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36章:汉与罗马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36章:汉与罗马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平十八年春天,

一场化冻的雨水之后,

黄河没有泛起额外的波浪。

清澈的河水沿着河道流淌,流出高原,流过关中,流过关东,最后汇入大海。

没有地方因这位狂躁多变的母亲而引发新的灾祸。

河底沉积的泥沙被大浪淘去,

大河恢复了她难得的平静。

而在两岸,

裹着各色头巾的百姓牵着耕牛,开始在褪去冰雪的田地间耕耘。

他们的汗水落到泥土里,汇聚成皇帝面前关于春耕一切顺利的奏报。

“我应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

皇帝捧着这份奏报,一向严肃正经,让臣子望之畏惧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随后,

他下达命令,要前往原陵祭拜先帝。

车架发出骨碌碌的声音,承载着皇帝和新春的喜悦,来到了原陵之前。

皇帝捧着洛阳郊外取来的青苗,将之摆放在祭祀的台上,希望用这粗壮挺拔的禾苗,告诉父母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天下大治!

西域那边,班超也显露出十分的勇武和才智,在搅得交南混头混脑后,又利用西域诸国之间的矛盾利害,重建了西域都护府,将大汉的天威再度传扬到远方。

南匈奴、鲜卑、乌桓等蛮夷皆归顺依附,

辽东的燕国虽然嘴上一直没输过,但一味的“谴责”、“勿谓言之不预”,也显露出其内部的衰弱无力。

它已经完全失去了和大汉竞争的可能性。

而西南的嬴越、哀牢群蛮,也在去年冬末,送来贺表,歌颂皇帝的文治武功。

远方的隋、杞,更是为了争夺“谁才是真正的夏裔”的名分,请求着天子的裁断。

以上种种,

都表明着大汉正继前汉武宣之世后,再度迎来新的辉煌。

这让生者死鬼,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毕竟太平昌盛,即便仍旧存在着昏暗之处,可总归能够惠泽小民一二的。

乱世之下,无依无靠的百姓会沦落到各种地步,

几十年前的新莽之世,犹在眼前。

而西海那边的如同天火焚世的狂乱,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上帝因此表示,

祂要奖励一下刘庄这位天子。

他召来刘秀和阴丽华,朝这对生前恩爱,死后相敬如宾的夫妻说道:

“他专门来向你们报喜,就去见一见他,跟他说说话吧!”

皇帝刘庄,

对阴间诸多的国君、皇帝来说,都是一位特殊的存在——

他的天赋超然,

能够让重视人设,以怀柔之术治国的光武帝都心动不已,做出改立太子的事;

他的父母从未显露出什么矛盾,给予了刘庄一个美好怀念的童年;

他对继承者的教导严格,从而让自己兴盛的社稷能够拥有一名合格的继承人……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顺遂的皇帝呢?

要知道,

同样是父母恩爱、夫妻和睦、具有治国天赋的汉宣帝,也在继承人这一方面,存在着不足啊!

现在,

孩子取得了成就,还不忘记赶过来告诉自己的父母,

这如何不让一些先君们感到酸涩呢?

前汉元帝等后继者,近来都低调了许多,生怕将父祖闷在心中的怒火招出来。

刘秀阴丽华对此,自然是高兴的。

他们也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同样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

于是,

人逢喜事,没有选择向上天这位“父亲”汇报,而是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亲生父母的皇帝,便在当夜做了个美梦。

在梦里,

他重新变回了幼小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用稚嫩的声音读着书册里的词句。

那书写的并非动人的诗赋,而是他这些年的功绩。

当孩子的声音停息,昂着脑袋得意的看着父母时,后者也伸出双手,抚摸着他的头发,嘴里吐出一句又一句的夸赞之语,并伴随着爽朗开心的笑声。

“真想这一幕长久的存在下去。”

夜色渐去,梦境的虚妄也慢慢散开,小小的皇帝察觉到了什么,忽然说了这样一句。

这是在梦里,

他可以不用再保持人前的严肃与冷漠,顺着内心的感受说些话。

他的父母对视一眼,又笑着对他说,“这可不好。”

“你还是晚些再来我们身边吧!”

说罢,

他们站起身,拉着孩子走出了房门。

无边的雾气遮住了一切,

皇帝就这样站在外面,随后醒来。

他从床榻上缓缓的坐起,被褥间的热气还没有褪去。

而在长久沉默之后,

只有一声叹息响起。

第二天,

明亮的太阳再度升起,

皇帝乘着车架返回了自己的宫殿,准备新一轮的奋斗。

对于这个国家,他还有许多想法没有实现,还有很多政策没有推行。

收复西域,

治理黄河,

还不足以让他感到满足。

皇帝看着洛阳的皇宫中,那迎着春日,焕发出无限生机的草木,相信永平十八年,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而在夏天到来的时候,

来自于极西之地的罗马使者,也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中央之国,那一切又一切的发源之地,受上帝钟爱的神圣之土。

黑发黑眼,但眉目深刻,头发微微卷曲的使者离开船只,从齐鲁的海边登陆上岸,然后要沿着河水逆流而上,直达世界的中心,那宏伟华丽的洛阳城。

“真是不容易的旅途。”

使者抚摸着临行之前,专门请在罗马城中立庙传道的道长开光的玉坠,向着自己的同伴感慨道:

“我在路上时常想,若是抵达终点之前便不幸死去,上帝能否将我纳入那永恒平静的极乐冥土之中。”

他的同伴便笑着说,“你对诸夏的文化这样精通,一定可以得到上帝恩赐的殊荣。”

在罗马死鬼们的努力之下,

位于泰西的冥土得到了足够的建设。

而伴随着那无形的汗水和努力,

以及罗马后面几位奥古斯都动不动就在梦里接受到的咆哮和殴打,

太平道在罗马帝国中的传播,也取得了良好成果。

虽然主推朱庇特的罗马众神在时代的惯性和习俗的影响下,仍旧获得了大众的信仰,

但这并不妨碍来自诸夏的上帝,在万神殿中的座次越升越高,受到的祭祀也越来越隆重。

广大的民众间,上念一句“神王朱庇特”,下念一句“皇矣上帝”的情况,也不断出现。

谁让罗马在还是共和国的时候,就已经跟诸夏进行了接触了。

这么多年的浸染影响下,本就“有类中华”的罗马人从诸夏君子身上学来一点真本事,也是正常的嘛!

正如君子们说的:

反正不要钱,

多少信一点,

万一有用呢?

更别说在信了道士们的话,在长辈临终之前,请来道长为其做法超度后,后人是真的能遇见点玄之又玄的事。

虽然诸夏君子们又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见去世亲人,也许是心中悲伤怀念,反馈到梦中导致的。

但跟其他人对账之后,

思维活泛一些的都能琢磨出来——

亲人死后七天,会准时梦见对方;

按照诸夏历法算,每年的八月十五,身边难免有点阴凉的感觉……

啧啧,

这怕是真有东西!

于是,

一些信徒自发的替道长们做起了宣传,以希望能够在死后,享受到上帝的仁慈。

只不过,

这些罗马人到底还是有些后知后觉的。

因为同样重视家庭和血脉,罗马人也有着祭祀祖先的传统,但并不像诸夏那样,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讲究。

他们通常只会在二月中旬的祭祖节中,为祖先献上贡品。

这导致先人好不容易等到头七回魂的时候,往往只能见到一片冷清的画面,一点祭品都没能吃到。

而死鬼托梦的环节,也往往以痛斥子孙的不体贴,责令对方在家里挂一本诸夏历,记好各种节日时间为主。

反正以提比略为首的几位奥古斯都,在这方面是有不少经验的。

好在现任的君主阿莱克修斯是个聪明人,并没有踩到祖先们的坑里,享用到“多次恶灵骚扰导致睡眠不足”的苦果。

在初次接触那奇怪的,来自于东方的传统时,他便谨慎的遵守着它。

因为阿莱克修斯知道,

若非必要原因,高傲的皇室才不会折腾这些。

等到继位后,

等到前往庞贝触碰到了鬼神的踪迹,

阿莱克修斯心里对东方,便更为好奇。

于是,

他派出使者,想要去往东方,寻找神灵垂青于那片土地的原因。

船队从罗马城出发,跨过地中海,再沿着埃及的运河进入新的大洋——

在西秦的残存都被人取代后,

罗马秉持着“落井下石”的原则,对邻近的宁国展开了数次攻势。

通过自家引以为傲的海军,罗马将原属于秦国的“犁轩”纳入了国土,并让它取回了曾经的名字。

可惜,

土地没有变,

久违的称呼再度出现,

居于其上的人却变了太多。

但罗马没有嫌弃这一点,

它怀抱着无比的自信,认为秦人当年可以消化这片土地,那么击败了后者的自己,必然也能够做到。

就这样,

船队沿着海流,一路向东而去。

他们先在信度河入海口处的瓜州靠岸,希望在太平道发源的新夏,聆听到神灵的启示。

结果杞国占据了那里,

罗马表示自己对这个新分化出来的诸夏之国不是很熟,没必要浪费时间去与之外交。

而若想去隋国,

要么跨过两国之间,发挥国界作用的大沙漠,

要么就是绕行神洲南部,从恒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到达德宁。

对此,

罗马使者再次表示,

绕路实在浪费时间,而恒河水量庞大,流速迅疾,不是一般船可以突破阻碍,强行挺入的。

他肩负着奥古斯都给予的重任,实在不能把精力浪费在跟恒河拉扯这件事上。

“而且我从一本古老的笔记上听说过,这条河中曾经发生过不好的事情。”

使者对自己的同伴这样说道,“在上一个王朝存在的时候,一位凶残的将军曾经将反对自己的人,全都扔到了这条河里喂鱼。”

同伴想了想回道,“可咱们不也这样做过吗?”

共和国时代反对格拉古兄弟改革,也是血染过台伯河的。

“那怎么一样呢?”使者摆着手说。

“怎么不一样?”同伴疑惑。

“新夏扔的是活人,举办的是潜水比赛;元老院扔的是死人,是人力资源的再利用……当然不能相提并论!”

同伴于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懂了。

……

“真不愧是中央之国。”

“这里的河流、人口、土地,都是超出我想象的。”

当前往洛阳的船只在黄河上行走了一段时间后,

从罗马来的使者又发表起了自己的感想。

“它的富饶美丽,的确值得上帝施以优待。”

哪怕心中再怎么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大汉的广阔平原、充盈人口、繁华城邑,都给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罗马总体上,由于山地居多,建造的城市没办法像中原这样方正阔大,容纳大量的居民。

何况习惯于海上奔波的罗马人,也不曾见过中原那样接天连地的农田。

当然,

在罗马学者们的记述中,西秦曾经在两河流域,创造过这样壮丽的景象,

但随着持续多年的战火,过去的繁荣早已消失殆尽,只残留下一些痕迹,诉说着嬴秦曾在域外开辟出怎样的辉煌。

同伴也为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发出惊讶的声音。

“罗马以后,也可以做到这样吗?”

他们还可以拥有更辽阔的疆域,缔造不次于中央之国,与之并立东西的强大富有吗?

“当然!”使者毫不犹豫的答道。

生活在盛世之下的人,总是有着浓烈的自信,认为自己、认为国家,会一直向上走去,向着太阳走去。

他们不会失败的,

他们将常战常胜!

直到他们听说,

船队所穿过的这条河流,是前些年大汉朝廷整修过的。

横贯了关东平原的新河道,

两岸坚固的堤坝,

还有当时召集的数十万民夫……

这好像又是一件很不符合罗马常识的事情。

“所以真的可以吗?”

同伴眺望一下岸边的风景,注意到河边有着几棵青翠矮小的柳树,然后转头看向使者。

使者张了张嘴,最后只板着脸在船上负手而立:

“没必要!”

“罗马又不存在这样这条漫长又狂野的河流!”

哪怕征服了埃及,需要面对尼罗河;

哪怕征服高卢和日耳蛮,需要面临瑞纳河。

可别忘了就连迁移到西海的诸夏君子,都对着尼罗等长河抱怨过自家母亲河的脾气!

被母狼哺育成长的罗马人,

跟通过治水才成立第一个朝代的诸夏人,

还是很不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