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08章 敢为陛下吞之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08章 敢为陛下吞之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午时。

魏军整军完毕,大张旗鼓往渭水上游拔军而去。

冷兵器时代,大张旗鼓,是最常规也最好用的惑敌战术之一,非极有经验的斥候、将帅,不能判断它究竟是虚是实。

西北的风,又将黄土高原的沙土带到了关中平原,使得干燥的官道积满了沙尘。

大军行进之时便常常卷起尘土,尤其是大规模骑兵驰行之时,卷起的尘土甚至可以扬起三四丈。

老到的斥候与将帅也总结出了一套极为丰富的经验,作为一技之长或不传之秘,让自己与普通人区别开来。

譬如什么:

尘低而广者,步兵也;

尘高而锐者,车骑也;

尘散而漫者,樵采也;

还有什么尘头集中为前锋,尘头分散为辎重。

更有牛人,甚至只通过天上扬起的尘土形状与规模,便能够判断这支军队到底有多少步骑,多少辎重。

这是绝技,叫“望尘知敌”。

能做到这点的,绝对是一时名将,这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道理。

平庸的将领,既没有这本事,也不愿管这些琐事。

他们到了宿营地就进营帐,把事情全部吩咐给手下去办。

自己呢,搞水,洗脸,洗脚,搞肉吃,搞酒喝,再组织点樗蒲、投壶这样的聚众赌博活动,玩累了就睡大觉。

对驻扎的营地有多大,附近有几个村落,几条溪水,几条道路,哪里容易遭伏,哪里可以设伏,全都懒得了解。

敌情是不知道的,暗哨是没有的,突发敌情的处置预案,更是不存在的。

倒不是不懂,也不是不做,而是常年累月的军旅生活,让他们对这些枯燥乏味的事情感到厌恶。

便以大将应专注战事,不当劳心琐碎,不然养你们干嘛为由,将之全都交给手下。

听起来似乎有那么些道理,但实际是强词夺理。

既在前线领兵,连敌情、地形都做不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仅靠手下转述,打赢了不知从哪条道追,打输了不知从哪条道跑,能当一个好将军?

话虽如此,这样的将军在军队中才是主流。

哪个将军若是能与这些懒散做派切割,就算不是名将,也是值得大力培养的将材了。

而魏延这位先帝宿将,即使征战沙场二三十载,即使已是毋庸置疑的大汉第一战将,即使大小毛病不少,但一涉及打仗,却是丝毫也不马虎。

大军一到渭北列好阵势,他便将指挥权下放到副将手中,而后负弓持槊,亲自带领三十精骑到前线查探地形地貌。

此刻策马爬到台地高处,从马鞍侧囊中掏出笔墨,又从袖口掏出一张三尺见方的绢帛。

居高临下再次观测了一番后,便开始在绢帛上勾勒描画起来。

所谓制图六体,是裴秀在《禹贡地域图》中提出来的概念,却不是他发明的,而是总结前人经验得出来的精华。

魏延手中这张地图,就已经有了比例尺,有了距离,还有了粗糙的等高线。

村落、河流、树林、坡地,台地,湿地,一应俱全,而司马懿的两座营寨,此刻也被标记在了这纸地图中。

在这个时代,算得上一张精度很高的军事地图。

作图完毕,他打马继续向东。

“将军,不能再往东去了!”亲军督拔马上前拦住。

他们所在之地,名曰马嵬坡。

是一处东西宽广五六十里,高二十余丈的台地边缘斜坡。

从这里向南望去,汉、魏双方的营寨尽收眼底。

司马懿大军行军产生的烟尘就在东南十五六里外,魏军的斥候骑兵也已经散了出来。

他们这里已经很危险了。

魏延却不理会,闷声说:“区区几十哨骑,怕什么?”

言罢继续打马东向。

一边记下地形地貌,一边观察魏军行军时产生的烟尘,很快便对魏军的虚实做出了判断。

走了五六里,忽然见到一处树林背后隐藏着一破落观阁。

魏延仔细观察周围,发现并无人迹后勒马走了过去。

断壁残垣,蛛丝如帘。

腐朽的匾额被最后一颗钉子歪斜吊在门框上,上书黄山宫三字。

身侧有一石碑,拂开灰尘,结果发现这观竟是孝惠帝所建,孝武帝也曾微服私幸,王莽篡位前,有传言黄龙堕死在这黄山宫中。

魏延并不在意这些东西,将战马饮饱喂罢,休息了一会,亲军来报,魏军六七十员骑兵正在登坡。

当即翻身上马,带着三十亲军精骑就杀将下去。

马蹄踏踏,烟尘漫起,正在缓缓登坡的几十员魏军斥候一时大骇,迅速拔马掉头逃离。

敌人居高临下,他们马力已失,不可能是对手。

然而还没等他们逃到坡底,便愕然发现,追杀他们的不过是二三十员蜀寇斥候而已。

领队当即大怒,继续远去百余步后率一众哨骑调转马头,朝着向他们杀来的蜀寇冲杀过去。

斥候是军队的耳目,却并非只是耳目,他们还是尖刀,负责剜掉敌军的耳目。

除非愿意耳聋目盲,放弃战场的主动权,否则双方哨骑一旦相遇,厮杀便是他们的天职,一直杀到双方对各自的探视半径满意为止,这就与血腥残酷的前哨战了。

领队的魏军哨骑率先掏出马弓,挽弓搭箭,瞄准了蜀寇哨骑一马当先的那员老革。

而那老革却不如他想象中那般,也以马弓相对,而是手持长槊,似乎是想要与他们贴身肉搏。

对自己箭术极为自信的魏军领队嗤笑一声,对着那老革胯下战马松指射出一箭,随即欲将弓收回,掏出环首刀近战肉搏。

然而连弓都还未及收回,却见那老革手中马槊轻轻一格,将他射出那枚箭矢格到一边,另有两枚箭矢虽射中其胯下战马,却未能使之迟滞分毫片刻。

不待他生出骇然之感,一股腥风便已迎面扑来,随即只觉脚下一轻,视线突然被人为拔高,整个人已是带着那根长槊倒飞了出去。

一众魏军哨骑见自己的领队一个照面便被敌骑以长槊贯穿,皆是大骇不能自已,而汉军精骑一个个也都持矛杀了过来,根本没有与他们对射的打算。

这是幽燕突骑的打法啊!

蜀寇竟然还懂这个?!

就是大魏的虎豹骑里,敢玩突骑战术的人都已经不多了!

全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不过须臾之间,双方交马而过。

魏军哨骑落马十七八,汉军却只落马三人。

兴奋呼啸声与哀嚎声一时俱起。

魏延率自己亲军拔马调头。

交马回头一次,曰一回合。

而仅仅这么一回合工夫,哨骑头领立毙,原本人数占优的哨骑队伍也被蜀寇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如此恐怖的对比,教人哪里还生得出抵抗的想法?

逃!

二话不说,幸存的四十余魏军哨骑打马便往来时方向逃去。

然而这时候想逃已经晚了。

魏延率二十余骑奋勇直追。

一众汉骑胯下战马吃饱喝足,又休息了一阵,不过二里距离便将这六十九人的哨骑队伍屠杀殆尽。

斩下首级六十四枚,俘虏舌头五人,最后驱赶着几十匹战马,驮着战利品与己方五名轻重伤员,徐徐往汉寨方向归去。

渭南汉寨。

中军大帐。

从捕获的舌头那里审问三通已毕的魏延,带着他整合过后的敌情掀帘而入。

然而刚一入帐,便是一滞。

坐在上首的却不是丞相,而是那位一身戎装的大汉天子。

“臣…臣魏延见过陛下。”魏延没有心理准备,回过神来后微微躬身作了一礼,语气倒也说不上多谦卑恭敬。

这位天子虽然拿了几场胜仗,而且参与度还不低,但于他却没有什么恩义可言。

心悦诚服是不可能的,但表面的恭敬却还是要维持的。

刘禅笑笑,声色从容:

“军中都传遍了,说镇北将军方才亲率三十骑巡视战地,卒与贼遇,不退反进。

“尽诛魏寇哨骑六十余而不亡一人,威猛真是更胜往昔,不愧是我大汉镇国之将。”

魏延俯手一揖,并没有对天子的夸奖太过受用:“陛下过奖,区区几名魏寇,难足挂齿。”

他也听说了,这位天子自从御驾亲征之后,收买人心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

眼下这不吝夸赞,自然也是其中一种了。

这么些小手段,对没见过世面的中底层军官士卒或许有用,但想用在他身上,未免把人想得太简单了。

“镇北将军请入座。”刘禅指了指右上首的位置。

左上首是丞相,右上首,魏延作为大汉第一猛将,按理说应是当之无愧。

但魏延却是迟疑,扭头看了一眼大汉丞相。

须知,他既是大汉镇北将军,也是相府司马,丞相府僚,从来都是丞相坐正席,他坐上首,与杨仪相对而坐。

朝廷大宴时,能与丞相对席而坐的,不是李严就是赵云,哪有他与丞相对席而坐之时?

他不甚敬服天子,但对丞相在某些时候却是心服的。

犹豫片刻,他朝右上首走去,敛衣跽坐。

“赐镇北将军酒肉。”刘禅对着门口的侍者吩咐道。

军法,非犒筵不得饮酒,但上次丞相大军回来,闹瘟疫之事让他有些如临大敌,犒筵就取消了,只简单饮食了一番。

本想在丞相拔军时来壮行,结果丞相又提前走了,刘禅这才亲自督送粮草至此,既是劳军犒军,也是临战壮行。

至于封赏…丞相对封赏之事一直抓得很严,说功不可轻赏,侯不可轻封,众将的封赏,要等长安战事结束后再拟了。

“朕犹记得,当年镇北将军被先帝拔为汉中镇将。

“先帝问镇北将军,「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镇北将军答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朕继位后,每每念之,只觉荡气回肠。

“如今曹操已亡,偏将司马懿举众不过三五万。

“不知镇北将军可还有当年壮气,试为朕吞之?”

魏延整个人脑袋有些发木。

当年先帝拔他为汉中太守,一军皆惊,他自己也惊,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

而天子刚刚提到的,他当着先帝的面涕零而许的豪言壮语,更是他这辈子说过的最硬气,最豪气干云的话。

天子不提,他都已经忘了。

“区区司马懿,何足道哉,敢为陛下吞之!”魏延起身拱手。

“好!”

侍者这时候正端着酒肉进来。

刘禅当即离席,走魏延身边。

随即从侍者手中接过那盅酒,朝魏延递去。

魏延接过,一饮而尽。

“谢陛下赐酒!”

刘禅笑了笑:“朕等镇北将军的好消息。”

旋即示意魏延落座,自己再转身回到席上坐下。

刘禅能想到,也能看出,魏延跟丞相、赵老将军不一样。

丞相跟赵老将军,那是真把他当儿子、当天子爱护、敬重,是真希望他这天子能好好干,与众臣一并担负起复兴汉室的重任。

魏延不同,魏延对什么复兴汉室没什么执念,是因为先帝对他有知遇提拔之恩,他才愿意为了大汉赴汤蹈火。

换言之,他报效的对象不是大汉,而是先帝这个人。

先帝既然已经崩逝,那么魏延报恩的对象就没了,他只能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权力、官位、军功这些实际的东西上。

这很正常,凭什么你是二代,我就要效忠于你?

这是一个现实的人,也是感性的人,或者说直性的人。

想要降服这种人,既需要强大的个人魅力,也需要恩义,更需要实质的利益。

三者缺一,都无法真正让他心悦臣服,把他跟自己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为自己前驱。

至于靠所谓的“生杀大权”来恐吓他,驯化他。

那叫控制。

绵羊驯服不了狮子。

刘禅如今虽打出了些许军功,攒出了些许威望,但显然,魏延的眼界很高,胃口很大。

刘禅这头仍在蜕变的绵羊,想要让这么一头真正的狮子为自己所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陛下,丞相,我刚亲视战地,亲察敌情。

“魏寇虽大张旗鼓自渭北来袭,但我估计,不过万人而已。

“至于他们两三千骑皆在渭北北岸,不过是掩人耳目,欲以此示他主力尽在渭北罢了。

“抓回来那几根舌头也证实了这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