快进度,重活和专业项目施工都由工程营和驻军自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便分配给了岛上百姓和老僧们。

并不是常见的侵略军驱使百姓“义务劳动”,这些侵略军竟然让岛上的人有偿劳务,而且直接按工程量发粮食!

老弱们的劳动能力有限,获得的粮食也不多,但凭借这些不太重的体力劳动就能获得勉强可以过冬的粮食,自然干劲十足。

先是一些面黄肌瘦的孩童被士兵赠予半块面饼,回去后,就拿来自己珍藏的手工感谢士兵。

结果,又得到一张面饼。

随后,老人们也发现这些兵士真的没有恶意,还知道了他们来自叫“同舟社”的奇怪国家,来觉华岛住下就不会再走,为的是防止以后金人登岛祸害百姓。

到了这个时候,百姓们才喜极而泣,他们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终于得救了。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来岛上都行,只要能提供安全屏障,不再让他们把仅剩的老骨头送上战场去无端消耗就行。

这些“同舟社”国的军队菩萨心肠,又住在寺院中,可不就是菩萨兵么?

从此,“菩萨兵”的称呼便在觉华岛百姓中传开了。

可是,同军虽然军纪严格,不滥杀无辜,但对于辽国来说,他们却不是什么菩萨兵,而是明白无误的侵略军。

既然是侵略军,自然会干侵略军必干的事。

隰州治所海滨县,当年苏州安复军节度使蒲离卜祥稳登陆中京道,前往武安州寻找皇帝时,便是在海滨县上的岸。

就在觉华岛军民演绎鱼水情深的时候,海滨县的百姓却在同舟社海军的火炮怒吼下瑟瑟发抖。

辽国这些年虽然屡次败于金人,可危险一直来自陆地之上。

辽军打不赢金军的主要原因是战心、士气全无,并不是没有军队,占有山川之险的辽人只要不投降,层层阻截金军,还是能拖一段时间的。

但失去了最重要的海防基地苏州镇东关水军营地之后,辽人应对来自海上的危险的能力极弱。

奇怪的是,金人这些年始终没有派水军骚扰辽国沿海,以至于让不少辽人产生了金人不会水的错觉。

实际上,在同舟社联合舰队出现之前,基本没有辽人认为海上有什么真正的危险。

强悍的金人不会水,会水的宋人却异常孱弱。

数十万的宋人都不敢与辽人正面交锋,靠海上几艘破船能济什么事?

但强大的同舟社联合舰队出现,却颠覆了辽人这一认知。

连天遮海的巨舰群帆给人的震撼实在太强烈了,给人极强的压迫感。

比庞大舰队更令人绝望的,是其无坚不摧的猛烈火力。

阮小七奉命统帅海军联合舰队耀武辽国沿海,可不是开着大船来,转一圈就走的。

停靠或游弋在海岸边的辽国大小海船全部被海军摧毁,就连码头和其后一切在火炮射程范围内的建筑和军队,也尽皆遭受火炮残酷无情地洗礼。

这种毁天灭地的力量超越了辽人的认知极限,才发现这世上竟然还有比金国更恐怖的存在。

强大的同舟社海军就用这种残酷无情的方式,向辽人粗暴地展示同舟社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