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19章 唾手可得之毒饵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19章 唾手可得之毒饵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送走魏军使者不久后,作为先锋的魏延、吴班、陈式诸将收到了丞相的消息,得知三日后将与司马懿在长安城下决战,于是从沣水东寨回到了从西寨。

魏延一马当先,扶刀振甲入帐,见到正在伏案作书的丞相也不行礼,直言相对:

“丞相,司马老贼当了那么久的缩头乌龟,如今突然主动挑战,必是缓兵之计无疑!

“说不得,是雒阳方向又有援兵要来了!

“又或者是并州方向的田豫、牵招已经空出手来了!

“我大汉不趁这三日夺下长安,待魏寇并州轻骑前来,断我泾水粮道,那我军就陷入被动了!”

半个月前大汉便已收到鲜卑眼线的消息,牵招在并州传檄各县,广布消息,准备率轻骑近万直击鲜卑王庭盛乐。

以轲比能为首的鲜卑各部收到消息后大震骇,生怕后方遭袭,遂解了田豫马邑之围,往雁门的平城,也即山西大同阻截牵招去了。

天子甚至还分析说,鲜卑必将被田豫牵招二将大败,让丞相务必小心并州方面的援军。

说不定在大汉收到消息之时,轲比能率领的鲜卑诸部就已经与田豫牵招二将定出胜负了。

若是并州轻骑被解放出来,对大汉粮道的威胁是巨大的。

从细柳营南涉,比魏延提前半刻钟来到帐中的赵老将军问魏延:

“文长以为,我大汉是否当速速攻下长安?”

魏延本就是个急性子,听到赵老将军此言也不作他想:

“不错!

“司马懿迄今仍未拔寨,显然是寨中粮草辎重太多,不便转运,又不愿弃之,这才跟咱们说什么三日之后在长安城下决战!

“如今长安魏寇士气大丧,守备空虚,莫说三日,就是两日,就已足够我大军将长安攻下!”

按照俘虏所言与缴获的军书所分析确认,长安城中守军加上所有役夫徒隶,再加上城中少量百姓,人数至多不过三万出头。

纯粹的战卒不到两万,铁铠甲士更是不足六千,余者或是皮甲,或是直接无甲。

而这座大城周长三十多里,城门共十二座,每座城门下虽然都立一小寨,但想也知道,就这么点兵力,不可能处处设防。

若是平均分配,每座小寨兵力恐怕也就三四百而已,但魏军显然没有真这么分配。

直面汉军威胁的长安城西小寨,兵力大约两千一寨,远些的城北及城南,大约五百一寨,更远的城东三寨则是一二百人暂时戍守。

而只要攻下其中一座小寨,就能直接强攻城头,紧接着就能打开其中一个城门,那么再接下来,就是收尾的巷战了。

一旦大汉杀入城中,巷战几乎丝毫悬念也不会有。

赵老将军却是从座中站起,走到魏延身前:“文长,丞相早前已曾有言,如今问题不是我大汉能不能攻下长安,而是攻下长安之后,这长安能不能久守,能不能有足够粮食实现陛下关中屯田之策。

“文长刚也说了,司马懿约定三日之后在长安城下决战,绝非真的欲与我决战那么简单,而是司马懿的缓兵之计。

“但我却以为,司马懿所施之策并非缓兵,而是另有目的。”

魏延与赵老将军四目相对,闻之随即一滞,其后避开了老将军的目光低头沉思起来。

他能看出司马懿绝非真心实意想与大汉决战,却也一时想不明白,假如司马懿不是在使缓兵之计,又该是存了什么心思?

“请镇东将军教我。”魏延思索再三也想不明白,不再多想,看着赵云直言相问。

赵云抚着花白的须髯,道:

“其一,是逼我大汉将骑兵派去护泾水粮道。

“司马懿如今仍按兵不动,因其粮尚能撑十有余日,而倘若泾水粮道一断,我军之粮不能撑十日。

“若不将骑兵派往泾水,司马懿定不会轻易与我大汉决战。

“所以不论如何,我大汉都应把骑兵调走,粮道不容有失。”

魏延皱起眉头,问:“白马氐杨千万、略阳氐吕简、临渭氐苻健、阴平氐雷定这些羌氐,不是遣了四千余骑在护我大汉粮道吗?”

先前姜维请命出使陇右诸羌氐,抢在郭淮派出的使者之前说服了这些羌氐归义,这些羌氐也拿出了诚意,先后派遣骑兵随征。

这算是大汉的军事机密了,也是大汉之所以敢从泾水运粮的底气所在。

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魏军暂时也不可能探知此事。

而若不是为了保守秘密,把这群羌氐骑兵当作最后的杀招,大汉的粮食早就运到细柳了。

不等赵云答话,魏延便忽然反应了过来:

“镇东将军意思是,将计就计?

“把此地羌骑匈骑藏到细柳营,让司马懿误以为,我大汉在长安已无骑可用。

“待决战之日,再以之为奇兵?出于司马懿之后?”

赵云摇头:“非也,羌骑与匈骑不善沙场野战,我大汉不能将取胜之希望寄托于他们之身。”

魏延一滞,随即也是点头。

且不说善不善沙场野战,羌骑与匈骑战斗力着实一般。

真正善骑射者皆是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也即五六百所谓精锐而已,其余大部分骑勇都是驻马停射。

骑射还是很需要训练度的,羌人本就是半耕半牧,南匈奴被圈养到河东等地之后,也堕落成了半耕半牧的状态。

不能脱产训练,就很难真正掌握骑射这项技能。

片刻后,魏延又问:“所以镇东将军意思是,魏寇并州轻骑若来,便可能是六七千之数乃至更多,陇右四千余骑护粮不够,须得再派羌骑、匈骑回去护粮道?”

赵云径直摇头:“也不是,我大汉若将羌骑匈骑全部派去护粮,则魏寇并州轻骑便不会再去断我粮道,而会作为奇兵,协助司马懿与我大汉决胜负之战了。”

这倒也是。

魏延先是思索着颔首,而后突然大悟:“如此说来,若真将骑兵派去泾水,恐怕司马懿就一定不会龟缩避战了?!”

赵云肃容以对:“是了,不过我大汉有车阵可以拒敌,魏寇虽有精骑数千,犹不足为虑也。”

大汉先前没有骑兵为用,为了对付魏军骑兵,造了武钢车、偏厢车之类的战车,令车营习练车阵,又造连弩,为的就是克制魏骑。

但究竟能不能真的克制骑兵,没有经过实战,还是个未知之数。

可话又说回来,魏军的虎豹骑也早已不是曹操手中的虎豹骑了。

由于魏国并不认为大汉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来,而蜀中与江南皆不是骑兵用武之地,魏军对骑兵训练的重视也就相对减少。

而新换上来的虎豹骑也没了当年那一代人的血勇。

毕竟当年的虎豹骑以曹仁、曹纯这亲兄弟二人手中淮泗游侠为主,而如今的虎豹骑却已是胡人居多。

内附的胡人打仗,所求就是一个富贵,是没有当年淮泗儿郎那种血勇的,幽燕最擅长的突骑战术基本上算是消失了,如今只有精锐中的精锐才会使用突骑战法,却也难成规模,就如魏延手中也只有几十个亲军突骑一般。

唯一值得说道的,就是虎豹骑的骑射技术,应该还算是当世第一等的水平。

但这些虎豹骑同样没有对付过车阵,更别提大汉如今已有连弩及缴获而来的角弩共六千余张,足以使敌骑忌惮了。

出征之前,天子跟丞相与赵云二位柱石之臣彻夜长谈,还提起一个貌似可行的战阵,叫什么却月之阵,也即背水环车,以弩克骑的战法。

只是如今魏军攻击**低,这阵法布下,便是打防守反击的,恐怕是无用武之地了。

就在帐中诸将皆在沉思之时,赵老将军再度开口出言。

“司马懿前来约战,其实打了两个主意。

“一个自然是刚刚所言,以此逼我们调走骑兵。

“还有一个,便是以此诱我们攻下长安了。”

“诱我们攻下长安?”魏延与一并前来的陈式、吴班相觑起来。

丞相这时候也站起身来,颔首徐言:

“霸陵的牛金,新丰的王昶此时应已在赶来长安的路上了。

“长安城中的守军,十有**已经得司马懿军令,一旦不敌,便保存实力,弃城东走。

“若我们今明两日进攻长安,司马懿便会直接举军前来,与东方魏军对我们进行夹击合围了。

“我大军既要守细柳、棘门、高陵及沣水东西二营共五地,再分兵把守长安,这便去了大军两万有余,可野战者恐怕不足三万。

“届时我将士疲惫,兵力分散,反而是司马懿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我军逐一击破。

“这长安虽唾手可得,却可以说是司马懿丢给我们的一块毒饵啊。

“一时得之不难,代价却可能是覆军殒将、前功尽弃。”

魏延抿嘴沉思,片刻后却是毅然相问:“若是夺下长安后,不派兵驻守呢?!

“他能以此为饵诱我,我何尝不能以此为饵,诱他来攻?!”

陈式、吴班、孟琰诸将闻言一时也觉得魏延所说的有些道理,相互交换眼神。

吴班出身相问:“丞相,夺下长安确非难事,一旦长安易手,我大汉必是军心大振!班以为镇北将军之言未为不可!”

丞相想也不想,径直摇头:

“长安容易得手不过是相对而言,真欲夺下,仍要付出不小代价。

“将士之损失,三军之疲惫,皆是不得不考虑之事。

“此外,一旦迅速夺下长安,我大汉将士心中紧绷的那股弦,恐怕就彻底松了。

“骄兵易败,哀兵易胜,此古人用兵之至理。

“我军新胜,士气仍盛,前有长安,此气不堕。

“不如继续维持着这口气,以之与魏寇一战,战则必胜。”

丞相言罢,帐中众将尽皆默然沉思起来。

长安在望,而且几乎是唾手可得,真不是谁都能忍住**的。

魏延、陈式、吴班这些宿将,乃至关兴、傅佥、冯虎这些小校,哪个不为之心动?

而且,到了这种时候,谁也说不好,一旦夺下长安,魏军士气会不会因此直接就崩溃了?后面直接就不用苦战了?

至于丞相说什么,将士夺下长安后绷的那股弦就会松掉,骄兵易败而哀兵易胜,也未必真的如此。

士气这种东西就是玄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

但无论如何,丞相与赵老将军这两位真正的大汉柱石已将此事定调,那么魏延、吴班及以下诸将校也到底是无话可说。

未时。

大汉留了数百骑作为斥候随用,派杨条与刘豹之子刘聪,率两千余骑离开营地,最后在长安魏军的眼皮子底下,通过长安城北的那座石桥往渭北去了。

而过不多时,驻足长安城楼上观望的毌丘俭、令狐愚、夏侯楙诸将便又有了新的发现。

蜀军相继派来数千人,在长安城西北角五六里外的一片空地上平整地基,又运来木材,俨然是在为建营筑垒做准备。

至于建营筑垒是做什么,自不必言了,显然是步步为营,在做攻打长安的最后准备。

而这西北角,又正是大魏横门邸阁(粮仓)所在,以前是太仓之一。

一般而言,长安城中粮草大部分屯聚于此。

横门之外,则有名曰皂水的漕渠,既作为长安西、北两面的护城河,又设有码头。

运入长安的粮食,全部在横门码头卸载,运入邸阁中。

而西北角城高池深,又因是城池拐角处,相较于只一面临敌的正面城墙,可以形成更立体的防御,兵力会更多,援兵也会更多,来援也会更加及时。

蜀军一来便选择在西北角扎营,看起来实在不是上上之选。

却极有可能是他们从俘虏或军书中晓得了此处是长安命脉所在,一旦攻下此处,长安直接就要崩溃。

“也有可能是声东击西之策,我大魏若将守军大部聚于西北角,蜀寇趁夜色兵分多路,我们未必能及时应对。”毌丘俭分析道。

长安大城实在不是两三万人能坚守的,作为守军,却又不得不处处设备,所谓备西则东寡,备左则右寡,无所不备,无所不寡。

以蜀军昨夜进攻沣水营展现出来悍勇,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开一个突破口,这长安城就破了。

“无妨,蜀寇打西北,咱们便往东南,蜀寇打东南,咱们便往西北。”

夏侯楙睥睨相对,言语时自信的语气,听起来似乎不是准备逃跑,而是准备破敌。

但谁也不能说他什么。

骠骑将军已经传回了军令,只待蜀寇一攻上城楼,便直接弃城而走,最大限度保存实力。

蜀寇不知城中虚实,在长安空巷中必不敢随意追杀,而到时王昶、牛金会在东方接应,骠骑将军也会派三千骑在西方接应。

而据骠骑将军所说,这招就叫作壮士断腕。

先以长安城分散蜀寇之兵,再利用优势兵力,对蜀寇东西合围,形成钳形攻势,夹击蜀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