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六十二章 王者邀请函

水浒新秩序 第六十二章 王者邀请函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名为《格物问道——学之根本》的公开课,是徐泽首次正面对儒学作出点评。

其人作为有志于天下的势力领袖,于如此场合,吐露如此惊世骇俗之言,必然会引得舆论哗然。

课后,徐泽拍拍屁股轻巧巧地走了,却留下了一地鸡毛。

当即有士子表示要弃考返乡,以自身坚定的行动维护圣教的正统地位,坚决不向诋毁圣教者低头,平生就算不出仕,也不会为目无圣教的同舟社做任何事。

另一些士子则嗤之以鼻,不低头你来大名府做什么?

再说,徐社首那句话诋毁圣教了?

儒学解决不了世间所有问题本就是事实,有问题就承认问题解决问题,闭目塞听只能固步自封,最后必然被时代淘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连圣人都无常师,先后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

我辈圣教弟子为何就不能放下骄傲,学圣人这般谦虚,认真学习研究格物之学?

世上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思想,掺杂利益得失的学术思想更难改变。

让学习了半辈子儒学经典,并指望靠此学问谋生的老儒放弃“自己的思想”,再重新学习新知识何其难!

后者笑前者食古不化,得其皮而忘其骨,是为学豕;

前者则骂后者背弃圣教,枉为圣教弟子,是为学贼。

争论变成了争吵,争吵变成了谩骂,现场逐渐失控。

这些士子闹归闹,却只敢相互攻击,没人敢将火力对准扇起这把火的徐泽。

毕竟,能在此时就赶到大名府读书的,基本没有普通人家的子弟。

徐泽又不是真的社会秩序维护者,其人是致力于颠覆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杀人无算的真反贼。

同舟社一面放出科举考试的消息,一面又强力推进税法改革,在收买士子之心的同时,杀起敢于反抗的大户来眼都不眨。

就连安阳韩氏这样的数百年大族在同舟社面前,也只有丢卒保帅,仓惶出逃这一招,其他各族见识了同舟社的恐怖后,如何还敢不知轻重,以族试法?

要是因为自己图一时嘴快,为宗族召来灭族之祸,死了都是白死,根本不会有人同情你。

徐泽没有说错,术业有专攻,儒家最初也只是百家之一:以儒学为根基的学派,或者说社会组织。

在持续千年的发展尤其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衍生出“儒教”的概念,而后又逐渐被神圣化。

长达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出现新的时代问题,享受“独尊”地位的儒学自然要跟着不断更新理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此时的儒并非后世的儒,也不同于前代的儒。

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朝代的儒家都不一样。

儒学这个“筐”中,逐渐承载了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使之变得面目全非。

身体健康的人吃了太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也会得病,更何况是集合无数人思想精华的学派。

儒学承载的东西越多,内部也就越混乱无比,从而衍生出不同的思想流派。

这种混乱状态,当然会影响到儒学作为大一统王朝核心思想的政治地位。

所以,最多几百年,儒家都必然会经历一次内部大分裂。

然后由一批天才学者将某一流派的思想推上主流地位,才能确保其学派内部的思想稳定,进而维持整个王朝的思想稳定。

然后,再等待下一个剧烈震荡的时代,呼唤符合彼时的“儒学”理论来解决时代问题,再等待进入下一次大分裂,如此循环。

赵宋便是这样剧烈震荡的时代,儒学也迎来了大发展。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以张载为代表的气学、以邵雍为代表的数学、以程朱为代表的狭义理学等等。

甚至,后世王阳明的心学,也发端于“此时”稍后几十年的陆九渊心学流派。

有宋一朝,儒学能产生了这么多的流派,实际是儒家在面对无法解决的时代问题时,在学术上的反思与突破,这种反思与突破也必然导致儒学再次的大分裂。

早在徐泽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儒家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众多的新流派,换句话说,就是产生了诸多的裂痕,再次分裂是迟早的事。

徐泽当年放出《大同说》,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激化这一过程。

经过三年时间的充分发酵,《大同说》带来的讨论,已经使得儒家内部一直就存在的严重裂痕不断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徐泽再抛出“学问根本论”,既惊世骇俗,却也能为世人所接受。

此举必然会使得裂痕严重的儒学提前迎来大分裂。

这当然是徐泽故意为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儒学的分裂而分裂。

同舟社以后建立的王朝必然会远超历代,将是疆域万里,治下万族的强大政权。

这样强大的统一王朝如果没有“独尊X术”之类的主流思想确保王朝大一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徐泽促使儒学分裂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它早日诞生出新王朝所需的全新流派。

经过多年打基础的深厚积累,同舟社已经具备了逐步吞并天下,且无人能够阻挡的大势。

简单地说,就是今后的同舟社可以不需要儒家,儒家却不能没有同舟社的支持。

儒家要么主动适应时代,再次完成自家学术的进化,以积极适应新时代,要么进入历史垃圾堆,再别想取得显学地位。

千余年以来,一直都在与时俱进的儒家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么?

很显然,即使部分人会因为“气节”而选择与同舟社作对到底,但仍有高瞻远瞩者会选择与同舟社合作,并积极改进儒学思想。

徐泽说的“问道天地、格物致知方是学问之根本,谁能在这个问题,甚至于单独的人文之道、格物之学上更近一步,谁就有资格开宗立派,凭借‘立言’而不朽”,还真不是忽悠士子们。

这就是他作为即将号令天下的王者发出的挑战书和邀请函,谁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在新王朝开宗立派,并成为不朽。

至于这个全新的“儒学流派”,叫“新儒学”也好,叫“徐说”也罢,甚至叫“同学”或者“同舟社特色的新儒学”等等,统统不重要。

只要这个学派以同舟社的理念为理念,以大同天下为目标,能够指引同舟社以后至少数百年的发展就行。

天下之大,真正的聪明人何其多。

抱残守缺只顾眼前利益的人,自会把徐泽今日的授课当作挑战书,然后上窜下跳,试图掐死这异端邪说。

而真正聪明的人,已经应下了这份邀请函,并主动投身时代大潮之中,为开宗立派,成就不朽而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