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四十七章 同军随时听调

水浒新秩序 第四十七章 同军随时听调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宋朝廷针同舟社治下官员的任免表现出了少有的高效率,不足半月时间就全部调整到位了。

赵佶之所以将此事办得如此爽快,除了怕没及时满足徐泽的要求而导致这贼子借机生事外,更担心自己的傻儿子再搞出大事来。

大宋忠臣陈遘誓死不事贼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还被天子最宠爱的儿子以一封劝降书逼得自尽,死后更要承受不白之冤。

此事一旦传扬出去,本就不得人心的赵氏将更加声名狼藉。

但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明知道陈遘之死是怎么回事的赵佶也只能按照贼子的吩咐,老老实实地将劝降书刊于邸报之上,以供天下人唾弃。

天子没有错,皇子也不能有错,那错的,就只能是欺世盗名的陈遘了。

反正,大宋这些年的荒唐事多了去,不在乎再多这一件!

果然,劝降书一经刊行后,立即召来舆论哗然,质疑的、鸣冤的、批驳的,各种声音都有。

朝堂之上还好点,战后重臣大洗牌,以及之后诸司人员变动,腾出了大量的官位,大批“想干事不扯蛋”的官员顶了上来。

在贤相王黼的率领下,众臣齐心为大宋的中兴大业而奋斗,没几个人会去关心一个违抗圣旨的死人。

民间却暗流涌动,被强力压制的社会矛盾经过充分发酵,通过此事找到了宣泄口。

大宋为什么会如此弱?

谁一手养肥了徐泽这个大贼子?

大宋各地这些年的混乱又是谁造成的?

以往遇到政治危机,臣民们的情绪宣泄对象多集火于大奸贼蔡京等臣子。

现在,贤相王黼执政,众正盈朝,天下人正在大唱赞歌的时候,还出现这样的荒唐事,再盯着办事的臣子骂就说不过了。

天子不敢骂,皇子也不能骂,那骂大宋的制度出了问题,总可以吧?

民情汹汹,普通人只能骂几句便过去了,但人与人相互关联,百姓的骂声最终也会影响到其他的群体。

年轻冲动的太学生便受到了影响,有太学生跟着起哄,并相互串联,准备前往宣德门敲登闻鼓。

宋制:闕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

臣民有谏议或冤情击登闻鼓,天子就必须做出正面回应。

太学生们一旦敲响了登闻鼓,要么保儿子,要么保民心,天子只能二选一,不可能还有其他选择。

危急时刻,太学学正秦桧站了出来,此人确实好口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慑之以法,愣是劝住了冲动的太学生们,避免了一起恶性政治事件的发生。

此事报于阙下,教主道君皇帝吓出一身冷汗的同时,对忠心又干练的秦桧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事态稍稍平息,为了博取直名的侍御史吕安捷却抓住机会,跳了出来,上本弹劾郓王赵楷轻言国事,诬陷忠良。

然后,求名的吕御史得了名,天子下诏发配其人到广南西路朱崖军监酒税。

朱崖军在琼州岛的最南端,也是大宋的的最南端。

由吕安捷的遭遇可知,天子是真动了雷霆之怒。

赵佶毕竟是御极二十载的皇帝,也是自太祖、太宗之后,君权最重的天子,一旦动了真怒撕破脸皮,臣子们也不敢再闹了,事态终于平息。

经历此事,教主道君皇帝也后怕不已,生怕皇三子再受徐泽唆使,又做出什么蠢事来。

之后,赵佶数次派人前往河北,表达思子之情,恳请徐泽放赵楷回京。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徐泽上奏的“京东、河北官员调整计划”才得以顺利通过。

天子对同舟社如此厚爱,深明大义的徐宣抚使自然要投桃报李,欣然同意郓王回京。

因当初约定的质子期限还没到,赵宋分批转运河北的物资也有部分没有转交,皇帝知趣的送来皇五子赵枢替换皇三子赵楷。

“殿下!”

时隔数月,已经升任中书侍郎的张邦昌再次见到三皇子郓王时,差点没认出来。

眼前之人眉宇相貌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脸晒黑了人也瘦了,且皮肤粗糙,眼神闪烁,全没有往日雍容华贵的皇子风采。

“张相公,呜——”

赵楷这段时日吃不好睡不香,在徐泽的魔爪之下倍受煎熬,度日如年,做梦都想回东京。

终于等到了自家老爹派宰相来捞自己了,其人情绪失控,竟然当堂号啕大哭,连带着张邦昌身旁的肃王赵枢、内侍李彦等人也跟着落泪。

“咳!郓王如此情深,该不会是舍不得离开河北吧?若是如此,本官可以奏请天子,让郓王留下。”

徐泽的话语一出,正在痛哭的赵楷顿时如听魔音,脸上还挂着泪,却瞬间止住了哭,下意识地望着徐泽,露出一个含泪的笑容。

“徐宣抚,小王这是高兴,啊!不对,小王是伤心,不不,小王是——”

紧张之下,赵楷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越解释越觉得不对,急得满头大汗,幸好徐泽及时发话,打断了其人的出丑。

“罢了罢了,官家舐犊情深,郓王归家心切,此乃天伦人情,本官也不好挽留,这就跟张相公回去吧。”

“谢徐宣抚!”

赵楷终于调整好了情绪,随即又向替换自己作为质子的皇五子赵枢行礼。

“五弟,有劳你了!”

其人自幼得宠,跟诸多兄弟感情其实并不深,出自宫女的异母弟赵枢在诸多皇子中的存在感更是弱。

此刻,赵楷却与替自己为质的五弟赵枢有了一点血脉相通的感觉。

“皇兄——”

赵枢极力克制,仍是不争气地落下了眼泪,赵楷不敢再留,转身面向徐泽,准备等后者提完要求后,就跟着张邦昌赶着离开。

徐泽比赵楷大不到十岁,却是个很好的“长者”,平日里就算再忙,其人也会隔几天抽点时间检查赵楷的新诗词和画作。

“郓王回到东京后,学业不可耽搁,就每月一首新词,作好了寄给本官拜读,如何?”

“啊!小王记得!”

赵楷确实有几分才干,但生于天家,高高在上,天然缺乏对底层士卒和普通百姓的情感认同,根本写不出徐泽想要的诗词。

偏偏这贼子极度热心,要求每日都有新词,隔几日还点评一次。

是真点评!

徐泽虽然不会写诗作词,却是见过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且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历,每次的点评都言之有物,让赵楷羞愧难当。

通过这种“一对一教学”,郓王殿下这段时日终于认清了自己诗词的真实水平,越写越难受。

没想到徐泽还有如此过分的要求,就算回到东京都不放过自己,但赵楷人在魔爪之下,却不敢有半点为难,只是心里暗自发誓,回去以后再不作词。

“如此就好,郓王身份尊贵,当不会食言吧?”

“小王岂敢,一定记得!”

抛下心中咒骂不停的赵楷,徐泽看向张邦昌。

“张相公,听闻官家又重启了花石纲,大宋前些年就因此时耗尽了民力民心,致如今风雨飘摇,你贵为宰执,可要规劝天子为大宋保留元气啊。”

徐泽济南府誓师的一幕,已经在张邦昌心中留下了阴影,其人不敢拂逆徐泽的意思,只能老实应答。

“邦昌不敢忘职。”

“听说京西、淮西等地又起匪患,小患不除易致大乱,朝廷若平定不了,不要勉强,同军随时听调。”

“啊!邦昌记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