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28章 又是玄武门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28章 又是玄武门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物大善!”

这同样是张仲景对产钳的简单评价。

老神医对妇科不陌生,但对妇产科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如今乱世行走四方最不缺的就是见识。

因此只是琢磨了一下便猜测出来了大概用法,只待找机会验证。

对于什么夺嫡夺皇位烂七八糟的事情老神医并不关心,现在满心考虑的便是何时早点散会,好让他回去委托铁匠将此物打出来试试。

另外便是不知此物改一改能否用于猪牛羊了。

毕竟如今这世道,再怎么说,牛命还是要比人命要金贵一点的。

孔明则是苦笑,瞧着后世所说的难产主因是结婚太早止不住的叹气。

结婚早故而生产早,生产早所以难产者多。

但毕竟乱世至此,安能何为?

男子二十岁方才加冠,但十七八岁临阵者比比皆是。

女子十五岁才至及笄,但十二三岁成亲也并不鲜见。

此等民间风俗,已非一两岁之功能改之的。

而且写写画画间孔明想的也更深,若是成婚更晚难产者更少,那便说明关系此厄的是身体强健程度。

能影响到身体强健与否的,还有吃饱穿暖……于是问题就又绕回乱世这个环境上。

若是生民百姓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依,那或许这后辈随口所言的弊病便不成问题。

归根结底,无非还是教育二字,且还需继续效仿和熹皇后,令男女皆有所学也。

另外便是……想办法将加冠礼与行笄礼置于男女同一年岁?

但想想若是改制便是违礼,即使是孔明也隐隐感觉有点脑壳痛。

如今展望,还定三秦后面对曹操已有必胜之心,但前望兴炎汉之途,依然还是长路漫漫也。

至少女医孔明就觉得很有必要,但面对的困难也是想想便知。

不过……想到此孔明心里反倒是还轻松了点。

至少他们面对这漫漫长路,只需审时度势而不需苦苦上下求索,可称幸事也。

【已经眼看着奔八十的武则天对太子升起了防备之心。

张氏兄弟直接就成了受益者,声威日隆。

703年,张易之家奴在长安闹事横行不法,被当时宰相魏元忠撞见当场杖毙。

有道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张易之当场就发挥武周时期特色,给魏元忠捏了个谋反的由头。

事儿不大,就是托弟弟张昌宗给老太太吹枕边风,说是私下听到宰相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议论:

太后老了,不如挟太子以图长久之计。

基本就是不过脑子的诬言,但依然引得武则天大怒,召见当事人要当场对质。

张昌宗是有恃无恐的,为了捏这个罪名专门收买了凤阁舍人张说出庭作伪证。

但没想到这个张说又被李唐派的宋璟收买,面见老太太时当场哭诉,将张宗昌如何威逼利诱他作伪证的事儿抖了个干净。

事情来龙去脉无比清楚,武则天也基于事实做出了公正判决:

魏元忠去宰相之职,贬端州高要县尉。

面对这种表态,所有人皆无可奈何,但老太太犹嫌不够继续紧逼:

704年,东宫的多名要职官员皆被外放,其中包括宰相韦安石和宰相唐休璟,两人既任宰相也同时任东宫要职,属太子肱股之臣,结果一个去了东北,一个派到扬州。

面对老太太的步步紧逼,李唐派的老臣们再也忍耐不下去,准备请陛下退休了。

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给了李唐老臣可趁之机,但出于对权力的敏感性,老太太并不打算撒手,并将权力暂时下放给最信任的大臣。

此刻狄仁杰应该是在天上笑的,因为狄公终于赢了一手,而这一手直接将死了老太太最后一点希望。

700年狄仁杰病逝,从来俊臣死到狄仁杰进京为相再到武周酷吏政治的结束,很大程度上狄公也充当了武则天晚年政治生涯的修补匠。

理所当然的老太太也询问有哪些人能给狄公接班,趁着机会狄仁杰一口气推荐了十几个人。

而武则天病重时所依托的大臣张柬之等人,基本都在狄仁杰推荐的名单当中。

历史向来讲究一个师出有名,给领导逼宫显然会让史官难以下笔,于是宰相张柬之等人从善如流拉出来了“清君侧”的大旗。

大义有了,接下来便是请太子站在合适的位置了。

只不过李显很不愿意,理由也很合理:如今老太太病重,我只需要等着皇位迟早是我的,干嘛去折腾?万一吓到老太太我还得背个不孝的名声,划不来!不玩儿!

关键时刻李显的女婿王同皎不由分说把老岳父抱起来塞到了马上,随即不由分说就牵着马去参加政变会议了。

也就此,张柬之等人从“清君侧”变成了“奉太子命诛国贼”。

这场政变跟李世民玩的那一次差不多,关键都在玄武门,不过二凤同志大可不用激动,毕竟这里是洛阳的玄武门。

守将李多祚很上道,表示我能有今天全赖天皇大帝之恩,如今正是报恩的时候,兄弟们跟我除奸贼!

玄武门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张柬之等人拿下,连带着李多祚本人和五百禁军同行,宫内太平公主早就做好了内应,一行人可以说畅通无阻,当场就把老领导堵在了床上。

就在这场顺利到都有点诡异的政变后,武周正式落幕,李显登基复唐国号。】

“果然有问题。”

李世民皱眉。

虽然对这群后裔完全陌生,但作为一个亲自谋划并亲身参与过政变的,李世民对其中凶险再清楚不过。

整场事变看起来合乎情理,但在许多细节地方又完全说不通。

就如这李显所说,堂堂东宫太子正好年华,面对一个垂垂老矣的母亲,大可安心等便是,何须冒此风险?

这些遗老忠臣也是一样,十五年都等得,数月半载等不得?事变非儿戏,不成便是要抄家灭族的谋反。

除非……

“这神龙主事者,另有其人也。”

李世民相当肯定的判断道。

而且从动机排查的话,再联系到知晓李隆基最终得势,似乎也不难猜出来:

“相王,李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