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27章 不给的你不许争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27章 不给的你不许争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乞除罪名!嘿。”

庞统摇摇头:

“看来这武曌对自己所为如何,倒是清楚得很。”

满眼所为犹如一场闹剧,临近收场要复归正轨时,不去擢俊才治天下与百姓谢罪,反倒是提前开始思量死后去往泰山府君处打点之事了。

他看到的是一个已垂垂老矣惧死的妇人,而非是能够雄率万疆百邦的国主。

这时候张飞弱弱举了下手,眼见大哥目光瞟过来,措辞也愈发小心道:

“俺虽不晓得三官九府是何物……可这老太太不是崇佛的吗?”

被这么一提醒众人倒是也恍然惊觉:

您可是登基时候还说自己是弥勒转世的呢,怎么此时欲求除罪又反倒不执佛礼了?

一时间众人也是有啼笑皆非之感。

简雍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倒是不奇怪道:

“其行亦如民也,广祭百神但求一灵也。”

孔明如今对这些相当不感冒,摇摇头道:

“若早时能勤勉图治,其名或不输于和熹皇后。”

庞统刘备一起点头认同。

去岁听光幕说起张衡蔡伦等科学大家后,闲暇时几人聊了聊就难免说到孝和皇帝的这位皇后来。

身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孙女,和熹皇后邓绥与这武曌类似执政十六年。

只不过并未改国号,而是以“女君”之名亲政,留下了一系列功绩。

内平羌乱,外征乌桓、鲜卑、南匈奴。

上可擢蔡侯造纸、命张衡解天文,下能抚社稷救灾民。

而且咱大汉的和熹皇后那可是实打实重新将西域纳入汉家之手,而非这唐之二圣反反复复。

时人称赞,和熹皇后有“兴灭国”之能,“继绝世”之功。

论位置,和熹皇后确实不如这老太太野心狠辣。

论功绩,和熹皇后执政时随便单拎也强逾百倍。

法正抬头反驳道:

“和熹皇后上不愧对孝和皇帝,下不违背社稷民心,不以万乘之国为儿戏,平国家厄运于累卵。”

“岂是这般人能比的?”

法正这般说法引得更多人频频点头赞同,引得鲁肃也站在公允角度道:

“若让某来选,即便和熹女君亲政时天灾不绝,但彼时上下一心复汉之兴,绝好过看这武周老太太骄奢淫逸,以酷吏制百官,且还需担忧卷入李武之争,做事绝难矣。”

鲁肃之叹也让众人一起赞同,至少如今看来若处这武周,身家性命都难以得到保全,更遑论做事也。

……

甘露殿中李世民趋近仔细瞧了瞧那投在光幕上纤毫毕现的金简,连带着上面每个字都看的无比清楚。

最终方才摇头叹道:

“东西不错,可惜乃死物也。”

从后世获之来看,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三官九府。

或许,李世民稍带恶意的想,也可能压根就是仙君们不想除这个“国主”之罪。

这武则天欲除之罪,罪在何处或众口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罪绝不在仙家的三官九府处。

“金简求除罪于天,何如效汉武颁诏于天下?”

李世民评价了一句,随即退回榻上安坐,对其已了无兴趣。

不过旋即便起了一点特殊心思:

“此物都能成镇馆之宝,也不知朕可有何物什留于后世,镇于何处为宝?”

“不过这般说来,金可不朽,不然朕也留一金简带入墓中?”

“不过题何字为好呢?”

【从理论上来说,有着血海深仇的武李二家是绝难和好的。

同样还是从理论上来说,要是两方有着共同且空前强大的敌人,那么旧怨就都不是事儿了。

那么两方的共同敌人是谁?那当然是武则天…啊不对划掉,那当然是精通唱跳且口舌功夫过人的张氏兄弟。

701年老太太从嵩山回来之后整个人也愈发显的老态,就连处理政务也愈发力不从心起来,于是顺理成章的将日常政务托付给了二张兄弟。

或许是因为双方的大规模联姻让武家重新摆正了姿态:

当不了武周正统,当李唐的外戚也不错啊。

根据《旧唐书》记载,这一年皇嗣李显的嫡子李重润、六女儿永泰郡主以及她老公——武奉先子武延基,一起站出来敲边鼓,称张氏兄弟专政。

从道理上说得清,毕竟老太太年龄在这儿摆着呢,而且皇嗣已立,就算要接手政务理应也是皇嗣来做,二张算什么东西?

武则天的回应堪称雷霆,将李显的这一对儿女和武家子一起杖毙——至少《旧唐书》是这么写的。

但实际上这桩案子的细节非常复杂,武李两家是否缓和矛盾反而是次要了。

当事人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坟墓在1960年被发现,经过考古后,从永泰公主墓志铭上推断,其细节与《旧唐书》记载有很大出入。

首先她的老公武延基在墓志铭中的死法是“丧雄锷”,即自刎或死于刀剑,而非杖毙。

对永泰公主的棺椁进行考古后,学者们认定了李仙蕙的死因是难产,也非杖毙。

这里额外插一嘴,古代上至皇家下至平民,因为结婚太早的原因导致难产十分常见,不少女性也因此失去生命。

古代中医的妇科在历朝历代是一直都有发展的,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在妇产科上的进展一直都相当缓慢。

这一点走在前列是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十六世纪前后便开始有用产钳助产以避免难产,直至十八世纪产钳在西方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

回过头来看产钳的制作原理思路也并不算太难,古代如果能培养女医,或是抛弃成见让医生更多的参与到妇产全过程,相信或许也能有类似发展。

扯远了,继续说李重润的真正死因。

《资治通鉴》记载了后来韦后说的一句话,称“重润之死,重福为之”。

资治通鉴记载不可全信,但一来李显没有反驳,二来神龙政变之后韦后直接驱逐了李重福,至死李显都没将其召回,可见多少还是有一些可信度。

李重福的身份也比较特殊,他比李重润还要大两岁,是李显这个皇嗣的庶长子。

李显的正妻韦后仅育有一子四女,也就是说仅有李重润一个嫡子,若是李重润身死,那么根据古代优先立嫡其次立长的规矩,李重福就离皇位无比之近了。

重新捋清人物关系之后,在结合《旧唐书》中的说法便能做一个更贴近事实的推测,永泰公主怀有身孕去拜访自己兄长,武延基同去,席间谈及二张专权多有怨语,被李重福听去,告与张易之,随后武则天将武延基和李重润赐死。

李重福有这么做的动机吗?当然有,他的妻子便是张易之的亲侄女,二张反而是他的靠山。

同样在旧唐书当中,有一件边角料的记载结合时间同样很耐人寻味。

701年八月,冀州学士苏安恒上疏武则天,请还政太子,罢黜武姓亲王。老太太的态度是“赐食慰谕而遣之”。

同年九月,皇孙李重润被赐死。

702年五月,冀州学士苏安恒复上疏请还政太子。这一次老太太的态度是“不纳不从”。

两次态度可称截然相反,能清楚的看到老太太的态度变化。

对李氏皇嗣由“迎”变“防”态度也直接引出了武周最终的落幕:神龙政变。】

“夺嫡之争……”

长孙无忌竟觉得没太出乎意料。

对他们这些亲眼见过权力倾轧的人来说,女帝面首肆意强杀皇嗣听起来固然也有可能。

但还是这般东宫内嫡庶争位,外勾权宦内连外戚,最终引皇帝干预,这般的发展更能接受一点。

毕竟那可是大唐的皇位啊!

设身处地想一下,武氏一直求立太子事事争先,可见这李显一脉日子过得应当并不是很如意,这等情况下骤然成为皇家贵胄,而拦在自己与皇位之间仅仅只有一个嫡子……

长孙无忌舔舔嘴唇,让自己暂且不去想这些,转而换成一个合格的唐臣角度思考:能否有制有法能避免此般夺嫡之争?

长孙皇后首先便是有些同情那难产而死的公主。

兄长和夫君皆遭难,自身亦死于难产,最终还需后世开棺验骨才能逐步拼凑那难以自圆其说的记录,也是自己的苦命后代。

不过旋即便睁大了眼,她虽不明白这产钳为何物,但几乎一眼就明白其作用,当即便央求道:

“阎将作,切要细细画下来。”

阎立本点点头,只觉得理所应当。

相较而言孙思邈则是一眼就看明白了其作用,一面感叹其简单易用,一面则是衍生了更多的想法。

比如既然能借用外物了,那想来取死胎亦可效仿,牛羊之难产或也可借用此物?

毕竟他也在村里坐堂过,那牛羊皆是百姓宝贝,若是遭了病厄,百姓可不会管他是医人还是医兽的,只会跪在眼前求救,他又是个心肠软的……

至于女医……孙思邈心下摇摇头只觉得这事更难,但去跟陛下说说,指不定会有办法呢?

但也是因此,孙思邈也迸出了更多想法,看来这后世之医借外物治病症多矣。

或许他也该让陛下来太医署走一遭,好让将作监打一些与行医便利之物?

还在一直剧烈咳嗽,一定要防甲流啊,切勿轻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