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 第143章 林传奉,我送您八百两金子,斗胆向您讨个差事(五千字章)

罗龙文即将带着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的人头返京。严党弹冠相庆!

这回能够瓦解倭寇中第二大的徐海集团,罗龙文功不可没。

老罗无惧生死深入虎穴,挑拨离间、扇阴风点鬼火,做了一根合格的搅屎棍。

他愣是挑拨徐海集团内部的几个头目相互猜忌、反目成仇。促成了徐海被胡宗宪诱骗上岸。

罗龙文与胡宗宪一道为严党在朝堂上长了大脸!

瞧瞧,真正能够安定东南的不是你们那群聒噪的清流言官,而是我严家!

两京一十三省举重大赛冠军舍我其谁?

这日夜里,严府上下张灯结彩,比过节还要热闹。

严世蕃宴开数十席,邀请全部在京的严党官员。

林十三亦在受邀之列。

林十三进得严府饭厅。文选郎万寀朝他一拱手:“林老弟,恭喜啊!”

武选郎方祥也朝他拱手:“恭喜恭喜。”

林十三一头雾水:“二位郎中,十三喜从何来?”

严世蕃听到了三人对话。他笑道:“你的名字上了六科廊言官的参劾奏疏,难道不是喜事嘛?”

林十三苦笑一声:“小阁老,挨了言官参劾怎么成了喜事?”

兵部左侍郎欧阳必进笑着给他解释:“你有所不知。能够被六科廊言官参劾,说明你在朝堂上有了一号。故可喜可贺。”

“我们这些人,有哪个没被言官参过?”

严世蕃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安静。

随后严嵩站起身,高声道:“诸位应该都知道了。徐阶的学生吴时来参了杨顺、路楷、林十三。”

“谁人不知他们三个是我严家的人?这是冲着我严家来的!”

“呵,胡宗宪、罗龙文剿灭徐海。我严家风头正盛!我倒要看看,谁参得动我严家的人!”

严世蕃说的是事实。如今嘉靖帝最看重的大事是平倭开海。

只要能平倭,开海就有了希望。开了海,朝廷财源将滚滚而来,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严党的骨干胡宗宪、罗龙文剿灭了沿海的第二大倭寇。且几乎全靠挑唆倭寇内斗,未投入多少兵力,没耗费多少军饷。

这样的大功劳,足够严党在朝堂上站得住,站得稳!

一众严党成员纷纷附和:“没错。那个聒噪的乌鸦简直就是望向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要说定国安邦,还得看咱严家的这些人。”

“呵,你们说,倭寇咋不打松江府华亭县呢?若他们打下华亭,一把抢的钱顶他们十年抢的!”

严世蕃又压了压手:“诸位。明日罗龙文将带着四个倭酋的首级抵达安定门。裕王爷将代天子迎接!”

“另外,鄢懋卿也押着六盐场上半年的盐税银抵达了通州码头。亦是明日进京。这一笔盐税银高达一百八十万两!可解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

严党成员又开始议论:“嘿,无论军事还是财政,朝廷都靠严家人撑着。哼,难道那位松江巨富不惭愧嘛?”

“就是。胡宗宪是东南的定海神针,罗龙文是深入虎穴的破敌先锋,鄢懋卿是朝廷的财神爷。”

不管怎么说,罗龙文能够平安归来,林十三心中总算一块巨石落了地。

人都是有感情的,罗龙文以真心待林十三。林十三也真真切切将他视作了自己的朋友。

武选郎方祥一拍林十三的肩膀:“林传奉,你怎么看?”

林十三不含糊。他扯着嗓门喊了一声:“啊!当今天子是古往今来第一圣明的君主。严首辅是古往今来第一贤相!”

“皇爷,圣明啊!严阁老,贤明啊!”

此言一出,严世蕃大笑道:“哈哈哈。诸位,咱们林传奉不该在锦衣卫公干。他若去了礼部,礼部那些唱礼官全得回家抱孩子!”

文选郎万寀笑道:“我说林小兄弟,你别是喜鹊修炼成精吧?”

严世蕃道:“诸位,今夜这场酒宴,能喝一斤的只喝半斤。能喝半斤的只喝二两。明日咱们要去安定门迎老罗、老鄢。可别喝多了误事。”

众人入席,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严世蕃随口问林十三:“最近忙什么呢?”

林十三答:“忙御猫眉霜招婿的事。”

严世蕃颔首:“嗯,西苑无小事。吴时来参你的事你无需挂在心上,只当苍蝇嗡嗡叫。”

“有老罗带来的四颗人头,鄢懋卿带来的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姓吴的那道破奏疏,掀不起任何风浪。”

林十三连声称是。

与此同时,南城,刑科给事中吴时来的四合院内。

吴时来刚跟夫人、幼子正在吃晚饭。晚饭是一锅粟米粥,一碟咸菜,一块豆腐。

徐阶府上的一位仆人走进院中:“吴时来吴老爷在家嘛?”

吴时来走到院中:“是你啊。徐师召我去他府上有事?我换身衣服,请你稍等片刻。”

仆人却道:“吴老爷不必麻烦了。我家主人没让您去府上。他让我来还给你一样东西。”

说完仆人递上了一份门生帖。

吴时来目瞪口呆:“这是我四年前中进士时给徐师递的门生帖?”

仆人颔首:“正是。我家主人说了,门生帖已归还。今后你不再是他的学生。”

说完这话,仆人扭头就走。

吴时来目瞪口呆!徐师竟要跟我断绝师生关系?

吴时来虽直却不蠢。他立马明白过来,徐阶是怕他那封参劾严党骨干的奏疏会惹得龙颜大怒,迁怒于他。

到那时,嘉靖帝和严嵩可能会追查指使他上奏疏的“后台”。

徐阶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他抢在嘉靖帝追究之前,果断跟吴时来割席断交、一拍两散!

吴时来可不是我徐阶的学生啊!他上奏疏参严嵩的人,与我无干!

吴时来攥着那张门生帖,仰天大笑。

说是大笑,不如说是大哭。

吴夫人走了出来:“夫君,你这是怎么了?”

吴时来咬牙切齿的说:“咱们那位徐贤相可真贤啊!”

他如今在官场中已是被靠山抛弃的“孤官”。他几乎料定了事情的结局:杨、路、林三人是参不倒的。沈炼依旧会蒙冤。

而他吴时来,将会失去十年寒窗换来的官袍。

只是几乎而已

翌日,安定门。

锦衣卫派出了仪仗,迎接罗龙文、鄢懋卿。

陆炳考虑到林十三跟罗龙文的关系,让林十三充为临时的仪仗典仪。

裕王亲自迎接罗、鄢,那排场自不必说。

严党虽与徐党是死敌。但严党这群人对徐党的靠山裕王还是尊重的。

没人会傻到去惹皇储。

罗龙文跟鄢懋卿给裕王行了跪叩大礼。

罗龙文亲手捧起一个大漆盘,盘上有四个木匣,皆贴着封条。

罗龙文道:“禀裕王殿下。这四个木匣中装的便是倭酋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的首级。”

裕王笑容满面的颔首:“辛苦你了。来啊,宣父皇旨意。”

冯保上前,展开一张圣旨:“上谕,罗龙文舍生取义,深入倭穴,以反间计瓦解倭寇徐海部。古来忠义,无出其右。”

“特加授罗龙文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钦此。”

中书舍人品级不高,只是从七品。但中书舍人有起草诏令,参与机密的职责。且能够随时出入值殿。

用后世的话说,中书舍人是皇帝的秘书。

嘉靖一朝,皇帝常赏宠臣兼中书舍人职,以示亲近。

冯保宣完旨,罗龙文领旨谢了恩。鄢懋卿又上前,高举另一个大漆盘。

大漆盘上是一张红单,上面大书“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盐运司盐政鄢懋卿,恭献诸盐场嘉靖三十六年上半年盐税银一百八十万两。”

裕王拿起那张红单看了看,又放回漆盘中,只说了两个字“辛苦”。并没有赏赐鄢懋卿的旨意下达。

众人往安定门内走。

罗龙文手捧加恩圣旨,走到仪仗典仪林十三面前时,竟泛起了童心,朝着林十三做了个鬼脸。

林十三报以真诚的笑容。他之前在宣府不希望沈炼死。亦不希望身在畜国的罗龙文死。

不管罗龙文是忠是奸,是善是恶。他此番做的是正义之事。

林十三不知,随罗龙文、鄢懋卿进京的人当中,除了他的僚属官员,还有一位非官非吏的商人。

那人名叫张钰皓,是江南盐商总会的会首,富甲一方的大豪商。

两个时辰之后,永寿宫中。

陆炳和吕芳跪倒在嘉靖帝面前。

嘉靖帝将鄢懋卿呈上的那张红单撕了个粉碎。

随后他素质二连:“欺天啦!”紧接着铜磬“当啷”一声被摔出青纱帷帐。

嘉靖帝怒道:“朕本想鄢懋卿再贪,上半年至少也能交上来二百六十万两左右。呵,没想到他竟跟朕打擂台!”

“呵,不是鄢懋卿跟朕打擂台,而是严嵩跟朕打擂台!”

“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严?”

“陆炳,告诉朕,鄢懋卿上半年到底收了多少银子?都有哪些人拿了鄢懋卿的分润?”

陆炳拿出一张纸,念道:“禀皇爷。北镇抚司在江南的暗桩查实。鄢懋卿从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盐商处实收银五百万两。”

“其中一百八十万两运至京城入库。”

“一百万两用作东南抗倭军饷。”

“七十万两,分给了严党在产盐地的总督、巡抚、三司、知府、知县等大小党羽。”

“四十万两,分给了盐政衙门大小官吏。”

“五十万两,被鄢懋卿派专人运往严阁老的老家分宜。”

“三十万两,被鄢懋卿派专人运往了他的老家丰城。”

“另有三十万两,鄢懋卿会分给严党在京的堂官、司官。”

不得不说锦衣卫手段了得。此等严党绝密之事,竟被陆炳查了个底儿掉。

嘉靖帝暴怒道:“大明的盐务成了严党的菜园子!萝卜白菜拔了就分,分了就往自家运!”

“好手段!”

“朕想修三大殿没有钱,他们却是金满仓银满库!”

“好得很!那可都是朕的钱!朕的钱!”

其实嘉靖帝言过其实了。他的内承运库富裕的很。只是重修三大殿,他不愿用内帑,去跟户部国库要银子。

户部已是穷得叮当响的熊样,哪里有国帑拿出来给嘉靖帝修殿?

即便户部有余银,也得先紧着朝廷公事而非皇帝私事。

陆炳和吕芳连声道:“皇爷息怒。”

嘉靖帝问:“胡宗宪拿没拿鄢懋卿的银子?”

陆炳答:“回皇爷。鄢懋卿给胡宗宪送了二十万两银子。胡宗宪欣然笑纳。”

“但胡宗宪并未将这二十万两银子占为己有。而是划拨给了浙江海道副使衙门,命谭纶从汪直处采购火铳、佛郎机炮,充实沿海军备。”

嘉靖帝叹了声:“唉!盐务被姓严的那些人把持着。他们打发朕像打发一个乞丐!”

“海上贸易被姓徐的和他身后的东南豪绅把持着。朕的军队要扩充军备,竟要跟一个倭寇去买火器!”

“好在姓严的人里还有一个良心未泯的能臣。胡宗宪是做首辅的材料。”

陆炳趁机为胡宗宪大说好话:“胡宗宪在东南很难。平倭急需军饷,官面上又征收不来。”

“他只能私底下贪墨、受贿甚至索贿。得来的钱,七成用于平倭,三成用于维系官场关系,上下打点。”

“江南人蔑称他为‘银山总督’。他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

嘉靖帝冷笑一声:“呵,严嵩是个有大气运的人。收了胡宗宪这么个好学生。否则.”

与此同时,严府。

严府又在大排筵宴,为罗龙文、鄢懋卿接风。

不过主角严世蕃和鄢懋卿却尚未落座。鄢懋卿去了严嵩书房,跟严家父子密谈。

罗龙文让林十三坐在了自己的下首。罗龙文笑道:“小师父,这回在倭国徐海老巢我真是九死一生。好几回差点露馅掉脑袋。”

“最危险时,吓得我尿都出来了!”

林十三道:“恩公吉人自有天相,遇到再凶险的事也能逢凶化吉。”

罗龙文道:“有个人想认识认识你。他是老鄢的门人,你得给点面子。”

林十三颔首:“好。”

罗龙文朝着邻桌一招手:“张会首。”

大豪商张钰皓走到了林十三面前,拱手道:“在下江南盐商总会会首,张钰皓,久仰林传奉大名。”

林十三笑道:“原来是张先生。失敬失敬。”

张钰皓道:“先生二字实不敢当。自古士农工商,商为最末。小人只是个贱商而已。”

罗龙文插话:“你过谦了。谁不知道扬州张家富甲江南?你这个所谓‘贱商’,家里的银子恐怕比南直隶藩库还多一些呢!”

张钰皓连忙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只不过祖上置办了一些产业,小人免力维持罢了。”

说完张钰皓对林十三低头耳语:“初次见面,小人为林传奉准备了一份礼物。待接风宴罢,我送到府上。”

林十三刚想推脱。罗龙文却拦住了他:“小师父,你不必和他客气。他是绝顶精明的豪商,无利不起早。”

“给你送礼,定是有求于你。”

且说严嵩书房之中。

鄢懋卿双手将一张纸递给了严嵩。纸上记着这半年盐务上的收支。

鄢懋卿瞒了严嵩。总收五百万两,被他记成了四百八十万两。

那二十万两的出入在他老鄢身上。

鄢懋卿分明从中瓜分了三十万两运回丰城老家,却记成了十万两。

严嵩有些担忧:“往年盐务的账都是咱们跟朝廷四六分。咱们占四,朝廷占六。怎么今年改成了四成半对五成半?”

鄢懋卿答:“严师,咱们的人在东南抗倭着实辛苦。学生觉得应该好好贴补下他们。”

“横竖胡宗宪、罗龙文剿灭了徐海,立下大功。与汪直的谈判也十分顺利,平定倭患指日可待。咱们多拿半成无伤大雅。”

严世蕃道:“明面上给朝廷的那一百八十万两,不要全都交接给户部太仓。”

“先扣出五十万两给我们工部,作修缮三大殿之用。”

鄢懋卿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用询问的眼光望向严嵩。

严嵩没说话,算是默认。

鄢懋卿这才开口:“是,小阁老。”

严嵩叮嘱鄢懋卿:“你们在外面切不可恃功而骄,凡事要有度,不要做的太过火。”

“徐阶那群人,乌眼鸡一样盯着咱们呢。”

鄢懋卿忙不迭的点头:“阁老教训的是。”

其实严嵩对于管束手下党羽有些力不从心。这些人如今全都身居高位、开府建牙、起居八座。他们官越做越大,心越来越贪。

严嵩怎么管得过来,管得住?

严嵩甚至猜出,鄢懋卿呈上的这份收支有猫腻。但他要用人,有些时候对党羽的小把戏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严嵩道:“好了,你们去吃酒宴吧。我上了年纪爱清净,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酒宴罢,让罗龙文来书房见我。这一番他着实给咱们长了脸。”

且说吃完了酒宴后,林十三回了北城福寿街新宅。

不多时,那位盐商会首张钰皓递帖子求见。

林十三在客厅见了他。

张钰皓笑道:“听闻林传奉家养了一只狮子猫,名曰‘兔儿’。您对它颇为宠爱。初次进府,小人没什么好孝敬您的。”

说完张钰皓拍了拍手。

四名他带来的随从搬进来一个箱子。

张钰皓做了个“请”的手势。

林十三掀开箱子盖,里面竟是一个径两尺金澡盆。

林十三问:“这是?”

张钰皓答:“这是小人孝敬给贵府‘兔儿’的澡盆。以纯金打造,共耗黄金八百两。”

林十三皱眉:“张先生给我送这么贵重的礼物,怕是有求于我吧?”

张钰皓笑道:“小人听闻宫中御猫眉霜招婿。小人斗胆,向林传奉讨下这桩差事。由我们江南盐商寻一只门当户对的御猫佳婿。”

“也算我们江南盐商向皇上尽一份孝心。”

林十三深知,有些钱可以收,有些钱不能收。

特别是商人的钱。商人送你一文,就要靠你赚回十文八文甚至更多。

林十三道:“这金澡盆请收回去吧。太贵重,我不敢收。”

“西苑御猫洗澡用的是木盆。我家猫洗澡用金盆?传出去我的脑袋还要不要了?”

张钰皓连忙道:“是我考虑不周。这样吧,金澡盆已送给了您,是您家里的物件。我愿用一万两银子购回。”

说完张钰皓从袖中拿出一张一万两的银票。

林十三的本来是想拒绝的。可他发现银票上还有一张字条。

林十三拿起字条一看,上面写着:“林老弟,帮帮他的忙。”署名是一个“鄢”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