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57章 背盟败约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57章 背盟败约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赢了。

赢麻了。

蒋济十胜十败论一出,华歆再这么一捧,负责天子起居注的起居郎们像是粪金龟见到了粪,本能般迅速从冠帽发髻中取下簪笔,挥毫泼墨,将这历史性的一幕书于竹帛。

毫无疑问。

待将来天下归于一统,洛水之畔的君臣之论,必将如华歆所言:垂光百世,照耀史策。

曹叡本来听得有些尴尬。

可当太尉华歆煞有介事地将之与太祖十胜十败相提并论,一群起居郎又如获至宝地将之记录,这位大魏天子心中也有些释然起来。

想当年郭嘉向太祖提出十胜十败论之时,太祖不过据兖豫二州,羁縻青徐,处天下之中,四战之地,腹背受敌。

甚至连兖、豫二州的统治根基都已动摇,中原粮赋十不征一,兵丁役夫亦后继无力。

麾下文武私誊军报密送袁绍,泄露军机投敌者不知凡几,诚可谓内有肘腋之患,外有累卵之危。

可就是如此艰难的境况,太祖最后坚持了下来。

如贾逵所言,虽败多胜少,屡遭困厄,然坚韧不拔,九死不悔,终克袁绍,一统河北。

如今关中之败,大魏不过丢了一个收不上多少税赋的关中,何以说什么天厌魏德呢?

卫尉辛毗见天子不再沉湎于丧师败绩,有释然之色,便行至天子之侧徐徐言道:

“陛下,今日关中,与当年刘邦还定三秦之时的关中大相径庭,绝不可同日而语。

“刘邦所得关中,自秦孝公变法而始,至子婴降汉而终,历八世九君,凡一百四十余载经营。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编户之民十倍其初,刘邦借之以成帝业。

“然王莽之世,赤眉肆虐三辅,祸乱关中,生民百不遗一,关中王气断绝。

“虽经光武中兴,历后汉一百余载,关中户口稍复,田亩稍增,终不及前汉孝宣之盛。

“及桓灵遗祸,末帝播越长安,董卓焚掠于前,李郭交兵于后,关中生民再复十不存一,八百里秦川再成不毛之地,豺狼之窟。

“所谓千里赤地,白骨枕籍,周秦王气,自此荡然。

“以臣愚见,刘禅倾国之力,窃夺关中之土,于彼而言,非但无益于国,反犹饮鸩止渴耳。”

“饮鸩止渴?”曹叡不得其解。

怎么回事?

因司马懿之败,关中之失,他在宫里饮酒服散数日,今日适逢洛水断流之谶应验,更觉天意示警。

六神无主之际走出宫城,以为必将迎来满朝文武的弹劾劝谏,朝堂必将掀起又一轮腥风血雨。

结果,除了陈群以绵里藏针的方式劝他须有过改之,告他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理外。

其他诸臣,要么望他持志如磐,效太祖坚韧不拔之毅力;要么就是献上十胜十败之论,跟他说眼下境况比太祖时更好无数。

现在连辛毗这么个骨鲠直臣也站了出来,说蜀贼夺下关中,不过饮鸩止渴而已。

说来道去,大魏虽败犹胜?

曹叡心里发毛,警惕了起来。

却见辛毗正色言道:

“陛下明鉴。

“我大魏据天下精华之地,拥户口百万,地广民丰,兵精粮足,何以这么多年不取蜀寇?”

曹叡微微皱眉,片刻后,倒也大致揣摩出了辛毗『饮鸩止渴』之言究竟何意。

只见辛毗继续道:

“不错,只因秦岭阻隔,蜀道难行,我大魏若欲拔蜀,则须两千里馈粮,不能持久。

“蜀寇只要坚守不战,我大魏不能奈何。

“然如今局势有变。

“蜀寇侥幸夺得关中,势不愿得而复失。

“是故,必屯大兵于三辅之地,行屯田之策。

“行屯田之策,则三五年间,关中粮草不能自足,必自益州两千里转运至关中供给。

“如此,一则大伤伪汉根本。

“二则粮草仅足自食,不能远寇,惟自守而已。

“我大魏只需积一年之粟,募十万之卒。

“便可以大司马、贾豫州持节钺为督,领田豫、牵招、王凌、满宠诸将并往破之。

“自洛阳出兵,粮道不过三百里崤函古道。

“此外,又可自河东蒲坂津西渡黄河,直入关中。

“如是,我大魏再不必翻越秦岭之艰,便能与蜀寇交战。

“减缩粮道一千余里,减省粮草数百万石。

“我大魏据山河之固,拥九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而蜀寇却须两千里运粮,以一州之地,何能与我大魏久持?

“只须且战且守,简选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关中,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

“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兵不得休息。

“蜀寇一旦不能屯田关中,则二三年间,必弃长安而走,此乃庙胜之策也。”

辛毗言罢,不少人连连颔首。

关中虽失,但大魏进攻关中有河东、潼关、武关三路可走,粮道最远者不过三百里,近者就隔着一条三四里宽阔的黄河。

所谓攻守之势异也,蜀寇想要守住关中,就不得不千里运粮,就不得不分散兵力处处皆守,而大魏却可以集中一点,猛攻突破。

想要夺回关中,确实并非难事。

至于辛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的庙算之策,亦为上策。

当年太祖与袁绍官渡相持,田丰就给袁绍出了同样的计策,但袁绍没有采用,而寄希望于一役,最终大败亏输。

如今大魏就是当年势大的袁绍,刘禅就是当年势弱的太祖,袁绍若能用田丰之策,如何能输?

就在众人沉思之时,辛毗又对着大魏天子道:

“陛下,蜀寇今虽得关中之土,却难得其人口税赋为已所用。

“又因我大魏不须涉秦岭之艰,可举大兵往关中攻之,蜀寇又不得不与我大魏交战,兵员但有死伤,十余年间不能补充。

“而我大魏兵源较于蜀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无竭,我可十败,蜀寇不能一败。

“蜀寇但遵其旧制,敛众拒险,保其岩阻,聚兵困守于汉中巴蜀,我大魏不能奈何。

“可其偏偏痴心妄想,欲以蛇吞象,给了我大魏在关中与之交战,毁伤其根本的机会。

“由是观之,蜀寇据有关中,岂非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曹叡闻言至此,默然不语。

伪汉小国寡民,当年刘备夷陵惨败,所引兵众便死了个七七八八,蜀国元气大伤。

如今诸葛亮与刘禅不知从哪里又拉出来了七八万大军。

但这七八万大军,毫无疑问是蜀国倾全国之力聚之,不可能再变出来更多了。

七八万人马控守汉中巴蜀,打不下。

但三五万人守关中,大魏却是根本不须惧他的。

尤其是蒲坂、潼关、峣关、武关都还在手中的情况。

当年马超、韩遂聚十万之众,甚至据有潼关、峣关,最后不也败于太祖之手?

万一…万一能在关中来一场歼敌数万的大胜,蜀国岂不正如辛毗所言,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可惜华歆、蒋济生不逢时,不闻李世民虎牢关前一战擒双王,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一举解决王世充、窦建德两名枭雄,毕其功于一役的惊世之战。

否则的话,或能再引经据典,像方才的十胜十败论一般,大谈一番一举歼灭刘禅于关中的美好愿景。

经过群臣的一番开解,曹叡此时也已慢慢从大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有此一败,也不过是天下一统的日子推迟几年罢了。

陈群、钟繇、蒋济、贾逵等三朝元老,大概见不到那日了。

但他这大魏天子年富力强,春秋鼎盛,想来再活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所以他等得起,确实该做长远打算。

看着眼前断流的洛水,复又望向在洛水之畔聚集生事的愚民,曹叡皱眉:

“诸卿应该都听过那『洛水断流』之谶吧?”

贾逵面有忧国之色:“陛下,臣先前在弋阳造陂塘,便听到民间有此谶流传。”

“传到弋阳了?”蒋济神色一凛,“弋阳距此千里之遥,到底是谁在作祟?”

贾逵也只能无奈摇头,又看向天子,道:

“陛下,大司马遣部众在洛水之畔诛杀造谣之人,敢问这是朝廷旨意吗?”

曹叡一凛:“非也,大司马也已经到了?”

言罢他往旁边环顾一周,没看到属于大司马的车驾仪仗。

贾逵遂将刚刚抓到的曹休部将送上前来,那曹休部将见到天子及一众朝臣俱在此处,一时也不敢胡乱说话。

“大司马让你们杀人?”曹叡低声发问。

曹休部将战战兢兢地颔首。

曹叡眉头一皱,默然沉思片刻后,对着那人道:“让他们全部住手。”

贾逵也不说什么,命人将曹休部将放开。

曹叡看向那人:“大司马呢?”

曹休部将小心翼翼:“禀…禀陛下,大司马说,洛水断流,绝对是有逆贼在上游截流所致,所以带人去上游巡视了。”

“截流?”曹叡皱眉一滞,心中又生出些许希冀。

昂首示意那人离开。

曹休部将如蒙大赦,对着天子谢恩称唯,小跑而退。

曹叡又看向贾逵:“贾卿,若并非截流所致,这洛水之谶,可还有办法禁断?”

曹叡身后,钟繇、陈群、蒋济等人尽皆愁眉不展。

贾逵亦是无奈摇头: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安抚民生,广施恩德,才能使这妖谶风波平息下来了。”

曹叡无奈嚼齿。

洛水陇共几百里长,你能杀得了洛阳城前的人,能杀得了洛水沿岸所有人吗?

除广施恩德,别无他法。

杀戮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越闹越大。

又下令命中军驱逐洛水之畔聚集的百姓,洛水之事暂时告一段落,曹叡将近日心中一直牵挂的另一件事与众卿道出:

“如今蜀寇盘踞关中,则我关东与凉州之间的联系便彻底隔绝。

“诸卿以为,徐公那边当如何是好?”

众臣闻言俱是暗自一叹。

陛下口中的徐公,便是使持节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徐邈了。

据司马懿信使回报,雍州刺史郭淮自天水弃城而走后,便与徐邈一并退守襄武。

两名刺史还遣轻骑走小道下山给司马懿报信,说会引凉州羌骑去断蜀寇粮道,希望司马懿在关中吸引住蜀寇注意力。

结果后面司马懿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洛阳,而徐邈与郭淮、游楚等人似乎未能成功断贼粮道。

至于他们现在是降是守,是死是活,却是无人知晓了。

朝中确有谣言,说徐邈、郭淮恐怕俱已叛魏降蜀。

曹叡知道这谣言,却不信:

“徐公公忠体国,持朕符节代朕牧守一方,必不叛朕,因朕之过失被蜀寇隔绝于千里之外,朕不愿耿恭故事复现于徐公身上,不知诸卿可有办法,遣使去联系徐公?”

众臣闻及耿恭,沉默片刻后也多是面露怆然之色。

后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

结果刚一上任,北匈奴单于便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

彼时正值汉明帝驾崩,汉朝无暇发兵。

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

汉兵粮尽,陷入困境。

耿恭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汉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

当援兵来到耿恭所守之城,城中仅余二十六人,回至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人,史载这十三人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枯槁。

如今蜀寇盘踞关中陇右,徐邈、郭淮两名大魏刺史,若果真没有降蜀,被隔绝在凉州,也来个十三将士归玉门故事……

朝廷现在根本无力西顾凉州,要是连一名使者都不发,那徐邈与郭淮到底会是耿恭,还是降蜀?

若是耿恭,朝廷一使不发,着实太过凉薄。

华歆出身言道:“陛下,臣听闻田豫、牵招二将,素得鲜卑头目素利等人之心,或可召鲜卑胡骑往凉州给徐使君、郭使君送信。”

鲜卑也并非铁板一块。

田豫对鲜卑恩威并施,素利归附大魏,与轲比能、步度根等鲜卑头目已混战多年。

而田豫、牵招二将近月大败轲比能、步度根,斩俘上万,威震北疆。

或许正是扶植素利之时。

曹叡想了想,点头称可。

复又俯首看了眼断流的洛水:

“情势虽然艰难,总能渡过,不知诸卿可还有什么计策,可用于当下时局?”

晓习军事,腹有良谋的太中大夫刘晔,闻言站到了天子身侧,拱手一礼后道:

“陛下,伪帝刘禅北寇以来,常督军于阵前,弄险于军中,冀希望于侥幸。

“由此可以看出,刘禅性格颇肖其父刘备。

“而刘备当年不顾群僚反对,刚愎自专,用兵孙吴,遂有夷陵惨败。

“臣以为,或可利用刘禅此人类父的刚愎性格,离间他与孙权,使二贼盟约自毁。

“若能使得孙刘反目,背盟败约,自相攻伐,则此关中之失,便真如卫尉所言,是刘禅饮鸩止渴、自取灭亡之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