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773章 天子有德者居之

盛唐挽歌 第773章 天子有德者居之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登州那边热闹非凡的时候,方重勇悄无声息的下达了一项人事任命。

在汴州担任京兆尹的元结,外调到关中,担任关中府的府尹。而原本在这个位置上的元载,则是调回汴州,担任京兆尹。

相当于把这两人的官职互换了。

元结向来为官本份,不可能有什么事情,所以有心人看到这项任命,就在揣摩元载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不过方重勇并没有对外解释这项任命,而是耐心的等待元载返回了汴州。

这天,元载心怀忐忑的来到汴州府衙,和方重勇会面,脑子里盘算着前些时日发生的事情。他思来想去,也没感觉自己哪里做得出格了。

甚至关中天龙人找他行贿,都被他严词拒绝。

当然了,并不是因为他不贪。

恰恰相反,元载内心的贪念是大得无以复加,是想把关中天龙人敲骨吸髓,生吞活剥!

他既想光宗耀祖,手握大权,又想黄金满屋,田亩成片。

即便是那些天龙人把全部家产都送给他,也不一定能打动这位方官家麾下的红人。

更何况这些关中天龙人,就送三瓜两枣的玩意,还想收买人,糊弄谁呢?

元载想要的,是现在天龙人所贿赂的千倍万倍!所以这些人送礼非但没有讨好元载,反倒是让他感觉无比羞辱!心中满怀怨恨!

时代变了,这帮人还把他当家奴使唤呢?是可忍孰不可忍!

确认自己没有做什么出格之事以后,元载心中稍安。

他琢磨自己在关中为官这几个月,大概自古有名的清官比起来,都要甘拜下风了吧?

果然,一见面,元载就看到方重勇面带微笑,很是高兴的模样,完全不像是要问罪。

“坐,本官盼你回汴州已经许久了。来来来,不必拘谨,今天务必要喝上几杯。”

方重勇哈哈大笑,命人给元载上酒。

屏退左右,几杯下肚之后,他这才开口询问道:“关中之事如何?”

“不太好,前来贿赂下官的人络绎不绝,本地大户贼心不死啊。送礼必有所求,下官担忧其中关节,不敢造次,时常如履薄冰。”

元载叹息说道。

“此事本官已经知晓,到时候朝廷自有章程。不过那些礼物不收白不收嘛,礼单送到本官这里就行,礼物你可以留下贴补家用。”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元载心中一惊,不由得感觉有些后怕。

得亏是没瞧上那些关中天龙人的贿赂,没有收到兜里。如果真的收了,现在方重勇是什么情绪就很难说了。

想到这里,元载把刚刚想说的话咽回肚子,小心翼翼的询问道:“不知官家此番调下官回汴州,所为何事呢?”

这道政令办得很急,事实上,元载正在关中负责检地和田亩清查的事情,进行到一半,并不适合调回汴州。

“天子被吐蕃人毒杀,太子年幼继位,武太后垂帘听政。

主少国疑,本官时常感觉朝廷有倾覆之忧。你是本官的左膀右臂,如今正是为本官分忧的时候,故而调你回汴州公干,担任京兆尹。”

方重勇这番话说得云里雾里,但仔细一听,似乎话里有话。

什么叫“倾覆之忧”?

现在汴州朝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需要怀疑了,而且方重勇牢牢掌控着兵权,以及兵员渠道!

换言之,将来汴州军中支持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军官备选的“弓箭手”,授予头衔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誓效忠于方官家,其次才是天子。

哪里去找倾覆的源头?谁又能倾覆现在如日中天的汴州朝廷?

是李唐宗室的阿猫阿狗,还是吐蕃大论达扎路恭?

都不是,他们不配!

心思活络的元载,脑中转了好几个弯,这才明白方重勇到底是想问什么。

主少国疑,为官家分忧!

元载读懂了其中的关键词。

如果,如果啊,方重勇是想办“那件事”,那么维持住汴州的平稳,就极为重要了,甚至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几个地方。

再联系到自己是官家的亲信,为官家分忧,所以……终于要来了么?

元载已经明白了一切!

他压下内心的激动,用尽量平淡的语气询问道:“官家请放心,只要官家一声令下,无论是什么命令,下官都是照办不误!”

“诶,没那么严重了。本官只是担心会横生枝节,毕竟朝廷的一切,都要以稳定为大局。

朝局不能乱,汴州不能乱,这天下……更不能乱。”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说道。

“官家,如今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天子年幼无法掌控朝野,加之太后代为理政,令人心中不安。

下官以为,天子应该效仿古时先贤,退位禅让,以解此困局。

到时候国家安稳,当今天子,亦不失国公之位,此乃两全之法,岂不美哉?”

元载大言不惭的建议道,话语十分露骨,几乎是不加掩饰。

他其实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半路加入,进入核心,被同僚看不起,吃相十分难看。

可那又怎么样?

别人不敢说的话,元载敢说!

别人不敢做的事,元载敢做!

别人不敢跳的坑,元载敢跳!

此时此刻,元载这才完全理解方重勇为什么要调他回汴州。

办那件事,需要一个打头的人物,需要一个担责的人物,需要一个被人所指的人物。

今日不干,明日必定被干!哪里有退路可以走,不存在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赌方清能当天子!赌赢了,一本万利;赌输了,遗臭万年!

元载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前者。

“本官亦是忧心天子能不能掌控得住大局,李偒的先例亦是不远。若无他倒行逆施,先帝也无法上位,这龙椅轮不到他坐。”

方重勇不置可否道。

“那官家是觉得……要怎么办才好呢?”

元载试探询问道,似乎想从方重勇的话语里,找到关键的东西。

只有何老虎那种人,才会大鸣大放的问官家什么时候登基称帝。方重勇自己肯定不会说,而是交给下属们“揣摩”。

体面人嘛,怎么会说想夺天子的位置,欺负孤儿寡母呢!这话要是说了,老脸往哪里放?

如果那些不体面的事情都是老大去做,那要麾下小弟何用?

“吐蕃人的威胁,就在身侧,不夺回河西之地,本官始终是睡不安寝。

所以大军出征河西的时候,你要管好汴州的事情。特别是汴州本地如果出现一些蠢蠢欲动之辈,要及时的处置。

今年秋收之后,朝廷就要出兵河西了。”

方重勇给元载交了底,算是提前很早打了个预防针。

秋后出征,本就是常例。一方面冬季不容易发瘟疫,另外一方面,秋收之后,粮仓里的存粮也比较充足,可以支撑起一场战争。

去年顶住了吐蕃人的攻势,而且收复了关中之地。今年便是要转守为攻,夺回凉州。等到了明年,就是逐步收复河西五州,进而控制河湟谷地,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

不过改朝换代倒是不必等那么久,只要夺回凉州,大军班师回朝,便可以行那禅代之事了。

方重勇虽然没有明说,但多有参与政务,行政经营丰富的元载,已然明白对方的计划。

十分的妥帖,甚至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官家,下官以为,如今政局微妙,天子与太后对此或许一无所知。

下官想替官家对天子和太后进言一番,晓以利害,免得万一出了什么事,他们到时候感觉手足无措。”

元载低声建议道。

听到这话,方重勇满意的点点头。

元载此人十分贪婪,而且为人处世很差劲,跟同僚们相处得也不好。但是他有个优点,就是政治目光十分敏锐,政治嗅觉十分灵敏!

有些事情,方重勇是不能出面的,可是这些事情又不能不办!

与其说让方重勇“命令”某个人去办这件事,还不如某人自己请求去办,元载就想得很通透。

如果不是需要他这样的人在前面冲锋陷阵,那么官家要他何用?

“如此也好。”

方重勇微微点头,算是赞同了元载的看法。

“对了,之前在关中给你送礼的那些人,我让他们把礼物送到你府上。

已经送出的礼物,断然没有收回去的道理。到时候你看看还有没有漏掉的人,有漏的记得说一声。”

方重勇冷不丁补充了一句,吓得元载浑身一个激灵!

“官家,下官为您办事乃是分内之事,无须赏赐,请官家明鉴!”

元载伏跪在地上谢恩,实际上内心的恐惧与忌惮已经无以复加。

官家什么都知道,甚至连送礼的人都一清二楚!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元载是聪明人,他也明白,方清是英主,绝对不是可以随便瞎糊弄的。自己的心思,早就被看透了。

好在他没有做过什么越轨的事情,要不然,后果难料。

“那些都是你应得的,你可以不收,他们却不能不送。你不收是态度,他们送礼也是态度。

他们送他们的,你办你的事情便是。都送礼,也就是都不送礼。”

方重勇将元载扶起来,拍了拍他身上的尘土说道。

“谢官家恩典,下官必定肝脑涂地为官家办事,在所不辞!”

元载一脸激动的说道。

送元载出了府衙以后,方重勇这才回到日常办公的府衙书房,面色也沉静下来,露出思索之色。

目前不止是汴州,全国各地,都有流言在传,各种荒谬的都有,这显然不是自发的,是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

当权臣看似风光,实则危如累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权臣终究只是打工仔,而非是老板。

如果继续让这种局面发展下去,水滴石穿,一旦自己病危不能理事,则有大厦将倾之患。

上位,已经不是该不该的问题了。而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上位。

方重勇觉得,解决凉州的吐蕃人,然后带着吐蕃俘虏回汴州,以献俘的名义举行演武,正是合适!

演武之后,那些“激动坏了”的丘八们,在汴梁城内兵变,直接把龙袍披在官家身上,簇拥着官家进汴梁城皇宫。

一气呵成!

携大胜吐蕃之威,没人敢出来反对,即便是李唐宗室之人还想闹事,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方重勇现在叫元载回来,也是为了这件事布局。京兆尹振臂一呼,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把控住了汴梁城,那一切都好说了。

所以,这些事情的前提,就是要拿下凉州,以军功提高威望,为改朝换代提供合法性!

对于该不该禅让的事情,其实就是经典诡辩术。

一方可以说“天子有德者居之”,另外一方也可以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真要辩论,一百年也分不出胜负来。

所以,武力,军功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把控政局的能力,最后才是施政的手腕如何。

政治是很复杂的,但权术却一点也不复杂,就那么几个关键,拿到了就能改天换地。

而政权可以存在多久,才是政治的优劣所在,那时候权术就好失去作用。

“大唐,很快就要成为记忆中的符号了。

新的开始,是发展的起点,还是混乱的开端?”

方重勇站在墙上挂着的那张大地图前,心中感慨万千。

夺权,很容易,甚至可以说他完全可能以较低代价完成改朝换代。只是,新朝廷可以顺利通过千年之交的历史十字路口么?

统治阶级的扩大化,贵族政治会走向末路是必然,参政的门槛会降低,人数则会大大增加。

以科举为核心的文官政府模式,将会不断改头换面,主导政治的发展。

土地会从公有制走向私有制,然后再次走向完全不同的公有制。正向练功可以发展,逆练神功同样可以发展。

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然而在某个时间段以内,却又未必是好事。

如果没有长度超过百年以上的观察角度,谁敢言自己走的路是正道?

如同均田制在政治上是一件巩固民心的好事,但在生产力上,却又未必是最优配置一样,发展这个词汇具有复杂的含义,不能一概而论,更无法用所谓好与坏去分辨。

前世另外一个大洲的某个国家,即便科技已经发达到可以上天入海,政治上也不过是走到了东晋门阀共治而已。很多人依旧是奴隶,虽然冠以“公民”之称,连卖血都要交税。

看似发达,实则愚昧。足见科技可以决定政治是错误的,世道也不见得总在发展,大踏步倒退的比比皆是。

前世的记忆,现在已经无法给方重勇提供所谓的正确答案,在改天换地之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遮羞布,也失去了替他挡枪的人。

再也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找了。

未来的路,需要他自己走。走现代人也没走穿的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路。

说实话,压力有亿点点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得轻松,做起来又如何?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地图前的方重勇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个时代的孤独行者,要扔掉拐棍独自上路了。

面前的,将来的,全都是未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