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1章 东宫娘娘烙大饼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1章 东宫娘娘烙大饼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李文忠等在内的人来说,第一反应便是:

果是蓝玉也!

在此前后辈多次有说胡蓝案,当时就比较容易能猜出来这蓝必然也同样是以姓氏为案。

而眼下姓蓝之人并不多,因此皆下意识猜测是蓝玉,但又有点不太敢相信。

尤其是李文忠来说,印象中的蓝玉就是一个拖累叔父只会踩陷阱的大傻子,怎么会缔灭元之功?又哪来的胆子谋反?

好吧,即便是真的因舅父荣宠而得意忘形,他这脑子就不像能谋反的料啊。

李文忠盯着光幕所说舅父的第一二三阶段发呆,脑内在回想着那些字眼,忽地反应过来:

既这所谓的阶段有一就有二,那所说的“对开国元勋的第一次清洗”云云,意思便是还有第二次乃至于第三次。

开国勋贵总共才有多少?这么一二三次排着来,自己呢?

按常理来说,李文忠当然是相信舅父的。

但这第三阶段丧妻失子的舅父,还会相信他李文忠吗?

虽然这个念头旋即就被他亲手掐灭,但再想想胡案牵连诛杀三万人,一股凉气还是从臀部升起激得他打了个寒颤。

他是武臣不是文官,亲眼见过十万人肉身结洪流,激撞竞死只求杀贼,也亲眼见过万舟蔽江填河为野,烈焰乘风起伴投水哭嚎。

他更是打扫过战场的,清楚知道三万人究竟是怎样一个庞大沉重的数字,而这甚至只是被诛杀的数字,这个数字后面被追罪罚役没籍的人呢?

于是李文忠脸上的嬉笑之色隐去,一点担心和忧虑浮上心头。

后辈说的俏皮,但李文忠打心眼里希望,舅父的“第三阶段”永远不要展露。

至于想要达成这个目标的话……便是定要护得舅娘和标儿安康才是,只是可恨自己并无医术之能,只能仰仗戴太医了。

至于另外……寻个寺庙去烧烧香祈福?这个道衍和尚的天界寺不知如何?

李文忠在发散思绪,戴思恭则是真真切切感受到有好几条视线汇聚到了他身上。

这使得戴太医心下也不由肃然了几分:

学医,果能济世,且还能救大明呢!

而被李文忠不经意打量过的道衍则是看着正在奋笔疾书的罗贯中,欲言又止。

他现在有点后悔此前与这书生的亲近了,此人当真不知那九族消失是何意吗?

我道衍一身所学尚未择得明主,还不想圆寂呢!

不过的再小心扭头过去打量,陛下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雷霆震怒,只是坐在椅子上沉默的打量着光幕,一言不发。

【另外,UP主这里所说的转阶段,蓝玉本人其实也算是一个证据。

按照时间线来说,洪武四大案当中,蓝玉案是最后一个。

因此啊,不免就有人疑惑:这蓝玉已经经历过三大案眼看了那么多人头落地,却还不知道收敛导致最终被杀,是不是傻?

先姑且不说这些大案具体诛杀人数的问题,咱们看三大案觉得老朱屠刀未免太利,但作为当时的主角之一,蓝玉眼中的三大案是不一样的。

让蓝玉来评价空印案的话,他多半会觉得这群文官就该杀,玩的那点欺上瞒下的小心思以为谁不知道呢,前朝百姓过的惨就是因为你们这群王八蛋偷奸耍滑,该杀!

对蓝玉来说胡惟庸案那更是需要拍手叫好,一个靠着李善长裙带关系当上的宰相有什么可牛气的?跟李善长一样净是嘴皮子功夫,殊不知这大明江山是我们武将跟着陛下一起打下来的,你们这群臭文官算老几?杀得好!

郭桓案更简单,贪污受贿炉火纯青,你们这群文官就他娘的会吸兵血,不知道思考一下自己对陛下有过什么贡献,你看看陛下啥时候杀过武臣?选错职业了小老弟,死得好!

因此不出意外的,轮到蓝玉自己时候他也懵了:我怎么可能谋反?

我灭元朝立过功,我为大明流过血,我要见陛下!

而之所以说蓝玉死于被转阶段的老朱贴脸开大,也是因为广为人知的骄横之罪比蓝玉死亡时间要早得多。

比如在人物总结里就说的很清楚,“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中山王和开平王大伙都很熟悉,徐达和常遇春,其中徐达死的稍晚一些是洪武十八年,离蓝玉被杀的洪武二十六年还有好长一段时间。

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蓝玉荣宠日渐丰厚,又是蓄庄奴又是收义子,招摇过市威风无匹,后来更是直接强占东昌民田,御史跑去调查时蓝玉反倒是先大怒了,把御史给乱棍打了出去,就这也没被治罪。

而最著名的逼死元妃和纵兵毁关则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一年,这一年北元频频骚扰明朝,最终朱元璋命蓝玉帅军十五万出征,最终打出了捕鱼儿海大胜。

问题出在班师的时候,在过喜峰关的时候因为天色已晚,关吏便按规矩办事儿不开关门。

得胜归来的蓝玉大怒,直接纵兵攻打破了喜峰关,你不开门是吧?那我自己来。

随后更是传出了蓝玉将俘虏中的北元妃子失里答安给强占了,导致失里答安惭自经死。

这些事情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被朱元璋骂了一顿,而责罚的形式也不过是将其记在了铁券上,说是罚酒三杯都有点牵强了。

而且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一年,离蓝玉的死期还有五年呢,说是因此而死多少是有点立不住脚的。

至于说谋反就更有点扯淡了,因为翻开老朱亲修的《逆臣录》,其中有关蓝玉的谋反情节颇有一点“皇帝抡起金锄头、东宫娘娘烙大饼”的味道。

比如蓝玉直接问一个老秀才“我欲成大事好么”,咱就说你好歹也找个举人呢,不过这也算基层知识分子,暂且忍了。

但后面蓝玉谋反的对象就开始五花八门了起来,从跟烧窑的约定二月再来商议大事,到与皂吏商量“大勾当”,再到跟一个渔民老蒋说要“谋件大事”。

到了后来干脆有位姓顾的粮长要“谋大事,”要当场“寻下几个好汉”好去接应,可以说蓝玉的造反队伍混搭了三教九流各路人马,跟个大马戏团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