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38章 兄友弟恭与父慈子孝

因为光幕投于屋顶的关系,赵匡胤是寻了个软塌的。

躺在上面一抬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目光再略微一下移,入目便是不太省心的弟弟。

光幕说的清楚,内侍们抄录的明白,赵匡胤自己也在慢慢思索:

兄终弟及这四个字的意思自然没人不明白,赵匡胤稍微一想就能想到不少。

汉朝的少帝与献帝、晋朝的惠怀二帝、成康二帝、哀废二帝等等。

唐朝同样不少,这李显李旦两人只是一对,后面还有敬宗文宗武宗这异母同父的三兄弟,以及僖宗昭宗这两位。

这事在宋之前确实不罕见,但如果特意这么说,便唯有一件事可以解释:

宋之一朝有发生过在史册上相当瞩目的兄终弟及之事。

而自己是兄,那么面前这弟弟……赵匡胤目光下移,对上的便是亲弟弟的一脸关心:

“兄长可是忧心我宋子孙后代不肖也?”

赵匡胤没说话,不过心中也顿时想起来了那不愿回想的靖康两字,以及其中的徽宗钦宗和完……赵构。

蒙遭国难,短时间内皇位连传,莫非其中也有兄终弟及之事?

不过总归是将其都放在了心里,面对弟弟的嘘寒问暖赵匡胤只是淡淡“嗯”了一声,随即就重新抬头略有发呆。

这唐史赵匡胤并不陌生,外戚、公主、皇后轮番争斗,玄武门的血迹从未干涸,但就这样,这后辈说起来唐依旧有喜爱之色,这他听得出来。

但说到宋时,虽偶有赞扬宋之工造,但大部分时间话语中的疏损之意也表露的清清楚楚,其中差异让他相当心烦。

靖康之丑耻甚于亡国,究竟是如何个丑法?

若后世因这靖康对宋诟病颇多,那他便发力平了北患便是!

【“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这是旧唐书当中记载的李显对韦后的承诺。

在房州当庐陵王的日子并不是太美妙,自觉对韦后亏欠良多的李显就许了这个承诺。

两人被贬房州时小女儿出生,当时的李显解一裹之,对这个女儿也钟爱异常,遂取名李裹儿,后来封了安乐公主。

有人将这个承诺其称为美好的爱情,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能力所限。

当时李治病逝李显继位,不到一个月就因为想给八品参军的老丈人封为宰相喊出了那句名言:

“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这句话将基本为负的政治素养凸显的淋漓尽致,迅速将当时的宰相裴炎推到了武则天那一边,于是才有了这对政敌摒弃前嫌,李显登基不到三个月就合力一把将他薅了下来。

后来李显再次登基后的事实证明,他不仅记得这个承诺,完成的还挺好,对妻女的纵容已经到了百无禁忌的地步。

中宗一朝终武周政权重新复唐,本该是百废待兴之时,结果因为对妻女的百无禁忌搞成了政坛大乱斗。

武三思勾连韦后,李显视而不见,后来李重俊政变失败后,脑袋被李显用来祭祀武三思。

安乐、长宁两个公主斗气,侵占百姓田地数十里起宫宅,谏官呈上疏,李显仍毫不苛责。

就连古代当皇帝最基本的文化修养,似乎也并不是很过关。

李显在丈夫和父亲这两个身份上或许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作为皇帝还是比较失职。

这也是李隆基的“玄武门之变”能够无惊无险成功的最大保证。

不过眼看着三弟“诛国贼”杀的人头滚滚,李旦的长子李成器瞬间汗就下来了。

看看玄武门,想想李建成,都不用旁人提醒,李成器就抢先给当上皇帝的老爹上谏,表示让三弟来当这个太子吧。

李成器的理由也很有格局: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劝老爹不要让天下失望。

兄弟一番谦让过后,李隆基也顺利被封太子。

事实上纵观太玄百年,李成器才是真正的天字第一号逍遥人。

让出太子之位后,据史书记载李成器的生活是这样的:

“奏乐、纵饮、击球斗鸡,或近郊从禽,或别墅追赏,不绝于岁月”

玄宗和这个兄长的感情也很要好,李成器每一年生日都要到场一起宴饮,每次遇到下面进贡什么好东西也必要分大哥一点。

最终开元二十九年这一抹太玄盛世最后的余晖中,李成器病逝,被李隆基追谥让皇帝。

可以说这一对兄弟合力将二凤上线的“兄友弟恭”这个版本彻底终结。

可惜的是玄宗随后又对“父慈子孝”这个版本玩法进行了加强。

不过当上皇太子只是李隆基皇帝生涯的第一步,随后横亘在他面前的还有太平公主这座大山。】

房玄龄观光幕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希望光幕别说了。

什么兄友弟恭,什么父慈子孝,想想玄武门,想想那玄宗的“一日杀三子”,其中意思如何品不出来?

他们只是跟后世隔了千年罢了,又不是傻子。

而且早前陛下通过光幕知晓子孙后代的杀戮相争时,那副气闷欲吐血的样子可都还是记得的。

“朕……”李世民正欲说点什么时,魏征抢先道:

“陛下这温泉铭尽得虞世南之精要,笔锋圆润相通冲和有致,潇洒散落间有遒丽之气,观之如罗绮娇春鸿鹤戏沼,可称世珍也。”

李世民哭笑不得,摇头道:

“朕近日所练,皆为盛唐颜体,且这温泉铭并无存落,想来难有此笔锋也。”

有魏征开了头,房杜长孙等人也一起加入对几位帝王书法品头论足的行列。

主要也是因为从晋至今,书法皆尚二王人人皆练,如今从后世见颜真卿之字,辨析书法得失也是众人常说之事。

等到终于脱身落坐榻上,长孙皇后也面带笑容道:

“雉奴这字内含刚柔,有君子藏器之姿,倒是颇为难得。”

李世民点点头随口点评道:“筋骨稍逊,否则亦可称上品。”

沉默了一下后,李世民突然道:

“朕此时倒是确实羡慕这李隆基了。”

长孙皇后柔和一笑道:

“陛下此时消弭这…版本,时犹未晚。”

“惟愿承乾雉奴青雀能兄友弟恭如这兄弟便好。”

李世民顿时面色有些发苦:

“……还是换个词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