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451章 问策帝王,有可言者,毋泛毋略

蛟矶卫。

孙策所设,孙权执掌。

这些人,全部都是女卫,安插各大士人之府为婢,暗行间事。

大汉往北。

他定策往南。

凡有天子不及,便是大都督府的利好。

这是孙策知晓解烦营有监州暗间,寻找监州尉疏漏,才定下蛟矶卫之策。

“兄长。”

孙权往堂中火盆添了几块木炭,说道:“若是安排庞季掌控牛渚军,或可发动一场小型战役,令其战死江河之上,规避荆州士人的仇恨,或可转移到登封军的身上!”

“权弟。”

“你可知战争是要死人的!”

孙策眸子一沉,冷声道:“为了杀一个庞季,还有寻出牛渚军的暗间,便让江东儿郎死在江河之上,值得吗?”

“兄长。”

“你的心不够狠。”

“父亲的心,亦不够狠。”

孙权眸子清冷,淡漠道:“想一想宪宗孝烈帝,再想一想当今天子,他们为了伐灭士族,令多少无辜之人死去!”

“你……!”

孙策脸色愈发阴沉。

孙权太狠,行事不择手段。

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大都督府付出极大的代价。

“兄长。”

“大都督府官位有数,荆扬储备有数。”

孙权沉思道:“以我们的现在的力量,备战镇国府之余,还要防备牛渚军的暗间,何尝不是一种浪费,一场小型的战役,对于我们是解脱,更能激起荆扬士人的愤怒,常言围三阙一,穷寇莫追,我们自作死地,自为穷寇,此为破釜沉舟之策!”

“某想想。”

孙策有些心动。

诚如其言,开战于江东有利有弊。

最大的利好,便是破釜沉舟,去除暗间。

“不可拖延。”

“当尽快询问父亲。”

孙权摇了摇头,沉声道:“当年广陵人秦松亡于横江津的牛渚大营,证明军中有间,若是让牛渚军在横江津的时间过长,整个横江津防线都会出问题。”

“省得。”

孙策深吸了口气。

曾几何时,他自命不凡,言比当今天子。

可轮番的磋磨令他明白,大汉终是一个庞大的帝国,非是两州之力可以撼动。

他们备战期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打造海船,而是剪除潜伏的暗间,小型战役的代价,或可承受。

大都督府筹备撤裁解烦府,改制牛渚军之际。

监州尉,已经悄然完成撤离,所有人或调离,或因事假死。

相较于解烦府的庞大,这段时间死亡,调离几个人不过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况且事情发生在孙策下令裁撤之前,并未引起怀疑。

十二月初六。

洛阳,大业宫中人潮拥簇。

从各州而来,且入进士榜的考生,无不是感慨宫廷之宏伟,更希冀未来自己能在大业宫中有一席之地。

这一次,参考的进士超过一千八百余人。

同样,是刘牧放开限制,为了筹备官吏耕治数州之地的结果。

因此,今日开宫殿便超过十余,进士榜前列者,方可进入千秋万岁殿中参考。

“陛下。”

“桉,来洛阳了。”

徐桉背着布包,通过殿中尉的审查。

迈入千秋万岁殿,仰望帝陛之上的身影呢喃自语。

忆往昔,他只是并州辎重从卒中最为不起眼的存在,闻令奔赴平城协助粮草运转,打扫关外的战场。

曾经,他因《诰赠杨营户文》而潸然泪下。

曾经,他因《为大汉檄东胡文》而热血沸腾。

可他明白自己的归宿不是入阵杀敌,而是列于朝堂,行治世施政之事。

唯有如此,方可避免戍边军因朝事之争而受难,免去交战时被人断去粮草,没有支援,更没有禄秩的弊端。

“徐桉?”

殿宇左侧,顾雍低声说道。

“并州人。”

“年三十有六,算是大器晚成。”

荀彧微微颔首,回道:“今某查阅过其生平,父母死于鲜卑寇边,妻子死于难产,为了养活女儿受了不少苦难,陛下北伐平城之际,他还参军入伍运输辎重,清扫战场,并州学府建设,便行耕读事,后被阮瑀所看重!”

“苦难之人。”

“其心,必坚如铁。”

顾雍神情怜悯的叹了口气。

真不知需要多么强大内心,才能从苦难之家,登得庙堂之高。

“诸考生入座。”

巳时初,帝陛之下,常侍长喝。

随着话音落下,殿外鼓声擂动,号角长鸣。

此举,是为了传递各殿考生,入座参考等候考题颁布。

“刷。”

顷刻,各殿考生屈身入座。

从自己的包裹中取出墨条,常用毛笔,并以桌案上备下的清水,砚台开始研墨。

“请陛下提策。”

殿宇正中,骆俊作揖长拜道。

“武王伐纣,分天下于诸侯,治疆八百载。”

“秦王政扫**,以郡县并天下于一统,二世而亡。”

“前汉有文景之盛世,亦有武帝之兵事,然生王莽之祸,经乱而立新汉,帝王数世,然百姓苦难,民生维艰。”

“时今,宪宗禅位,朕为帝,兴兵事,立新政。”

刘牧徘徊于帝陛之上,目光扫过殿下一众考生,最终眸子落在徐桉身上,沉声道:“问策,帝王之务,有可言者,毋泛毋略。”

话音落下。

满殿考生,无不是脸色煞白无比。

这道题,莫说是他们这些考生,恐怕殿中臣卿都不敢作答吧!

“陛下。”

“您可真会出题!”

左侧的荀彧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今日策论,以大商纣王;大周武王;大秦始皇;大汉文帝,景帝,武帝;佞臣王莽;新汉光武帝;宪宗孝烈帝为题。

问策刘牧未来的帝王政务,如何能安天下,定山河。

第一次大考,以《问策国之四政》为题。

第二次大考,以《问策帝王之务》为题。

先前还有人可答,毕竟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可今日之题,谁敢答?

答上来是不是有统御天下之才,帝王之姿?

若如此,岂不是令天下忌惮,群臣抨击,连镇国府的将卒都视其为奸佞不臣,致令其策为亡己身之祸。

荀彧胆寒之余。

顾雍,沮授,羊衜等人何尝不是战战兢兢。

莫说是文官如此,就连右侧的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徐庶等人都冷汗淋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