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六十六章 野鸡科举

水浒新秩序 第六十六章 野鸡科举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北两面最不安定的金国和赵宋都安分下来,让夹在中间的同舟社能够安心消化河北,出兵燕云的时间又多了不少。

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更好的外部环境当然可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但真正决定同舟社事业发展的,只能是自身的基础力量是否牢固。

徐泽向来都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

无论南北形势如何变化,该做的事还是得做。

经过长达数月的准备,同舟社第一次科举考试非常顺利。

得益于之前徐泽课后讨论的余波震荡,参考的士子和没有参考的其他人对同舟社科举的政治严肃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考试全程没有再闹出什么幺蛾子,倒是考试的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同舟社拿下河北两路只有一年时间,地方行政和教育体系还不健全。

大量的基层官员自己对同舟社治政理念都是一知半解,更别指望他们为同舟社选拔合适的人才了,这种事实导致很多有效的人才筛选制度都没办法落实。

类似赵宋各州取解试选才、礼部省试录榜、殿试排名授官的考试流程自然无法施行,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徐泽指示教曹进行了变通。

同舟社科举暂时只有大考和初试和两级考试。

大考之前,各地士子需由本籍共建会和本县学官分别出具制式考生资格认证书。

共建会资格认证具体内容涉及士子的籍贯、年龄、社会关系、个人品行等相关内容,实际就是对士子进行政治审查。

考试前,户曹向各共建会基层组织下发了专门的通知,明确相关办法和具体要求。

考试后,吏曹还会对被录取的士子进行政治复审,以防备有人从中舞弊。

科举前进行政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历朝科举都有类似的要求。

诸如提前填写“州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等,并有商贾、赘婿和罪人之后不得参考之类的规定。

同舟社政审条件大致参考赵宋,但作为旨在推翻旧社会的造反势力,“罪”与“非罪”的界定标准,自然与维持旧秩序的朝廷有所区别。

“父祖官名”不会影响考试结果,平民后代与官宦子弟一视同仁,同舟社照搬了这一条。

至于商贾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一项,徐泽暂时也没打算做出改变。

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业时代,商贾和后世的工商有本质区别,各朝在科举中单独列出这一条,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同舟社的根基也不在商贾,自不会为了他们而坏掉其他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还是那句话,自己的权力自己争取,徐社首不会给任何人无缘无故的政策施舍。

共建会负责政治审查,而县学学官则负责学历认证。

赵宋这些年来,已经由赵佶、蔡京君臣强力推动,逐步普及了太学、州学、县学三级学校体制,各级学校皆任命有相应的学官。

同舟社取得河北两路的时间还短,在自身各级学校完全铺开并取代旧学之前,旧的制度不会直接废止。

让旧朝任命的学官审核参加科技士子的学历,自然有风险,徐泽也没打算真靠他们为同舟社严把入口关。

实际上,年前的官员大调整中,就有一部分州、县学官被清了出去,之后因官员缺额,徐泽一直都没有让吏曹补全这些“清职”。

没有学官的县,士子可寻知县出具学历证明。

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取得本县学历认证的士子,也不是没有机会,其人还可以凭借共建会出具的资格认证,提前赶到大名书院申请考试认证学历。

拿到两个认证的士子,就可以按时参加教曹组织的初试了。

文、格两综的考试地点均在大名书院,士子与书院应届毕业生同科同考。

初试不限具体通过名额,主要是对考生的真才实学进行摸底,防止滥竽充数者。

很明显,通过资格认证和初试,徐泽的目标不仅在筛查考生,也有意通过这些配套手段,检查各地学官和共建会履职运行情况。

让考生们颇感意外的是通过初试,参加大考的考生共有八百五十九人,以往很多时候,整个赵宋省试也没这么多人!

令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初试通过的考生多,大考录取的比率也相当大!

经过紧张的等待,同舟社最终放出的榜单显示,文综、格综两试通过大考,录取为“进士”者,共计一百八十六人。

须知道,前朝科举刚兴,读书人基数太少,一科不过取二、三十人为进士。

本朝文华鼎盛,读书人的数量猛增,录取名额也随之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有二、三百人之多。

这些年,又因长期党争,导致治政人才青黄不接,朝廷再次扩大录取名额。

即便如此,赵宋今科也才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五百六十二人,而北面疆域万里的辽国每科录取不过寥寥几十人。

河北和京东还是科举不兴的“北地”,在赵宋以往的科举中,河北两路、京东两路、陕西六路,再加上河东路,十余路被录取的进士加起来,有时还没有这一半多。

由是,很多人质疑同舟社进士“含金量”。

当然,这些质疑的家伙也就私底下暗搓搓地讲几句,还不敢让太多人听到。

毕竟,他们自己都准备参加下一科考试的。

反倒是很多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参加今科的士子,得知录取比率这么大后追悔莫及。

科举流程简单和录取比率过大虽然显得野鸡,好歹也是让士子收益,所谓闷声发大财,自不会有人过度宣扬。

进士的“含金量”够不够不重要,真在意这个的,也不会参加同舟社的野鸡科举了,管他什么“含金量”,能通过科举当官就行。

但被录为进士后,该有的荣耀一点没有感受到,就让士子们格外吃味了。

放榜之后,同舟社居然没有安排状元跨马游街的戏码,甚至还明确告知今科进士们,同舟社没有准备鹿鸣宴。

并且,还限定所有录取的进士限时到指定地点报到,参加什么“预任官员岗前培训”。

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