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20章 东进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20章 东进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夜过去。

五月初八。

日头未起,长安城西北角那座并不如何坚固的汉军营垒中,升起了显眼至极的炊烟。

长安城中的守军一夜紧张,却没等到预想中的夜战,此刻无奈换了一波人上城戍守。

而汉军经过了一日夜的休整,精神与体力恢复了七七八八,大体上有一战之力了。

太阳初升之时,细柳营及沣水东西两营,共五万余汉军士卒与役夫徒隶,或牵着战马、驮畜,或护着辎重大车,往长安城西北角那座汉军营垒移去。

一时间鼓声震天,旌旗遍野,烟尘大起,浩浩荡荡。

而随着汉军越过那座营垒,长安城中的气氛已经变得焦灼起来。

如果骠骑将军所料不错,这座长安城两日内恐怕就要易手了。

虽然骠骑将军说是什么壮士断腕,以饵诱之,也确有其道理。

但实际上,毌丘俭、令狐愚、秦朗诸将也都明白,这不过是前日沣水大营被蜀军一夜速克,导致骠骑将军仓促之间无法快速回援的无奈之举罢了。

不然的话,若是蜀寇顿兵于沣水大营攻之不下,那么就真的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了。

而既然沣水大营被夺,这沣水大营便与蜀寇在长安以北的几座营垒连成一气。

如此,什么腹背受敌也就不复存在,反而是守备薄弱的长安直接暴露在蜀寇眼前。

若非骠骑将军历事三朝,威望素著,总管荆豫诸军事,又有速斩孟达的惊世战功傍身,这长安城中守军恐怕早被吓得不战而走了。

一个时辰后,数万汉军已来到长安城正北的厨城门,从辎重车里取出战甲兵刃列阵以待,大有一言不合便要攻城之意。

然而出乎了毌丘俭、秦朗诸将的意料。

汉军的辎重部队先是分了部分人手,在长安城正北方向的渭水石桥立了一寨。

而后,另一部分继续向东,半个时辰后,又在三四里外,长安城东北角的洛城门附近再立一寨。

这一寨,却是直接落在了皂渠与昆明渠这两条长安漕渠的交汇点上,彻底阻断了长安粮道,与昨日立下的西北角一寨,方才立下的石桥一寨,成三足鼎立之势。

长安城头,夏侯楙、夏侯儒、夏侯褒及秦朗这几位曹氏宗亲,皆是不解起来。

长安城就在眼前,而蜀军也明明有实力一举夺下长安,几可谓唾手可得,何必兵分多路,搞什么截断长安粮道的举措?

另一边,毌丘俭却是莫名忐忑起来。

蜀军近日的表现,足可谓其疾如风,侵略如火,所以骠骑将军才让他们暂时放弃长安,想以长安来骄敌之气,分敌之兵。

而如今长安在望却不夺,蜀军展现出来的这种克制,又足称得上不动如山,难知如阴了。

到了下午,蜀军筑营已毕。

在外列阵的士卒全部回营休息。

寨中偃旗息鼓,寨外民夫与辅卒继续加固工事。

而东方十余二十里外,魏军的牛金、王昶二将早早便带着万余战卒来到了灞水东畔。

本意是接应长安溃军,然而观察了大半日,却也没发现蜀军有丝毫进攻的意图。

却又不敢轻易渡过灞水,背水立寨。

无疑是怕蜀军突然弃了长安对他们展开攻势。

最后,只得在灞水东畔驻扎了下来。

一日就这么过去。

汉魏两军竟相安无事。

翌日。

五月初九清晨。

又是一夜无事。

炊烟照常升起。

然而司马懿派出来侦查的哨骑却敏锐发现,汉军那座细柳营以及从大魏手中夺下的沣水营中,炊烟几近于无。

司马懿昨日便疑惑于蜀军为何不进攻长安,收到了这则消息后,随即亲自勒马前去。

不过二十余里的距离,骑上战马几乎瞬息便至。

面对这一座空寨,司马懿这一次没有丝毫踌躇,直接派人进入沣水寨中一探究竟。

结果很快便发现,这座毌丘俭营造了一月有余的坚寨,此刻竟真的已经成了空寨。

除了寨外的一重木栅,里面的东西几乎为之一空,更别提什么值钱的辎重粮草。

司马懿震惊之余,见渭北细柳营同样偃旗息鼓。

而通往渭北细柳营的木桥,居然未被拆除。

随即不作他想,又立刻派人往细柳营而去。

被派过去的十余人战战兢兢,竟也成功过了桥。

在寨外观察了一番,没能发现什么动静后,又翻过营垒外面的沟沟坎坎成功入了寨。

待他们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不过十几息工夫过去,渭水南畔的魏军众人,突然闻得细柳营中发出几十声哀嚎惨叫,其后便再也没了动静。

司马懿先是皱眉,其后却是突然失笑:

“我道诸葛亮连这细柳营也弃了呢,若果真如此,我倒惧他两分。

“但如今看来,诚不足虑。”

“骠骑将军何出此言?”文钦疑惑问道。

如今蜀军非但没有如这位骠骑将军所愿直接攻打长安,反而坐营立寨于长安漕渠之上。

显然,这是真存了逼大魏在长安城下列阵野战,决一胜负之意。

长安粮道被阻塞,接下来这一战已是避无可避了。

而蜀军最近展现出来的骇人战力,又让文钦不得不慎重对待。

这位骠骑将军虽一直表现得胸有成竹。

可事实上,那日魏延前来挑战而骠骑将军避战不出,结果被蜀军趁机夺下毌丘俭营垒,已损害了这位骠骑将军的威望。

军中不少将士对他的表现及言语,已是将信将疑的态度。

甚至还有不少将士私底下对这骠骑将军生出了讥讽的言行。

若再不从蜀军手中斩获一胜,魏军将士的军心士气,恐怕有大乱崩溃之虞。

马背上的司马懿双手轻轻握住缰绳,从容开口:

“长安唾手可得,诸葛亮却不敢径夺长安。

“欲与我在长安决战,又以这细柳营为一后路。

“如此处处谨慎,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本来无错。

“然而他一不敢携破竹之势克定长安。

“二不敢于攻破沣水营后以一往无前之势东击霸陵、新丰。

“三不敢在与我约战后举军尽出,至沣水之畔阻我大军回返,与我在沣水畔决胜负之战。

“反而在长安城下分兵连营。

“此其优柔寡断,不能自信也。

“夫战,勇气也。

“诸葛亮既无一往无前之勇气,两日都未敢往攻长安,那这长安他便断然无法攻下了。

“待我大军入得长安城,便是蜀军败走之日。”

文钦闻言沉默不语。

诱诸葛亮攻打长安,说以长安削弱分散诸葛亮兵力的人是你。

现在诸葛亮不如你所愿去攻打长安,反而养精蓄锐,你马上又是另一套说辞了。

谁说得过你啊。

司马懿看了眼文钦,心知文钦心中在想什么,却也并不在意,脸上只是笑笑。

其后先是命人将木桥烧毁,之后又去了一趟长安。

长安城打开了城南安门,把司马懿及随行数百骑接入城中。

司马懿在城中驰道上一路北驰,很快来到城楼之上。

面北背南,居高临下观察起了蜀军在长安城北的三座营地。

营地建得很大,一眼望去,每座都能容纳两万余人驻扎。

中间那座营寨干脆横跨渭水,将渭水上唯一一座石桥包裹了进去。

战事一起,有这座桥面宽阔,桥基稳固的石桥在,不论进退都很方便迅速。

事实上,这座石桥南边本是有一寨由大魏驻扎其间的。

但在毌丘俭营垒一夜被破后,守将夏侯褒、秦朗等人便直接放弃了这座营垒,聚兵于长安城中保命。

没办法,他们本来是防备渭北之敌的,谁曾想敌人竟能突然出现在屁股后面?

说一千道一万,这是司马懿跟毌丘俭这些顶在前线之人的失职,不是他们的失职。

司马懿对此也无话可说,更别提这两位都是宗亲,就算蜀军自渭北而来,这两位同样弃寨而走,他也照样是没话可说的。

但不论他苛责失寨之人与否,此寨一失,确实是彻底让长安变成了一座无援的孤城,他也才无可奈何地做出了放弃长安的决定。

然而事情吊诡在于,蜀军竟没有攻打长安,那么夏侯褒、秦朗两位宗亲倒还真逃对了。

不然的话,这支军队孤悬死地,南北受敌,蜀军必然是会围点打援的。

在明知道蜀军有一夜破寨之实力的情况下,谁敢不发兵去救这两位宗亲吗?

往蜀军三座营地观察了两刻钟时间,没能发现什么破绽,司马懿又观察感受了下风向。

仍是东南风,风力还不弱,能将旗吹得展开。

蜀军在北,若是强来攻城,或是爆发决战,这一次东南风助的就是大魏而不是蜀国了。

“司马公,蜀寇既不攻长安,也不集中优势兵力于一处,反而分兵立寨,是何用意?”监军骁骑将军秦朗温声相问。

秦朗身份比较尴尬,说是宗亲,却与曹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跟何晏一样,都是其母为曹操所纳。

只是其人比起何晏的高调张扬,却是向来低调谦和。

司马懿答:“这是逼我大军不得不与他决战。”

秦朗想了想,点头:

“这我倒知晓,蜀军坐断漕河,我大魏便不得不与他在此决一胜负了,可既然如此,他何不将兵力全部聚于漕河那座营垒中?”

司马懿知道秦朗一直生活在洛阳,不晓军数也属自然,便解释:

“他怕我大军回到长安后,不与他决战,而是绕到灞陵与王昶、牛金合兵一处,接续粮道。

“又怕我并州有轻骑驰援,恐迟则生变。

“我若仍往灞陵去,对他挑战置之不理,他便要强攻长安了。

“分三处立寨,便是让长安守军不知他主力在何处,他好暗中集中优势兵力强攻城上一点。

“对付守备不足的大城,这确是最常规的攻城之法。”

秦朗仍有不解:“既然诸葛亮这么想与司马公决战,何不在沣水阻截司马公,不让司马公回长安?”

司马懿笑了一下:“他真敢来阻截,我大可沿秦岭山脚东进,他如何敢深入六十里,使腹背皆暴露于我大魏面前?

“一旦在彼处战败,他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而依着渭水,北有细柳、棘门诸寨,纵是败军,他也可从容撤走,沿着渭水抵抗。

“诸葛亮到底是谨慎之人,总想先立于不败,再待敌之可胜,可天下战事岂有万全?有七成把握,便值得一搏了。

“我若与他易地而处,必不如此。”

不多时,司马懿便带着数百骑离开了长安,回到了大军所在地。

大军带着四万石粮草与无数辎重,实在走不快。

许多士卒走一二里便要折返一趟去取物资。

一个时辰后,到了申正时分。

日渐西斜,司马懿下令,命大军原地立寨休整。

此地距长安不足二十里了,今夜大军驻扎此地。

明日傍晚,便能进入长安。

树荫下,司马懿斜倚大树,手持一卷汉书优哉游哉地翻看。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则在几步外练剑。

一名司马懿的亲兵突然引着一员哨骑自远处急趋而来,二人神色皆是慌慌张张。

“不好了!”

“骠骑将军不好了!”

“诸葛亮半个时辰前举军往灞水去了!”

本来斜倚在树上的司马懿当即直立而起,手中简牍收起,脸上神色敛起。

而另一边,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已俱是骇然相觑。

片刻后,司马懿冷静下来,对着那员哨骑沉声相问:“可能探知去了多少人?”

那哨骑答曰:

“旗鼓宣天,尘埃大作,难以知晓!

“但…只怕不下四五万人!”

“四五万人?”司马懿先是一滞,而后本能地反复抚着须胡,陷入沉思。

“这四五万人到底有多少是役夫辅卒,有多少战兵?”司马师在一旁愕然出声。

“若有三万战兵往东,蜀军还有多少多少战兵,能留在长安城北的几座营垒中?”

“不好,蜀寇昨日派出去的骑兵,恐怕已到王昶、牛金他们身后了!”司马懿抚须的手突然一滞,似是自语。

不及多想,司马懿迅速擂起聚将鼓,将诸将全部召至中军大帐,随即当着众将之面签署正式将令。

“文钦,你速领三千骑往灞水去,抢在诸葛亮之前渡到霸水东畔!

“若诸葛亮敢强渡灞水,你便寻机击之!”

文钦当即领命离去。

司马懿也不多想,继续下令:

“周当、魏平、贾栩…你们五人速至长安,引长安守军进攻蜀军长安城北几座营寨!

“陈圭、州泰、孙礼、王观,你们四人引后军立时拔营跟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