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638章 三文钱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638章 三文钱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盖殿中的众人看的清楚。

那名为闻莽的少年郎将宝钞数了数,大约有十张的样子,也就是十贯。

而这个宝钞的样子他们也熟悉得很,毕竟在座的各位谁没拿过当今陛下的赏赐?

唯一有所不同的大概就是今年随着胡惟庸之事,陛下下诏废除了中书省。

也是因此,原本属于中书省的印制宝钞的职能被移给了户部,所以从今岁起的宝钞在页面上的抬头有所变化,由“中书省奏准印造”变成了“户部奏准印造”,除此之外新旧宝钞并无不同。

只不过这后辈那随口所言也不禁让所有人将心提了起来:

宝钞?废纸?

感受着身边夫君又要动怒,马皇后直接一把拽住:

“莫要急切,且看看后辈如何说。”

朱标也跟着一起劝慰:

“那后世又不是大明国,爹爹的宝钞在后世也自无官府收用,这后辈之话虽过分了点,但……”

明天子怒气稍缓,自辩道:

“咱也不是不分是非之人,只是想起来活动一下身子。”

“再说了,这宝钞乃是咱大明国本,如何能与废纸并论?”

但就好似是听到他这么说一般,光幕上那闻莽也絮絮叨道:

【也不对,废纸可比这东西值钱。

之前那怎么说的嘿,啥叫贬值啊,贬值就是你给一张纸印成宝钞,那这张宝钞还买不到一张白纸,这个就叫贬值。

大明经济金融啥水平啊,就老朱这水平,他能玩吗?他玩不了,没那个水平你知道吧。

他哪知道什么叫信用体系啊,什么叫价值体现,什么叫保证金,可以说从一开始,宝钞变为废纸就是一件必然的事儿。

嗨,还是看看这手工盒子和椅子吧家人们,这手工,嘿,真是倍儿地道。

那么咱们这个开箱vlog也是到此结束,这宝钞问题可以先留存了,毕竟要说大明这個也是避无可避的。】

〖个人觉得与其叫大明宝钞不如叫大明假钞,我能印来找百姓消费,百姓不能用宝钞来抵税,玩个屁。

倒也不能这么说,洪武年间早期宝钞还是坚挺过一段时间的,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也就贬值了十倍而已。

二十年贬值十倍……还而已?

你要了解一下就知道确实算慢了,有人专门统计过这个,成化六年一贯等两文,贬值五百倍,弘治元年一贯等一文,贬值一千倍,前后过了也才八年时间,等到嘉靖时候一千贯才能等两百八十文,贬值将近四千倍,说废纸都是抬举了。

怎么大明还不如大宋呢,甚至就连金朝和元朝都还知道要有保证金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明朝一个是纸币承接的是经历过变钞的元朝法,保证金实际上早就被元朝自己废除了,而且忽必烈时候就有经常抽调保证金的做法,明朝属于是学废了,另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洪武年间对税收的兴趣远低于徭役,有匠户有医户有军户,想干啥直接抽人给粮就行,另外还有就是明初是货币不够,宝钞虽然烂但也缓解了这点。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保证金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确实不算特别大的问题,但只出不进真的是很大的问题。

大明宝钞主打的就是一个上利皇帝、中不利官员、下不利百姓。

就突出一个用的时候随心所欲,成功失败也不看不总结,主打一个顺其自然。

另外难以忽视的问题就是古代贵金属的贫瘠的产出相较于明朝快速兴盛的人口和民间经济,是不匹配的,经济学上也同时有论调认为在白银产量有限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兴盛会逐渐抬高白银价格,从而导致古人降低消费白银的**而改为囤积,最终就会使当时的国家陷入通货紧缩。

涨姿势了,难怪别人都说中国古代治世没啥好说的,乱世才跌宕起伏,唯有明朝虽算得上治世,却像乱世一样精彩。〗

朱元璋定定看着光幕,最终落在了末尾“像乱世一样”几个字上,目光跟随着这行字由右至左,直至其好似争先恐后一般划入左边消失不见。

随着声音落下,图像淡去,文字也纷纷隐入光幕左侧消失不见,华盖殿中顿时一片寂静。

明天子踉跄了一下,往后跌坐回椅子里,这顿时让马皇后和朱标等皇子皆满是担忧。

“爹…戴太医!”

朱标下意识就想召太医过来给察看一番,但旋即就被朱元璋摆手阻止:

“咱无妨。”

双手撑在椅子扶手上略微用力,朱元璋重新起身走了两步。

光幕虽言了许多事,但总共也一个出头的时间,从华盖殿外的阳光来看,时间尚不至中午。

殿门朝着正南,此时的阳光对殿内只是浅浅涉足,但照在地板上也映得殿内多了几分亮堂,朱元璋回望能从这里清楚看到谨身殿的后门,眼角余光还能扫到其他宫宇楼阁的飞檐雕栋。

明明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景色,但朱元璋一时间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一个时辰前,他是怀着几许炫耀之意召臣子聚兄弟携家人,同观这真真正正的天命。

一个时辰后,他得知妻与子之丧,知百年后之敌,知身侧之变,知世界之竞,此前所以为的一切都被无情打算重塑,而到了最后就连眼下的洪武之年,也被后世明明确确的嘲笑宝钞不如废纸。

他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说十贯已经不少了,说这少年郎不可沉溺于金银之逸,而应多身体力行而自强,说咱朱洪武起家之不易等等。

但这般所想至此皆成了空谈,嘉靖时一千贯作两百八十文,那他赐后辈这十贯宝钞依此算来……不到三文钱?

那这宝钞确实不如椅子和盒子珍贵,甚至也确实不如印造宝钞的那十张上等纸昂贵……

“爹!”

朱标焦急的呼唤打断了朱元璋遐想,低头看到妻子和儿子们担忧的目光,朱元璋笑了出来:

“无妨。”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今既知之,自当择其改之。”

“不是,爹。”

朱标焦急道:

“这光幕还没消失呢,又有字迹显示,说有什么回放功能。”

“啊?哦。”朱元璋略有尴尬的轻咳一声:

“咱这就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