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 第227章 京察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227章 京察

作者:咱叫刘可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十三暗示杨博将海瑞调往徐阶的老家、文官集团的老巢做巡抚。这是一招狠棋。

杨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推荐海瑞巡抚应天,宛如在皇极门前广庭前引燃了一桶火药,石破天惊!

文官集团却无一人站出来反对。

海瑞是大明的一面旗。代表着清廉如水、刚正不得。人家要高升应天巡抚,谁站出来反对谁便是贪官,谁便是奸臣,谁便是心中有鬼。

谁敢反对?

内阁的两位阁员高拱、张居正适时站了出来,为杨博的建议站台。

高拱道:“禀皇上,海瑞乃是本朝第一清官,清廉之名享誉天下。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镇得主奢靡成风的应天。”

“臣高拱,赞同杨老部堂的建议。”

张居正道:“高阁老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附议”,说白了就是“俺也一样”。

吏部尚书提名,两位阁老附议。这条人事任命几乎板上钉钉。

隆庆帝开了金口:“准奏。内阁拟旨,升左通政海瑞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外放应天实补应天巡抚。”

海瑞出班跪倒谢恩。

徐阶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似吃了一百只苍蝇。

下朝后,众臣从御门散去,出金水桥过御河。

走到金水桥上时,林十三和杨博相视一笑。

高拱从他们身后快步踱了上来。低声道:“你们俩够阴的。”

林十三笑道:“高阁老,杨部堂那是为国举贤。”

杨博颔首:“我身为吏部尚书,劝皇上重用贤臣是我的分内事。普天之下,没有人比海瑞更适合做应天巡抚。”

杨博这人孤傲的很,朝中大臣没几个能让他看上眼的。很奇怪,他却唯独欣赏高拱、张居正。

对于假仁假义,贪得无厌的徐阶,他打心眼里憎恶。

此番经林十三提醒,杨博顺水推舟,把大明的利剑插到了江南士族的腚眼上,这让高拱喜不自胜。

高拱转头望向林十三:“自打十几年前,你在驯象所寻宠出了名。我就觉得你今后必大有一番作为。”

“今日看,果然如此。你这个锦衣卫三掌柜前途无量啊。”

林十三毕恭毕敬的拱手:“多谢高阁老夸赞。”

林十三心中暗道:高拱夸我这话怎么耳熟?呵,我爹整天说打小就看我有出息。

结束早朝,林十三回到了北镇抚司。

林十三升了官儿,胖徒弟孙越也跟着沾光,升了北司千户。

孙越这人能力一般,水平有限。胜在不贪财、不争名、不夺利,性格纯良,他对林十三有一种近乎孩童一般的愚忠。

也只有这样的人,林十三才能引为心腹。

如今孙越在北司负责搜集百官言论那摊子事儿。

林十三一回到北镇抚司坐堂,孙越便来到他面前,手里捧着厚厚一沓耳目搜集来的百官言论。

孙越道:“师父,这月上旬的百官言论整理出来了。”

林十三关切的问:“对通关开海一事,百官如何议论?”

孙越答:“无非两种看法。一种说糟的很,一种说好得很。”

“说糟的很的那群人,大部分出身江南士族豪强,几辈人都当官。”

“说好得很的那群人,大部分则是寒门出身。”

林十三接过孙越递过来的百官言论,仔仔细细的翻看起来。

林十三道:“这上面除了通关开海一事,议论最多的是吏部京察啊。”

京察是大明吏部对在京官员的考核,无定期。有时一年一察,有时三年一察。

要考察就要得罪人,有些圆滑的吏部尚书,在任期间一次京察都不搞。

嘉靖朝的最高纪录,是连续六年没有进行过京察。

如今新皇登基不久,杨博刚刚做了吏部尚书,上来就搞京察。可见杨博是个尽职尽责之人。

京察不是简单的给京官分个好坏。要细分考察四格、八法。

四格分别是守、政、才、年。

四格一等曰“称职”,二等曰“勤职”,三等曰“供职”。

四格三等又细分为“守”三等,一等廉、二等平、三等贪。

“政”三等,一等勤,二等平,三等怠。

“才”三等,一等长,二等平,三等短。

“年”三等,青、中、老。

八法则是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

若在八法中得了“有疾”、“年老”的考语,强制致仕还乡。

得了“浮躁”、“才弱”考语的,降一至三级任用。

得了“贪”、“酷”、“不谨”、“无为”考语的,罢官夺职。

而京察一等者,则会优先外放地方实职。但每次京察,往往一等者寥寥,落入“八法”受处分者数百。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句话,京察是京官的噩梦。

孙越道:“师父,那群京官最近都在问候杨老部堂的祖宗八代。说他搞京察是新官上任烧邪火。”

“您老看,要不要重办几个嘴不干净的?”

林十三却道:“京官有牢骚,是因世宗时的京察,往往不看官员优劣,只看官员给察官送的银子数目。”

“京官们有钱的人人出血。没钱的就只好等着被定三等或入八法。”

“杨老部堂掌了吏部,这次京察会大不一样。”

“咱们北镇抚司总不能因京官们发几句牢骚就抓人。”

孙越笑道:“师父,您老人家真是菩萨心肠。”

林十三道:“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缺一不可。不过咱们北司当务之急不是关注京察之事。而是关注通关开海之事。”

“你让下面的弟兄把精力多往通关开海的事情上放。”

林十三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蝴蝶效应一说。

隆庆元年的京察,将直接影响通关开海的国政。

接下来的半个月,海瑞坐着一艘破船经运河去了应天赴任。

朝中开海派和禁海派的论战如火如荼,双方吐沫星子乱飞,奏疏雪片一般飞向乾清宫。

林十三则忙着整理禁海派官员的不法情事,搞他们的黑档。万不得已时,他将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官员隐事要挟,影响国政。

与此同时,把京城官场闹得鸡飞狗跳的京察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