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三十八章 缺编问题的根源

水浒新秩序 第三十八章 缺编问题的根源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诜是个务实的人,建议虽然被徐泽否定了,但徐宣抚说得有理,其人就能听进去,当即长揖一礼。

“下官见识短,也知道相公说得对,只是不知道原因在哪里,还请相公直言。”

时间不早,还要赶往下一处据点,徐泽邀和诜上马,边走边讲。

“和知州,不谈什么汉人、契丹人和根本就不存在的大义,就说辽人什么情况下才能向我们投降?”

徐泽这个问题难住了和诜,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赵宋立国以来,宋辽两国数次大战,双方互有胜负,被生擒而投降辽国的宋将不少,但反过来投降赵宋的辽将却极少。

后世杨家将的故事之所以会能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样的事在这个时代非常稀缺,才会成为传奇。

要讲辽将不愿降宋的具体原因,太多了。

诸如赵宋武人地位低下、宋人打不过辽人让人看不起等等,一讲一大堆。

“相公的意思是,不管如何,都必须堂堂正正的打败辽人,才能让他们归心?”

和诜沉思了好一会,才得到这个答案,但说得还是没有底气,毕竟宋辽之争中,被生擒却坚决不降的辽将多了去。

徐泽没有正面回到他,而是又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辽人接连败于金人之手,近些年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

接连不断的天灾,还是君昏臣奸朝政混乱,抑或金人的强势崛起?

和诜虽然读书不多,但也是做了七年知州的人,对辽国的情况知道一些,考虑问题也不会太简单。

这个问题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似乎都能说的过,但这些答案与徐泽的刚才的话似乎又搭不上边。

“下官以为,主要原因还是辽国朝政混乱,致使金人坐大。”

徐泽不置可否,看着满头白发的老将,问道:

“本官早年曾出行辽国联络女直人之事,和知州应该知道吧?”

随着徐泽不断搅动赵宋风云,其人当年的事迹早就成为了广为人知的传奇,和诜当然也知道。

“下官略略知道一些。”

“辽国道宗晚年时朝政确实混乱,但耶律延禧即位后,比起他祖父晚年的表现还是强了不少,以其人对国政的用心来说,比起咱们的赵官家更是强上不少。”

“这!这——”

和诜难以接受徐泽这个论调,却又实在无法反驳。

他对辽国的朝政知之不深,但本国教主道君皇帝的荒唐和朝政的混乱,却是无法自欺欺人的。

若不是眼前这位大反贼这些年来一直南征北战,为大宋平定了众多的叛乱,甚至起兵后还及时收手,为朝廷保留颜面和元气,大宋会乱成什么样子?

徐泽见和诜心有所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既不是天灾,也不是**,而是辽国的军队不能打了,就这么简单。”

“啊?”

和诜被徐泽的话给镇住了。

徐泽这个答案当然取了巧,但辽国这种野蛮国家,还真是这样。

只要有强军在手,有矛盾便解决矛盾,实在解决不了矛盾,也能靠强悍的军队解决有矛盾的人,只要辽国的军队还能打,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见和诜似乎听懂了自己的话,徐泽仿佛绕口令般接着讲。

“其实,军队不能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朝政混乱和吃不饱饭,也可以说是天灾和**。”

“下官似乎懂了一些,可这不正是我们北伐的大好时机吗?”

和诜之前想的辽国人心乱了,不想打。

但不想打不代表不能打,所以,其人主张要抓住大义,吊民伐罪,尽量瓦解辽人的斗志,以避免打仗。

现在徐泽却说辽国的军队不能打了,这不更好!

徐泽看着和诜笑而不语,后者一头雾水。

“哎!相公别逗下官了,还请直说吧。”

“你觉得辽国存在的问题,在赵宋又如何?”

和诜当然知道大宋的军队不管什么时候都打不赢辽人。

可徐泽若是要北伐,必然以他自己的军队为主,这可是一支能打的军队。

“以相公的练兵手段,再整顿河北兵马,下官不认为还拿不下燕云。”

徐泽暗自摇头,这赵宋,皇帝打仗发阵图,文官打仗瞎指挥,就连最专业的武将打仗也这么儿戏么?

“和知州,你且告诉我,灭国之战,打的是什么?”

和诜试探的回答道:“人心?”

他其实不想这么回答,打仗么,想那么复杂做甚?

咱们武夫就是负责攻城拔寨,打下地盘交给文官治理就完了,只问打不打得赢,其他的事,都不是武夫该考虑的问题。

答案当然不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心,徐泽也不想再继续绕圈子了。

“不对,是国力!”

和诜更懵了,国力是甚东西?

论国力,任何时期的大宋都要远远超过同阶段的辽国。

可是,结果呢?

国力远胜的大宋不仅打不过辽国,甚至连更弱的夏国也打不过。

徐泽看出了和诜一脸的不认同,问了一个和诜反复考虑过的问题。

“河北驻军的缺编问题,为何会越整治窟窿越大?”

“还不是没钱粮闹——”

话未说完,和诜突然有些明悟了。

其人将徐泽所有的问题串起来,隐隐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任何事物的出现必有因果,河北兵制不振,越整顿越缺编的反常当然也有原因。

这个原因却不是表面****、层层盘剥喝兵血,真要是如此,那统兵越多的武将岂不是能吃更多的空饷而变得更富有?

可事实上,赵宋高阶武将的确不差钱,但也没见着谁富得流油,反倒是很多武将还要通过放任甚至亲自参与走私贸易补贴军用。

宋初名将曹翰“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的诗句虽有调侃意味,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赵宋武将就算做到顶,也不怎么富,还要考虑“卖宝刀”。

和诜知雄州多年,手下有兵,又一直想着北伐,却受制于缺编和训练严重不足,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困难。

河北军队缺编问题的根源其实很简单,就是吃饭问题。

没饭吃,谁也养不了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