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220章 听说有异族乱匪,陈汤立马不困了!【求月票】

清晨,大头杨带了不少冻品来上供,忙完这事儿,周易来到厨房,将一些冻虾倒进盆里解冻,又拆开一箱带鱼,拿了三四条出来,中午做红烧带鱼给大家吃。

他正忙着,公孙大娘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的出现:

“道长,是不是给我做好吃的呀?”

周易扭过脸,点头说道:

“中午做红烧带鱼和麻辣香锅,你还想吃啥?”

听到有带鱼,公孙大娘问道:

“能不能改成上次在酒楼吃的那种什么酥带鱼,就是鱼刺也能吃的那种,不用吐鱼刺,我好喜欢吃。”

周易看了看时间说道:

“那我得提前下手了,先把带鱼炸一下,再放进高压锅里卤……景教做啥天怒人怨的事招惹你了?还召唤五行护体神雷,扣我一大截功德。”

公孙大娘一脸惊喜:

“你居然知道?”

这丫头冲外面喊道:

“李白弟弟,那道雷叫五行护体神雷,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周易先把粥熬上,接着开始收拾带鱼。

去掉头尾内脏,剪掉背鳍腹鳍,间隔一厘米打一字型花刀,再切成六七厘米长的鱼段,用葱姜水腌制一下,然后过油炸。

公孙大娘守在旁边,把雷击景教的事情讲述一遍,然后开始学习带鱼的制作方式:

“感觉好简单,走的时候我要带一箱带鱼,让宫里的御厨做一下……没有高压锅也可以吗?”

周易点了点头:

“用砂锅也一样的,小火慢炖,时间长点就行了。”

他一边忙活,一边问起了开元世界的事,得知这丫头和李白偷偷攒了一笔钱要修桥,周某人很是意外:

“咋不给你爹娘改善生活用啊?”

“家里不缺生活费,钱多了反而容易出问题,能维持基本温饱的现状就行了。”

公孙大娘虽然平时没大没小的,还动不动就跟神仙套近乎,但在自家人方面,却非常克制。

她不希望家人成为好吃懒做的巨婴,也不喜欢摇身一变成为人上人,过上奢靡的生活。

在长安这种地方,能维持中产阶层是最好的,有一套房子,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盈余不多,但足够将孩子拉扯大。

当然,公孙大娘要的中产只是生活方面,真要有人骑在家人头上作威作福,她会毫不犹豫动手杀人,甚至灭族。

李隆基兄弟五个已经反复告诫过身边的人,不要惹跟一元观有关的任何人,否则死了也不会安宁,阴曹地府那边,人家石榴仙子也能递得上话。

嗯,招惹了一元观的人,死了也无法解脱,反而会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

另一边,西汉元帝世界,陈汤和甘延寿率军一路来到黄河边的鹯(zhān)阴渡口,准备从这里过黄河,顺着萧关道直达长安。

刚到这边,渡口的几个老军户就迎了过来,问明来意后劝陈汤和甘延寿绕行金城,走陇关道去长安:

“萧关道虽距离近,但渡过黄河后,有大量异族乱匪肆虐,诸位将军若从此过,恐遭不测,老夫还是劝你们走陇关道,虽远了一些,但足够安全。”

萧关道是斜着进入关中平原,而陇关道,需要先绕到金城,然后从陇右一带转向正东,路程相差几百里。

陈汤本来就着急回长安告武威太守的状,一听黄河对岸有异族乱匪,当即咧嘴一笑:

“这可是送上门的功德,要是丢了,比错过五十斤的大鱼都难受……老甘,干一炮不?”

甘延寿很有主帅范儿的抬起手腕,看了看战术手表上显示的时间,对陈汤说道:

“我们慢慢渡河,你可以去仙长那里了,正好把剩下的马送过去,说不定前方还有俘获呢,得腾一下库存。”

陈汤一听,觉得是这个理儿,带着羌族的马赶路实在太费劲了,还是早点送到混元宫比较好。

他冲甘延寿问道:

“这次想吃啥,我给你捎回来。”

老甘不挑食,大气的一挥手:

“啥都行,咱是个糙人,只要能填饱肚子,别的没要求。”

陈汤下马,把需要充电的大容量充电宝归置一下,塞进背包中,接着将羌族的马归拢到一起,用缰绳连接起来,然后横跨一步,连人带马一起出现在了混元宫的门洞内。

他驱赶着马穿过混元宫,丢在了后山上,还顺手往槽里撒了不少高蛋白饲料:

“便宜你们这些异族小渣渣了,回头不驮着宋朝人多杀一些异族,可别怪我追债啊。”

这家伙也不管羌族马能不能听懂,唠叨一番,这才来到周易居住的小院,正好赶上了吃早餐。

今天早上吃的是豆腐汤,李白起身给陈汤盛了一小盆:

“子公将军还要在甘肃盘桓很久吗?”

陈汤兴奋的说道:

“如今随从们正在渡河,过了黄河,距离长安只剩下七八百里,胜利在望!”

他们这一路虽然也休整过,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策马狂奔,马累了就换马接着跑,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紧赶慢赶这么多天,总算见到了曙光。

吃过早饭,陈汤给充电宝充上电,就急吼吼的洗澡去了,周易坐在电脑前,开始查看修桥的资料。

古代修的一般都是木桥或者单拱石桥,修的方式也很原始,比如石桥,大多都是封个拱形土堆,在土堆上一层层砌石板,完事儿后再把土堆掏空,接着将河流改道,桥就这么修好了。

南宋时期那座著名的灭渡桥就是这么修的,到现在还能使用。

龙首渠比较窄,单拱石桥就够用了。

相对来说,周易更关心渭河上的桥梁,不管东渭桥还是西渭桥,在历史上好像都留下过拥堵的记载。

尤其是东渭桥,更是留下了百年拥堵的美誉。

东渭桥承接着中原粮食的粮道,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断有车子经过,连朝臣都吐槽这座桥难走。

周易觉得,要是有可能的话,还是在渭河上再修一座桥,才能真正解决长安的交通问题,方便百姓。

但这种长度超过五百米的大桥,并不是那么好修建的,历史上的大唐,提前几年准备材料,又征召了三个县的百姓,这才趁着冬季渭河断流这个时机,修筑了具有军事、经济、政治、民生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东渭桥。

周易在网上找了一些古代造桥的资料打印出来,打算让公孙大娘交给唐朝的匠人,看能不能有所参考。

刚打印完毕,就看到西施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

周易问道:

“汽油炉用着咋样?”

西施将自行车支在桃树下,一边摆弄单人帐篷一边说道:

“很好用,不用去捡拾木柴了,我已进入吴国境内,仙长有什么话要交代吗?”

“注意安全,如果夫差强留你,该劈就劈,不用跟他客气。”

虽然知道这位大美女只是表面柔弱,但周易还是想多交代两句,生怕她吃亏。

西施点点头:

“多谢仙长关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这时候公孙大娘捧着一堆小零食从三清殿那边回来了,见到西施,赶紧把手中的零食塞给了她:

“西施姐姐你咋浑身脏兮兮的,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周易:“……”

得,又一个被小白兔欺骗的。

中午,红烧带鱼、麻辣香锅、无骨带鱼、干锅猪蹄等美食,让大家吃得很开心,来得最晚的赵煦吃了三大碗米饭,顺便汇报了一下北宋世界的进展:

“自打桂花仙子在家中播放抗战影视剧,群臣的奏折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反对出兵的居多,但如今却主动要求出兵,光复华夏疆域。”

陈汤点评道:

“听起来比吃钙片还管用呢,你们大宋,就得多一些好战分子才行。”

群臣的奏折很有意思,不管中间说什么,最终都会绕到渡海灭东瀛上面,可见影视剧给这些人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周易很欣慰,没给李清照下载诸如《精忠报国》之类的影视剧,否则现在大宋的朝堂上,估计已经打成一片了。

饭后,赵煦带着两箱土豆芽种、两箱塑料水杯以及一箱亮闪闪的塑料饰品,牵着马回去了。

土豆会秘密种在城外的琼林苑中,塑料水杯则会当成奖励发放给高阶军官,用这种办法提升武将的地位。

至于文臣这边,暂时不发,压一压他们的气焰。

陈汤将剩下的菜打包给甘延寿带走,同样也带了两箱水杯……渡过黄河就是沙漠,大容量水杯至关重要。

当然,他还有不少适合驮在马背上的二十五升水壶,从西域到西凉,一路上从没为水发过愁。

土豆芽得赶紧种植,公孙大娘没有多呆,和李白一人搬了好几箱回去了。

一元观的院子里要种一些,公孙家的后花园要种一些,皇宫里同样需要种植,只要能结果,明年开始,关中就会逐渐开始推行土豆种植。

回到开元世界,李白还没顾上把带来的小脆筒放回冰箱,太平公主就拿着一封信递了过来:

“午饭前有人送来的,说是受元丹丘所托。”

李白撕开信封,展开信纸认真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不是吧?紫阳先生要陪同司马承桢来一元观进香……我历史上拜的师父居然要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