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4章 永乐剑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4章 永乐剑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绮罗人物很鲜明的展示了玄宗时期审美的流行风向。

这些画作中的女性曲眉丰颊体态丰腴,她们毫不介意所谓的红配绿赛狗屁,不仅要浓妆艳抹,还要张扬的将脂粉、黛墨、花钿等都招呼上,主打一个大开大合,张扬奔放。

这种审美落在现代或许显得不合时宜,但对当时的唐人来说,武士扬威于万里之外,异邦朝觐于九天阊阖。

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唯有一个,那便是这些绮罗女性的“盛唐标准”。

从审美这个角度来看,唐朝倒确实很好的昭示了什么才叫自信心爆棚的大国心态。

因此也无怪乎持续了仅仅不到五十年的“以丰腴为美”反倒是成了唐朝最为人广知的名片之一。】

甘露殿中的众人一时间也看得入了迷。

毕竟此前后世谈及于唐,往往都是说其疆域、谈其将星、聊文采风流、说扬威塞外。

而审美之说倒是首次如此直白的提出来。

如长孙皇后者,多是赞叹那被名为绮罗人物的图画当中,精致的纱衣以及安然闲适的悠闲神态。

如李承乾者,目不暇接的是这个收窄光幕上飘过去的文字,其中或解释唐之丰腴非是痴肥而是宽衣罩颀长身材的康健之美,或赞叹唐人色彩运用之奔放,或是的文字间多有笑意的称呼“唐人应该是不明白何谓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种不明所以之言。

或是如阎氏兄弟在细细揣摩这按后世史比此时晚上几十年的时代,看画法技工上有何能够学习的长处。

李世民则是眉头轻轻绞在一起,若有所思的回望了一眼房杜,不出所料两个老部下也都是眉头轻皱,满脸的欲说还休。

“大国心态……”重复着这四个字,李世民忽然想起来了后辈对那玄宗时高仙芝之败的叹息。

犹记得当时后世论两宋时的风流人物谈到了耶律大石,以其为基准为亚洲之史断代,称高仙芝怛罗斯之败后华夏便失却了中亚的话语权,直至耶律大石以胡统沐汉风正面击败异邦塞尔柱帝国,但当时华夏尚处乱局,西辽最终也是独木难支逐渐泯灭于中亚。

“盛唐标准……大国心态……世界之话语权……”

李世民喃喃着,忽然生出个疑问:

“亚洲之名乃何邦所命?”

这个问题自没人能够回答,但隐隐之间李世民似是看到了另一片同样残酷且有形无迹的战场。

而且这个战场似是能从史册中一窥端倪,毕竟曾经在漠北与强汉争锋的匈奴并未被族灭,但如今匈奴何存?

这等发现也令李世民感觉热血都沸腾了两分,毕竟如今他尚才三十出头,有的是从长计议的时间与精力。

与甘露殿不同,应天府华盖殿中,对所谓的盛唐标准多有慨叹,再多的也就看看其图了,毕竟中间相隔的六七百年里动乱实多,难为参比。

至多,也就是让朱元璋略有难受的拽拽胡子,因为总觉得在后世口中唐明虽同列大国,但其风范似乎相差不少?

但很快这个想法就被他暂时抛之脑后,因为片刻之前挂在这殿中的佩剑,终于被捧了上来。

【之前咱们就有收到过一柄剑,不过那个是八面玉具汉剑,而眼前这个显然是一柄明剑。

毕竟谈到汉剑,对其有个称呼就是“最后的战场用剑”,这个称呼虽有武断之嫌,但反倒是很好的一句话说明了汉剑明剑的用途区别。

毕竟从唐朝开始,战场上士兵们能够选择的优于剑的武器就已经很多了,更别说明朝时火器都给整出来了。

因此从唐朝开始,佩剑就逐渐退出战场序列,开始朝佩戴备用的方向发展,明剑自然也不例外,看这个剑鞘显然就比汉剑华丽的多,抽出来看看……嗯,剑身上还能看到铭文,洪武九年制,那就暂且命名洪武剑好了,啧啧,不得不说抛开实用性来说,这明剑是真漂亮啊。】

虽然话语不是很中听,但朱元璋脸上也依旧多了不少笑意,毕竟如今他用到这佩剑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多是佩戴把玩,既如此赠于后辈赏玩也是一样。

不过话虽如此说,明天子嘴上也还是要谦逊三分:

“咱洪武三十余年,制剑何其多也?哪怕仅有万之一二遗后世也可称繁多,给咱佩剑独冠洪武之名怕不是有武断之嫌。”

但后辈似是听到了他之叹,竟隐隐开始回答起来。

【至于为啥叫洪武剑,那当然是因为目前的明剑魁首,永乐剑就是如此命名的。】

于是朱元璋笑意顿时隐了三分,朱棣下意识缩缩脑袋,虽然自己也不太明白为啥要这样做。

【中国古代宝剑如今存世的并不算少,但若论古代刀剑代表作,永乐剑算是绕不开的。

此剑于永乐十八年赐乌思藏的法王作为礼物,后来几经辗转流入清廷之手,后来嘛……众所周知,八国联军掠夺了华夏的无数宝贝,永乐剑也是其中之一。

流入海外之后此宝剑也是几经辗转,最终出现在拍卖会上被带英皇家军械局博物馆出资拍下,成了其收藏品之首。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此剑是永乐的赐剑,并非是朱棣的随身配剑,因此在其珍贵程度上是要打一点折扣的。

但即便如此,也毫无疑问是咱们的重宝之一,衷心希望将来能够追回吧。】

〖华夏珍品流失何其多也。

国外不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中国的,既觉得讽刺,又觉得痛心。

朱棣知道了怕不是得气的活过来。

拉倒吧,朱祁镇叫门的时候朱棣也没气的活过来,朱由检搁歪脖子树上吊死朱棣也没气得活过来,一柄赐剑还不是佩剑,不至于。

国宝能迎回来最好,但绝不想买回来,凭啥被抢走的要赎回来啊,里子没了面子也丢了。

与其买回来不如暂存国外,警醒子孙勿忘国耻,不要步清廷后尘。〗

朱标听得清楚,后世说到此剑的时候语气平平淡淡,光幕上的文字也令人有点窝心。

扭头看去,父亲洪武帝的神色看不清楚,但朱标低头能看到,爹爹的一双手攥的很紧,青筋毕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