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40章:建初四年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40章:建初四年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建初四年,

窦氏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但缠绵病榻的太后却是一再催促皇帝,令其早定太子。

皇帝不能再拖,便明发旨意,筹办起了册立典礼,为年仅两岁的刘庆批上了太子的冕服。

这让窦氏极为愤怒,常在皇帝面前哭诉。

皇帝心疼她,可听的哭声多了,心中也有些不高兴。

他虽盛宠窦氏,却也不像成帝哀帝那样,为了美人连江山社稷都不顾了。

大汉朝以忠孝治天下,

病重的太后都拉着他的手说,“不看到太子,我不能闭眼”了,他还能怎么办?

何况今年开春,

他便同臣子忙碌于白虎观论典议经之事,实在不能像先前那样,摆出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安抚疼爱窦氏。

而窦氏也并非蠢笨之人。

发现自己常用的泪水不能再取得想要的效果后,她便变得柔情体贴起来,平息了皇帝隐约生出的烦躁,恢复了往日的亲近。

但私底下,

窦氏还是跟母亲说道,“男人真是靠不住!”

不说在前朝,令窦家子弟享受极致的尊荣,

就说在后宫,连让自己生个嫡子都不行!

也难怪母亲以前常在家中,对先帝一系发出抱怨。

沘阳公主也皱着眉头,对女儿发出叹息。

她说:

“我近来又找了不少名医询问,其中一人告诉我,近亲相配,生育可能比常人要艰难一些。”

“也难怪前汉武帝的陈皇后入宫十多年,也未曾有过孕育。”

以史观之,

虽然陈皇后无子被废,却仍享有富贵的待遇,常在长门宫快活潇洒,就连其家族也保有了一定地位,属于还算年轻的武帝,给予表妹难得的温柔。

可沘阳公主却不想女儿成为第二个陈皇后!

她是要做下一任皇帝外祖母的,

她是想要权倾朝野,证明自己的!

再说了,

富贵再好,也需要权力支撑!

拥有权力,才能拥有一切!

于是沘阳公主想了想,对神情烦闷的女儿说道,“宫里的梁贵人快要临盆,若她生了个男孩,你就将他抱过来自己抚养。”

窦氏眉毛一竖,不高兴的道,“凭什么要我养别人的孩子?”

沘阳公主便把先帝床榻间劝慰太后马氏的名人名言告诉了女儿,劝慰她“以大局为重”。

至于这句出于私密处的话为何会得到流传?

考虑到先帝的个性,还有他已经在陵墓里烂成了一滩污水,

那只能是马氏这位遗孀了——

马氏年少的时候便被父母送入皇宫,侍奉在阴丽华身边,与明帝相亲近。

某种程度上,除了妻子的身份外,她还可以算是明帝的学生。

因此,马氏对明帝十分依赖钦慕,在其去后也时常怀念,以至于抢过史官的责任,亲自提笔写了《明帝起居注》,将二人私下对朝堂、子嗣的讨论,都坦然的写到了里面,以示自己的无私。

想来杞国的某个胖娃知道了之后,会感叹世间还有这样的知己吧。

可惜窦氏不能理解马氏的高尚,只觉得这女人处处都在羁绊自己。

可母亲一再劝说,窦氏看着儿子做了太子,正一脸喜色的宋贵人,到底是同意了这个建议。

就在新的太子得到册立后的一个月,

梁贵人在夜间生下了一个男孩。

孩子还未褪去从母亲腹中带来的温度,便被窦氏派人抱走了。

等到失力昏迷的梁贵人醒来,询问自己的孩子在哪里时,身边的人甚至还朝她发出恭贺的声音。

毕竟得到皇后亲自抚养,那便类同嫡子了。

只要后面皇后没有亲生之子,凭借皇帝对窦氏的宠爱,未尝不会行景帝、光武之事,将那个稚嫩幼小的孩子立为继承人。

但梁贵人对此一点也不高兴。

在恢复一些体力,用浓妆遮掩了脸上的虚弱惨淡后,她便找到皇帝,请求见一见自己的孩子,抱一抱他。

为人父母,

她自然知道让孩子受皇后抚养,是最好的选择。

可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她还没有见过孩子未曾长开的脸,还没有摸过他小小的手脚,还没有让他吃过母亲的奶……

她怎么会甘心呢?

但皇帝沉默许久后,还是拒绝了她。

他想起窦氏在自己面前抱着孩子时,那欢喜飞扬的模样,便不再为憔悴悲伤的梁贵人感到心软。

谁让皇帝的心是偏的呢?

“你且放心,皇后视肇儿为亲生之子,绝不会让他受一点委屈!”

皇帝说着让梁贵人心碎的话,随后命人将之带了回去。

梁贵人因此闷闷不乐,生产后的身体没能等到良好的恢复,很快便形销骨瘦,气息奄奄。

窦氏听说这件事,一点也不觉得愧疚,只是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女人要是就此死去,倒能了结我一桩心事。”

窦氏还是不乐意抚养别人生的孩子。

但沘阳公主请来的医者、巫师,都没有为皇后发挥一丝效用,而皇帝跟别人的孩子,却是一个接一个的生根落地。

这让窦氏也忍不住为自己的身体心虚起来。

于是她退让一步,愿意接受在名下挂有别人的子嗣,但转而又担心起血脉的力量,会让亲生的母子连心,令自己的努力白费。

若梁贵人没了,

皇子从小长在自己身边,再让宫人禁言……

那自己也能更安心的做个“母亲”了。

“梁贵人在病中,还喊着想见皇子一面。”

前来报信的宫人跪趴在地上,对皇后说道。

窦氏无所谓的道,“都快死了,还想这个干什么?”

“也不怕把病气沾给了稚子,让母子到阴间团聚!”

她再次拒绝了梁贵人的请求。

于是,

直到死亡到来之前,梁贵人还是未能见到自己的孩子。

她披散着头发,眺望着皇后的宫殿方向,心里安慰着自己:

这样也好,

皇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

陛下说不定也会让他成为自己最终的继承人……

她没必要因为那多余的感情,而破坏孩子光明的未来。

随后不久,

病重多日的太后马氏也死去。

后宫就此全然落入了窦氏之手。

她抱着怀里日益长大,眉目中带着生母痕迹的孩子,在母亲的劝说下,开始了新的斗争。

……

“所以说,过重的权势会消磨人性。”

“世间能够无视诱惑,保全本心善意的人,又有多少呢?”

泰西洲,

已经被诸夏君子们建设成为当地人眼中,繁华大都会的广业城中,

何博一边搅弄着烫烫的汤药,一边发出感慨。

因为老迈,不幸被换季时的凉气偷袭,从而病倒在床上的大贤良师耶哥儿虽然不知道上帝话中指的是什么事情,但心里清楚,这是上帝又陷入突然的自我了。

他对此,只是沉默的伸出自己苍老的手,想要接过汤药服用。

“不!”

何博一抬手,把碗抬到耶哥儿够不到的地方,发出满是父爱的声音,“我要喂你喝!”

说罢,

他用汤匙舀起苦涩黑浓的药水,凑到了耶哥儿嘴边。

耶哥儿无语了一阵。

“这是要折磨我?”

草药的苦涩,

不管在哪里,都是能把人喝出呲牙咧嘴的崩坏表情的。

所以正常人病了喝药,多是壮着胆魄捏着鼻子,一口干了它。

再苦再难,

若能忍一下就结束,那没关系。

但上帝如果要一勺一勺的投喂……

那即便身为大贤良师,也是会生出逆反之心的。

“喝一口就给你吃个甜甜的椰枣!”

“我这样的年纪,吃那么甜的干什么!”

大贤良师挣扎的将身体抬升一些,端着汤药一饮而尽。

他随后便发出一声带着草木气息的叹息。

“要不要回罗马?”

“奥古斯都可是很期待你这位圣者降临他那里呢!”

扯过旁边一只用树桩做成的小板凳坐下,何博拿起桌案上的羊皮信纸,对耶哥儿发出了询问。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太平道在泰西传播的愈发广泛。

而那几位因路途遥远,觉得自己必须在东方待久一些,多多增长见闻的罗马使者,也总算在前一个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他们带回来了许多珍贵的物品:

比如大量的美玉,

大量的丝绸,

一些受到战乱西海的阻隔,不能像以往那样,轻松传到罗马的诸夏典籍。

以及自己在中原各地的见闻。

年迈的奥古斯都对他们的收获发出了惊叹。

在重重嘉奖了使者后,他便同自己的臣子说,“罗马需要进行更深刻的变革。”

“东方的诸夏已经超过我们很多了。”

臣子和君主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使者在中原时,还能因本国的强盛昂扬,而生出“大汉能我也能”的信心,忽略罗马内里存在的一些弊政。

但对奥古斯都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罗马虽盛,可又能昌盛多少代人呢?

罗马虽强,可又能强大到永远保留住如今的国土吗?

中原那边的诸夏人,已经经历了多次混乱。

被驱逐的嬴秦远遁西海,成为了这里的霸主。

而取代嬴秦的汉朝,也在死去一次后再度复生,并仍旧强大。

罗马可以做到吗?

不说像玄鸟一样浴火重生,

嬴秦的后裔乱到现在,还能在一些地方留存立足,

就说罗马能为了兴修一条河流,直接驱动数十万人吗?

奥古斯都来到自己聘请大量学者,为罗马绘制的疆域图前,沉思起这个国家方方面面的情况,又想起当初为了驱散庞贝的数万民众,自己所承受的骂名和质疑。

而在奥古斯都思考出结果之前,

那曾被圣者预言的火山,也总算迎来了爆发。

大地因它而震动,

海水因它而浑浊,

灰尘因它而冲向天空。

最终,

尘埃落下,巨石滚动,将附近的庞贝城埋入地下。

这必定是造成了不小伤亡的。

毕竟奥古斯都在这十来年间,并没有将附近几座城市的人口全都驱散。

实际上,

哪怕他不顾当地人的满是疑惑的咒骂,喜欢去庞贝游玩的贵人们的反对,强行搬空那里,

在这么多年光阴下,总会有人钻着空子,回到城中。

好在比起原有的轨迹,这样的结果要好太多了。

随后,

奥古斯都的名声一反常态,

从“强权的暴君”,变成了具有长远智慧目光,并得到神启,拯救世人的圣君。

而他当时所经历的一切,

那让原本庞贝城中许多人得以逃过这必死之事的一切,

也随着民众对君主的赞美,迅速传扬出去,并引发了民众寻找道长们为自己启惑、洗礼的热潮。

奥古斯都听着那欢呼雀跃的声音,便生出了一些想法,派了专门的使者跨过瑞纳河,想要迎接耶哥儿这位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前往罗马,享“国师”待遇。

“他为了请你,甚至连跟楚国的作战都停了。”

泰西的诸夏之国,

在这几十年间也算搞得有声有色。

谁让诸夏君子有祖宗在地下帮他们想办法提升技术,传达信息,而周边的日耳蛮、塞尔蒂人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呢?

何况文明差距就摆在眼前,

只要大脑不萎缩,

无论是谁,也希望穿更漂亮的衣服,吃更美味的食物,享受舒适的生活。

要知道,

瑞纳河以东的日耳蛮,那是真野蛮。

成天在林子里钻来钻去,活得跟个野人一样。

跑的远了跟其他部族的人碰了头,张口话也说不通,只能嗷嗷呜呜的拿手指比划。

哪里比得上西周时便领悟区块链技术重要性的诸夏呢?

是故,

罗马近些年的目标也从打击北边蛮族,变成了打击北边的诸夏。

后者中,实力最强,占据了瑞纳河中上游平原谷地的楚国,便是罗马高卢军团的重点针对目标。

“国争还是比不上族群之争啊……”

从苦涩中回过味来的大贤良师这样说道,“失宗庙不过一家一姓,失社稷却是要辜负血脉族群的。”

“罗马兴起的时日,到底是晚了点。”

环视地中海,

在罗马之前,便有诸多古文明兴盛。

当罗马走出半岛,征伐此地时,秦人都跑过来建国立业了,可见错过了多少版本更迭。

是以其族晚发而后起,

又碍于传统、国政,不能像嬴秦那样心狠手辣,于征服之地大搞人体建筑,然后哐哐哐的生孩子填充那里。

毕竟罗马人虽然也重视家庭,在人际交往的很多方面,可以跟诸夏君子无缝连接。

但的确是玩不来宗法礼乐制度的。

而且国土环绕地中海,少有繁华的平原,可以令罗马营建起一个绝对的中枢,养育出绝对的核心族群。

这使得步入盛世的罗马,还时常要因为治下的其他族群苦恼,受其牵绊。

“所以这位君主邀请你去,是想用教派来统合诸族思想。”

何博接下耶哥儿的话,把手里的羊皮纸卷了又卷。

“只有先把想法捏在一起,才能让人与人亲近起来。”

数千年前,

黄河岸边的黄帝与炎帝结盟,从而奠定了如今炎黄子孙的根基,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奈何晚了就是晚了,

想靠血缘祖先统合人心,罗马已经做不到了。

泰西的蛮夷长得也十分多姿多彩,没办法效仿同样黑发黑眼的东胡、西戎、北狄、南蛮融入诸夏一样,轻易被罗马人接纳。

所以,

他只能利用教派的力量。

“要去吗?”

何博再次询问起老迈的大贤良师。

耶哥儿摸着自己的胡子想想,又捏了捏骨头有些松软的手脚,最后说道:

“国无外敌则亡。”

“罗马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对手,比匈奴可好用太多了。”

“而且奥古斯都邀请我去罗马养老,不用在这里承受风雪,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