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637章 嚯,废纸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637章 嚯,废纸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仅仅是朱标,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努力打量着据说是后世的环境。

但一来光幕中露出的部分相当有限,二来那些个作用材质确实都完全看不懂。

眼看着后世那少年为了让那个金印看的更加清楚,直接对着发光罩子一扯一拽,再将画面徐徐推进让一个金印有在华盖殿的影像有近乎一人高,华盖殿中就充满了啧啧称奇的不敢相信的声音。

【嗯,这样子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印章,那稍等让UP来找点印泥…毕竟UP主家里需要什么都有嘛。

好,蘸点印泥,往纸上一盖,嘿嘿,是不是看不太懂?不过UP这段时间恶补过,一眼就看明白了。

这印出来的四個字是“武平侯印”,从这个字体以及印章制式来说,基本可以判断仿的是汉时的列侯印。

将时间范围限定在两汉的话,这个印章的主人是谁也很容易就能查出来,因为古代有记载的封武平侯的唯有一位,也就是咱们滴曹老板。

根据记载呢,曹老板听了手下的建议将倒霉催的献帝迎到了许昌后,得封大将军进封武平侯,而这个印呢就是武平侯的印信。】

〖我记得官印这个东西在西汉时趋于完备,不过还是铜质居多,基本只有帝后王侯将相等才有资格用金玉。

也就是说这个武平侯印理论上是个金的?不过这也太小了吧?

因为这个东西跟现代公章不一样,人家最初是有挂的功能的,我们现代博物馆藏有文帝行玺,能清楚看到玺的印钮是一条游龙,龙腰部分有个空隙让你穿戴的,真一个有半斤重的话咋挂啊。

对的,而且以《汉官旧仪》来说,天子有六玺,也就是说最高规格礼仪时候皇帝要挂六个,可以想象一下。

不过曹老板拿到这东西多半也是不稀罕的,毕竟后来建安十三年的丞相印,十七年的魏公印,二十一年的魏王印,二十二年的皇帝排场,哪个不比这个香多了?〗

许昌府衙中,曹操眼看着光幕上那些据张飞说皆为青史英君的人论着他的生死。

随后转眼便看到方才被张飞要去的金印尚竟出现在了光幕中,不由得也是有严重的不真实感。

那些文字这一点倒是说错了,这个无论如何也是个侯印,而且还是因他救天子于水火才获赐,于他还是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印信本身也不重,随身佩戴并不麻烦。

不过……

“天子谥献。”

曹操重复了一下从其得到的这个有点不起眼的信息。

而再看着那些文字说他一步步称公称王,最终仪同天子,他一时间更不知要如何说,只是下意识看了一眼荀彧。

他模糊间能感觉到,自己与荀彧似乎真的要形同陌路了。

其他人也是各有表情,董昭摇头一叹,荀攸沉默着咳嗽了一声,刘晔则是又哭又笑,神态已有些竭然之态。

不过光幕中的人显然没有这般多愁善感之态。

【印信不错,可惜小了点,那么咱们再来开第二个包裹,这也是个小包。

嗯,一个木盒子,轻轻摇晃还能听到里面有脆响声,哦?随盒附赠的还有一张纸。

“贞观六年大唐刘仁轨于倭国灭奸佞扶朝纲后,游倭王城见此华夏之物遂购,今再转赠,李世民笔。”

嚯?在设定上是华夏流入倭国的东西?那可太多了,让我看看……这应该是蜻蜓眼吧。

现在一般认为,蜻蜓眼这个东西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埃及地区,当时的土著民族相信“恶眼”有抵御邪恶的力量,于是做成了护身符并很快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喜爱,并最终在大概战国时期传入黄河长江流域。

咱们此前说到过玻璃,并谈过古代之所以没研究透明玻璃就是因为独特的玉文化,琉璃是作为玉的下位替代,而蜻蜓眼就是一种典型的琉璃饰品。

因为这东西烧制不复杂,兼之价格也不贵,所以在秦汉时期流行开来以后也经过古代中国向东南亚传播。

所以理论上唐朝刘仁轨不管是奉二凤之命还是李治之令脑子抽了风去打倭国,那确实是能见到蜻蜓眼没毛病。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蜻蜓眼这种小东西也算是最早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了。

不过大唐征倭,这个剧本倒是不错,但可惜不管是实行的难度或是控制的难度,都太高了。】

甘露殿中李世民笑笑不以为意。

倭国远在海外他自然清楚,毕竟这次李世勣和刘仁轨一行也算是亲自丈量了。

但于唐的战略来说,眼下的打算也并没有自大到能远吞倭国,而无论是刘仁轨还是此前定下收倭使之心的杜如晦,其打算也都再清楚不过:驱虎吞狼。

驱倭国与连新罗,经略百济攻略高句丽,这才是一开始的打算。

而等朝鲜半岛尽平,渤海化作大唐内海之后,辽东之地也自然会传播倭国有金山银山的传说。

只不过今日观过光幕之后李世民对计划再次作了小小修正:

等刘仁轨归唐后,命其效仿那马可波罗写东游记,不比传说有可信度多了?

【蜻蜓眼不错,等回头串一串手链戴手上,也算是相当实用了。

下一个包裹……嗯,根据UP经验来说,绝对是字画,这包装妥妥的!】

而随着包裹被小心拆开,里面放着的果然是一个纸卷,徐徐展开能看到秀丽的字迹跃然纸上,那后辈“嗬”了一声。

【竟是李煜的《长相思》,不出意外,落款也是李煜。

还说历史上李煜之死也挺可惜,这位南唐后主早期虽然因为生活环境狭窄写的词婉转幽远。

但后来国破之后心态大变,加上被从江南抓到了汴梁,作词风格也是剧变。

既有“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样阴郁深邃的名句。

也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浑厚凄凉气象豪放。

而且李煜最强的是无论早期还是后期的词,镜头感都特别强,尤其是《望江南》开头的“多少恨,昨夜梦境中”,简直就是典型的电影表达镜头。

如果不是猝然离世,李煜在文学成就上绝对不止是婉约派的开山祖师,或许能一人同时兼婉约豪放两派的宗师也犹未可知。】

广政殿中,李煜听着这少年的平铺直叙的赞扬,看着光幕上那些密密麻麻飘过的各种字样,有说背过他写的词的,有一同哀叹他命运的,当然更多的还是夸赞他词写的好的。

亡国之时不曾流泪,但现在李煜却禁不住跪在地上双手掩着面庞泪如雨下。

仅仅几字他却好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以消遣之词怒吼不甘的自己。

钱俶对赵匡胤等人摆了摆手,随即将温声细语将李煜搀扶起,去一旁椅子上小声安慰。

【那么,最后自然就是最让人期待的这个大箱子了。

嗯,这椅子真不错,简约而不简单,单从做工风格上来说是典型的明式木工,大佬强啊,居然还会这一手!

诶?椅子上还有个盒子,让我看看,这盒子做工也相当精致啊,感觉也是个好东西,那这盒子里的东西岂不是……

诶?一叠纸?让我看看这字……

大明通行宝钞中书省一贯?

嚯,介不废纸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