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0章 陛下转阶段了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0章 陛下转阶段了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盖殿当中是一片让人难受的沉默,马皇后也叹了一口气。

对这等什么君权相权之事,徐达和李文忠知道轻重置身事外,李善长和戴思恭等则是压根没有置喙的资格。

向来跳脱的老四还没回来,估计是想避避重八的怒火,说是去拿水果但恐怕已经吃了个饱。

老二老三轻声议论了一番也闭口,于是殿里陷入了难言的沉默,唯有西风时不时卷起毫无温度的阳光,往这殿门里泼洒一点带起呜呜声。

于是大明皇后终于有点不耐,婉言道:

“法制之改妾身不懂,但如今重八既有后世这局外人总得失,又可期后世会明洪武之成过。”

“有此两者之鉴,焉不能使其成大明之福,增补所成而避其过失?”

朱标闻言倒是有些佩服,认真说来的话,早年间他们家里读书最多的便是娘亲了。

据父亲所说早年时也是被娘亲教读书,直至后来府中能人愈多,这份差事才被分走不少。

就像眼下娘亲这话就很有水平,若是换了老爹来估计要打很久的腹稿,而再依着自己对爹爹的了解,此刻多半还是要与母亲来往一下的。

“妹子说的咱自是知晓,只是废丞相制又非是满足咱私欲……”

听着老爹的话还没说完就忽然停住,朱标稍微探了探脑袋,不出所料看到了笑眯眯的娘亲正用手扶着爹爹的腰。

“后世说就任说去,重八管得大明难不成还能管得后世?”

“妾身倒以为,与日日理五百余事而哀怨,不如用此精力去求索能令子孙效之的理政之法。”

说着说着马皇后也难免带点情绪,这让朱元璋也顿时有点气短,此前他还以为自己能为之事,子孙也须得能为呢,于是点点头:

“定然。”

……

邺城里,刘备与孔明对视一眼。

随即孔明浅笑,刘备大笑,皆一言不发,这使得刘协顿时有点好奇。

也或是与这笑声相和,他看着皇叔麾下的那些文武,或抚须笑,或慨然笑,或同样对视而笑。

这使得刘协忽然想起来了方才张翼德将军的夸耀:

能称千古一相者,唯诸葛孔明也。

此前刘协还有点疑疑惑这面如冠玉的诸葛氏何以相名能逾其他贤相,现在却隐隐有所明悟了,于是赞道:

“大汉得皇叔,何其幸也,皇叔得孔明,亦何其幸也,皇叔与孔明志趣相投,后世史册定为佳话也。”

面对这种称赞,刘备与孔明多少都有些矜持。

于是张飞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那是,俺大哥坟都盖在军师的庙里了,佳话千古传诵!”

“不过陛下不知,后世史中俺大哥倒是没这福气用军师为相……哎大哥拦我干嘛?陛下迟早要知道的。”

用力将三弟重新按坐回位置上,刘备尴尬一笑:

“备之所为,不过是未忘了姓氏与先祖事;孔明之所为方才称得上乃大汉之幸也。”

孔明对这些话早已经免疫,只是专注盯着光幕,脑内忽然想起来了许久之前光幕对如今身处这殿内众人的称呼,于是也同样小声一叹:

“失意人不失意也。”

……

甘露殿中,李世民对此时光幕所言最为不在意。

甚至还扭头与李承乾道:

“朕此前曾与诸臣评前隋文帝,如何说的承乾可还记得?”

大唐皇太子用力点点头,阿耶此前所说所记并不强求他读,但如今心态变化之后,李承乾反倒是对追赶父亲很有想法,故而有关阿耶之记载这两年都有寻出来仔细读过。

当下回忆了一番道:

“阿耶说前隋文皇帝性至察而心不明,多疑于物又恐群臣不信百司,每事自决劳神苦形,朝臣不敢直言惟即承顺。”

李世民点点头随即一叹:

“与这洪武帝,何其似也?”

对李承乾来说,听得父亲这等话于后世应验,也可称得相当明鉴了,故而愈发佩服:

“阿耶曾说,日断十事,中者善,害不中者,以日继月累年,不中者累增,乖谬何其多,岂非自亡之途?洪武帝莫非未曾读过阿耶之论?”

大唐皇太子认为此刻眼下看得很明白,那洪武帝日决四百余事,即便是百中其久久,那每日有五个错漏,一年则有……将近两千的错漏之事,若是再乘年数,则数字便愈发吓人。

这一刻他倒是深切明白了算学之用,这些数字之比相当明了。

由此,倒是契合了阿耶论前隋文皇帝之断言:

天下四海之事千端万绪,需委百司求行事稳便,岂可万事皆系于一人?

对李承乾之觉悟,李世民也愈发满意:

“日后大唐疆域万里,河北之令不能行于西域,漠北之民亦不知南海,天子居中需用人以长,方可令天才咸宜。”

“切记以其为鉴,就如承乾世居中原关中,如何知南越西域之风?若是再委汝一言而决,岂不荒谬?”

李承乾点点头,随即建议道:

“那阿耶何不劝言这洪武帝?”

不过没想到对此李世民反倒是不置可否:

“大权独揽之天子,如何能似朕虚怀纳谏?还不如等后世言其过失,朕再加以补充以矫其治天下之法。”

李承乾于是也愈发佩服。

【而朱标累死,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蓝玉,也即是与胡惟庸案并列的蓝玉案。

往往说起来洪武中期,一般很难会有一个具体印象,即老朱的阶段变化。

这里倒是不妨顺带梳理一下,还是说胡惟庸案,明代自己留下的资料说胡案前后诛杀三万余人,比较惊人。

但胡惟庸案是从洪武十三年起,先后经历了小胡谋反、通倭、通虏等等事,三万是这些的总人数。

而如果细数,不难发现老朱在李善长案之前,脾气还是挺好的。

比如洪武十三年时,胡惟庸九族被消,陈宁凃节等数人只是脑袋落地,并没有坐罪家人的记录。

十八年时有人又举报李存义之前跟胡惟庸勾勾搭搭,老朱也没怎么样还特意下诏免死。

这种脾气一直持续到二十二年,我愿称之为老朱的第一阶段。

二十三年追罪李善长,并连杀七个开国侯,基本可以看作是对开国勋贵的第一次清洗,有比较明显的为继承人铺路的味道,算是老朱的第二阶段。

大杀一通之后,次年五品郎中王国用上奏为李善长说话,主要意思就是说李善长谋反这个罪名实在是太扯淡。

对此老朱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追罪,让王国用全身而退,很多人对此啧啧称奇,但实际上老朱也是为儿子考虑不想弄的太难看,达到清洗勋贵的目的也就没必要再动手了。

这一年王国用全身而退,可以看作第二阶段结束。

那么第三阶段就很清楚了,二十五年,朱标病逝,谥懿文太子,大明变天了。

蓝玉就是第一个撞上刀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