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76章 真去擒王?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76章 真去擒王?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寨北围。

六百汉军精锐藏于大栅之内,严阵以待,养精蓄锐。

大栅之外,夏侯儒所部已填壕完毕,此时正以本部最精锐的甲士顶住汉军的反击,掩护钩镰手拔除拦在要道上的鹿角。

好在北围汉军已呈败退之势,拔除鹿角进行得颇为顺利,不多时便清理出了一条可供大军进退的道路。

骑在马背上的夏侯儒望向汉军营寨内七八座望楼,开始寻找,又仔细倾听汉军战鼓,很快便猜测出了将旗所在。

“命将士们冲锋夺寨,今日斩将夺旗之功,必属我长安守军!”夏侯儒迅速下达了总攻的军令。

只待大军冲入寨中,寨中守军一旦卷入混战,则指挥系统势必面临瘫痪的风险,西围与东围的蜀军定会分兵来援。

如此,牛金与毌丘俭也能趁势突入寨中。

夏侯儒的军令迅速得到传达,三千多长安守军开始转换阵形,从宽阵变作长阵,以穿越拔除鹿角获得的狭窄通道。

所谓兵贵神速,趁着此刻鹿角刚刚拔除,蜀军后续增援不及,在大魏后部将士还未成功结阵之时,前部精锐便已急如风火般向牙门冲杀而去。

除小股精锐蜀寇拼死抵抗外,余者几乎组织不出像样的反击。

蜀军节节败退,大魏势如破竹,牙门之前的几十步距离须臾便至。

大魏前部二三百精锐甲士迅速击溃守门蜀军,冲入蜀军营寨之中。

夏侯儒再次驻马而立,朝蜀军营寨内一座望楼眯眼看去,果然发现那面疑似将旗的旗帜,此刻开始往渭水方向逃窜!

“命后面的将士速速结阵跟上!斩将夺旗,就在今日!”夏侯儒心潮澎湃,不曾想这夺寨的首功竟属于自己。

不料其人话音未落,便突然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大轰响。

惊骇之中,只觉正前方的视线被彻底遮蔽,再也望不见汉军营寨内的景象了。

空气中原只弥满着朦胧薄雾,然而随着那一阵轰响,此刻竟是不知为何突然卷起漫天狂尘!

“杀!”

黄尘烟幕之中,一阵高亢整齐的喊杀声传来,夏侯儒胯下战马顿时躁动不安,而其人此刻已然无心安抚战马,只是茫然四顾。

却见他周围长安守军,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惊恐大乱。

本就尚未结成的战阵,因不知那黄尘之后到底有何种埋伏而变得愈发混乱。

“稳住,莫慌!”夏侯儒连声高呼,想要稳住军心。

然而只能是徒劳。

不过须臾,人数不知到底多少的汉军甲士便已冲出烟幕,气势汹汹向魏军杀来!

因此前填壕沟拔鹿角而丧失太多体力,此刻略显萎靡的长安守军,见到汉军出现滚滚烟尘之前,倾刻之间魂飞胆丧!

先前,烟幕升起处分明是宽阔一里有余的巨大木栅!眼前冲出烟幕的汉军,简直如同从地里突然冒出来的鬼怪一般!

一时人情汹汹,四散惊逃,因拥挤夺路而互相践踏者不可计数。

营寨东围,毌丘俭赫然也听到了那一声巨响,其后侧首北望,北围营寨的漫天狂尘立时充斥他的视线,使得其人一时惊愕莫名。

他晓得蜀军会从夏侯儒那里寻机突破,却是万万没想到,竟能造出如此大的声势?

甚至连他身周的将士都因那巨大的声响与满天的黄尘动摇了阵脚,生出些许怯意。

毌丘俭复又看向眼前汉寨东围木栅,顿时反应过来,夏侯儒的北围到底发生了什么,心中暗道不妙。

“走!随我去北围!”毌丘俭仓促下令后打马便走,早已空出手来的千余将士先是左顾右盼,跟着紧随其后。

遥远的天际早被染得血红,一弯朱色的旭日终于在东方露出一角,天光渐亮。

五丈塬上,刘禅终于能透过薄雾望见汉军渭北那座营寨了。

方才那一声巨响甚至传到了五丈塬上,这并非计划之中的事物,刘禅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声音。

而此刻终于望见营寨北围黄尘大作,心里总算有些猜测。

可又属实不知到底是汉军推翻栅栏杀了出去,还是魏军推翻栅栏杀了进来。

“陛下,是我大汉将士在追杀魏寇!”赵广一时声色振奋,他虽望不清晰,却能看出来,是魏寇在营寨北面荒野上被追得星散而逃。

片刻后,随着日头渐渐升起,天地愈发明亮,刘禅也能望见了。

确有许多黄黑相间的条条块块,此刻正四散蠕动。

而红黑相间的一方阵容齐阵,此刻正追亡逐北。

魏国自谓土命,士卒衣黄。

大汉则是火命,士卒衣绛。

“陛下,攻击东围的魏寇似乎去支援北围了!”

郭攸之声色略显慌乱,与此同时又望向西围,只见彼处已被大汉舟船冒出的浓烟遮蔽。

此刻虽是东风,但事实上烟雾并没有一味地被东风吹向西方。

只是渭水上空烟雾最浓,但仍有少许烟雾在沉降后不断向渭水南北两岸弥散。

“陛下,看,魏寇在渭水上的火船已全部望不见了!”陈祗一手遥指渭水,惊叹发声。

他身侧的这位陛下以烟制火之策显然已经成功。

大汉舟船上,因闷烧各种潮湿燃料而产生的滚滚浓烟,被魏军布置在巨大木筏上的鼓风之物吹退,却又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升上高空。

一开始还从魏军挤满草人的木筏顶上继续西飘,然而随着大汉舟船上产生的浓烟愈发厚重,黑白黄蓝组成的各色浓烟,竟开始朝着魏军木筏沉降!

其势之重,再也望不见有被魏军鼓风吹退之趋势,而是持续地缓缓从上空沉降,往上游席卷。

而使得亭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惊奇万分的事情随即出现。

魏军木筏上熊熊燃烧的大火,在撞上那颜色繁杂的厚重浓烟之后,火势很快便被浓烟压制!

小半刻钟不到的工夫,在五丈塬上的众人就已望不见火光了。

木筏上的魏军一开始似乎还上前续火,因草人上灌有膏油之类的助燃之物的缘故,半船的草人再次剧烈燃烧起来。

可过不多时,又在撞上无法被吹散的浓烟后火势渐小,虽未能彻底熄灭,但在五丈塬上也只能望见一点小小的火苗了。

事实上,魏人还有两排木筏被前筏挡住,未与大汉烟船相接。

只是船上的魏人在见到前船火势再次变小后,不知是破罐子破摔还是怎么,最后将剩余的木筏全部点燃。

火舌一开始还在鼓风的作用下朝东南吹,但没过多久,原本在筏上蠕动作业的人影便一个个消失不见,似乎是跳入渭水去了。

筏上无人鼓风后,浓烟西卷的速度变得更快,木筏上的火势迅速得到控制,最后又只余小小火苗。

此刻陈祗惊叹,便是因魏人最后一只木筏也已被浓烟笼罩,再也望不见丝毫火光了。

郭攸之将目光从渭水收回,看向那位端坐在木椅上泰然自若,似乎一切尽在掌握的大汉天子,欲言又止许久后终于还是张口:

“陛下,如今烟舸蔽水塞川,魏寇火筏尽没,陛下所设以烟克火之策,真可谓奇矣!

“不知此乃陛下自思得计,抑或是古时已有成例?”

虽然这位陛下先前已设奇计大败曹军于斜谷,可作为大汉仅有的两名侍中之一,郭攸之仍有些难以适应这位陛下的巨大变化。

刘禅看着渭水上遮天蔽日的浓烟,徐徐言道:

“未知古时有此成例,不过是朕平素察觉有此情形,便留了心。

“而前日为防敌寇纵火,便将这等情形道出。

“随后又与董侍中、邓扬武、宗中郎将几人并入谷中斜水,以小舸一试,发现确实可行罢了。

“但也未曾料想魏寇木筏如此之巨,草人如此之众,火势如此之盛,此举能成,侥幸而已。”

刘禅不动声色地装了个小逼,事实上心里已是抑制不住的有些激荡。

浮桥保住,渭北大军自可以从容撤回渭南。

纵使魏军东西合击,依靠渭南的工事,应付起来犹可以游刃有余,基本上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至于郭攸之问的先例,此前有记载的历史上应未有过,但后世确实是有的。

而所谓以烟制火的原理,刘禅实在不清楚,只知道确实可行罢了。

但想来,无非是利用浓烟中的各种惰性气体与固体颗粒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以达到阻燃的目的。

再则船上燃料已全部浸湿,闷烧时还会释放大量水蒸气,可以吸收敌船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降低轰燃区的温度。

前日在斜水上,他与董允、邓芝、宗预这几位在试验时,便已见识过了这种闷烧产生的浓烟确实能够大大减弱火势。

又因这种烟雾会沉降,所以他才又提议加入硫黄。

毕竟不知道曹军会以何种舟船来袭,也不知会分成几拨来袭,硫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今又是东风,江上的魏军只要多吸一会就丧失战斗力了。

魏军最后跳船而逃,大概就有这种毒气的功劳。

“陛下,张郃的人到了。”赵广忽然发话,声音不急不徐。

本来在关注渭水北岸战事的刘禅稍稍扭头西望。

渭水上的浓烟,已随东南微风扩散到了上游的南北两岸,且有愈浓之势。

而此刻渭水南岸的河畔,果然有大批魏军突破烟雾而来,距大汉防御工事仅有二三里了。

“魏寇火烧浮桥之策不成,不知是否会因此退走。”郭攸之有些心存侥幸。

赵广先是看了眼魏军的位置,又看了眼浮桥的位置,道:

“大概不会,渭水上的浓烟遮蔽了魏寇视线,他们应还不知我浮桥未曾被烧。”

事实上,赵广的判断并没有错。

张郃的亲兵校尉张玉,此刻正携万名甲士破雾而来。

其人只望见渭水水面浓烟大作,就连那座中洲到底在哪,此刻都已不晓得了。

至于中洲以北的汉军营寨情形究竟如何,更不知晓,视线完全被浓烟阻隔。

“怎么会这么大的烟雾却不见火光?难道是牛金故意为之?!”同为偏将军的鹿磐对着张玉问道。

牛金等人负责大作舟船,以断绝蜀寇主力的归路。

但具体如何施行,他们从陈仓来的却是不得而知。

张玉径直向东望去,只见二三里外,已有汉军依靠着工事严阵以待,于是皱眉道:

“没想到蜀寇反应如此之快,以如今情势来看,似乎并不因为我大军突袭而生乱!

“或许真如右将军所料,他们早已设备,鹿将军还需小心行事!”

鹿磐显然也望见了防御工事后面看似好整以暇的汉军,但想法却与张玉不一:

“伯瑜,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我若是蜀寇,若早有预料,必佯作不备不敌,以此诱我大魏前往攻之,再设伏即可!

“可如今蜀寇却严阵以待,似乎无惧,依我看,不过是想以此吓退我等,伯瑜不可中计!”

张玉思索片刻后轻轻颔首:

“鹿将军,烦请你指挥其余八千部曲,攻击蜀寇中军及右翼。

“我领两千大戟士,前去抢夺渭水河畔,接应令狐公治跟夏侯子臧的部曲!”

这两千大戟士或是官渡随张郃一起降曹的百战精锐,又或是他们的子弟,都是张郃亲兵。

最为精锐,最可信重,今日便以他们为尖刀。

五丈塬上。

刘禅只见刚刚突破烟雾的魏军,在渭水河畔片刻停留后便整军前突。

赵广看向天子:“陛下,水畔最近那支部曲军阵严整,气势雄浑,必是魏寇精锐无疑!

“如今宗中郎将与邓扬武皆未回援,而魏寇人多势众!

“臣请领一千虎贲郎下塬,助董侍中着重设防!”

如今五丈塬下的渭南战场只有董允一人主持,领三员校尉六千人马。

可已有两千去了东面,防备乘船而来的曹军。

能应付西面曹军的兵力只有四千,还不是精锐部曲。

因为知晓南岸魏军远袭疲惫,精锐部曲已全部放到渭北战场了。

刘禅看着渭水河畔那支军阵严整的魏军,片刻后徐徐言道:

“好,请龙骧中郎率一千虎贲郎下塬,先于塬下观望一二。

“若是董侍中有不敌之势,而邓扬武与宗中郎将部曲仍不能回援,再寻机切入。”

“唯!”赵广领命离去。

亭下众臣看着赵广离去的背影,一个个已是愕然无比。

塬上仅有三千守军,赵广带走一千,就剩两千!

更要命的是,赵广一走,万一塬下没能防住魏军,让魏军堵了路,塬上就没有人能够指挥了!

郭攸之忧心忡忡,想要劝阻:

“陛下,此刻俨然未至最后关头,如何能差遣龙骧中郎下塬?

“魏寇人多势众,若是趁机堵住上塬通道,隔绝塬上塬下联系,不知谁还能指挥塬上守军抗敌?!”

刘禅端坐北望,目不斜视:

“郭侍中毋须忧虑,朕不是命龙骧中郎在塬下观望吗?

“朕在此处,董侍中与龙骧中郎便是拼了性命,也不可能任魏寇堵住上塬通道。

“若真被堵住,朕这天子亲自擐甲持戈,去为诸卿守塬便是,诸卿无须惊慌。”

亭下众臣闻听天子此言,一个个相顾失色,呆若木鸡。

还是侍郎陈祗率先反应过来,顿时振袖扬声:

“汉家臣子鹄立亭下,岂有天子在前披坚执锐、躬蹈矢石,为我等臣子护卫之理?!

“臣陈祗虽智力驽钝,愿为陛下前驱,敢为陛下死命!”

闻听陈祗此言,不少人没忍住对他翻了个白眼,但也有不少人叹服其人反应之速,赶忙跟上。

一时之间,亭下诸如“敢为陛下效死”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刘禅却是无动于衷,依旧北望。

如今大局已定,哪还有可能让魏军冲上塬来?

唯一的不确定,就是邓芝、宗预率精锐之师回到渭南后,到底能不能多斩几个魏人的首级罢了。

毕竟魏军虽人多势众,可一夜奔袭,必然疲惫不堪,不可能还有多少战斗力。

之所以还要前来,不过是以为大汉的主力因浮桥被烧,无法回援渭南罢了。

眼下汉军以逸待劳,士气空前,差点就要成骄兵了,只要不犯什么低级错误,轻易不可能被魏军攻破。

很快,龙骧中郎赵广率领一千虎贲到达塬底,开始观望。

而董允率领的四千守寨将士,很快也依托工事跟西面魏军接战。

斜水以东,魏军用来运粮的漕船只已然靠岸。

不断有魏军士卒登上先前汉军与曹真大战那片斜水战场,距斜水仍有七八里,暂时无忧。

“陛下,渭北营寨起火了!”已经靠到刘禅身侧的陈祗惊道。

刘禅侧首望去,只见方才冲出营寨追亡逐北的大汉将士,此刻已安然重返营寨。

营寨三面起火,北围火势尤强,自不必言,以此阻敌击敌,保护将士安然退回渭南罢了。

这确实是计划的一环。

突然,刘禅瞳孔一缩,眼角余光瞥见渭北汉寨更东北的地方,那座由毌丘俭、令狐愚、吕昭等人负责的曹军营寨也起火了!

微微扭头,眯着眼用力看,那一团团在荒野上奔跑的火光,不是所谓的火牛还是什么?!

“安国这是要做什么?”刘禅言罢往身侧一看,才反应过来赵广已经下塬去了,一时又沉默下来。

然而片刻后陡然一惊。

只见极目处的荒野上,关兴那千余骑竟是没有跟随火牛向南袭击曹军营寨,反是突然往奔西北,朝匈奴所在去了!

这是…真要去擒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