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493章:换家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493章:换家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代王,

是汉太祖刘邦的子嗣之一。

在大汉建立后,它的诸侯世系便得到了长久的延续。

在武帝的时候,

由于国家开辟了新的疆土,边界出现了一定的变动,于是武帝下令,将当时的代王刘义迁移到清河这个地方,让他改任清河王,并将原来的代地改为太原郡。

这并不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

毕竟对于武帝时期的诸侯王来说,推恩令之下,大家只要窝在封地里好好享受,接着奏乐接着舞就好。

而且名义改了,宗庙却仍旧存在,祭祀没有断绝,地下的祖宗也没什么话说。

直到宣帝时,

清河王刘年跟自己的妹妹刘则私通,并在妹夫发现了二人私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让后者戴了个结结实实的绿帽,差点把人给气死。

因此,

刘则的丈夫闹腾起来,将清河王的丑事,通过当地负责监察官员和诸侯的刺史,告到了中央。

宣帝闻之大惊,派人过去探查审问,想要知道这件事的真伪。

清河王刘年见到使者过来,只当皇帝要直接处置自己,于是极为委屈的上疏,言明自己和妹妹是真心相爱的——

“陛下同皇后恩爱,难道不愿意看到别人恩爱吗?”

宣帝随之震怒。

什么爱?

爱什么?

你有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本质?

很快,

宣帝便废了刘年,将人迁移到房陵这个地方,终止了代并清河王世系。

而等到王莽初初掌权,为了拉拢刘汉宗室,减少他们的抵抗,并为自己营造更加“周公”的人设,又以“兴灭继绝”为理由,从角落里扒拉出来了刘如意这个刘年兄弟的子孙,把他立为“广宗王”,延续祖先的祭祀。

当时已经落魄到在地里刨食的少年刘如意,听说了这天降的喜讯后,当即将手里的锄头一扔,迈着小碎步回到乡里,逢人便说自己这个名字取得好:

“如意如意,按我心意!”

“本公子生来就是享福的命啊!”

“那赵王刘如意怎么就早死了?”有人对着飘飘然的刘如意伸手提问,“他出身不比你‘如意’多了?”

赵王刘如意,

是汉太祖同戚夫人生下的孩子,受封在了赵地。

可惜天不假年,

二十多年便因病而亡,还没有留下子嗣。

“就你话多!”

活在王莽治下的刘如意听不得这不吉利的话,上去就踹了那人一脚,随后高高兴兴的乘坐上天使安排的马车,前往广宗就任。

又很快,

王莽篡位,屁股下面的位置控制了他聪明的脑袋,让其在“兴灭继绝”这件事上出现了反复,遂将刘如意这个广宗王废弃,让他再次滚回地里刨食。

“这我怎么能忍呢!”

刘如意嗦了口羊汤,并熟练的捏碎了个邦硬大馍,把它泡在汤里面软化。

飘荡起的食物香气,遮住了他已经沧桑起来的脸。

“然后我就跑到长安,想要跟太皇太后控诉王莽的不讲道理!”

“结果……”

“唉!”

王莽连太皇太后本人都不怎么关心,又凭什么俯下身体,倾听刘如意这个落魄宗室的诉求?

他当即就把人下了牢狱,逼得刘如意倾尽家财,才捡回来一条性命。

“路过使馆的时候,我听见秦使在骂王莽,当即就心动不已,上门跟他结为了兄弟……然后就跟着他来到了秦国。”

赵申捏着胡子沉思起了刘如意的奇幻漂流,然后说道:

“我听说怀帝是派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前往中原访问的。”

“是啊!”

“那你还跟他结拜?”

老嬴家跟老刘家的子孙能凑对吗?

这应该吗?

等会就烧封信下去,问问还在秦国四处当该溜子的汉太祖,还有正在中原吃瓜的嬴秦先君知不知道这件事!

“怎么能因为先人的矛盾而连累子孙呢?”

刘如意将面前的食物一扫而空,捧着肚子理直气壮的说道。

“我现在就跟着老嬴混,心里期盼的,也只有玉壁城这座秦国西京能变得更加坚固,让嬴秦的统治延续的更久!”

起码要再坚挺个几十年,活够三代人吧!

反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他不是啥君子,能延续三代富贵,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赵申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又看看身边还颇为稚嫩的徒孙。

他心里忽然有了个奇妙的想法,但眼下还不能说出来。

刘如意这个人究竟如何,仍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耶哥儿如今也没有接过究极武器九节杖的能力,还要继续成长。

所以,

再等几年吧。

赵申觉得凭自己的身体,再活个几年并不成问题。

“师公,你刚刚看着那人在想什么呢?”

虽然赵申自认目光深沉,情绪并没有什么外露。

但以上都只是他“自认为”的。

在外人看来,

赵申这老头时不时就要把眼神落到刘如意身上一会儿,神情带着显而易见的思虑。

这让刘如意有些坐不住了。

老秦人在人和人的深度交往之事上,并没有额外的爱好,就连历代皇帝,都没有过像汉成帝那样急切的色鬼。

但刘如意又不是秦人。

他可是纯正的刘邦子孙!

对于某些事,他是有所了解的,也是有所警惕的。

所以在“不动声色”的赵申眼神逼迫下,饭扫光的刘如意没多久便起身离开了酒馆,只留下太平道的大贤良师继续原地深沉。

耶哥儿无聊的左看右看,最后终于忍不住好奇,询问起赵申。

“没什么。”

赵申即便被人看懂了脸色,却仍平静从容,“只是在想,你若要去泰西传教,总要一些帮手。”

“那里的蛮夷还是有些多了!”

耶哥儿“哦”了一声,认同的点点头,“是这样的。”

从小跟着赵申传道的耶哥儿对此可深有体会。

打架这种事,

己方多带些人显然更有利于胜利。

“安定下来后,要多吃点鱼和饼,你还是有些瘦了。”

瞄了眼徒孙那因正处于迅速生长期,看上去十分瘦高的身材,赵申淡淡说道,“这些对你的身体来说,是有好处的。”

耶哥儿听了,当即发出一声哀嚎,“可我不想吃鱼和饼!”

在罗马传道的时候,他们会沿着河流行走,这样更方便寻找食物和当地的人口。

所以,

耶哥儿小时候经常会被长辈投喂从河里现抓现煮的鱼,还有那特意烤干、以便长久储存,硬到可以充当武器的麦饼。

那让他吃的很痛苦。

当他含着热泪,将那好不容易敲下来一块的麦饼叼在嘴里,企图用温暖的身体和口水软化它,顺便阿巴阿巴的朝着飞过来,给自己送来椰蓉和椰酥这等美食的“亲爹”鸽子诉苦时,

那位向来慈祥的上帝却用鸟类特有的高温身体,说出了让耶哥儿颤抖冷的话语:

“鱼和饼都是好东西!”

“而且必须与你有缘,不可以抛弃它!”

鸽子转而还对约瑟和玛利亚吩咐道:

“记得,要多喂孩子吃饼!”

这对夫妻自然应下,

只有耶哥儿在旁边呲牙咧嘴,用半块麦饼当场打死了一只路过的兔子。

“我会让你母亲盯着你的。”

“嗯,就按照上帝的神谕……给你每天吃满五饼二鱼这个量。”

耶哥儿于是哀嚎的更加惨烈了。

旁边,

窥探了这一行人许久了的死鬼们正手捧着秦人从犁轩那边获得,又经由刘太公等死鬼培育出来的西瓜,一边吃着一边指指点点。

“老刘,你的种来秦国这里,不会又把嬴秦给掏了吧?”

“子孙做事跟乃公有什么关系!”某人当即划清界限,信誓旦旦的说道,“不要随便给乃公造谣,中原那边我还是要回去的!”

若真发生了那样的事情,

刘邦觉得自己应该是没办法回到中原了。

从西到东的老嬴家肯定会夹击他,把他扔到弱水里面去的!

“但是……”

“没有但是可言!”

刘邦打断了对方的话,啃着瓜皮说道,“要是感觉不好,那就让嬴秦的子孙也去东面嘛!”

“又不是没有路!”

陆路因为战乱,有被阻断的风险,但海路可畅通无阻呢!

只要找到齐国或者吴国的海船,向他们给予足够的钱财,东至东瀛西至罗马,都是可以送达的。

而旁边的玄鸟听到刘邦的话,也张口回道:

“这可不用你提议!”

“老嬴家的子孙已经在这么做了!”

祂的目光落到秦国的南方,那曾经安宁祥和、繁荣到四方之民不断涌入,如今却因为无险可守,从而烽烟四起的两河平原之上。

在那里,

正有一艘船只,沿着西渭水一路流淌,来到了大河流入大海处的港口。

一家数口从船上下来,身边带着许多包裹。

“父亲,我们真的要离开秦国,去其他地方定居吗?”有孩子怀抱着宠爱的小猫,懦声声的询问大人。

“不然呢?”

神情疲惫的中年人无奈的说道,“我们只是一般的宗亲,家族早已落魄,哪来的钱财和力量,把全家从战乱之地迁移到遥远的北地?”

穷家富路是向来的道理,

更别说从南到北,还要想办法穿越火线和刺激战场了。

这只会让他们本就不多的家财,在路上就被强人夺走,就连性命都无法保全。

但南方一直动乱不休,留在原地也无非是晚死几年罢了。

是故,

中年人思考了许久,想着自己距离通向新夏和中原的海港并不遥远,倒不如转移根基,去他乡发展。

他早就打听清楚了,

海途虽远,但乘着适季的风浪,耗费的钱财和时间,都比走陆路去玉壁城要轻松便利。

而诸夏世界的度量衡,很早之前便得到了统一,

将他们家中的秦半两,兑换成汉五铢或者隋二釿,都足以让他们在那里,过上平静安详的富足生活。

而不是像在秦国这样,有钱也要担忧会不会有盗匪贼军过来,将家中洗劫一空。

乱成这样,

皇室外戚都被杀成四处都是的模样了,何况他们这些除却一本宗族世谱,跟皇家再无瓜葛的小宗远支?

如此,

不跑路又待如何?

“你看好大橘,不要让它在船上乱跑,不然找起来可不容易!”

大人如此嘱咐着拼尽全力,托举着怀中肥猫的孩子。

孩子乖乖的应下,又咬着牙把橘猫往上面掂了掂。

没多久,

有来自东方的船只靠岸,听说是隋国来的,卸完了货就要启程返航。

中年人便赶紧跑过去,用大撒币的方式同船队进行了深切且友好的交流,最后成功带着自己的家人登上了这艘商船。

“等到了隋国,一切都会好的。”

大人抚摸着孩子柔软的头发,拥抱着自己的妻子,望着面前无边的碧蓝大海,满怀期待的说道。

孩子有些晕船,但他仍旧坚定的抱着沉重的大橘,依偎在父母怀里。

“那等在隋国安定下来,可以在新家门口再种一棵树吗?”

孩子也跟着期待起来。

他想起那已经被自己抛弃在身后的老家——

在那栋由祖先传承下来的,老旧的庄园东南角,生长着一棵高五丈余的大树,树冠形状宛如车盖,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而这般姿态的树木,在雨水减少的秦国,是十分罕见的“宝物”。

附近的人都喜欢过来看它,偶尔还会有人指着大树说:

“这棵树长得不一般,以后你们家要出贵人。”

他父亲只当这是讨吉利的话,抱着孩子坐在树下乘凉的时候顺口回道:

“能让子孙平安喜乐就很好了,还管什么贵不贵的?”

中年人听了孩子的话,也想起那棵陪伴了他们多代的老树。

他自己,还有他的父祖,都曾在夏日炎炎的时候,享受过这棵树带来的阴凉。

“可以的!”中年人告诉自己的孩子,“我听说新夏那边比起西海,还要炎热,到时候安家立业,一定会在家中多种几棵!”

“到时候,你跟大橘都可以在树上爬来爬去,在树下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好哦!”

孩子打起精神,高兴的应了一声。

他怀里的大橘也喵喵咪咪的叫起来。

而当它看到海面上跳出来一群鱼后,叫声也更加激动了。

阳光璀璨,

因为动乱而从东方来到西方的人,凭借人脉,成功在玉壁城里落了脚。

因为动乱而从西方跑向东方的人,也倚靠着钱财和笑脸,在隋国的一处村镇上,享受到了久违的平和。

新的生活正在开启,

新的人生也马上就要到来。

只是,

那位于东方的,名为“新”的朝代,却无法像这些人一样,舍弃旧有的痕迹,朝着新方向奔跑。

王莽驾着那辆从汉室手中夺来的老马车,满头大汗的挥动着手里的鞭子,企图驱使马匹偏离原有的轨道,走向自己期待的目标。

但他的汗水和努力并没有取得成效。

马车失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