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54章 天命炎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54章 天命炎劉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洛阳城南。

洛水之畔。

聚集三四千人不止。

世家、豪右、游侠、黔首,乃至专门早起为主家抢水灌地的佃农、奴隶,今日竟是弃了所谓的出身门第之见,全部挤在一起。

关东大旱,自二月滴雨未下。

昔日浩荡的洛水,昨日还剩涓涓细流,今日一觉醒来,竟是只剩下龟裂的河床与断断续续的水洼了。

自王侯贵胄至贱民黔首,在这洛水断流的天罚之象面前,皆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最近几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六字谶言:

洛水枯,圣人出。

如今洛水果真应谶枯竭。

谶语中的圣人,又在何处呢?

洛水之畔人声鼎沸,众议纷纭。

“昔洛竭夏亡,河竭商亡!后汉光武皇帝刘秀于洛水即位,今日洛水枯竭,我看正是汉命已尽之象!”

“胡言乱语,牵强附会!如今汉之季世建于巴蜀,兴于关中,关西渭水河水丰沛,独关东大旱,诸水多有断流者,这根本就是汉命将兴,魏命将亡之兆!”

“我看你才是胡言乱语,牵强附会!自刘备死后,伪汉不过窃居巴蜀一隅之地,苟且偷安,苟延残喘,有何本事再兴天命?!”

此人言罢,周遭众人向他投来怪异的审视目光,敬而远之者有之,怒形于色者有之。

一人看了圈周围,见大多是布衣黔首,并无华服的达官贵胄,这才面露不屑地对那人嗤骂道:

“你这土鳖何处来的?

“三个月前,大汉兵分两路北伐曹魏,一路入陇右,一路入关中。

“魏大将军曹真、右将军张郃入关中平乱,结果大汉天子御驾亲征,设计把曹真给斩了!

“非但如此,右将军张郃也被大汉天子亲手斩杀!

“我听你也是宛洛口音,竟连这等大事都不知道吗?”

那人猛地一怔,看神色显然是真的没听说过这样的要闻,片刻后却又梗着脖子挣扎道:

“那又如何?!

“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虎步关右的夏侯渊不也死于刘备之手?可也不耽误文皇帝受禅!

“曹真、张郃比夏侯渊如何?刘禅比之刘备又如何?

“不论如何,大魏居九州之地,天下之中,纵使大将军曹真、右将军张郃双双败亡,那刘禅也绝然翻不起什么风浪!

“你们竟然敢妄议朝政,难道就不怕遭来杀身之祸吗?我看你们根本就是不想活了!”

此人话音落罢,方才与他对骂的几人顿时噤若寒蝉,面露厌恶,不敢再多言语了。

而就在此时,人群中不知从何处飞来几块泥巴石头,径直砸在刚刚为魏朝说话之人身上。

其人刚哎哟几声,便突然眼前一黑,却是被人用麻袋蒙住了头,其后连踩带踏,最后被踢入洛水干涸的河道当中。

“曹魏的狗腿子!自打大汉北伐以来,关东便开始闹旱灾,如今就连曹魏都城边上的洛水都断流枯竭,还说什么天命在魏!”

“没错,天命要是当真在魏,关东就不该大旱!没听说吗?关西巴蜀根本就是一点都没被影响!”

“哼,我看果然是天厌魏德!借大旱惩罚魏朝!”

“洛水枯,圣人出!这圣人是谁还用说吗?!”

“难道还能是魏朝天子?定然是大汉天子无疑!再不然就是大汉的诸葛丞相!”

“……”

『洛水枯,圣人出』的谶语,在数月大旱的酝酿下,已如野火燎原般在坊间蔓延肆虐。

虽被魏庭禁止,但今日洛水竟果真应谶断流,闻讯前来围观者,便也顾不得什么禁令了。

难道朝廷还能把这里的人全部杀了不成?

这时候,魏主最好的办法,就是效前后汉大赦天下,贬谪三公,或者干脆点直接下罪己诏,向上天忏悔自己仁政不施的罪过才是。

再多造杀戮,引得民怨沸腾,只会更加惹怒上天,使上天降下更大的天罚祸事来。

忽有一操南阳口音的游侠儿排众而出,振剑大呼:

“诸位有所不知,某前日方从南阳武关星夜驰来!

“有魏朝溃卒自武关奔命而出,皆言大汉天子几日前亲擐甲胄,临阵指麾,跃马杀贼,在新丰大败魏朝骠骑将军司马懿荆豫大军!

“如今,大汉已尽收关中之土,复都长安!”

这游侠儿一语既出,宛若惊雷炸落寒潭,激起千层浪。

四野在不过霎时寂然之后,便陡然爆发出更汹涌的声浪。

“此言当真?”

“骠骑将军司马懿也败了?!”

“尽收关中,复都长安?如此说来,汉朝与洛阳中间,岂不就剩一座潼关了?!”

“这还得了?十年前关将军在襄樊水淹七军,威震中夏,曹魏便兴迁都之议!

“如今大汉天子御驾亲征,连战连捷,收复大汉龙兴之旧土,长安之故都,消息一旦布及四海宇内,其威势恐怕比当年关将军水淹七军、威振中夏都不遑多让。

“而曹叡却不如当年曹操远矣。

“你们说,魏庭会不会再兴迁都之议?”

“迁都?还是不要迁都的好!

“我当年便是被曹丕从邺城强迁过来的!

“一族七十余口,能活着到洛阳的不过四十余!

“这才安生几年啊,真要迁都,曹魏一定不会留我们在洛阳,我们这些人恐怕又要遭殃。”

“遭殃?难道不迁都你就不遭殃了?今年大旱三月有余,这根本就是上天降罚于曹魏!”

那名振剑的游侠儿再次大呼:

“当年王莽以禅代之名行篡汉之实,光武起兵诛逆,有大旱相随!

“如今曹魏复行王莽篡汉之事,汉天子起兵讨曹,大旱又起!

“实乃汉属火德,天命炎刘,故有大旱天罚降下!”

此言一出,配合上这名游侠儿刚刚说的汉天子尽复关中,还都长安之言,本就相信天命谶纬之说的百姓们顿时沸腾不已。

曹魏与王莽何其相似?

眼前恰在此时断流的洛水,岂不正是天命归于大汉,火德罚于曹魏的最好明证!

又闻一富商模样的人高呼道:

“汉魏禅代之时,黄龙见于谯沛井中,魏自以土命,年号黄初,正是五行相生,火后生土。

“魏属土德,土又生金。

“金者,岂不正是卯金刀之刘乎?!”

众人闻言,顿生恍然之感。

那名振剑的游侠儿再次大呼:

“大汉既是火德,火德生土,又金承土命!

“岂不正是炎刘将从曹魏手中接回天命之意?!”

一时之间,相熟者面面相觑。

虽不敢轻易妄论。

但洛水断流之象就在眼前,又听闻大汉收复关中,都于长安,『天命炎刘,降旱罚魏』的说法,此刻已是深入各人心间。

人群最外围,一个将头发梳成两个羊角的总角孩童昂起头。

看向身侧一名三十岁上下的荆钗女子,稚声问道:

“婶娘,祜儿前日读史,读到前汉太祖皇帝刘邦从汉中出兵,暗渡陈仓,还定三秦。

“如今汉天子如刘邦一般,从汉中出兵,夺下关中,复都长安,真有其祖刘邦还定三秦之势啊。”

总角少年的婶娘本在沉思当中,一时没反应过来侄子说了些什么,待反应过来后瞬间失色。

却见一身少年打扮的侄女徽瑜已经把那总角孩童的嘴给捂住,免得他再乱说话了。

荆钗女子这才小声责怪:

“休得再胡言乱语。

“难道不知祸从口出吗?

“再这样乱说话,我便不再让你读史,还要把你送回泰山去。”

羊祜悻悻点头。

一身少年打扮,年纪比他大七岁的姐姐这才把手松开。

姊弟二人的祖父,乃是汉南阳太守羊续,为官清廉,留下了“羊续悬鱼”之典故,著名当世。

二人的父亲羊衜,则是大魏上党二千石太守。

母亲是大儒蔡邕次女蔡贞姬,当世才女蔡昭姬的妹妹。

叔父则是当朝太常羊耽。

婶娘,是卫尉辛毗之女。

家世贵重,可以说世所罕有。

羊祜摸了摸自己头上两个羊角:

“婶娘,刚才那人说,文皇帝禅代之时,有黄龙见于谯沛井中…是真的假的?”

辛宪英生怕羊祜乱说话,道:

“自然是真的。”

羊祜闻言沉默片刻,在脑子里想象了下黄龙的样子,又问:

“有多少人看见?

“那井究竟有多大?

“有咱家那口井大不?

“就算比咱家那口井还大,那黄龙也太小了些吧?

“而且……呜呜呜。”

站在羊祜背后的俊逸少年一言不发,小手却是再次从背后伸出来,将弟弟的嘴捂得严严实实。

总角孩童被捂得呼吸不上来,手脚并用挣扎起来。

片刻后被松开,脸色涨红,大口大口呼吸空气,一脸不解:“阿姊做什么?我又说错什么话了?”

他背后,一副少年模样的十四岁阿姊差点没忍住翻个白眼,但教养还是拦住了她。

辛宪英轻声道:“黄龙见于谯沛井中,正说明那是真龙。”

闻言见状,羊祜与羊徽瑜姊弟二人尽皆一滞,又尽皆向婶娘投来疑惑询问的眼神。

辛宪英轻轻一笑,道: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

“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

“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所以黄龙见于井中,恰说明其乃是真龙。”

羊祜听到这眼睛一亮:

“婶娘说的这些话,祜儿晓得!

“这是建安之世王粲王仲宣所著《英雄记》中写的。

“魏武太祖皇帝与蜀汉皇帝刘备曾在许昌煮酒论英雄。

“说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羊徽瑜听得有些出神,忘记再去捂弟弟的嘴了。

辛宪英也听得有些恍惚,一时想到了很多东西。

然而行不多时,羊祜又道:

“但是婶娘,我还是觉得,黄龙为何不见在田,不见于野,不见于大江大河,反而见于井中?于一条龙而言,藏在一口黑漆漆的井里,未免太过憋屈了。”

是啊,以黄龙之珍奇,竟见于井中,这龙真是一点也不堂皇。

好在到了这时,辛宪英已经把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表达欲的总角孩童带离了人群。

羊徽瑜也懒得再去捂臭弟弟的嘴了,只有些嫌弃地把手上的口水往弟弟衣服上一擦。

恍惚之间忽然想到,大儒赵岐在《孟子题辞》中题的那首诗:

遭苍姬之讫録,值炎刘之未奋。

苍,便对应五行中的木德。

苍姬,指上古时期的女娲。

实际上,代指姬姓的周王室。

全诗意思,乃是指:时逢周王室气数已尽,天命终结,而炎刘汉王室尚未兴起之世。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炎刘二字。

然而那时,与诗中“炎刘未奋”不同,已植炎刘气数将尽,天命传递到曹魏之时。

泰山羊氏世为汉官,世食汉禄,累世二千石。

至她父亲羊衜,已历八世。

突然之间,羊氏成了魏官。

“食其禄者死其事”的信条,在她眼前幻灭。

她有种价值观崩塌之感。

有这种感觉之人并不止她一个。

献帝禅让的消息传到泰山,族中不少耆老痛哭流涕。

更有被发入山者,衣左衽而骂:

“衮衮诸公,碌碌汉臣,一派枯木败草,无一骨节矣!”

但这些人终究是少数。

她去问父亲母亲。

父亲对她说什么家族利益,她彼时尚听不大懂。

母亲则对她说什么天命既改,尧舜禹汤。

这她倒是从书中晓得一二。

不论如何,家世传承再加上汉魏禅代的巨变,还是使得『炎刘』二字在她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刚刚那振剑高呼的游侠儿再度提到『天命炎刘』,又让她瞬间联想到了很多东西。

炎刘天命,真的终结了吗?

曹魏禅代,会是第二个王莽吗?

住在叔父太常羊耽之家,她对于关中战事的了解程度,自然比洛水之畔这些百姓更多一些。

她也敏锐地察觉出来,家族里的一些长辈,私底下摩擦出了些不可宣之于众的争议。

虽然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但她能猜出来,是洛中长辈暗中授意留在泰山的主宗,将旁枝末流的羊氏子弟送到关中蜀中去看一看炎刘大汉情势如何。

家族利益嘛,她现在懂了。

大汉天子蛰伏五载,在天下人面前塑造了一个昏庸无道的形象。

一朝北伐亲征,便示天下以雷轰电掣之象。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所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

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龙之为物,又可比世之英雄。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龙在哪?

英雄,又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