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章 赴汤蹈火

水浒新秩序 第七十章 赴汤蹈火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进入六月,河北各地庄稼长势喜人,百姓们在憧憬着丰收在望的喜悦,夏税缴纳更加积极。

大名府。

同舟社的另一茬“庄稼”也迎来了丰收的时候——为期三个月的“预任官员岗前培训”结业了。

全封闭的管理、高强度的理论灌输、无处不在的比拼,以及风光当官还是灰溜溜回家的天壤之别,让所有受训学员都卯足了劲,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仅仅三个月的受训,便让众学员生出了恍若隔世之感,相应的培训效果自然非常明显。

大部分受训者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培训前的质疑和排斥心理早就消散无踪,并多了一份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

一些人已经在内心里认同了同舟社的建社方针、社会根基和发展理念,个人也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转变。

就连大部分被淘汰的学员也鼓起了干劲,计划回家之后再接再厉,积极改造自己,以备下次“恩科”之后的“预任官员岗前培训”。

培训期间,徐泽便公开了今科之所以录取这么多进士的原因。

除了同舟社的治理体系更复杂,需要更多的基层官员参与管理外,即将开始的北伐也需要更多的官员去治理新占领区。

北伐成功后,同舟社还会再开“恩科”。

很明显,对所有进入同舟社官僚体系的人来说,此时和将来一段时间都是千载难逢的同舟社政权高速扩张期。

快速扩张的同舟社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大量认同同舟社理念的优秀人才。

开创事业的机会是绝大部分的人都很难遇得到,通常情况下,王朝数百年,也就只有鼎革之时,才能有这样普遍性的建功立业机会。

机遇永远都青睐有心人,谁能抓住这个重要的机遇期干出成绩,谁就能乘风而上。

如同知信德府事陈规这样,三年三大步,甚至四大步、五大步都不是梦。

与受训学员的雄心壮志不同,徐泽的内心则很平淡。

封闭式的高强度培训确实很容易对人“洗脑”,但除了少数真心认同者外,绝大部分的人一旦走出培训队,经历了复杂的官场后,多半会思想退化。

学习培训确实能管一阵子,制度建设能再延长一段时间,但都不可能管一辈子。

一劳永逸的思想改造只能是痴人说梦,这个过程注定是长期且反复的。

徐泽一直都很清醒,知道自己处在怎样的世道,带着怎样的队伍,又该依靠怎样的力量。

实际上,其人上午出席完吏曹组织的“预任官员岗前培训”结业典礼,下午就赶往军营,出席兵曹组织的新一轮师营职军官轮训。

河北路的社会改造释放出了巨大的农业潜力,两年时间便基本实现足食,应北伐需要而进一步扩大军队编制便列上了议事日程。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这批轮训的对象就是将要新组建部队的骨干军官。

同军从组建至今,历经多次扩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兵曹拟定的计划,军队扩编计划分两批完成,每批又分两步走。

中高阶军官轮训和补充兵训练同步展开,待轮训结束后,各新编师再集中组织合成训练。

本次扩编与去年的整编相比区别很大,除从各师抽调部分军士作为骨干并招收极少数特殊人才外,其余全部来自于河北路社会改革后家有授田的良家子。

军队扩编工作虽然今年才展开,但相关的宣传发动在更早时间就已经开始。

去年底,徐泽让各军抽调骨干军士指导各县组织保丁训练时,便放出了同军将会扩编的消息,以及同军新兵考核标准和招收。

结果,在招兵环节还出了一点小情况。

经过多年的积累,同军征兵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并不是各师、营自己树杆招兵旗,就随便招兵。

具体的征兵工作由兵曹按计划组织,各师、营都插不上手。

具体步骤为:兵曹兵员司提前根据扩编计划和各地人口进行测算,再向各州军下发了具体征兵指标。

各州军均设置有专门的征兵点,收到征兵计划后,立即通知属地各地共建会自行挑选合格兵源,再送到征兵点统一复选。

各州军征兵点除了对兵员素质进行复选外,还有按指标足量征兵的责任。

补充兵招收和训练的事基本不需要徐泽这个社首费心,利用这段军官轮训前的空闲时间,他便赶往河间战区,检查武松统率的“东北方面军”备战情况。

结果,徐泽刚到莫州,兵曹就上报了一个情况:因各地青壮参军的热情极高,合格兵员较多,一些州军征兵点负责人提出增加征兵指标的请求。

能有更多合格兵源供同军挑选当然是好事,但徐泽还是做出了驳回增加征兵指标的请求。

同舟社抓建设是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打仗同样是。

能用十五万人打好的仗,就没必要动员二十万人。

社会改革落地后,百姓爆发参军热情,早在徐泽的预料之中。

实际上,京东巡抚司和辽东巡抚司两地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宋军中军士地位低下,在同军中却刚好相反。

同舟社能免除苛捐杂税,能打败朝廷的大军,能让百姓再不用担心辽人随时会南下侵略,靠的就是强大的同军。

通过一年多的社会改革,河北底层百姓的利益已经与同舟社紧密捆绑。

就像演出队唱得“军爱民民拥军”一样,同军不仅能打硬仗,而且纪律严明不扰民,还真心为百姓做实事,已经让河北百姓对参军产生了全然不同的认识。

朴实的百姓不懂太多的大道理,却懂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变化。

山寨头领喊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能吸引奇人异士纷纷来投,并不是后世文人虚构的夸张演义,也不是山贼土匪没有眼界格局喊不出更高的政治口号。

在很多三等上户小地主都要搭配杂粮才能勉强过日子的年代,顿顿吃干饭是很多人能带进棺材里去的深深执念。

隔上几天就能吃上一顿肉的,绝不是普通人,必定是上户中的上户。

而能够喊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山寨,也绝对不是一般的山寨。

头领能经常大块吃肉的地方,当然能吸引在体制内混不下去的奇人异士纷纷来投。

所以,当初在梁山,徐泽凭着一盆酱香肉,便能让刚上山的彷徨渔户们迅速安心下来,并甘愿听他摆布。

至于底层百姓,劳累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熬到秋天有了收成,马上就有如狼似虎的胥吏下乡收税催粮。

等交了租和税,还了贷和息,剩下的一点粮食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人,不想饿死就只能经常吃稀了。

“吃稀”并不是后世意义的吃稀饭,而是半斤粮加数斤杂粮和“野菜”,不添加油和盐,熬成的稀糊糊以供充饥。

所谓的“野菜”,也不是后世人认识的那几种野菜。

对此时的百姓来说,只要一时吃不死人的各类植物,都是可以吃的“野菜”。

人实在不能吃的野草树叶,才会被拿来喂猪。

长期吃这些东西当然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一到冬天就有很多身体孱弱的人死于冻饿和各种疾病。

不仅是人,就连极耐粗饲的猪也经常会被喂死。

所以,才会说能够喊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山寨绝对不是一般的山寨。

因为就算山寨战力强悍,能够经常下山打劫,也只有在地主家才有可能抢到肥猪和肥羊。

地主又不是庄稼,本来就很少,打掉一个便少一个。

有限的地主养再多的猪也经不起山寨头领们顿顿“大块吃肉”,所以,“大块吃肉”的口号才这么有吸引力。

河北两路作为传统粮食大区自然不可能真缺粮,但分配制度不合理,使得产出的粮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供养起这乱世繁华。

比如安阳韩琦、韩忠彦父子广建楼堂,藏书数万,哪里来的钱?

此时的书可不比后世的书,是真金白银都未必买得到的,这么大的手笔,靠致仕宰相的俸禄能置办得起?

绝大部分百姓因为手中缺粮而养不起来子女后代,才会导致产量的河北路人口密度远远赶不上多山的京东东路。

而同舟社接管河北之后,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反哺惠民政策,很快就让这片土地焕发了生机。

现在,绝大部分底层百姓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就能吃饱,甚至能时不时吃上干饭,以后娃娃们还能读书,在可见的将来,日子也肯定会越过越好。

这一切都是同舟社带来的,没有同舟社就要回到没有希望的过去。

积极参军,以行动捍卫同舟社政权,就是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支持同舟社北伐,就能把边疆推到有山川之险的更北面,让子孙后代再不用承受备寇之苦。

跟着同舟打天下,就能让自己的利益进一步扩大,博从龙之功,成为人上人。

这就是朴实的百姓,只要能看到吃饱饭的希望,就能坚定地站在同舟社的背后,甘愿出生入死、赴汤蹈火。

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