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391章 民间教育之师资扩充

第391章 民间教育之师资扩充

林诗雅转头看向慕容复,笑意盈盈地回握他的手,“这还只是开始。”她深知,建好学堂只是第一步,教材的编写、教学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

眼下的燃眉之急,便是要扩充师资队伍。

“林大人,您只顾着建学堂,却忘了最重要的事情!”一位老先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书籍,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他正是这乡村私塾的老夫子,教书育人几十年,如今却面临着无人继承衣钵的困境。

老夫子的话点醒了林诗雅,也让她心中更加坚定。

她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那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上,扬声道:“诸位父老乡亲,建好学堂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先生来教导孩子们。我打算在民间寻找有学识、有德行的人才,充实到各个学堂中去。不知大家可有人选推荐?”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推荐村里的老秀才,有人推荐镇上的账房先生,气氛热烈而充满希望。

林诗雅将这些名字一一记下,心中燃起了一团火。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林诗雅兴冲冲地找到礼部教育司张大人,提出增加民间教育师资的请求,却遭到了冷遇。

“林大人,您这想法固然好,可是朝廷的经费有限啊。”张大人打着官腔,眼皮都没抬一下。

林诗雅早料到会遇到阻碍,她不卑不亢地提出:“大人,民间可以集资,百姓们为了孩子的教育,都很愿意出一份力。”

“集资?”张大人嗤笑一声,“林大人,您可真是天真!那些泥腿子能拿出几个钱?这可不是小数目,别到时候弄巧成拙,反倒成了笑话!”

张大人的轻蔑态度让林诗雅心中涌起一股无奈,但她并未放弃。

民间集资的路走不通,她便另辟蹊径。

她决定亲自下乡走访,寻找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教育人才。

辞别了张大人,林诗雅便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前往乡村的道路。

马车一路颠簸,路旁的景色从繁华的城镇逐渐变成了田间小路。

“吁——”马车停了下来,林诗雅掀开车帘,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几个农夫正弯腰劳作,汗水浸透了衣衫。

林诗雅走下马车,朝着田埂走去……

林诗雅沿着田埂,一路走到田间劳作的农夫身边。

秋日的阳光洒在金黄的稻穗上,空气中弥漫着稻香,然而林诗雅的心情却如同这逐渐转凉的天气一般,蒙上了一层阴霾。

“这位大哥,你好。”林诗雅礼貌地向一位正在收割稻谷的农夫打招呼。

农夫抬起头,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疑惑地望着她:“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林诗雅说明来意,希望能从村里寻找一些有学识的人来担任教师,为孩子们传道授业。

不料,农夫听后却哈哈大笑起来:“公子,您真是说笑了!我们这些庄稼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有时间读书识字?再说,读书识字有什么用?还不是得种地养家糊口!”

林诗雅耐心地解释教育的重要性,却发现农夫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抗拒。

她又接连问了几个村民,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异。

有人甚至直接回绝:“读书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下地干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田野上,林诗雅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村民们对教育的漠视,让她感到深深的挫败。

原以为推广教育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却没想到会如此艰难。

一阵秋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林诗雅不禁打了个寒颤。

她裹紧了身上的披风,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她突然想起前几日受邀前来京城讲学的周文人。

周文人学识渊博,口才了得,或许他能帮自己一把。

一个念头在林诗雅心中闪过,她的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

回到京城,林诗雅立即派人去请周文人。

她将自己在乡村的遭遇和想法告诉了周文人,并诚恳地请求他的帮助。

周文人听后,欣然同意,表示愿意与她一同前往乡村,用自己的方式唤醒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

几日后,林诗雅和周文人再次来到那个村庄。

这一次,他们没有挨家挨户地劝说村民,而是在村口搭起了一个台子,宣布要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师选拔赛”。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好奇。

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聚集到台子前,议论纷纷。

“教师选拔赛?那是什么玩意儿?”

“听说是要选拔教书先生,获胜者还能得到丰厚的奖励呢!”

“真的假的?那我也去试试!”

看着台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林诗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周文人,轻声道:“周先生,一切就拜托您了。”

周文人站在台上,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我们举办这场教师选拔赛,旨在选拔出有学识、有德行的人才,来担任我们新建学堂的教师。本次比赛不限年龄、不限出身,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些原本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被这场比赛吸引,纷纷前来报名。

一个身材瘦弱却目光炯炯的青年,手里紧紧握着一本翻旧了的《诗经》,略带羞涩地走到报名处。

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的青年,放下手中的锄头,大步流星地走到台上,

林诗雅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时,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人高呼:“皇上驾到!”

林诗雅循声望去,只见慕容复身着便服,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目光落在林诗雅身上,充满了赞赏和鼓励。

林诗雅心中满是感激,她快步走到慕容复面前,行礼道:“皇上,您怎么来了?”

慕容复笑着扶起她,柔声道:“朕听闻林爱卿在此举办教师选拔赛,特地前来助威。”他转头看向台下的百姓,朗声道:“教育乃国之根本,朕希望各位都能重视教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慕容复的一番话,赢得了台下百姓的阵阵喝彩。

林诗雅看着慕容复,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咚!”一声锣响,选拔赛正式开始。

第一个环节是笔试,考题涵盖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

台下的年轻人纷纷拿起笔,在纸上奋笔疾书,一个个都憋足了劲,想要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

林诗雅和慕容复站在台下,看着这些认真答题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场选拔赛,究竟会选拔出哪些人才呢?

锣鼓声落,选拔赛的结果也随之揭晓。

几位在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方面表现出色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他们的名字被高声宣读,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年轻的教师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他们接过林诗雅亲手颁发的聘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阳光洒在林诗雅的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她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新教师,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一场选拔赛的胜利,更是民间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

她深知,这些新教师将成为乡村教育的火种,点燃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照亮他们未来的道路。

消息传到城镇,城镇学堂的刘校长却坐不住了。

他原本对乡村的教育不屑一顾,认为那些泥腿子根本不配读书识字。

但如今,林诗雅在乡村大力推行教育,还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这让他感受到了威胁。

他担心乡村的学堂会抢走他的生源,影响他的收入。

刘校长坐在学堂的书房里,脸色阴沉。

他手里握着一杯茶,却一口也喝不下去。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他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溅,茶水在地板上蔓延开来,如同他此刻焦躁的心情。

他叫来自己的管家赵成,吩咐道:“你去打听一下,林诗雅下一步打算做什么。还有,那些新选拔出来的教师,给我盯紧他们,找机会……”刘校长没有把话说完,但他阴狠的眼神和语气,已经足以让赵成明白他的意思。

赵成领命而去,刘校长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眼神闪烁不定。

他知道,与林诗雅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他要用尽一切手段,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

林诗雅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宁静的乡村,心中充满了希望。

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大人,城镇学堂的刘校长派人来了……”侍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急迫。

林诗雅心中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