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15章:诸夏在泰西的奋斗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15章:诸夏在泰西的奋斗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建武十七年,

位于瑞纳河右岸的诸夏小城正蒸蒸日上。

两排木屋整齐的相对列在一起,中间整理出来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周边则是用夯土和木板搭建起来了诸夏风格的城墙,跟隔壁的罗马要塞那用石头堆起来,或者用木排扎起来的护墙,很是不同。

在城墙的保护范围内,许多人在街上走来走去,或挑着担子,或驱赶着放牧归来的牛羊,一派安乐繁荣的景象。

也许这样的城镇放在中原或者新夏,并不算什么好地方。

但谁让这里是泰西的北部呢?

在周边一片蛮夷禽兽、丛林沼泽的情况下,能够建立起一座让人安居,从容耕耘的城邑,已经是诸夏君子顽强生命力的极佳表现了!

“可惜的是,这里的种子并不多。”

“放眼望去,那些杂毛色目的家伙,实在是有些多了。”

在那座最为宽敞、高大的房屋中,这座城邑的建立者之一,悄悄的发出了抱怨。

旁边的耶哥儿对此,也没有太多反应。

毕竟他所出身的族群,名为一族,可实际上血统实在驳杂——

一个四处流离,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母系血统来证明其仍在延续的“嘴强”者,哪里能跟诸夏君子相比?

何况其族群虽然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在当年老秦人的大力打压下,又怎么可能毫发无损的遁入山谷呢?

起码耶哥儿那具有血缘关系的生父,于容貌上是有些诸夏特点的。

这是对方能够得到出身墨家的老师认可的一大原因。

传到耶哥儿这里,

虽然头发还有些微微的卷曲,让他每次束发都要花费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但大体上,的确是黑发黑眼,肤容细腻,没有额外气味的。

哪像这边,

每次劳动的量一多,

其人难免会散发出过分的味道,熏得诸夏君子们头晕脑胀。

而且那些人头发杂乱多色,总不愿意乖乖束发,只有遇上“弥撒”这样的重要日子,要到供奉上帝的庙宇集合了,他们才愿意好好打理下自己的形容。

“泰西传道,本来就比开拓新夏和西海要艰难许多。”

“总要耐心等待的。”

耶哥儿听到这样的话,也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叹。

前两者行动起来的时间,固然较之他们这一批要久远。

但终究是有个先后递进关系的。

新夏从中原大搞人才引进,

等其发展起来后,又可以转过去支持西秦的人才引进。

一来一往,时间总能磨平那遥远路途的阻隔,给远离故乡的种子带去更多养分。

但泰西这边,

除却路途遥远外,中间的障碍也比起前辈们更加厉害——

当时从中原西出,再经西域至于西海,是不存在什么大国家的,多为一些零散的追逐水草而生的部落,或者几十勇武之士,便能在其中掀起风浪的城邦之国。

可现在,

泰西想趁着秦国动乱,从其地引入足够的种子,为自己施以更多的养分,却要遭遇双重阻隔。

若组织大量人手沿着地中海乘船而来,会引起罗马人的警惕。

后者凭借纵横海域立国扬威,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可是极为重视的。

而若走西海路线,先由北地郡乘船北上,再登陆西行,

那些拦路的日耳蛮部落自然不会是大问题,

但早就在那里扎根繁衍的老秦人,才不会放过这路过的肥肉呢!

西边的开拓要人手,

难道他们这群开拓泰西东部的,就不要人手了吗?

要知道,

早在秦人立足西海之初,就对西海以北之地进行了探索。

其疆域最为广阔之时,也一度将西海纳为自家内海,在沿岸修建城邑。

对比起耶哥儿这边,

那里地方和人要更加熟悉亲切,

所以引进的人才们,也乐意接受当地主人的招揽,在那里落脚生聚。

“今年的那批又被秦人截胡了。”

“真不知道怎么到了这儿,还得忍受暴秦的折磨。”

与会的刘如意也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咬牙切齿的咒骂起跟自己分隔在泰西两端的老秦人。

那些家伙是被国家内乱,逼得迁移到泰西东部的,本该惶恐不安,谨慎行事。

为何还是一副“取之尽锱铢”的模样?

旁人听到他这话,当即斜眼过去,“你当年依托于秦国宗王麾下时,也对他提过‘暴秦’吗?”

刘如意摆了摆手说,“吃谁的饭,就替谁说话。”

“这点道理我还是懂的。”

“自打被你们赚上山来,我的身家性命都系在了这边,哪里还会对以前的人事念念不忘?”

刘如意拥有着跟他先祖一样灵活的身段,可不会在大事上扭捏,以至于错过了机遇。

而且那位宗王的子嗣很是昌盛,内乱爆发之时,也好运的没有受到多少牵连。

刘如意被强抢民男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可好过着呢!

若说感恩,

每年八月十五、过年春节之时,刘如意也会委托耶哥儿这位大贤良师,给那位异姓兄弟送点东西下去。

耶哥儿也曾告诉过刘如意,对方在下面过的很好,没必要为之忧虑。

“唉!”

“那就只能等船只跨越地中海,给我们送人来了。”

末了,

参与议论的道士们只能如此说道。

“这段日子给上帝供奉的祭品上心一些,祈祷的时候也要多念念这方面的事。”

惫懒的神明就像大明湖的蛤蟆一样,

总要戳一戳才会蹦哒一下。

他们要不努力的催促,叫的大声一点,可不容易让上帝施以更多的恩惠,护卫着满载诸夏种子的航船避开罗马人的船只,静悄悄的渡过海洋,再挺进瑞纳河的入海口,逆流来到他们这边。

而被上帝安排到瑞纳河中担任此地之主的,那位面相为白鹿的神灵,性格可不像上帝那样亲和随性,颇为自闭淡漠。

很多时候,

那位只会在暗中庇护一下他们这片地方,让其风调雨顺,农物丰收。

连入梦骚扰耶哥儿的次数都很少。

不过,

这也让耶哥儿对之生出了几分难得的敬重来。

毕竟时不时会去罗马港口整点面包屑的大胖鸽子,实在是让他做不到像母亲那样的虔诚敬慕。

“好了!”

“还是说下你儿子迎娶乌比尔部族女子的事吧!”

再说了下近来城邑之中的各种情况,耶哥儿又对刘如意如此说道。

虽然这位刘氏后裔,并没有在异国他乡吃到软饭,减轻创业压力,但这并不妨碍他利用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后代打好吃软饭的基础。

刘如意如今,已有五十岁了,自然不可能没有子嗣。

实际上,

在秦国潇洒的那些年里,他已经迎娶了美人,并生下了两个子嗣。

但也许是缘分不够,

那位女子在孩子还未长成前,便患病去世了。

之后,

有人图谋刘如意的财产,选择了对他的长子下手。

刘如意没有祖先那样的极端理智,看着老爹要被扔到煮沸的锅里,还能喊出“分我一杯羹”的话。

他将大部分财富交了出去,结果还是没能换回自己的长子。

这也是刘如意在被太平道赚上山后,没有激烈抵抗的原因。

对比起留在让他连儿子都保不住的混乱秦国,还不如带着幼子来外地谋发展。

如今,

他的儿子已经成长,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而刘如意为之计长远,在周边挑来选去,看中了属于日耳蛮分支下苏维汇分支乌比尔部族。

乌比尔部族,

是瑞纳河沿岸的一个古老部族。

在罗马人的影响力才涉足这片区域不久时,便与之有了商贸上的往来。

等到凯撒来到高卢地区抓着当地蛮族猛刷军功时,也忍不住在自己的日记里承认,由于同商人往来较多,懂的更多知识,了解更多世面的乌比尔人,比起自己的同族要文明不少。

而且乌比尔人时常受到继承了“苏维汇”称号的同族侵扰,与之存在深深地矛盾,是可以被罗马拉拢,成为其巩固高卢统治助力的。

于是,

凯撒之后便想办法说服了乌比尔人,将其部落进行了一定迁移,来到附近同留驻当地的罗马将士结成了盟友。

时至今日,

乌比尔人已然发展成了附近的大部落,论说文明,也因其同罗马人的联系,要开化许多。

起码他们平时知道清洗身体,吃饭不能只用手抓,衣服也要好好的穿在身上,而不是按照日耳蛮的传统,经常坦荡的显露出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雄风”。

对诸夏君子来说,是可以亲近的存在。

而在乌比尔人看来,

这支不同于罗马的外来者,能在短时间内建设起一个繁荣的城镇,并统合一些小的塞尔蒂部落,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乌比尔的武力并不强大,

他们西边的苏维汇人仍旧在骚扰着他们。

那狡猾的罗马人盟友,也没有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们,只会让他们与敌人争斗,折损了力量后再出手,成为最大的赢家。

用诸夏人那充满智慧的话语来说,这应该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已经开化了不少的乌比尔人自然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于是便想着引入诸夏人来竞争,让罗马人知道“不珍惜自己的代价”!

“但你为什么不选择让儿子迎娶一位罗马女子呢?”

“我记得有不少罗马将领,是愿意将女儿嫁过来的。”

当听说刘如意预备让儿子吃上乌比尔“长公主”的软饭时,耶哥儿还不解的找到他,表达自己的疑惑。

刘如意是大汉皇族,

虽然他过的实在落魄,但在重视家族血统的罗马人眼中,也称得上一个很好的“引种对象”。

固然,

徒有虚名的大汉前任广宗王,没有攀附罗马豪门的能力,

但这里是边境之地,是帝国偏僻的角落,

这里的罗马小贵族们可是很乐意献出一个女子,为家族引入高贵血脉,让自己脸上多些光彩,口头多些吹嘘资本的。

可刘如意只是背着手说,“齐大非偶,何况罗马!”

诸夏在这里,

和罗马进行的是文明的争斗。

眼下大家过的还算轻松,各方相处的较为愉快,但等到诸夏的力量在此地繁衍壮大时,必然要同罗马发生激烈斗争。

甚至在教化蛮夷这件事上,也会冒出许多问题来。

按照先前的发展速度推测,

他总要为自己以后的三代人,考虑一二的。

而且他们已经凭借跟罗马皇帝那奇妙的关系,在这里得到了罗马将士们的友善;

耶哥儿也用各种手段,对塞尔蒂人进行了精神注入;

现在就差他利用联姻,对日耳蛮这边进行物理注入了,不是吗?

……

等到刘如意儿子成婚那天,

这个被命名为“广业”,意为“广诸夏之基业”的城邑,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不管罗马还是塞尔蒂,都派了代表过来,祝贺两位年轻人的结合。

而耶哥儿则在一派欢乐之中,见到了一位奇怪的罗马宾客。

他好奇的走过去与之交流,随后便同这位名叫“本丢·彼拉多”的前任罗马总督,如今的罗马政治流放犯认识了起来。

等到熟悉后,

心情沉郁多时,认为自己这大起大落的人生已毫无意义的本丢彼拉多,从性格开朗,身材孔武有力的耶哥儿那里,得到了宽慰。

他心中的乌云散去了一些,有了继续生活的动力。

“为什么您会对我如此友善呢?”

本丢彼拉多之后,如此询问耶哥儿。

耶哥儿沉吟一会,告诉他道,“是缘分吧!”

“我一见到你,就会涌现一些多余的情感。”

本丢彼拉多因此更加感动。

他对着晴朗的天空双手合起,用自己的方式感激道,“这必然是上帝的指引,让你来度化我这迷途的羔羊。”

“您放心!”

“如果上帝的仁慈,让我的人生得以走出寒冬迎来,迎来新的春天。”

“我一定会想办法说服帝国中的一些人物,给予你们在高卢生活的更多便利。”

对于诸夏在泰西高卢地区的开拓,罗马的贵人不可能毫无警惕,全然放任。

随着广业城从最初的木栅栏,升级为夯土高墙,眼下还有往上面贴砖的趋势,

从最初的几百人,繁衍到如今的数千人,

元老院的声音中里提及它的频率,也日益增加。

元老高官们挥动着自己的手臂如此指责:

“这肯定是诸夏人的阴谋!”

但连续三任奥古斯都,都对诸夏文化表达出了较为亲切的态度,这使得声音喊的响归响,行动上却迟迟没有得到落实。

但问题仍旧存在,终有爆发的一天。

而本丢彼拉多不介意凭此,向这些人释放善意。

他已经被耶哥儿宽广的胸怀征服了。

“你是怎么做到,让他对你这样亲切的?”

听说这件事后,自认擅长交际的刘如意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那家伙以前是当过总督的,总不至于愚蠢到几句话就受骗上当,听信异族的谎言。”

“他甚至愿意为了你,做出近乎损害罗马利益的承诺!”

耶哥儿也不知道对方怎么会如此热情。

他又想起自己那对本丢彼拉多的多余情感,于是感慨道:

“可能这就是缘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