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60章 沙苑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60章 沙苑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晴天霹雳。

五雷轰顶。

孙权再三跟潘璋确认,再三诘问潘璋购得的魏**官。

最终,以一种失魂落魄的姿态颓然咽下此噩讯,其后盯着所谓『纸糊的樊城』久久无言。

大都督陆逊,安东将军徐盛,平北将军潘璋,亦是心乱难安,又轻易不敢言语。

许久之后,一脸浓密紫髯被风吹得凌乱的孙权才忽然出声,只是声音有些沙哑无力:

“昔孔明遣使与孤共议北伐,只道或可试取陇右三郡之地,若成,则断陇拥凉,俯视关中。

“如是,必能将曹魏兵力粮草拖入关中泥沼之中,为孤夺取襄樊合肥争取时间,孤遂同意一并北伐。

“如今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孔明与阿斗竟连关中都夺下了,而孤却止步于襄樊城下……

“滔滔江汉,不助孤耶?”

孙权自言自语,思绪一时混乱。

自夷陵一战后,吴蜀联盟的双方都明白,他们的敌人是曹魏,老二与老三打生打死,老大自是乐得看鹬蚌相争,收渔翁之利。

如今蜀国以弱胜强,大大削弱了曹魏这个庞然大物的实力,孙权作为蜀国盟友,该高兴才是。

毕竟不论如何,曹魏被削弱已是事实,大吴将来攻夺襄樊合肥,成功率必然为之陡增。

可是…真能陡增吗?

潘璋跟徐盛二将看着眼前这位黯然失色的大吴至尊,只以为至尊如此黯然,乃是因为蜀国拿到了关中,而大吴却寸土未获,寸功未建,所以才郁郁其不能得志。

默然相顾片刻,最后又都将关切的目光投于至尊身上,却又似乎不知该如何劝说,只能继续保持沉默。

孙权抬头看了眼二将,目光相接片刻又挪走,心中失意更甚。

他攻襄樊前,授吕范以大司马之职,命他统督合肥战事,结果印绶未及发下,吕范病逝的消息就顺江传到了沔水之上。

至此,有吞并天下之志,锐意进取的淮泗虎臣,全部死光了,潘璋徐盛二将虽有进取之心,却没有部曲能为二人所用。

顾、陆、朱、张……

大吴虽号十万大军,却有十之七八都统属于这些江东大族。

保境守土有余,锐意进取不足。

何也?

这群大族,不过是靠利益的勾兑与武力的威胁,勉强跟他孙氏结合在一起罢了。

与他志同道合者几无。

而这归根结底,又是当年他大兄在江东造下的杀孽所致。

成也大兄,败也大兄。

攸攸苍天,何薄于孤?

孙权把这个烂摊子撑到今日,是真的挺累的。

陆逊与徐盛、潘璋诸将在至尊身侧静立许久,沔水涛声阵阵,让他们听得有些失了神。

直到孙权终于振奋些许的声音忽然传来,他们才凝眸朝沔水之畔的至尊望去。

“二十年前,大吴得天时地利人和,于赤壁大败曹操,孤遂得以坐断东南,赤壁大江上烧的那把大火,迄今犹在眼前。

“二十年后的如今,北方大旱,阿斗与孔明大败曹魏,夺得关中,我大吴作为蜀国盟友,再度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而樊城襄阳就在眼前,难道此处还会跟当年合肥一样,再度成为孤的败军之所么?!

“不论如何,我大吴十万大军云集于襄樊之地。

“曹休淮扬十万魏军最多半至,以十万对五六万,纵曹休亲至,优势仍然在我!”

徐盛、潘璋二将闻言见状,一时挺直了腰杆,提足了精神,陆逊则是欲言又止。

而负手面沔水而立的孙权,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突然转过身来。

沉默稍顷,组织好语言,对着陆逊诸人铿然作声:

“昔周据关中,遂牧野翦灭殷商。

“秦据关中,遂关东六王束手。

“汉得关中,致项羽被围垓下。

“操定关中,乃称公建国于魏。

“今阿斗临阵督军,夺得关中,天下必大谓其有高祖还定三秦之势。

“人心向背,固可知也!

“然而刘备阿斗凭何称帝?!

“又凭何称天命仍然在汉,彼当嗣武二祖,绍继汉统?!”

孙权言及此处,陆逊及徐盛、潘璋诸将似乎猜到了孙权想说什么,已是尽皆愕然。

潘璋愕然相问:“至尊是想…”

孙权微一眯眼:“什么?”

潘璋不敢妄言,忙道:“臣说至尊高见!”

孙权微微颔首,面西而立。

蹙眉眯眼,将落日收入眸中:

“你们说,这帝曹丕曹叡称得,刘备刘禅称得。

“难道…孤就称不得?”

陆逊见孙权竟将此言摆到台面之上当众说出,登时惊愕得不能自已。

徐盛与潘璋二将却是陡然间惊喜交加,两双眸子钉在至尊身上,不能稍移寸许。

但见血红的残阳余辉映照在至尊身上,至尊负手而立,袖袍凌风,真有一幅大帝风采。

稍顷。

又见至尊行至沔水之畔,蹲下身拘了一捧沔水,或者说汉水之水。起身端详双手片刻,最后竟是一把将倒映着夕阳的汉水吞入腹中。

饮罢,面汉水张口扬声:

“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王气已终,国祚已尽!

“普天弛绝,率土分崩!

“孽臣曹丕篡夺神器,其子曹叡继世作恶!

“孤生于此世,承天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讨逆,救苍生于涂炭,解万民于倒悬!

“而乱不能止,战不能息。

“何也?

“乃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而皇帝位虚,郊祀无主故也!

“天命不可以不答,四海不可以无主!

“孤既畏天命,又苦天下分崩,民不堪命,不敢不承天之运,祀天践位!”

汉水滔滔,波声阵阵,却没能将孙权之语湮灭。

而潘璋、徐盛、陆逊,及解烦督解烦兵俱听得惊骇不已。

片刻,孙权转身看向陆逊及徐盛潘璋诸人,道:“诸卿但为孤大破曹休,孤必不负诸卿也。”

潘璋登时振声俯首:“敢为至尊死命!曹休敢来,必为至尊破曹休以还!”

安东将军徐盛,及专司至尊安危的左右解烦督徐详、陈修二将亦抱拳作声,言为至尊死命云云。

而这汉水之畔,除了一群护在外围的解烦兵没有资格说话外,惟有陆逊一人没有表态了。

陆逊有些尴尬。

平心而论,刘禅之得关中,非但御驾亲征,更是临阵督师,如此一来便真如孙权所言,天下人心固可知也。

孙权想要现在称帝,就跟当年曹丕禅代,刘备收到消息立时称帝一般无二。

既是以此更进一步,又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否定曹魏与刘禅的天命。

但……怎么说。

称帝这事……曹丕合法,刘备合理,孙权合肥。

没有战功加身而称帝,非但不能让天下人认为天命在吴,恐怕还会招天下笑。

见所有人都在看自己,陆逊只能硬着头皮躬身拱手:

“此战若能挫败曹休,至尊实宜奉天承运,祀天称帝!”

孙权闻言心中微微一喜。

陆逊显然也是支持他称帝的。

否则就不会说挫败曹休,而是会提占据襄樊这种如今看来已然不切实际之事。

一念至此,孙权扭身,却不再将目光望向襄樊二成,而是望向辽阔无垠的北方。

那是淮扬魏军的方向。

他现在只需要一场军事胜利,向天下人证明,天命在吴。

关中。

华阴。

渭洛之交。

雒阳没被曹魏改雒为洛前,洛水本是独一无二,单指此处的,但现在此处却被唤作北洛水了。

左冯翊郭攸之,临晋令陈祗在几十名虎骑的护卫下,准备往魏昌戍守的边防重镇临晋赴任。

天子刘禅此时正在渭洛桥边,便稍移两步,往垂下的枝条一捉,折下两根柳树枝条,先后递给郭攸之与陈祗二人。

“郭侍中,陈侍郎,朕轻身前来,也没个东西可以送你们,便按旧时长安习俗,折柳送予二卿,聊行祖道之礼了。”

郭攸之、陈祗恭敬接过。

陈祗看着手中柳枝道:

“臣随陛下北伐以来,既无苦劳,更无功劳,实不敢当陛下祖道之礼。”

刘禅看着渭滨柳林,道:

“十里长堤,一步一柳。

“折柳相送,素有一步一留,不忍相别之意。

“但朕今日折柳赠予二卿,却并无此等心意。”

左冯翊与临晋令俱是一滞。

却见天子轻笑:

“只愿二卿如这离枝柳条,不论到了何处,去了何方,都能迅速扎根发芽,荫蔽一方,为大汉做好保境安民之职事。”

柳枝向来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随便插在土里,都能生根发芽,这是稍有常识之人都晓得的事。

但郭攸之、陈祗二人却是没想到陛下折柳相送竟有此深意,一时心中感怀。

“臣必不辱使命!”侍中郭攸之俯首一叹。

世人皆谓他这侍中随波逐流,尸位素餐,不足与经大事。

却不知他只是骤入宫省,对陛下其人,及陛下与丞相的关系,暗中小人之心进行过揣度,畏惧陛下与丞相会重演霍光宣帝故事,不愿沾染其中因果而已。

但自天子亲征以来,他有幸日日随侍天子左右,早已为天子一片赤诚丹心所感,又被天子与丞相君臣相得之情所动,哪里还须惧什么宣帝霍光故事?

天子既敢将临晋重镇托付,他便敢竭股肱之力,为天子御魏寇于大河之外,抚黎民于河洛之间。

关中的河洛,便是指黄河与北洛水之间的临晋重镇了。

不多时,左冯翊与临晋令持柳枝策马远去,身形在刘禅眼中变得越来越小,一个转弯过后,隐没在一座沙丘的背后。

刘禅遂将目光从渭北那一大片盐碱沙地收回,看向身侧的虎贲中郎将关兴,忽然道:“安国,此地距河东解县只有一百余里了。”

关兴听着天子这没头没脑的话,一时也不知要答什么,只能点头:

“是的陛下。”

片刻后,刘禅开口:

“朕近日一直心心念念一件事…不知当提与否。”

关兴有些诧异:“陛下但有所言,臣无敢不听。”

刘禅颔首:

“先帝曾与朕言,关公乃是光和三年离开解县,对吧?”

关兴猝不及防间听到天子提及父亲旧事,一时滞住,随即难能自已,浮现缅怀哀伤之情:

“是的陛下,算一算,先父离乡迄今已有四十八载了。”

刘禅闻之,不由感叹:

“是啊……四十八载。

“关公自与先帝在涿县一遇,便随了先帝一辈子。

“最后又与先帝一般,这辈子都没能再回到乡梓。”

天子言罢,环天子而立的赵统、赵广、关兴、麋威等小将,尽皆面露缅怀感伤之色。

今人皆重故土乡梓。

生则求衣锦还乡。

死则求魂归故里。

他们的父辈追随先帝半生,漂零半生,一离故土便是大半辈子,再没能重返生养之地。

却见天子道:

“安国,朕近日在想,是不是当请关公英颅回乡。

“可又怕…又怕关公英颅安睡邙山十载,突然动土,会惊扰了关公英灵。”

关兴一怔:“陛下是想以曹真、张郃等魏逆首级,去换先父…”

刘禅颔首。

“曹真、张郃的脑袋,我们留着亦毫无用处,朕也不想依礼将他们葬于关中。

“关公英颅被曹操以诸侯之礼葬在了邙山,如果安国愿意的话,朕觉得或可请关公英颅回解县归葬。”

关兴毫不犹豫道:“陛下,曹贼篡逆,窃我家国,先父虽被曹贼以诸侯之礼下葬邙山,九泉之下不能以此为荣,反以此为耻耳!

“今陛下敕归河东祖茔,先父九泉有知,定泣血叩谢天恩!”

刘禅闻言颔首:“好,那便将此事定下了。”

翻身上马,驻马片刻,朝郭攸之等人消失的渭北望去。

就在此时,一阵大风自北吹来。

漫天黄沙随风而南,霎时间迷得刘禅几乎睁不开眼。

刘禅看着这一大片沙地,道:

“关中古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不意此处竟有这种大漠黄沙之景。”

关兴在马背上道:

“陛下有所不知。

“由于这条洛水自北方黄土原南来,流水带来大量泥砂。

“又洛水时常改道,有时向南入渭水,有时向东入黄河。

“黄河泛滥时会倒灌洛水,将泥砂带到此处。

“长年累月,此地遂形成了一片东西长六七十里,南北阔二三十里的巨大沙地。

“又因沙地广袤、水草稀疏,刚好适合牧马,前汉时,便被孝武皇帝辟为马场。

“故当地人将临晋以南这一大片广袤沙地唤作沙苑。”

“沙苑?”刘禅一滞。

好耳熟的名字,原来是这里。

策马往华阴而去。

华阴。

宗预、冯虎二将见到龙骧中郎将赵广后,匆忙从城中出迎。

“陛下,此地距潼关四十里不到,您万金之躯,就带了百骑不到,实在太危险了!”宗预震惊中又有些谏诤的意思。

刘禅笑了笑:

“无妨,华阴距潼关仍四十里,东方还有归义侯的羌骑四处巡逻,朕何惧之有?

“朕前几日还去魏逆占据的峣关脚下,给平北将军王子均,平南将军句孝兴送去旨意呢。

“今日此来,便是给朕的平东将军安众亭侯,还有朕的破虏将军关内侯送旨意来了。”

言罢,刘禅将圣旨递给二人。

宗预与冯虎闻此一怔,当即俯首谢恩,接过圣旨。

宗预没有打开圣旨,问:

“陛下何时来的,臣等刚刚遣使去长安报信,难道陛下没有在路上遇到吗?”

刘禅闻言微微一滞,随之摇头:

“朕到渭洛之交送别左冯翊郭侍中与临晋令陈侍郎了,适才没在官道上,是什么信?”

宗预看了冯虎一眼,道:

“陛下,司马懿次子司马昭,现在就在驿馆内。

“请求去长安面见陛下,臣不敢擅作主张,便遣使给陛下送信。”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