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786章 金城定盟

盛唐挽歌 第786章 金城定盟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金城在黄河以南,隔河相望的便是陇右锁钥金城关。

这座关隘的历史,比金城悠久得多。金城关周边有一系列黄河渡口,每个朝代数量不一,但无不是为了出征和防守金城关而设。

金城最初的设立,也是为了在金城关附近谋一个与之相望的犄角,为朝廷提供控制这里的治所,为商贸往来的旅客提供一个落脚点罢了。

在处置完河西的事务之后,方重勇留王难得及他本部人马镇守凉州,并在本地募兵,重建河西的防御体系。

自己则是带着汴州军主力返回了兰州,此刻季节已经从初夏转到了秋收。兰州本地百姓在田间收割,一副忙碌景象,似乎压根没有受到吐蕃人的影响。

方官家带着禁军出征河西,并将其重新收入大唐怀抱,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边镇百姓恍惚之间,感觉自己好似穿越回了几十年前的开元时代,那个唐军想揍谁就揍谁的光辉岁月。

至于战争的正义性,他们丝毫不关注。唐人的自豪感,让他们不想去深究大唐在周边四处劫掠奴隶有没有合理性。贩奴的隐性好处,让他们对这些事情的黑暗面避而不谈。

当年方重勇在沙州看到有个大娘,十七匹绢就买了个叫“绿珠”的十四岁胡姬。敢起这个名字,想来姿色应该是不错的。

世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在那些家国理想的叙事背后,都是**裸的利益纠葛。

只不过,现在的局势,远远没有边镇百姓想得那般稳固。

斥候来报,吐蕃在鄯州大兴土木,建设了一连串的城寨城堡,花费之巨,以西北这样的生存环境与运输条件来说,殊为不易。

用举国之力来形容亦是不为过。

河湟谷地的面积虽然只占后世青海省面积的百分之八,却贡献了本省百分之九十的粮食产量。方重勇揣摩着,赤松德赞此举,可能并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稳固政权。

别看增加的这点粮食好像不起眼,对于吐蕃这个体量的农奴制国家好像关系不大。

但实际上,有时候就是多了这么一点增量,从每年无余粮到有存粮,就能保障一个自然灾害极多的高原国家渡过难关。

他们争夺这块地方的决心是无与伦比的!

这天秋高气爽,是约定与吐蕃会盟的时间。

而会盟的地点,正是金城对岸的金城关外。

选择这里会盟,方重勇心中是有点不舒服的,在他看来,应该在更西面的鄯州城下会盟才对。他就是想签一个“城下之盟”,只可惜被吐蕃方面严词拒绝了。

陇右节度使的原管辖地段多山地,且贫瘠交通不便。拿着精兵去攻,得不偿失,且补给线极长。不攻,兰州与河西交界这块地方,就像是人的咽喉一样,很容易被吐蕃人锁喉。

方重勇权衡再三,不得不放弃了攻打鄯州的计划,一句话,他压根耗不起。拿下了将来也未必守得住。

守住这里,需要一个开元时期的盛唐。如果没有这样的国力,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将力量耗费在无谓的地方。

方重勇身后,一队重甲兵全副武装列阵,不远处还有一队精骑随时准备冲锋。

他们都看到了远处一支队伍缓缓朝这边走来,步伐稳健。

“官家,对面的都是精兵。”

车光倩在方重勇身边低声嘀咕了一句。

“嗯。”

方重勇大马金刀的坐下,左手边便是黄河涛涛,激流在拍打岸边的礁石。他面前摆着一张香案,上面摆着三牲和一个香炉。

与吐蕃“歃血为盟”,其中含义,只能说懂的都懂。

那支队伍靠近,在一箭之地停了下来。一个身材魁梧,穿着唐人锦袍的中年汉子走上前来,用生涩的汉话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鄙人尚赞摩,吐蕃大论,拜见方官家。”

这位新任的吐蕃大论,面对方重勇态度十分谦卑恭敬,这让方官家感觉有些奇怪。

大论在吐蕃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可是非常明白的。

担任这个官职的人,有实力可以直接掀翻吐蕃赞普!其权势远远高于汉人的宰相。

“赤松德赞呢?会盟为什么是你来,而不是他来呢?”

方重勇微微皱眉询问道。

赤松德赞议和的诚意是有的,稳固吐蕃国内的政局,更是非常急切,他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玩什么“欲擒故纵”。

尚赞摩面露惊讶之色,随即抱拳说道:

“官家,您在大唐国内,地位与吐蕃大论无二。您在金城关摆好了香炉与祭品,那么由鄙人这个吐蕃大论与您签订盟约,乃是兵对兵将对将,并无不妥。

若是赞普来此,那么大唐亦是要天子来签,这是天经地义之事呀,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呃,听到这话,方重勇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你说尚赞摩说的没道理吧,人家说得头头是道,逻辑上毫无破绽。

但你要是听了他的鬼话,那就是中了赤松德赞的奸计了!

将来换一个大论,赤松德赞就能立刻翻脸不认人:你和大论签的盟约,跟我这个赞普有什么关系?那位大论都下狱了,他出卖吐蕃利益巴拉巴拉。

方重勇都能想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吐蕃国内换大论可是换得很勤快的,也就比基哥换宰相稍稍缓和一点点而已。

“赤松德赞不来,我看这盟约不定也罢!”

方重勇站起身,一把将面前的桌案掀翻!

方重勇身后丘八全都搭弓上弦,用箭矢瞄着尚赞摩。

这位吐蕃赞普身后的亲兵,亦是举起弓箭瞄准方重勇,一时间本来还相当轻松的气氛,顿时紧张到要爆炸。

“官家,您这是什么意思?”

尚赞摩面色不悦问道。

“哼,赤松德赞若是有诚意签订盟约,他就亲自来此。要不然,那就继续用刀剑说话吧。”

方重勇冷哼一声,轻轻摆手。

身后亲兵放下弓箭,只是列成盾墙,让开了中间的一条道。方重勇带着身边几个亲信,转身便走,不作丝毫停留。

尚赞摩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叹了口气,也命令身边亲兵将弓弩放下,别再丢人现眼了。

“这点小聪明果然是瞒不过方清。只是,他当年那般痴愚,如今却狡诈如狐,是何道理?”

尚赞摩小声嘀咕了几句,他非常确信,这位自己曾经见过无数次的“孩童”,已然忘却了当年的事情。

方清压根就没有认出他来!

一天之后,尚赞摩回到了湟水城,城外正在大兴土木,建造一座佛寺。

见他回来,正在观摩寺庙建造的赤松德赞询问道:“会盟没有完成么?你回来得有点早了。”

他的声音还是那样平静,甚至带着一股女性特有的柔弱。不过赤松德赞无论怎么看,都是男子无疑。

这位赞普的性格,可以说是以柔克刚的类型,政治手腕非常成熟。

不动则已,动则必杀!

尚赞摩内心对这位赞普是非常敬畏的。

畏惧多于敬仰。

“回赞普,方清得知您不去签订盟约,立刻掀桌子走了。”

尚赞摩将他与方清在金城关外见面的场景都说了一遍。

“哎呀哎呀,兄长是生我的气了呀。”

赤松德赞砸吧砸吧嘴笑了一下,却没有多说什么。这让一旁的尚赞摩心中直打鼓的。

二人就这样一声不吭的看着农奴们哼哧哼哧的搬运建造寺庙的木料。

“我打算派遣僧侣去中土寺庙修习佛法,你觉得去哪里比较好呢?”

很久之后,赤松德赞突然问了一个与当前局势完全无关的问题。

“回大论,还是去洛阳比较好,那边佛寺也多。”

尚赞摩小心翼翼的说道。

“嗯,如此也好,那就派遣一百名僧人,去洛阳地方各寺庙修习佛法吧。”

赤松德赞点点头道,面带微笑似乎心情不错,并未因为方重勇掀桌子而感觉恼怒。

“赞普,天竺僧人在逻些城已经有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去中土修习佛法呢?”

尚赞摩感觉很困惑,当然了,他以前是信奉苯教的,对于佛教的理解,约等于没有。

“中土地大物博,定然有出众之处。既然要签订盟约,倒不如趁此机会,派人去学习那边的佛法,为我所用。”

赤松德赞面色淡然说道。

你说他睿智吧,他宗教迷信到了极致,走到哪里就要把庙修到哪里。

可你要说他愚昧吧,他还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

“赞普英明,说的太好了。”

尚赞摩随口敷衍的恭维了一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大概是看农奴修建佛寺看累了,赤松德赞转身对尚赞摩吩咐道:“派人去兰州,就说之前是我大病初愈,不方便行走。现在我的病已经痊愈,可以在金城关外签订盟约,并且立碑为证。”

呃,您这变化也太快了吧?

尚赞摩腹诽了一句,却是不敢多言,直接行礼告退。

之前耍一耍小聪明,不过是试探对手的智慧罢了。既然已经试探出来了,该签的盟约还是要签的。

大唐需要休生养息,吐蕃自然也需要。

对于赤松德赞来说,收拾苯教势力,将佛教在吐蕃国内普及开来,才是头等大事。

至于跟大唐之间的战争,既然现在可以停,那将来也可以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就算不侵略大唐,吐蕃也可以把触角延伸到西亚那边,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扩张。

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忽然,赤松德赞像是想起什么,叫住了已经往回走的尚赞摩。

“你与方清相见,他有没有认出你来?”

赤松德赞疑惑问道。

尚赞摩,当年就是金城公主所居住封地的卫队长,自然是跟当时年少的方清多有接触。

“没有认出来,应该说完全不认识了。”

尚赞摩叹息说道。

“嗯,知道了,你去办事吧。”

赤松德赞摆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

……

几天之后,还是金城关外,还是同一个地方,还是黄河岸边涛声依旧,甚至还是那张桌案那个香炉。

方重勇看着坐在桌案对面的赤松德赞,只觉得这个人看起来……完全没什么印象!

“兄长当年对我特别好,虽然那个时候我是金城公主的养子,但是她对我视如己出。

我叫你一声兄长并无不可。”

赤松德赞面带感怀说道。

国家之事,与个人情感完全无关。即便是方重勇当了吐蕃赞普,即便是他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是汉人,母亲还是大唐的宗室,他也会完全站在吐蕃人这边!

当一个真正的吐蕃赞普!

换句话说,无论赤松德赞当年与那个“少年方清”的关系有多好,他现在都会以吐蕃权贵的整体利益着想。

其他的,都要靠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出了一句很多语境都能使用的经典七言。

“记下来,翻译成吐蕃语,刻在我寝宫的入口处。”

赤松德赞对身边的一名译格巴(官名,吐蕃大官身边的掌书记)吩咐道。

“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方重勇将桌案上的盟约拿起来,递给身旁的论惟贞道。

后者一字一句的看完,凑过来对方重勇小声说道:“并无问题,与汉文翻译一致。”

他脸上的表情很是纠结,或者说刻意的隐忍。

这份盟约文字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论惟贞实在是不想大唐与吐蕃签订盟约。

他想报仇。

若是换一个昏庸之主,论惟贞或许真会玩点花样,但方清并不是普通人。

他只能压住内心的愤恨不快。

“立一座石碑,正面刻上汉文,反面刻上吐蕃文,就这样吧。”

方重勇站起身,也懒得跟赤松德赞喝血酒了。

“兄长,盟约尚未完成,还要歃血为盟。”

赤松德赞也站起身,轻声提点了一句。

“盟誓都是在心中的。

心中有佛,则佛祖自在。

心中无佛,即便是整日念经,修建万千佛寺,那也不过是在掩耳盗铃罢了。

大唐与吐蕃之间有没有盟约,你我心中都有数。喝不喝那杯血酒,区别大么?”

方重勇反问道,他也不等赤松德赞回答,就直接转身离去,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